【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展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晚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直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书临皋亭
苏轼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②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③之备。惭愧!惭愧!
【注释】①几:矮而小的桌子。②坌(bèn):并,一起。③万物:自然。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当是时B.高峰入云 林峦坌入
C.实是欲界之仙都 万物之备D.倚于几上 于我如浮云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有高雅情趣的人皆爱山川的美景,再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B.甲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C.乙文描绘了作者在临皋亭所见的雄奇开阔之景,富于情理见识,体现了作者经历磨难而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
D.甲乙两文写景都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而甲文中的“猿鸟乱鸣”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物增添了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入耳,让人感到繁多杂乱。乙文苏东坡则从写实入手,言语通俗,用质朴的语句描写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灵动之美。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当 是 时 若 有 思 而 无 所 思 以 受 万 物 之 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苏轼是陶弘景心中的“与其奇者”吗?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①,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④,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节选自张孝祥《观月记》)
[注]①此文是作者罢官北归,途径洞庭湖时所写。②沙:指金沙堆。③相夺:相映生辉。④阆风、瑶台、广寒之宫:均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 ③盖余以八月之望 ④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9.【甲】【乙】文段中,作者都描写了月,请你结合语句简要概括月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乙】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穆,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③者,名实旧矣④,不复乃为嗟叹⑤。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⑥。遥想灵山⑦,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⑧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⑨年纪乡里⑩,以记其时日。
(《游斜川诗序》陶渊明)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名实旧矣:这里指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已熟悉了。⑤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⑥皋:近水处的高地。⑦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⑧率尔:即兴。⑨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⑩乡里:指籍贯。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B.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C.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D.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互相轩邈 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B.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C.不复乃为嗟叹 复:再
D.欣对不足 足:值得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二三邻曲B.不以疾也 以记其时日
C.猛浪若奔 若夫曾城D.其间千二百里 以记其时日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甲文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三段进而写“奇山”,最后借景言志。
B.甲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是文眼,是全文总起句,是文眼。
C.乙文中作者认为南山太破旧了,不想为它吟诗作赋,而曾城山,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
D.两文都以山水为描写对象,甲文抒发了对奇山异水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乙文表达了对斜川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乙】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虽乘奔御风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故行者谣曰 ④形如人负刀牵牛
16.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均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任选一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⑤者,鹯⑥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均为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ɡ):旷野。⑤爵:同“雀”,鸟的一种。⑥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恶勿施尔也
②为丛驱爵者
2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 天 下 之 君 有 好 仁 者 则 诸 侯 皆 为 之 驱 矣 虽 欲 无 王 不 可 得 已。
22.这两篇选文提到的“道”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2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举茂才
以此遗之
由是震益见怨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此遗之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疾也(《三峡》)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间的哥哥,他没有听从,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谗害,被遣归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2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王义士传
姚鼐
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 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
2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其妻怪之 ( )
子第语我 ( )
王语之故 ( )
于是皋人感之 ( )
2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高德溥之义B.其妻怪之
C.诚得一人代之可矣D.于是皋人感之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31.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B.“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
C.“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经注·卷九
郦道元
黑山①在县北白鹿山②东,清水③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④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⑤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⑥禅栖⑦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⑧。竹柏之怀,与神心⑨妙远⑩,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⑪,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泠⑫洞观⑬,谓之清水矣。
【注释】①黑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 ②白鹿山: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北。 ③清水:清水原是黄河北岸的一条支流,后来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 ④乘(chénɡ):凌越。 ⑤隍(huánɡ):本指护城的壕沟,这里指沟壑。 ⑥结:聚集。 ⑦禅栖(chán qī):修禅隐居。 ⑧刹(chà)灵之图:有旛(fān)柱的佛塔。图,即浮屠,梵文的音译,指佛塔。 ⑨神心:神灵之心。 ⑩妙远:高远。⑪效深:同深,等深。⑫清泠(línɡ):清凉。⑬洞观:清晰明澈。
3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2处)
悬 河 注 壑 二 十 余 丈 雷 赴 之 声 震 动 山 谷。
33.解释加点的词语。
南流西南屈( )
积以成川( )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积以成川 可以为师矣
B.雷赴之声 春冬之时
C.更为胜处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
D.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东临碣石
3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作者称所描述的地方为“胜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此地“胜”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康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
②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后,就倚靠在几案上休息。
4.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5.是,因为他能够发现和欣赏自然美景(答出能共享自然美景);能感受到大自然赐予的一切,能自得其乐(答出自得其乐);苏轼有着坐享自然美景的闲适心境及从容超脱、旷达浩远的胸怀,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写出苏轼的超脱胸怀、与自然融为一体、闲适其中之一,即可)。故苏轼是陶弘景心中的“与其奇者”。
【答案】6.考虑;想要;只是;大概是;书写(写)
7.①庭院其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②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8.盖 中 秋 之 月 /临 水 之 观/ 独 往 而 远 人 /于 是 为 备。
9.月光明亮、澄澈。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乙文中“月白如昼”“水如玉盘,沙如金积”都表现出月光的纯净、明亮之特点。
【答案】10.C
11.D
12.D
13.C
14.①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②我悲伤于岁月的一去不返,而为年华的老去感到悲哀。
【答案】15.奔驰的快马;如果不是;所以;背
16.①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②最外高峻的山崖间有块石头,形状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看上去非常鲜明。
17.甲文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接写水流湍急,用“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侧面烘托出了水流的湍急。
或者:【乙】文用“加以江湍纡回”,正面写水流湍急。用“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侧面写水流湍急。
【答案】18.护城河;放弃;极点
19.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②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0.厌恶(或讨厌);森林
21.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22.选文甲中的“道”是仁政的意思,“得道”即施行仁政;选文乙中的“道”是“方法”或“途径”之意。
【答案】23.推举(推荐);留下、传下;这;趁着
24.C
25.C
26.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②于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
【答案】27.怪:对……感到奇怪;语:告诉,对……说;故:原因、缘故;感:被……感动
28.A
29.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愿意替她前往。
30.王乃伏地顿首以谢/ 随以告德溥妻/ 使匿于母家/ 而王夫妇即就道。
31.D
【答案】32.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33.向西南;河川
34.B
35.这里的水经历了山涧飞流,水清凉又清澈,所以称它为清水。
36.一是风景胜:“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二是人胜:禅栖之士拥有“竹柏之怀”“仁智之性”。拥有的高洁情怀与仁智的天性,人与清幽绝俗的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此地的胜景。
【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精选题(含答案),共6页。
【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共14页。
【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精选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统编版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精选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