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航母战斗群出发时,北京时间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据报道,美国航母战斗群于当地时间2020年4月11日18时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36°54'N,76°18'W),经大西洋前往欧洲和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24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航母战斗群出发时,北京时间为( )
A. 11日5时B. 12日5时C. 11日7时D. 12日7时
2. 下列诗句与航行期间描述的时间相符合的是( )
A.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茱萸少一人
D.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 航母战斗群出发时,与美国弗吉尼亚州同属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小于一半B. 大于一半C. 等于一半D. 全部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76°18 ' W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因此西五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3个时区,东时区的时间比西时区的时间早,用“东加西减”即可得出为北京时间为4月11日18时+ 13时=12日7时。D选项正确,A、C、B选项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4月为北半球的属于春季。A选项描写荷花的,为夏季,A选项错误;B选项出自孟浩然的《春晓》, 为春季,B选项正确;C选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秋季,C选项错误;D项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为冬季,D选项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将全球分在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为0时经线与180°经线。0时经线以东、180°经线以西为今天 , 0时经线以西、180°经线以东为昨天。由航母出发的时间及出发地的经度位置可求出0时经线应为13°42'E。故判断航母战斗群出发时,美国弗吉尼亚州处于昨天。因此,与美国弗吉尼亚州同属同一天的范围由180°—0°—13°42 ' E,超过地球的一半多一点,B选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已知经度求地方时:①计算两地经度差: ( 同减异加) ;②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经度相差1° ,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③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东加西减"。
4. 下列关于180°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80°经线与日界线吻合
B. 180°经线西侧是西十二区,东侧是东十二区
C. 国际日界线西侧是旧的一天,东侧是新的一天
D. 国际日界线西侧日期要比东侧的早一天
【答案】D
【解析】
【分析】180°经线与日界线不完全重合,避免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到两个日期。180°经线西侧是东十二区,东侧是西十二区,国际日界线西侧日期要比东侧的早一天。
【详解】180°经线与日界线不完全重合,避免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到两个日期,A错误。180°经线西侧是东十二区,东侧是西十二区,B错误。国际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东侧是旧的一天,C错误。国际日界线西侧是东十二区,日期要比东侧的早一天,D正确。
5. 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
B.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90°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相关知识,属基础知识考查。
【详解】以0°经线为界,东经的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向西越来越小,西经度相反,A项错误;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B项错误;纬度划分是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增大到90°,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
【点睛】纬度划分:自赤道开始向南、向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向北为北纬。 经度划分: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过去,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原因是( )
A. 经过更多山村,方便居民出行B. 增加线路长度,发展生态旅游
C. 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D. 增加山区线路密度,发展交通
7. 现在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是( )
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投资减少
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6. C 7. 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过去,由于受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主要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提高通行安全系数。C项正确,经过更多山村,需要增加线路长度和密度,而不是改变线路形状,A错误。如果是为了经过更多山村,增加线路长度会提高筑路成本,发展生态旅游没必要增加线路长度,B错误,之字形线路不代表线路密度增大,D错误。。
【7题详解】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少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用最短距离的路线,以提升通行效率、节约通行时间。A项正确。高速公路不再呈“之字形”是增加了投资,汽车性能应该在爬弯道的时候体现的更显著,而不是走直道,故②④错误。
【点睛】交通线路的建设,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技术水平是保障因素。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甲类岩石形成于地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岩石类型,正确的是( )
A. 甲—沉积岩B. 乙—喷出岩C. 丙—变质岩D. 丁—侵入岩
9.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③—熔化B. ④—外力作用C. ⑤—地壳上升D. ⑥—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甲、乙岩石均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应为岩浆岩,其中,甲形成于地表且可直接转化为沉积物,为喷出岩,则乙为侵入岩;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③是岩浆形成侵入岩的过程,为岩浆侵入;④是变质岩形成岩浆的过程,为熔化;⑤是各类岩石形成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⑥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为固结成岩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是由地壳中先形成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在环境条件改变的影响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读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及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位于向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
B. ②处位于背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C. ①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D. ②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11. 若在该地区修建一条隧道,则应选择的隧道位置与走向正确的是( )
A. M处-东西方向B. M处-南北方向C. N处-南北方向D. N处-东西方向
【答案】10 D 11. 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①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A错误;②处处岩层向下拱起,为向斜构造,②位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错误;①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C错误;②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若在图中开凿隧道,则应选择背斜处,背斜结构稳固,是天然的拱形结构,适宜开凿隧道,图中M处为背斜,N处为向斜,CD错误;图中剖面方向是东西走向,隧道走向与剖面方向垂直,是南北方向,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运动,岩层受水平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乾坤湾位于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构成一个太极图,此处为特殊形式河曲,一般来说蛇曲只形成于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此处“S”形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完成下面小题。
12. 乾坤湾蛇曲深深嵌入岩层的外力作用为( )
A. 流水下切侵蚀B. 流水溯源侵蚀C. 流水的侧蚀D. 冰川侵蚀
13. 从航拍图中发现B处有一个村落,B处所在地貌名称和流水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凹岸—侵蚀B. 凹岸—沉积C. 凸岸—侵蚀D. 凸岸—沉积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坚硬的岩层比松散堆积物更坚硬,需要的侵蚀作用更强,需要速度较快的流水下蚀作用,A正确。流水溯源侵蚀使得河谷向上游延伸,使河谷变长,B错误。流水侧蚀会使河流更加弯曲,但不是河流深深嵌入岩层的主要外力作用,C错误。乾坤湾位于陕西省,所处纬度较低,且海拔不高,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由河流形态判断,B处位于凸岸,凸岸泥沙不断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土地面积大,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弯曲处形成凹岸与凸岸,凹岸处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锐。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背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城堆积。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沙坡中,流速较慢的坡面部位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5. 根据图文顶测该沙坡未来的移动方向是( )
A. 左右来回摆动B. 向水流方向移动C. 保持不动D. 向水流方向相反方向移动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迎水坡水流上坡,流速更缓,所以流速较慢的坡面部位是①③,C正确,②④处在水流的背水坡,受到流水侵蚀。另外,从沙坡坡面变化可知,①③处呈现出堆积趋势,流水流速较缓,②④呈现出侵蚀趋势,流速较快,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于水流在上坡时,速度减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泥沙在上坡侧不断堆积,迎水坡堆积,背水坡受侵蚀,沙坡向迎水坡一侧发展,即向水流方向相反方向移动,D正确;从前后期期沙坡的变化也可知沙坡堆积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并不会呈现出左右摆动、向水流方向移动,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的区域,水的搬运能力较低,流速较慢;以侵蚀作用为主的区域,水的搬运能力较高,流速较快。
16. 下面地质剖面图中的A、B、C、D四处,最可能找到水源的构造的是( )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读图可知,图中B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最可能找到地下水,B正确;A处和D处岩层倾斜,属于背斜和向斜的过渡地带,不完全属于背斜构造或者向斜构造;C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都找不到水源,ACD错误。故选B。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牛轭湖的演化时序为(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②①④D. ④③②①
18. 图中所示河段( )
A. 多分布于山地B. 凹岸堆积凸岸侵蚀明显
C. 流量逐渐减少D. 未来仍有可能形成曲流
【答案】17. C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随着河床坡度降低,河流侧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不断变得弯曲,即是③→②,随着河流越来越弯曲,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原有河曲被废弃,废弃的河曲形成牛轭湖,所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为③②①④,故选C。
【18题详解】
图示河段河道弯曲,多分布于平原地区,A错;凹岸水速快,以侵蚀为主,凸岸水速慢,堆积作用显著,B错;流量主要与河流的补给方式以及流域面积的大小等有关,流量并不会减少,C错;新的河道形成后,受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河流仍有可能发展为曲流,D正确,故选D。
【点睛】牛轭湖形成过程:①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④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⑤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⑥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如下图:
19. 读图,完成问题。甲、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 )
A. 冲积扇和三角洲B. 冲积扇和海石柱
C. 黄土塬和三角洲D. 黄土塬和海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处于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河流出山口,河流中泥沙堆积形成扇状地貌,应为冲积扇,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河水进入海洋,流速明显减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A符合题意;海石柱出现在侵蚀海岸,图中海岸属于沉积海岸,一般不会出现海石柱,排除B;黄土塬出现在黄土地带,塬面平坦,与图中甲地貌特征不同,排除C、D。故选A。
【点睛】
彩丘,是一种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简称彩丘。彩丘颜色与丹霞地貌相似,常被误认为丹霞地貌。但实际上两者在地貌形态、岩石性质、外动力过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彩丘地貌有着世界上最高的侵蚀速率。目前国内确认的面积最大的彩丘地貌位于甘肃省树屏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推测彩丘地貌的主要特征有( )
①崖壁陡峭②起伏和缓③沟壑纵横④表土层薄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21. 与丹霞地貌相比,彩丘侵蚀速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覆盖更差B. 岩性更加脆弱C. 地势起伏更大D. 降水强度更大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由资料“彩丘地貌是一种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且位于甘肃省树萍县”可知,丘陵地形海拔较低,起伏和缓,②正确;由材料可知,彩丘地貌有着世界上最高的侵蚀速率,侵蚀作用强烈,地表沟壑纵横,岩石裸露,表土层薄,③④正确,D正确。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构成彩丘的红层一般是细软的粉沙岩和泥制岩,很容易被风化剥蚀,很难保持大尺度的悬崖峭壁,①错误,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丹霞地貌是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彩丘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构成彩丘的红层一般是细软的粉沙岩和泥制岩,很容易被风化剥蚀,因此与丹霞地貌相比,彩丘侵蚀速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岩性更加脆弱,B符合题意;彩丘地貌地势起伏更小,排除C;材料信息表是,目前国内确认的面积最大的彩丘地貌位于甘肃省树屏县,此处降水强度比主要分布较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区更小,排除D;植被覆盖率度不是彩丘侵蚀速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排除A。故选B。
【点睛】丹霞地貌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例所示气压带名称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
23.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在30°纬线附近,所以是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60°纬线和极地地区,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北半球,P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应为北半球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是因高空气流辐散、质量减少在低空形成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分布在南、北纬20°~30° 的强大高压带,是自低纬高空向极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质量辐合形成,它随季节南、北移动达几个纬度,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一半,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气压带。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空气堆积下沉
C. 空气受热上升D. 空气受冷下沉
25. 关于气压带正确叙述是( )
A. 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 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 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 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甲是副热带高压带,成因是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受动力因素的影响,并非热力因素影响形成(即并非受冷下沉),B正确,CD错;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A错;故选B。
【25题详解】
地球上共有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A错;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B错;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含有水汽的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成雨,所以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C正确;南半球由极地高气压吹出来的风是偏南风,D错。故选C。
【点睛】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而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
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的②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副极地高气压带
27. 图中的①和③分别是指( )
A. 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B. 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C. 西风带、东北信风带D. 西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②气压带的气流流向两侧,说明该气压带为高压带;且风向向右偏,结合三圈环流的气压带的风带的分布规律,①应是北半球盛行西风带,③应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得知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①风带风向是西南风,为北半球的西风带,③风带风向是东北风,应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首先根据风向判断该气压带为高压,再根据气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此时,P地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29. 图示乙处( )
A. 天气以晴朗为主B. 为高压中心C. 天气以阴雨为主D. 风力强劲
【答案】28. C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P地东侧为低压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侧,此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侧发生偏转,故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此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从乙地来看外围等压线数值高,向内数值降低,故应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天气以阴雨为主,A错误,,C正确;此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从乙地来看外围等压线数值高,向内数值降低,故应为低压中心,B错误;此处等压线稀疏,风力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等值线判读:读数据:同线等值、同图等距。看疏密:线密值紧、线疏值松。析弯曲:凸高则低、凸低则高。断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算数值:先两点各自取值,然后求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
30. 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一般出现在槽线部位。读华北平原某季节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图,图中可能形成锋面的位置是( )
A. 甲、乙B. 丙、丁C. 甲、丁D. 乙、丙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图片可知,近地面气压属于低压中心,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凸出,形成低压槽,易形成锋面。而图中图中丙、丁两地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凸,丙、丁两地处于槽线处,易形成锋面,B选项正确;甲、乙不在低压槽处,不易形成锋面,其余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1)锋面系统一般出现在低压槽的位置,(2)锋面类型的判断:遵循“左冷右暖”原则;(3)在根据锋面的性质确定雨区的。
31. 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
【答案】(1)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褶皱、流水侵蚀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构造地貌的表述,既要说出地质构造类型,也要说出地貌类型。读图可知,多雄拉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而顶部地势相对较低,地貌为谷地,所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应形成山岭,目前形成谷地,说明受到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小问2详解】
本题既要解释高峰耸峙,又要解释峡谷幽深。高大地形的形成一般是内力作用导致的。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岩层受板块挤压而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山体高大。河流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导致,地壳抬升的背景下,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深切河谷,河谷幽深。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月21日至25日,我国大部地区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世纪寒潮”的侵袭。
材料二:图甲和图乙分别是2016年1月22日8:00和14:00的天气形势图(气压单位:hPa)。
(1)按水平气流状况看,图甲中H为____天气系统,图甲中H的水平气流呈现为____,该地区的天气状况是____。
(2)图甲中锋线移动的方向是____,依据天气形势判断,图甲中M处天气系统与下图中相符的是____。
(3)当日,乌鲁木齐和北京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原因是____。14:00时济南市的天气特征可能有____。此时北京的天气特征可能是____。
【答案】32. ①. 反气旋##高压##高压中心 ②. 顺时针向外辐散 ③. 晴朗(干冷)
33. ①. 自西北向东南 ②. C
34. ①. 乌鲁木齐 ②.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③. 雨雪、大风、降温 ④. 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2016年1月份的“世纪寒潮”和该期间的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压线的判读、反气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冷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等压线数值大小和分布规律可判读,H为高压系统,中心的水平气流按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中心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是做下沉运动,天气晴朗,因是北半球冬季,天气较为干冷。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锋面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空气由气温较低的高纬度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度移动,且结合锋面图例可知,M处为冷锋天气系统。A图是北半球反气旋(高压中心),B图是北半球气旋(低压中心),C图是冷锋,D图是暖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3详解】
等压线图中判读风力大小主要看等压线密集程度,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据图可知,乌鲁木齐和北京两地,乌鲁木齐附近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14:00时济南市受冷锋天气控制,会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北京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33. 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为____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其中A为____(气压名称),B为____气压。
(2)此季节,____气压带被____切断。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B. A实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
C. B的位置处于一年中偏北的位置上
D. 此时南亚吹西南季风,东亚地区高温多雨
(4)大约半年后,A所在大陆上形成____气压(名称),该气压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在该气压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吹____(性质)的____风(风向)。
【答案】(1) ①. 七 ②.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③. 高
(2) ①. 副热带高 ②.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ACD (4) ①.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②. 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 寒冷干燥 ④. 西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冬夏气压中心、季风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上出现低压中心,太平洋上出现高压中心,因此为北半球夏季,该图为七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其中A为亚洲低压,B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气压。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低压,亚洲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而使高压留在海洋上并形成高压中心。
【小问3详解】
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促进了夏季风的形成,为大气活动中心,A正确;A是因为夏季亚欧大陆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的热低压,不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B错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B处于一年中偏北的位置上,此时南亚吹西南季风,东亚地区吹东南季风,高温多雨,CD正确。故选ACD。
【小问4详解】
大约半年后,为北半球冬季,A所在大陆上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亚洲高压,该气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在该气压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风从更高纬的大陆内部吹来,寒冷干燥。
34.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月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图中昏线是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5)此时乙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时。
(6)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 等于1/2B. 等于1/3C. 小于1/2D. 大于1/2
【答案】(1) ①. 南极点 ②. 12 ③. 22
(2)(90°w,23°26′s)
(3)BC (4) ①. A>D>E ②. 东
(5)21 (6)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并渗透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图中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小问2详解】
此时为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图中,平分昼半球经线为E点所在经线,在45°E经线以西135°,经度为90°W,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 90°W)。
【小问3详解】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BC线以西的地区即将由昼入夜,为昏线。
【小问4详解】
A、D、E三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ADE,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因此三点按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D>E。从D点射向乙点的炮弹在南半球沿经线运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炮弹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小问5详解】
乙地所在纬线昼弧所跨经度为270°,乙地昼长=270/15=18小时,乙地日落时间=12时+18小时/2=21时。
【小问6详解】
此时,时刻为0点的经线是90°E,A点所在经线是180°,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约为全球的3/4 ,大于1/2,D对,A、B、C错,所以该题选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测试范围,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与14日相比,16日该地, 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N,3°N,7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