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感受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案例)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113208/0-1703491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感受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案例)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113208/0-1703491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感受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案例)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5113208/0-17034916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2.1《感受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案例)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展开
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案例名称呼吸作业年级四年级作业学科科学作业设计指导理念作业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体现灵活性依据学情分层设计;具有基础性,体现“双基”,面向全体,注重巩固和提高;具有延展性,杜绝死记硬背,倡导“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具有实践性,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评价性,有效反馈学习达成度。作业设计要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和运用。结合实际,能检测获得继续开展教学活动或者改进教学活动的有效信息,提高教学效果。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课程理念,而且反应课程价值。要设计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多元作业,发挥作业的拓展功效;发挥作业的评价激励功能,提高作业积极性。作业布置关键要可操作,可检测,可选择,可反馈,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精准高效。在呼吸这一课中,学生将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在课堂作业设计中要针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来精心安排。把过重的课业负但和课外培训学习的负担减下来,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作业设计学科统筹方案科学作业的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布置要及时,指导方法要科学,评价要多样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探究式学习成为科学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随堂作业随堂作业的设计以体现当堂的基础知识为标准,简单中略有提高,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性。做到少而精,可以当堂完成。二、课外作业1. 家庭实验探索作业布置此类形式的作业,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出发,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下观察所得,大胆提出猜想假设,并对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类作业由于学生在家完成,氛围宽松,便于近距离观察,且能反复地操作观察,对实验现象往往能观察明了、记忆深刻,通过实验的过程能领略到科学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以及再学习、再创造的热情。2.实践活动作业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参观、调查等活动,拓宽知识来源,获得独特体验。在作业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强调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3.搜集归纳科学信息资料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学生们根据教材教学需要,一起确定主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搜集、归纳资料,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再用各种方式(如科学小报、绘画等)表达、汇报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从而生成自身的知识体系。4.阅读作业通过查阅有关科学史及其他一些阅读作业,使学生了解了定律、学说等知识的背景,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方法,从而领悟到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人性以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和艰辛,培养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作业设计展示作业设计展示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家庭实验探究作业、归纳比较作业测量不同家庭成员吸气时和呼气时的胸围,观察变化。思考:呼气时和吸气时胸围会有变化吗?家庭实验探究作业,氛围宽松,便于观察,且能反复地操作。通过归纳比较能知道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3-5分钟A.完成度高,测量准确,学生测量的次数多B.完成度一般,测量动作不规范,数据有差异C.学生忘记测量家庭成员的胸围变化,测量的数据颠倒,有误差,不能得到正确的规律。实践活动作业燃烧的火柴实验:分别将燃烧的火燃放入收集好空气的瓶子A和收集好呼出气体的瓶子B中,观察燃烧火柴的变化。思考: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是否相同。以实验活动为基础的探究实验活动作业,能够使学更加直观的知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3-5分钟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力与同学之间相互配合交流的能力。B.实验效果不明显,收集的呼出气体没有密封好,使燃烧的火柴不能立即熄灭C.实验效果明显,A瓶中持续燃烧,B瓶中立即熄灭。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实践活动作业澄清石灰水实验:分别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思考: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是否相同。以动手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作业,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3-5分钟A.实验效果明显,学生能够看清空气和呼出气体在澄清石灰水中的变化,在实验中操作有序并能及时的记录实验现象。B.实验效果一般,基本能看到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差别, 实验基本完成。C.实验效果不明显,不能看出空气与呼出气体的差别,没有正确的完成实验。作业设计展示作业设计展示作业设计展示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随堂作业写出以下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知道呼吸系统的各个名称2-3分钟A.学生基本能熟练记住呼吸系统的各个名称。B.有少数学生不能填写出2-3个器官名称。C. 极个别学生只能写对2-3个器官名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阅读作业阅读肺肺是我们人体内密度最小的器官,分为左肺和右肺,它们看起来像两个柔软的海绵袋子。每个肺里都包含着许多微小的肺泡,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一个成年人每个肺叶约有3亿个肺泡,肺泡壁上面还有许多毛细血管。整个肺都被包围在肋骨架之内,主管人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气管气管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管道,大约有10厘米长,直径约有1.5厘米,它由环状的软骨组成。在肺部中央,气管分成两个分支,这就是支气管,支气管比气管更细更薄,它分为左右两支,分别通向左右两个肺门。气管和各级支气管被统称为下呼吸道。呼吸的过程呼吸主要是由肺下面的横膈膜和每对肋骨之间的肋间肌这两块肌肉共同完成的,呼吸主要有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肋骨能通过运动来改变胸腔的形状,让我们产生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沉、展平,同时肋骨向外移动,扩大胸腔;呼气时横膈膜抬升,肋骨收缩,胸腔马上缩小。呼吸将氧气带进身体,将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内涵、增加底蕴的重要意义。3分钟A.大部分同学能有感情并能整齐的大声的阅读资料。B.有少数同学声音小。C.极个别学生不能跟着全班学生齐读,没有声音。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价值时长评价实践作业制作肺呼吸的模型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思考:呼吸时各个器官的运转过程。3-5分钟A.小组配合默契,能根据所学知识,顺畅的制作一个肺部模型。B.小组能基本配合完成肺部模型。C.小组间配合不默契,制作的肺部模型混乱,不能完成实践。创新与发展本课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聚焦科学核心概念,设计相应系列的学习活动,做到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的年龄特征、突出重点、明确要求,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所学过的课堂知识,并能将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结论,实事求是;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联系科学知识,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