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1分析并把握“形散神聚”的特征课件
展开复习板块一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 散文阅读
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研真题·明考向·知晓考查点
温旧知·牢记忆·巩固知识网
定重点·讲技法·掌握解题术
找短板·强突破·全面促提升
首自查·找增点·心中有方向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散文的标题往往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第二步: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这些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去找线索。
第三步:抓关键,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亦可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议论性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第四步:品语言,悟特色,分析写作手法。散文的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句的含意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
(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到橘子林去李广田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汽,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
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1段“到了适当的机会……提醒你”、第3段“今天是晴天……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可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是在孩子的提醒之下去做的,并不能说“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项,“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错误。根据原文第5段末句可知,“我”的兴致一开始就是高的,偶遇车夫修马蹄后,“我”和小岫都被吸引住了,这个变化表明“我”更深地陷入由出游所见而引发的感悟中。D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最后6段的内容可知,小岫的心思已经发
生了变化,她此时不再执着于橘子林,而是一心想要回家剪指甲,“小岫不说话”是由于她一心想着剪指甲的事情,而“我也不说话”则是不愿打扰女儿的心思,而非“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点的能力。B项,“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错误。作者的语气由肯定变为猜测,意味着路上所遇车夫修马蹄之事深深地触动了小岫,让他对女儿是否去橘子林不再肯定。C项,“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文章记述“我”和小岫去橘子林路上的所见所感,“我”和小岫的言行、感受同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者共同决定着文章的节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错误。依据“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可知。
3.“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③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意蕴和结构思路的能力。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结构上,使故事有波折,增添故事的趣味性。“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闻。③突出人物形象,贴切地描写了小孩子的心性。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答: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艺术特色并筛选提取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找出三处体现“童趣”的细节,可从文中梳理出富有儿童色彩的相关语句,然后分条作答。①依据“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小岫“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依据“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依据“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
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小岫看到修马蹄后,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依据“‘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
2.命题指向(1)选文凸显“深耕红色文化,彰显榜样力量”的特征。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到橘子林去》,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旨在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光辉历史、感受党的初心使命,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2)命题呈现文本内容、能力点与题目呈现形式的统一性。高考散文命题不同于小说文本,散文往往“随文布点”,而不是刻意迁就僵化的文学阅读教学现状,体现的是匹配性、灵活性和科学性。
3.命题预测(1)题型稳定。2022、2021年新高考Ⅱ卷和2020年新高考I卷都是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2024年高考仍会沿用这种题型。(2)考点设置。客观题还会继续考查“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主观题涉及的考点包括理解词语文句、把握结构文脉、概括内容要点、鉴赏语言艺术、领悟主旨意蕴和探究文本问题等,同时情境化命题趋势逐渐明显。有可能选择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的散文。
选择题重要考点:(1)考查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2)考查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主观题重要考点:(1)鉴赏散文的形象。重点考查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心理;分析某一物象的作用。(2)分析散文结构,概括散文主题。重点考查理解引用某一名言、诗句或材料的目的或作用;分析鉴赏开头或结尾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概括或探究主题。(3)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重点考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理解某一方面描写的写作意图,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用到的表现手法。
(4)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点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或句子的含意,赏析文章的某一突出的语言特色或整体的语言风格,分析某一人物语言的用意,理解标题的意蕴或分析标题的作用。
考点练透1 分析并把握“形散神聚”的特征
一、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读散文应当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体会文章内容。
1.准确、全面地理解“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散文有不少特征,如意蕴深邃、语言优美等,“形散神聚”是其基本特征。“形”就是作者“写了什么”,即表情达意的物、景、人、事;“神”就是作者“为什么写”,即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也就是“情”“理”“志”“趣”。无论是什么文体,文本之“形”,都是为了表现“神”。
2.由“形”入“神”是读懂散文乃至深入领悟最重要的抓手和突破口阅读散文,应当抓住“形”的特点,由“形”悟“神”,体会文本内容和主旨。先看散文写了什么——人、事、景、物,再借助文中议论、抒情等文字,领悟到为什么写——感情、感悟、哲理、观点等,从“形”“神”的关系上梳理文本,从而把握行文思路和主旨。
二、分析“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2步走分析“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这种题型是综合性的,几乎涵盖文本的本质内容。因此,答好这种题型须从整体上阅读全文,按照“形—神”关系来梳理文本。答题分成两步,先析“形散”,再析“神聚”,无论哪一步,都要做到准确、全面。
(2023·炎德英才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泡茶馆汪曾祺“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
从西南联大①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从联大新校舍,往东,折向南,进一座砖砌的小牌楼式的街门,便是凤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小茶馆,只有三张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较粗糙的,随意画了几笔兰花的盖碗。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这也是卖的。张罗茶座的是一个女人。这女人长得很强壮,皮色也颇白净。她生了好些孩子。中国的妇女似乎有一种天授的惊人的耐力,多大的负担也压不垮。
由这家往前走几步,斜对面,曾经开过一家专门招徕大学生的新式茶馆。这家茶馆的桌椅都是新打的,涂了黑漆。堂倌系着白围裙。卖茶用细白瓷壶,不用盖碗。这家茶馆没有什么值得一记的事,而且开了不久就关了。联大学生至今还记得这家茶馆是因为隔壁有一家卖花生米的。这家似乎没有男人,站柜卖货的是姑嫂两人,都还年轻,成天涂脂抹粉。尤其是那个小姑子,见人走过,辄作媚笑。联大学生叫她花生西施。这西施卖花生米是看人行事的。好看的来买,就给得多。难看的给得少。因此我们每次买花生米都推选一个挺拔英俊的“小生”去。
再往前几步,路东,是一个绍兴人开的茶馆。他至今乡音未改。大概他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所以对待从外地来的联大学生异常亲热。他这茶馆里除了卖清茶,还卖一点芙蓉糕、沙琪玛、月饼、桃酥,都装在一个玻璃匣子里。我们有时觉得肚子里有点缺空而又不到吃饭的时候,便到他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吃两块点心。有一个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经常在绍兴人茶馆喝茶。他喝茶,可以欠账。不但喝茶可以欠账,我们有时想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绍兴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我们于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迈开大步,直奔南屏电影院。
再往前,走过十来家店铺,便是凤翥街口,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路东一家较小,很干净,茶桌不多。街西那家又脏又乱,地面坑洼不平,一地的烟头、火柴棍、瓜子皮。茶桌也是七大八小,摇摇晃晃,但是生意却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坐得满满的。也许是因为风水好。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人,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
进大西门,是文林街,挨着城门口就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最无趣味的茶馆。茶馆墙上的镜框里装的是美国电影明星的照片,蓓蒂·黛维丝、奥丽薇·德·哈茀兰、克拉克·盖博、泰伦宝华……除了卖茶,还卖咖啡、可可。这家的特点是:进进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夹克的比较有钱的男同学外,还有把头发卷成一根一根香肠似的女同学。
不远几步,街上有一家老式的茶馆,楼上楼下,茶座不少。这家茶馆门前,有一个小摊,卖酸角、拐枣和泡梨。过了春节则有人于门前卖葛根。这种东西可以当零食来吃,我也是在昆明才知道。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
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第二,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有删改) 【注】①西南联大:前身是由三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至昆明。
【注】①西南联大:前身是由三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至昆明。本文具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请简要分析。(1)形散:①取材自由,内容丰富,既写到了联大学子、“花生西施”、绍兴老板等各色人群,又有对当地民间日常生活、风土习俗的描绘;②描写的空间地点自由多样,既写到了凤翥街的多家茶馆,还写到了文林街的茶馆;③运用的表达方式较丰富,富有变化,既有记叙、描写,也有议论。
(2)神聚:①主题明确集中,丰富的内容都是为体现“泡茶馆对联大学生的影响”的主题服务的;②线索清晰,贯穿全文,以空间的推移为线索,移步换景。
/状元支招/1.分析“形散”可从以下角度:(1)从选材来看:文章描写“凤翥街口路西茶馆”各色人等吃茶抽烟的情景,叙述“花生西施”的故事;写绍兴人开的茶馆,也写到其关心帮助联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写文林街的两家茶馆,一家规格高档时髦,一家老式又充满市井气息。所写内容丰富,取材自由,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2)从描写地点和对象来看,文章选择两条街上有多家茶馆作为写作对象,自由而随意,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
(3)从表达方式来看,“从联大新校舍……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以记叙为主;“除了卖茶……皮色也颇白净”等,以描写为主;结尾“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以议论为主。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
2.分析“神聚”可从以下角度:(1)从主题看,文章选择凤翥街和文林街两条街上的茶馆作为写作对象,围绕“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这一话题,从“可以养其浩然之气”“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两个角度展现这一影响。以联大学生的身份,叙述自己在昆明当地亲身体验的风物人情,以文学的形式还原了一幅平凡真实而又生气淋漓的民间市井生活图景。丰富的内容都是为体现“泡茶馆对联大学生的影响”的主题服务的,体现了散文神聚的特点。
(2)从线索看,“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从联大新校舍,往东,折向南,进一座砖砌的小牌楼式的街门,便是凤翥街”“由这家往前走几步,斜对面,曾经开过一家专门招徕大学生的新式茶馆”“再往前几步,路东,是一个绍兴人开的茶馆”“再往前,走过十来家店铺,便是凤翥街口,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文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线索清晰,贯穿全文,体现了散文“神聚”的特点。
短板 不会从“形散”和“神聚” 的角度回答问题
很多考生只知道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但读不懂文本,不会从“形散”和“神聚”的角度回答,不能多角度理解“形散”和“神聚”,答题角度无从下手,思考不全面,答题要点遗漏,文本挖掘不深,答案浮于表面。
(2022·河南名校联盟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黄昏时分肖复兴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
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炝锅的葱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箭楼上,金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
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萋萋,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霞如锦,夕阳横在眼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儿,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屯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缓缓地垂落。我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马车。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像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
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
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是而今非。这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忆中的黄昏不同,它不过让我望文生义地想起了我的黄昏而已。我的黄昏,无论是告别,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黄昏时分,走在寂静几乎无人的街上,想起这首老民谣,也想起郁达夫写黄昏的诗:“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栊玉女笙。”记忆中存在的,眼前浮现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黄昏。(有删改)
【分析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请分析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答:①所谓“形散”,是指文中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黄昏时的情景,取材广泛,看似拉拉杂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②而“神不散”则是指本文虽然材料众多,却有一个统一的主旨:对作者过去人生的追忆。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5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5鉴赏表达技巧课件,共37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4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4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课件,共57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2分析谋篇布局的艺术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2分析谋篇布局的艺术课件,共60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3赏析散文的语言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文阅读考点练透1分析并把握“形散神聚”的特征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节小说阅读考点练透3分析小说的情节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1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节小说阅读考点练透2分析小说的形象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