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复习练习题
展开【基础巩固】
1.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模式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
2.“美国正在打一场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这场“战争”( )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这场“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选D项。
3.195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反映出日本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B.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引导
C.积极扩大政府开支
D.利用市场规律发展经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日本采用政府计划的方式发展经济,故选B项。
4.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贸加速增长,向国外借款额增加,旅游业也敞开了国门,甚至同意外国以合资和其他方式直接在中国进行投资。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答案】C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资本、市场的联系加强,故C项正确。
5.1947年4月,美、英、中等23国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45 000种商品。同年10月,23国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
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各国通过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并制定关税协定以降低关税,体现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体系化趋势,故选D项。
6.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后来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贬值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欧洲、日本纷纷发展自己的货币体系,这说明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故选B项。
7.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11个新兴经济体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峰会。材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
B.冷战思维已不复存在
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各国为应对危机,成立国际组织,共同协商,说明全球治理已成为国际共识,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
8.互联网金融利用移动通信技术缩短资金融通中的一些链条,服务信息更加准确,替代了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中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人们不一定需要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中介索求服务,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技术。据此可知( )
A.互联网金融分工日益细化
B.传统金融行业濒临瓦解
C.互联网金融推动经济发展
D.金融交易成本逐渐降低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金融可以代替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与传统金融相比,交易成本在逐渐降低,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9.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重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32年相较于1928年而言,苏联播种方式中手播比重下降较多,马拉播种机播种比重小幅上升,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比重大幅提升,但手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可见,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主要为应对国内经济、政治危机,通过粮食税等举措有效保证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播种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和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故B、D两项错误。
10.20世纪30年代,“计划”一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刊上频频出现,成为最时髦的名词。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兴起
B.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抛弃
D.经济危机使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
【答案】D 【解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中,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暴露,而这一时期,苏联在计划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西方开始日益关注苏联模式,故选D项。
11.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答案】A 【解析】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78年,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推进,故选A项。
12.英、美、法于1936年9月达成“三国货币协定”,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各自货币的汇率水平,尽可能不再实行货币贬值,但却不提金本位和协调各国政策的正式机制。1939年,三国又以自己为主导,各自建立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当时( )
A.各国逐渐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
B.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处于混乱状态
C.合作推动了世界货币关系稳定
D.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1939年,三国又以自己为主导,各自建立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体现的是当时世界货币金融关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处于混乱的状态,大国都想取得国际货币的主导权,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各国逐渐取消了贸易保护政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货币关系并不稳定,排除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排除D项。
13.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制成品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是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
14.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这最能说明( )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D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二者共同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故选D项。
15.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为缓解危机,美国提议建立“黄金总库”。1962年,美国与西欧各国签订了《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共同出资60亿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上述现象说明,美国( )
A.竭力保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
B.探索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途径
C.与英、法等国存在着激烈的商业贸易竞争
D.携手西欧应对国际汇率紊乱的严峻挑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法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造成了美元危机。为了缓解危机,美国探索出建立“黄金总库”的办法来稳定国际货币市场,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故B项正确;美国的做法是为了竭力保障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排除A项;“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说明英、法对美元信用产生怀疑,与商业贸易竞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国际汇率紊乱,排除D项。
16.20世纪6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美彩电摩擦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日、英、法以及联邦德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急剧扩大,其发展深受拖累。最能从此案例得到的启示是( )
A.区域化集团要加强合作
B.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C.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全球化的总趋势是斗争
【答案】B 【解析】材料“1985年,美、日、英、法以及联邦德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经济泡沫急剧扩大,其发展深受拖累”说明《广场协议》损害了日本的国家经济主权,从而使日本经济深受其害,启示人们要重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故选B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并通过进口配额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奄奄一息的产业免受进口的冲击。这些国家还有意识地实行货币贬值来减少进口,提高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种无止境的损人利己的政策给一些国家带来了短期的利益,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政策的最终后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美]保罗·布卢斯坦《惩戒: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材料二 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政治合作的基石是敦巴顿橡树园关于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联合国的建议书。然而,只有我们今天面临的棘手的经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时,才能建立起友好和建设性的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咨文(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各国提高关税的原因。为什么“这种政策的最终后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的具体办法和罗斯福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主要目的。
【答案】(1)提高关税的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
“两败俱伤”的原因: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2)具体办法: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主要目的: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播种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练习,共7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