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8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8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DMA,答案C,化合物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天津东丽区一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一种没有固定熔沸点的有机高分子混合物B.燃煤取暖,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D.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由含铜合金制成的
解析 油脂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是小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混合物,A错误。
2.(2022·广东汕头潮阳黄图盛中学一模)有机物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和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完全相同B.油脂、蛋白质和聚乙烯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苯乙烯和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发生变化的本质相同
解析 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乙醇分子中有—CH2OH,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C正确;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是物理过程,裂化、裂解发生了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所以本质不同,D错误。
3.(2023·广东湛江二模)“乌铜走银”是我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乌铜走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铜和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形成原电池C.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Cu2(OH)2CO3D.铜和银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长周期
解析 “乌铜走银”过程中,铜本身为光亮红色,时间久了底铜变为黑色,是生成了CuO,该过程是化学变化,A错误;铜比银活泼,用铜、银和硝酸银溶液可以形成原电池,铜为负极,银为正极,B错误;Cu2(OH)2CO3是绿色的,铜表面变黑是由于生成了氧化铜,C错误;铜在第四周期,银在第五周期,均属于长周期元素,D正确。
4.(2023·辽宁丹东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除去镁粉中含有的少量铝粉B.加热蒸发结晶操作中,至晶体全部析出时,停止加热C.苯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层为含碘的苯溶液D.SO2中混有HCl可采用Na2SO3饱和溶液除去
解析 Mg不能和NaOH反应而Al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可用氢氧化钠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A正确;加热蒸发结晶时,不能至晶体全部析出再停止加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B错误;苯的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则苯萃取碘水中的碘,上层为含碘的苯溶液,C错误;SO2、HCl都能与Na2SO3反应,不能用Na2SO3饱和溶液除杂,D错误。
5.(2023·辽宁锦州4月质检)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后溶液pH明显变小B.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C.过程④中氧化I-的物质不只有O2D.综合上述实验,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I2
解析 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HNO3及未反应的AgNO3,所以pH明显变小,A正确;过程③中加入NaCl溶液,可与Ag+反应生成AgCl沉淀,排除Ag+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的干扰,目的是除去Ag+,B正确;过程④中,加入KI,发生HIO、H+、I-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反应4H++4I-+O2 ══ 2H2O+2I2,故氧化I-的物质不只有O2,C正确;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氧化了I2,也可能是Ag+促进了I2与H2O的反应,D错误。
6.(2023·天津河东区一模)血红蛋白结合O2后的结构如图所示,Fe2+与周围的6个原子均以配位键结合。CO也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O2的230~270倍。二者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反应可表示为①Hb+O2 Hb(O2) K1;②Hb+CO Hb(CO) K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2+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B.电负性:O>C,故CO中与Fe2+配位的是OC.由题意可得结论:相同温度下,K2>K1D.CO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平衡①②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析 Fe2+存在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空轨道,A正确;电负性:O>C,O在成键时不易给出孤电子对,故CO中与Fe2+配位的是C,B错误;CO可与血红蛋白配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约为O2的230~270倍,可知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比①大,故相同温度下,K2>K1,C正确;CO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舱治疗,氧气浓度增大,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Hb浓度减小,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二者平衡移动的方向相反,D正确。
7.(2023·北京海淀区二模)某种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生物电极的制备原料CB和PDMA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B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B.PDMA单体的分子式为C10H20N2O2C.CB与PDMA均为高分子化合物D.CB与PDMA都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
解析 根据等效氢原理可知,CB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故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A正确;PDMA单体为 ,则其分子式为C5H9NO,B错误;高分子是指相对分子质量成千上万的物质,C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 328,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CB与PDMA中都含有酰胺键,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故CB与PDMA都不耐酸碱性,D错误。
8.(2023·广东潮州二模)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l·L-1 H2S水溶液中粒子关系存在:N(HS-)+N(S2-)=NAB.标准状况下,22.4 L Y的分子数目为NAC.工业上用NaClO3和X制备1 ml ClO2时,消耗X分子数为0.5NAD.“价—类二维图”中盐N可由其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解析 由题图可知,X为二氧化硫、Y为三氧化硫、Z为硫酸、M为硫酸铜、N为硫化铜。1 L 1 ml·L-1氢硫酸溶液中,据元素守恒可得:N(H2S)+N(HS-) +N(S2-)=1 ml·L-1×1 L×NA ml-1=NA,A错误;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态,无法计算22.4 L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目,B错误;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氯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备1 ml二氧化氯时,反应消耗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 ×NA ml-1=0.5NA,C正确;铜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不能生成硫化铜,则硫化铜不能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D错误。
9.(2023·广东韶关二模)近日,我国科研团队研制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直接氨燃料电池(DAFC),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若交换膜中通过0.3 ml OH-,A电极区消耗2.24 L NH3C.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 ══ 4OH-D.电流方向:电极B→灯泡→电极A→电极B
解析 根据图示,NH3在A电极失电子生成氮气和水,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A电极反应为2NH3-6e-+6OH- ══ N2+6H2O,若交换膜中通过0.3 ml OH-,说明外电路中转移0.3 ml电子,A电极消耗0.1 ml NH3,没有明确是否为标准状况,氨气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B错误;B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生成OH-,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 ══ 4OH-,C正确;NH3在A电极失电子生成氮气和水,电极A为负极,B为正极,电流方向为电极B→灯泡→电极A→电极B,D正确。
10.(2022·河北邢台二模)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Cu(NO3)2·3H2O晶体,并进一步探究用SOCl2制备少量无水Cu(NO3)2。设计的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②步调pH适合的物质是CuO或Cu(OH)2或Cu2(OH)2CO3B.第③步操作包括蒸发结晶、过滤等步骤C.为得到较大颗粒的Cu(NO3)2·3H2O晶体,可采用减慢冷却结晶速度或冷却后静置较长时间的方法D.第④步中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3H2O+3SOCl2 ══ Cu(NO3)2+3SO2↑+6HCl↑
解析 第②步调pH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CuO或Cu(OH)2或Cu2(OH)2CO3等,A正确;第③步操作是从溶液中提取Cu(NO3)2·3H2O晶体,由信息可知,晶体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易发生水解,所以采取的措施是蒸发浓缩(至液体表面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等,不能直接蒸发结晶,B错误;减慢冷却结晶速度或冷却后静置较长时间,可得到较大颗粒的Cu(NO3)2·3H2O晶体,C正确;第④步中,SOCl2与结晶水作用生成SO2和HCl气体,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3H2O+3SOCl2 ══ Cu(NO3)2+3SO2↑+6HCl↑,D正确。
11.(2022·浙江1月选考卷,25改编)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
解析 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滴加含淀粉的酸性KI溶液,生成了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2I-+4H+ ══ 2NO+I2+2H2O,该实验未进行酸化,D错误。
12.(2023·湖北武汉4月调研)烯烃与HX发生加成反应时,第一步H+加到双键碳原子上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第二步碳正离子再结合X-,其历程如下:
解析 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越强,越容易和卤素离子结合,根据题目给出的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可推测,CH2=C(CH3)CH2CH=CH2与足量HCl充分加成得到的产物中,含量最大的为 。
13.(2023·湖北宜昌4月调研)化合物A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生产及电化学研究。其中X、Y、Z、E、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与Q、E与W分别位于同一主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Y2X2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B.E—E键能大于W—W键能C.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与Z位于同一主族D.第一电离能:E>W>Q
解析 X、Y、Z、E、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量和所带电荷数可判断X为H,Y为C,Z为N。根据原子序数大小,且Z与Q、E与W分别位于同一主族,可知Q为P,E为F,W为Cl。Y2X2为乙炔,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A正确;Cl2比F2更稳定,其原因是F—F键能小于Cl—Cl键能,B错误;原子序数为83的元素为铋,其位于第六周期第ⅤA族,与N位于同一主族,C正确;第一电离能:F>Cl>P,D正确。
14.(2023·山东聊城二模)铜催化乙炔选择性氢化制1,3-丁二烯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吸附在铜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Ⅱ的速率B.若原料用丙炔,则会有2种分子式为C6H10的有机物生成C.增大Cu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C2H2的平衡转化率D. 转化成C4H6(g)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解析 反应Ⅰ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Ⅱ的活化能,则反应Ⅰ的速率小于反应Ⅱ的速率,A错误;若原料用丙炔,则会有CH3CH=CH—CH=CHCH3、CH2=C(CH3)—C(CH3)=CH2、CH3CH=CH—C(CH3)=CH2共3种分子式为C6H10的有机物生成,B错误;增大Cu的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提高C2H2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根据图示, 转化成C4H6(g)过程中,先碳碳双键中有1条键断裂,后又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的形成,故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D正确。
15.(2023·湖北名校联盟联考)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二元弱碱,在溶液中的电离类似于氨,且分步电离。25 ℃时,乙二胺溶液中各含氮微粒的分布分数δ(平衡时某含氮微粒的浓度占各含氮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随溶液pOH[pOH=-lg c(O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NCH2CH2NH2在水溶液中第二级电离方程式为C.向一定浓度的H2NCH2CH2N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B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c(Cl-)+c(OH-)=3c([H3NCH2CH2NH3]2+)+c(H+)D.将0.1 ml·L-1 100 mL [H3NCH2CH2NH3]Cl2与0.1 ml·L-1100 mL H2NCH2CH2NH2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11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10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9课件,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