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本题满分36分】,写作【本题满分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34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然而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qián)滋暗长了。
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bīng)临绝望的边
C.《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zài)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D.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jìn),笔法灵动。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俏,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驼队。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材,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有一株株傲然竦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何?
D.近处小路上的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的气息。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B.在英国举行的羽毛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林丹战胜中国香港选手魏楠,闯入男单16强。
C.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D.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疫情不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寻章摘句、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
C.春运期间,火车站南来北往的人们摩肩接踵,都心怀着早日回到家乡的渴望。
D.春天来了,高山的冰雪融化,滔滔河水络绎不绝地奔流而去。
5.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一句的主干是“我见过孵化”。“孵化”是宾语。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一句的主干是“我看见仙人掌”。“确实”“亲眼”都是状语,“倒挂着”“还能开花”是定语。
C.“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退。”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遇着解放军后迅速溃败的情
D.“我想念昆明的雨。”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二)诗词理解与默写(12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4分)
(1)下列各项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却感受不到车马的喧闹。
B.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我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圣意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C.朱敦儒的《相见欢》中“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意思是:登上南京西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大地笼罩在夕阳之下,长江滚滚奔流而去。
D.朱敦儒的《相见欢》中“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的意思是,金人侵占
中原,自己狼狈出逃,帽子和帽饰都散乱了,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呢?
(2)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实写了诗人所见的南山之景,表现了万物自有,适性而动的景象,含蓄地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B.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指的是,诗人想要归隐山林的真正的意趣。
C.朱敦儒的《相见欢》由登楼入题,先描绘登楼所见之秋景,然后抒发情怀,表达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D.朱敦儒的《相见欢》下片格调高亢激越,抒发词人情怀。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表现出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充满了无限的悲慨。
7.下面是小语同学整理的诗文笔记,请根据提示将空缺处补充完整。(8分)
(三)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12分)
8.汉字是表意文字,根据字形可以推断词义。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9.18楼的王阿姨经常把纸屑果皮等垃圾往楼下扔。她觉得这些东西很轻,没人看见,也追查不自己,没什么关系。作为邻居,请你结合表格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劝说。(4分)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0.请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昆虫记》中的昆虫名目众多,阅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昆虫进行分类积累。根据表下的链接文字及平时阅读积累,完成表格。(4分)
【链接】A凶猛如虎,雌性会在交配和产卵的季节与同胞斗殴,胜者的嘴里躺着同胞残缺不全的尸体。为了繁衍后代,雌性会吃掉雄性。
B是一种食粪虫,身材小巧玲珑胖乎乎的,乌黑油亮。虽然成天与粪便打交道,但是身上散发出种微微的香气,它有一个美名——大地的清洁工。
C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二、阅读【本题满分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鸥遇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①,不乐依人焉,故。”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注释】①野:不受拘束。②忮(zhì):嫉妒。
1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子其病矣病:困苦。B.不若子之昧于病昧:掩盖、隐藏。
C.子谓人之于我谓:认为、说。D.燕不喻而去喻:比喻。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子其病矣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而——吾病而有不病者存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之——子之病我者女子之嫁也(《富贵不能淫》)
D.以——我以依人而处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
14.下列各句句式与“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D.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
15.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巷燕与海鸥相比,巷燕的生活比较安适。
B.海鸥对巷燕解说了自己不喜欢依附于人的理由,巷燕不想接受。
C.作者意在劝告人们要独立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D.从这个故事中还能看出,爱与恨、福与祸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
16.翻译、断句题(4分)
(1)请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2分)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0分)
我们为什么打疫苗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珠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___________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材料四】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2021年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买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17.“疫苗接种现状”展板上,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放一起,可以达成的一个目的( )(3分)
A.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保持稳定,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B.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C.表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度比中国快,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D.表明我国每百人接种剂数超过全球平均数,让人们明白新冠肺炎不再流行。
18.“疫苗知识知多少”展板上,要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依据上述材料解答“扌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热点话题对对碰”展板上,要回应“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若用【材料三】中的信息来回应,你认为该怎样从科学客观的角度进行解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叙文阅读(14分)
听雨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凉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唐……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赤着脚静静地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合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寸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20.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1断时续,时高时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猜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写作【本题满分50分】
24.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话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没有出口,无法把水分出去,导致水中积存了大量的盐分,因而没有生物能成活。而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形成了活水,充满了活力。
海水如此,更何况人呢!分享,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分享,是一种胸襟的袒露;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交融……
请以“分享”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时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命题作文
题目: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目,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不得抄袭或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欲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表现手法
诗文例句
运用修辞
杜甫在《春望》中移情于物,将花鸟拟人化,表达忧国伤时,思念家人的情感:
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以比喻的修辞描写水面无风,光滑如镜:___________,不觉船移。
③《富贵不能淫》中运用比喻及排比点明大丈夫应该讲“仁”“礼”“义”:_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以小见大
④杜牧在《赤壁》中以女子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融情于景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将自己的孤寂惆怅的感受及坚毅挺拔的人格融入雄奇苍茫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___________,
⑥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将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融入自然景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典故
⑦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的忘身报国之情: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象征手法
⑧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_____________。
【龀】“齿+匕(化)”,表示“齿的蜕化”,《说文解字》:“龀,毁齿也。男八岁而龀,女七岁而龀。”故“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龀”的意思是:①______。
【集】“佳+木”,《辞海》注释:“佳,短尾鸟。”故“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中的“集”的意思是:②_______。
物品
高空抛物杀伤力
鸡蛋(30克)
从4楼抛下可把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头骨,从25楼抛下的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
空易拉罐
15楼抛下可砸破人头骨,从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
西瓜皮(巴掌大)
从25楼抛下,如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
铁钉(4厘米长)
从18楼抛下能插入人的颅骨。
—昆虫名
类别
A_朗格多克蝎
弑亲者
粪金龟、B
清道夫
蝉、C
D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2021年5月30日)
全球
中国
累计接种
18.7亿剂
6.2亿剂
较上日新增
2785.5万剂
1798.3万剂
每百人接种
24.04剂
43.14剂
疫苗类型
主要特征
研发公司
灭活疫苗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重组蛋白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智飞生物
DNA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艾棣维欣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康希诺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RNA疫苗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复兴生物
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研发企业
国药集团
科兴中维
康希诺生物
接种程序
2剂次,间隔14~28天
I剂次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四期临床试验结果
总体保护效力79.3%中重症保护效力五99.5%
总体保护效力50.65%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总体保护效力65.28%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超银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及运用,阅读,25.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