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
B. 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C. 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D.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2.如图所示,下列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
A. 树木B. 房屋
C. 车厢的座椅D. 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
4.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 一个物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变就是静止
D.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
5.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浓雾生成B. 冰雪消融
C. 窗花凝结D. 露珠形成
6.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冰的形成属于( )
A. 汽化B. 液化C. 凝固D. 凝华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日环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30∘
D.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8.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 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 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 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9.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 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10.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 近视眼 凸透镜B. 近视眼 凹透镜C. 远视眼 凸透镜D. 远视眼 凹透镜
11.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B. 由热变冷的铝锅
C. 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D. 铁球被压成铁饼
12.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材料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者的密度关系为ρa>ρb>ρc
B. a的密度是b的2倍
C. 若将b的质量减半,它的密度变为0.5×103kg/m3
D. 若c将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凝固而成的
C. 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成的
D. 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凝华而成的
1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C.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15.有大小相等、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当天平的右盘放上两个甲球,左盘放上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球的质量之比是3:2B. 甲、乙两种球的质量之比是2:3
C. 甲、乙两种球的密度之比是3:2D. 甲、乙两种球的密度之比是2:3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6.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 ______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______ 。
17.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 mm。
18.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_比较大的缘故。
19.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 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_____ 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利尽早营救.
20.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 规律制成的。
21.炸油条、炸土豆用豆油;煮玉米、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 (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 不同。
22.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______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选填“红外线”“紫外线”)
23.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 作用,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和汽车的倒车镜常用凸面镜,是因为凸面镜可以______ 视野。
24.某同学站在清澈的河边看到河底的石头,他看到的是石头的______像(填“虚”或“实”),像的位置比石头的实际位置______一些(选填“高”或“低”)。
2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是水滴的相当于一个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26.一个物体的质量为3kg,体积为4×10−3m3,其密度为______ kg/m3。若将此物体加热,其密度会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7.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ρ水=1.0×103kg/m3)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8.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______ (选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______ ;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 (选填“>”“=”或“<”)mb。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 。
29.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折转的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的表面应该是______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
(2)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F面上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这说明______ 。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
(3)如上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0.小聪用实验测量玻璃样品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______ g。
(3)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如图丙所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______ mL。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入装水的量筒内,如图丁所示,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______ cm3。由此可得出玻璃样品的密度为______ g/cm3。
(4)测得玻璃样品密度后,小聪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31.晚上奇奇在家学习,对面楼里的邻居看电视声音太大,严重影响奇奇学习。请你替奇奇提出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并说明每种方法各采用了哪种措施?
32.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3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4.量杯盛有某种液体,该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克?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这杯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错误。
B、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符合实际,故B正确。
C、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0℃,故C错误。
D、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与硬币的直径对齐,测量的不是直径,故A错误;
B、图中起点没有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故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三角尺和直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C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3.【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
以树木、房屋和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为参照物,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与树木、房屋和车厢内走过的列车员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物品是运动的;
以车厢的座椅为参照物,行驶中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与车厢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物品是静止的。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解:A、空气的流动时,空气相对于地面来讲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空气流动是机械运动。故A不正确。
B、机械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只要是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正确。
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是不同的。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一定要事先确定好参照物。故C不正确。
D、物体运动是相对的,判断物体运动和怎样运动时,首先确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就没有意义了。故D正确。
故选:D。
(1)判断是否是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讲,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运动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速度,运动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3)运动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发生机械运动,一定有参照物,没有参照物就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物体机械运动时,相对于参照物来讲,可能是距离的变化,可能是方位的变化,也可能是距离和方位同时变化,这些情况都属于机械运动。
5.【答案】B
【解析】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冰雪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正确;
C、窗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正确的判断物态变化,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C
【解析】解:冰是鱼表面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7.【答案】A
【解析】解:A、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故A正确;
B、日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B错误;
C、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则入射角∠i=90∘−30∘=60∘,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60∘,故C错误;
D、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1)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2)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3)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属光学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
(3)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得到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根据本实验目的回答。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进行解答。
9.【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故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远离透镜,故D错误。
故选:D。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位置,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从图上应该准确的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一倍焦距)。
本题考查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图中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位置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这样对题目中所给出的答案就能准确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由此可知:此图是近视眼示意图,应戴凹透镜眼镜;
故选:B。
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1.【答案】A
【解析】解:
A、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空气中,所以水的质量减少,故A符合题意;
B、铝锅由热变冷,温度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铝锅的质量没有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食品的质量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球被压成铁饼,形状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质量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则物体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比较简单,只要理解质量特性的含义即可解答。
12.【答案】D
【解析】解: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体积。
AB、由图像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maVa=1kg2×10−3m3=0.5×103kg/m3,
ρb=mbVb=2kg2×10−3m3=1×103kg/m3,
ρc=mcVc=4kg2×10−3m3=2×103kg/m3,
所以三者的密度关系ρa<ρb<ρc,
a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一半,故AB错误;
CD、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所以将b的质量减半,b的密度不变,还是1×103kg/m3;
将c的体积增大到4×10−3m3,它的密度不变,还是2×103kg/m3,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由图像可知,Va=Vb=Vc=2×10−3m3时a、b、c的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求a、b、c的密度,并比较得出三者的大小关系;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密度特性的理解,分析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3.【答案】CD
【解析】解:A、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温度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液化而成的,故B错误;
C、家庭用瓶装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液化而来的,故C正确;
D、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表面上附着的一层霜粉是凝华而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D。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3)物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4.【答案】CD
【解析】解:A、甲实验真空不能传声,传声需要介质,故A正确;
B、钢尺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故B正确;
C、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听到声音越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喇叭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D。
(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掌握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把小实验与识点要联系起来,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5.【答案】AC
【解析】解:∵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放有两个甲球,左盘放有三个乙球,
∴2G甲L左=3G乙L右,
天平是等臂杠杆,L左=L右,
从而可知,2G甲=3G乙,
所以,G甲G乙=32,
又∵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m甲m乙=32,
而甲、乙两球的大小相等,
∴ρ甲ρ乙=m甲Vm乙V=m甲V×Vm乙=m甲m乙=32。
故选:AC。
首先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左L左=F右L右,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放有两个甲球,左盘放有三个乙球,便可以得出2G甲L左=3G乙L乙,从而可以得出甲、乙两球重力的关系,再利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求解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再利用公式ρ=mV计算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可以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物重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公式ρ=mV计算密度。
16.【答案】t g
【解析】解:大象的质量庞大,成年大象的质量可以达到6t;
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故答案为:t;g。
根据对常见物体及质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17.【答案】2.501
【解析】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故答案为:2.50;1。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8.【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因为这些鸟发声时的音色不同;
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以及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要熟练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
19.【答案】信息;振动
【解析】解:
生命探测仪是探测生命物体的一种仪器,可以探测到有生命的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从而进行营救;
故答案为:信息;振动.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等等.声波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到生命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从而尽早的营救.
物理知识和先进的科学仪器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还要了解社会,了解先进的科学仪器所用到的科学知识.
20.【答案】38.5热胀冷缩
【解析】解:由图知:①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所以此时的温度为38.5℃。
②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38.5;热胀冷缩。
①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读数。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读数和测温原理。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1.【答案】温度 沸点
【解析】解:炸油条和炸土豆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玉米、煮鸡蛋需要较低的温度;
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和炸土豆;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玉米、煮鸡蛋。
故答案为:温度;沸点。
烹制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温度,根据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来加热不同的食物。
物理知识是应用于生活的,此题考查的是“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生活中的应用。
22.【答案】红外线;紫外线
【解析】解: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适量的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2)紫外线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3.【答案】发散 扩大
【解析】解: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利用凸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
故答案为:发散;扩大。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汽车观后镜。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
24.【答案】虚 高
【解析】解:从水面上看水中点A的像A′的位置,如图所示:
根据图解,石头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石头的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A′上,成的是虚像,位置在真实石头的上方。
故答案为:虚像、高。
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观察物体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的像在物体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真实的水要浅一些,请注意安全;
(2)根据光路可逆,在水中看起来岸上的物体的像也比真实的高一些。
25.【答案】凸透 显微镜
【解析】解:
(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
(2)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对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故答案为:凸透;显微镜。
(1)根据小水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和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采用显微镜这个实例作为突破口,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较高的应用,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答案】0.75×103 减小
【解析】解:m=3kg,V=4×10−3m3,
物体的密度为:ρ=mV=3kg4×10−3m3=0.75×103kg/m3;
此物体加热后,质量不变,由热胀冷缩,体积要变大,由ρ=mV可知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0.75×103kg/m3;减小。
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mV计算物体的密度;此物体加热后,质量不变,体积要变大,由ρ=mV可知密度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物体密度的计算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27.【答案】500.8
【解析】解:(1)因为ρ=mV,
所以,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250cm3=250g,
则容器的质量为m容=m总−m水=300g−250g=50g;
(2)液体的质量:m液=m总′−m容=250g−50g=200g,
液体的体积:V液=V=250cm3,
这种液体的密度:
ρ液=m液V液=200g250cm3=0.8g/cm3。
故答案为:50;0.8。
(1)已知容器容积和水的密度,可以得到所装水的质量;已知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及水的质量,可以得到容器质量;
(2)根据容器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根据密度公式代入数值即可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容器的容积等于液体的体积,解题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
28.【答案】B 98 不变 <吸热
【解析】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B的高度。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图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由图乙知a和b的初温相同,a先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高,根据m=Qc△t可知,说明a的质量小。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
故答案为:(1)B;(2)98;不变;<;(3)吸热。
(1)组装仪器的顺序一般为“自下而上”,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ab初温相同,但到达沸腾的时间不相同,根据m=Qc△t判断水的质量。
(3)水的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重点考查实验装置组装、沸腾条件、沸点及图象分析等问题。
29.【答案】量角器 粗糙 没有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不发生 在 不能
【解析】解:(1)为了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
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2)以ON为轴旋转右侧纸板,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右侧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在纸板这一平面上,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量角器;粗糙;(2)没有;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不发生 (3)在;不能。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需要测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发生漫反射时,从不同角度都可以看见光线;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0.【答案】零刻度线 左 2730102.7吸收 非晶体
【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由图甲所示可知,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由图乙所示可知,样品的质量:m=20g+5g+2g=27g;
(3)由丙图可知,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0mL,
水和玻璃样品的总体积为40mL
样品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玻璃样品的密度:ρ=mV=27g10cm3=2.7g/cm3。
(4)玻璃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左;
(2)27;
(3)30;10;2.7;
(4)吸收;非晶体。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的左端零刻度处;
天平使用前的调节,若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若指针右偏,向左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3)正确读出量筒的示数,可得出玻璃样品的体积,利用密度的公式即可计算出其密度的大小。
(4)熔化是需要吸收热量的,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固体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用天平测质量,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体积,是测固体的密度的基本方法,也是中考实验题考查的重点。
31.【答案】答:找到这位邻居,减小电视机音量,减弱其发声,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让学生意识到噪声的危害,自己要学会减弱噪声并且不要制造噪声,学用结合。
32.【答案】答: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金属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不能马上擦干。
【解析】首先我们要分析出金属变湿的原因,然后再分析擦不干的原因。
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
33.【答案】解:(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s=900km,
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6:30−7:30=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st=900km9h=100km/h;
(2)列车的过桥速度:
v′=144km/h=40m/s,
由v=st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
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解析】(1)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和甲地开往乙地的时间,利用v=st即可求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求火车和桥梁的总长,总长减桥梁长就是火车的长度。
本题主要考查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火车完全过桥时行驶的路程为桥长与火车长的和是关键。
34.【答案】解:(1)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杯=40g,即量杯的质量;
(2)读图可知,当体积为20cm3时,液体质量为60g−40g=20g,则液体的密度:
ρ=mV=20g20cm3=1g/cm3=1×103kg/m3;
(3)液体的体积V1=50cm3时,
由ρ=mV得,液体的质量,m1=ρV1=1g/cm3×50cm3=50g,
这杯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m总=m杯+m1=40g+50g=90g。
答:(1)量杯的质量是40g;
(2)此液体的密度是1×103kg/m3;
(3)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90g。
【解析】(1)量杯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利用公式ρ=mV可求出液体的密度,注意要减去量杯的质量;
(3)根据密度大小,已知体积,可利用公式求出质量大小,进一步求得总质量。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30∘
40∘
50∘
60∘
反射角
30∘
40∘
40∘
60∘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24届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24届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一)(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物理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物理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电压表V1示数是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