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8垂直地域分异
展开1.该山地基带类型异常,最有可能是( )
A.气温异常B.降水异常
C.物种入侵D.人类活动
2.M处原有的自然植被已完全消失,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雨林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高山苔原
3.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
A.吉林B.山西
C.河北D.福建
[2023·河南洛阳市二模]在长白山西坡海拔2140~2220m处分布着高山苔原带,原生植被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很少。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该区域,使原有的灌木植被逐渐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如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判断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5.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 )
A.植被生长耗水减少B.枯枝落叶量增加
C.植株高度减小D.土壤蒸发加剧
[2023·云南昆明模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明显,高原山地垂直带谱类型(如图)的分布模式解释了其自然带景观的地带分异,形成独特的自然带地域格局,呈现同心弧状(由东南暖湿向西北寒冷干旱的递变趋势)。据此完成6~7题。
6.青藏高原从内部到边缘山地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为( )
A.带谱由繁到简B.带谱数目增多
C.植被种类减少D.降水逐渐减少
7.青藏高原地域分异在空间上呈“同心弧状”的分布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纬度
C.太阳辐射D.海拔
[2023·山东潍坊调研]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该山地是( )
A.武夷山B.长白山
C.天山D.秦岭
9.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3·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10~12题。
10.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
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横断山B.天山
C.武夷山D.大兴安岭
12.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下沉气流
C.盛行上升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
[答题区]
13.[2023·青岛市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秦巴山地位于中国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受地形起伏以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同海拔处不同山区的气温差异显著,从而造成该区域气温水平变化较其他山地特殊。伴随着气温的改变,该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异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下图示意秦巴山地107.81°E剖面线海拔1500m处年均气温变化。
(1)指出该区1500m海拔的气温总体变化规律。(6分)
(2)相比于同海拔的汉江谷地,分析太白山温度较高的原因。(6分)
(3)推测近年来气温变化对该区域植被的影响。(6分)
微考点28 垂直地域分异
1~3.答案:1.D 2.C 3.D
解析:第1题,图示该山地的基带是次生针阔混交林,最有可能是原来植被被破坏后才种植的次生林,所以该山地基带类型异常,最有可能是人类活动,D正确;图示信息不能显示出气温、降水的变化,且气温和降水的异常会导致整个地区的植被均出现异常,A、B错误;读图可知,基带之上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物种入侵应该出现的是更适合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存的植被,而不是针阔混交林,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图示山地海拔及原生自然植被分布,原生常绿阔叶林与原生针叶林之间有可能是落叶阔叶林,C正确;原生常绿阔叶林与原生针叶林之间,不会出现热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A、B错误;M处海拔较低,不会出现高山苔原,D错误。故选C。第3题,读图可知,基带之上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结合选项可知,吉林、山西、河北均位于温带地区,排除A、B、C;福建符合该山地原生植被的分布,D正确。
4~5.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读图可知,草本入侵程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随坡度角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故该题选B。第5题,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减少,A正确;草本入侵后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B错误;灌木植株更高,透光率高,蒸发量大,草本植物增多,土壤蒸发减少,D错误;该地植株高度的变化对其水分的影响小,C错误。所以该题选A。
6~7.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可知,青藏高原山系垂直自然带受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从高原内部到边缘山地,带谱由简到繁,带谱数目逐渐增多,故A错误、B正确;由于该地内部较干旱,以荒漠为主,而高原边缘因处于季风性带谱系统,水分较多,从内部到边缘,降水逐渐增多,植被从荒漠向森林过渡,故C、D错误。所以选B。第7题,青藏高原地域分异在空间上呈现东南—西北走向的同心弧状,是因其海拔不同导致呈现同心状态,D正确;受大气环流影响呈现弧状,A错误;受纬度影响呈现带状,B错误;受太阳辐射影响呈现带状,C错误。所以选D。
8~9.答案:8.D 9.B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该山山麓南坡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地刚好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处,只有秦岭符合,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据图可知,山地南侧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北侧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不同,主要是南北两侧山地热量不同导致的,故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12.答案:10.D 11.A 12.B
解析:第10题,图中甲处之上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之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依据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可知,甲处必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正确;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而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错误;自然带体现的是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B错误;气温是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第11题,依据山麓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判断可能是横断山或武夷山;又依据主峰海拔达7556米,则可能是横断山;武夷山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带。故选A。第12题,据图可知,河谷为半干旱景观,只能说明河谷降水少,则必然是盛行下沉气流所致。故选B。
13.答案:(1)1500m海拔处气温变化同地势起伏呈正相关;海拔高的地方气温高;海拔低的地方气温低。
(2)同海拔地区,太白山附近大气距其山坡面近;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坡面附近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3)该区垂直带谱上移;植被多样性增加;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异增多。
解析:(1)据图示可知,随着地势的起伏,1500m海拔的气温总体同地势起伏一致,大致是正相关,图中显示海拔高的地方气温高;而海拔低的地方气温低。(2)此题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深入理解,即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高度相同,相对高的地区相当于其“地面位置”高,故其“近地面”距离近,故气温高;谷地气温低是因为其谷地地面距离远,故气温低。因此同海拔地区,太白山附近大气距其山坡面近;山坡面附近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多,气温高。(3)近年来随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该区热量条件改善,热量条件改善会促使该地区植被生长的热量条件更加优越,故该区垂直带谱上移,植被多样性增加;“该区域气温水平变化较其他山地特殊”,进而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异增多。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7水平地域分异: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7水平地域分异,共6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6瀑布,共6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篇微考点增分专练微考点20洋流,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