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试卷-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展开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有49吨货物,小卡车每次最多拉3吨,大卡车每次最多拉8吨;小卡车运一次300元,大卡车运一次600元.( )安排车辆最省钱.
A.7辆大卡车B.17辆小卡车C.5辆大卡车,4辆小卡车D.6辆大卡车,1辆小卡车
2.如图所示。这个转盘,指针指向( )的可能性最大。
A.绿色B.黄色C.蓝色
3.丁叔叔包装480个羽毛球,一共装了8盒,每盒12袋,平均每袋装多少个?算式是?( )
A.480÷12÷8B.480÷8÷12C.8×12
4.下面的汉字中,既有互相平行,又有互相垂直的线段的是( )。
A.十B.千C.中
5.水果店里有7箱梨,如果从每只箱子里取出42千克,那么7只箱子里剩下梨的质量正好等于原来4箱梨的质量。原来每只箱子里有( )千克梨。
A.56B.98C.188
6.爷爷感冒咳嗽了,他按照医嘱:1日3次,1次喝( )的止咳糖浆。
A.2升B.20毫升C.200毫升D.2000毫升
7.下图统计了5名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要表示她们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整体水平,选用( )比较合适。
A.28B.30C.33D.38
8.一桶纯净水 有19( )。
A.升B.毫升C.克
二、填空题
9.把和,这两道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10.数数下边的图形里有( )个正方体.
11.……照这样第81个图形是( )。
12.王阿姨买了3件羽绒服,每件490元,买了4件衬衫,花了160元,王阿姨买这些衣服一共花了( )元。
13.48时=( )日 5000毫升=( )升 3升-500毫升=( )毫升
14.8升= ( )毫升
2升500毫升=( )毫升
360秒=( )分
72时=( )天
1个周角=( )个直角.
15.(480÷10)÷(120÷1)=( ).
16.算式9×45+45÷9加括号.如果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写出算式:( );如果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写出算式( ).
三、判断题
17.480除以50与48除以5的商和余数都相等.( )
18.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就没有0。( )
19.要使24÷8的商不变,如果被除数加上12,除数应该加上4.( )
20.甲数÷乙数=12……19,乙数最小是20。( )
21.5个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其中可能有体重是40千克的小朋友。( )
2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大是两位数,最小是一位数。( )
23.197÷28,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容易大。( )
四、计算
24.口算。
60÷20= 360÷40= 300÷60= 80÷40=
180÷90= 810÷9= 280÷40= 63÷21=
200÷50= 72÷6= 70×6= 480÷60=
25.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2÷44= ★762÷16= 5200÷50=
26.脱式计算。
(122+228)÷25 480÷8×6
(115-28)×19 475÷(48-29)
五、解答题
27.四年级举行夹玻璃球比赛。一班12人参赛,共夹了168个;二班10人参赛,共夹了110个;三班13人参赛,共夹了195个。一班和三班相比,平均每人夹的相差多少个?(根据问题选择条件整理,并列式解答。)
28.(1)淘气有40元钱,买6张儿童票找回多少元钱?
(2)买2张成人票和4张儿童票一共用去多少元?
29.四年级共有8个班,每班人数都相等,如果每个班都抽走25人,那么8个班剩下的总人数相当于原来3个班的人数,原来每个班有多少人?
30.小华看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12页,15天正好看完.如果要10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1.工程队修一条长95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6天,还剩15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32.桌子上反扣着15张卡,分别写着1~15各数。任意摸一张,如果摸到的数是2的倍数,那么小明赢;如果摸到的数是3的倍数,那么小亮赢。谁赢的可能性大?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
33.求下图中大圆球排出的水是多少毫升。
34.王叔叔每天有晨跑的习惯,每分钟大约跑198米。他从家出发15分钟后,大约在什么位置,请在图上用“△”标出,并写出思考过程。
( )班
( )班
参考答案:
1.D
【详解】略
2.A
【分析】根据图意可知绿色区域最大,其次是蓝色区域,黄色区域最小。
【详解】这个转盘,指针指向绿色的可能性最大。故答案为A。
【点睛】可能性大小与区域大小有关,区域越大可能性越大。
3.B
【解析】用羽毛球总数除以盒数计算出每盒装的个数,再除以每盒的袋数即可计算出平均每袋装的数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算式是:480÷8÷12;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除法的意义计算平均数的能力,解题时要看清题意,再进行列式。
4.C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详解】A.十有互相垂直的线段,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
B.千有互相垂直的线段,没有互相平行的线段;
C.中既有互相平行的线段又有互相垂直的线段。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5.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水果店有7箱梨,如果从每箱中取出42千克,那么拿出来(42×7)千克梨。现在7只箱子里剩下梨的质量正好等于原来4箱梨的质量,说明少了3箱梨的质量。拿出来(42×7)千克梨等于3箱梨的质量,则每箱梨的质量用除法即可求出。
【详解】(42×7)÷(7-4)
=294÷3
=98(千克)
故答案为:B
【点睛】此类题目先找到改变量,再找不变量,最后思考每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6.B
【分析】根据题意,升和毫升是计量单位,了解1毫升有多少,1升有多少,再根据以上数值和日常生活经验选择即可。
【详解】毫升是计量单位,通常用来计量比较少的液体,1毫升水只有很少一点点,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1毫升水比1升少得多,根据实际生活经验选择。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毫升和升,了解1毫升有多少和利用实际生活经验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要表示这5名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的整体水平,选用平均数比较合适,据此解答。
【详解】(30+31+38+35+31)÷5
=(61+38+35+31)÷5
=(99+35+31)÷5
=(134+31)÷5
=165÷5
=33(个)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8.A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体积单位、容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桶纯净水的容量,应用容积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升”做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桶纯净水的容量是19升。
故答案为:A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9.
【分析】这个题目要求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第二个算式中的72可以用来表示,所以列得的综合算式是。
【详解】把和,这两道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步列综合算式的知识,关键是根据运算顺序确定怎样列综合算式。
10.8
【解析】略
11.△
【分析】观察图形的排列可知,图形是按两个和一个△为一组不断重复排列的,周期为3,用图形的位置数除以周期,余数为1或2,则图形是,没有余数,则图形是△,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1÷3=27,所以第81个图形是△。
【点睛】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图形的变化周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630
【详解】试题分析:王阿姨买了3件羽绒服,每件490元,需要3个490元,即490×3,然后再加上买了4件衬衫花的160元即可.
解:490×3+160
=1470+160
=1630(元).
答:王阿姨买这些衣服一共花了1630元.
故答案为1630.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出3件羽绒服的总价,再加上衬衫的总价,就是花的总钱数.
13. 2 5 2500
【分析】根据1日=24时,升与毫升的换算及计算,解答即可。
【详解】1日=24时,所以48时=2日;
1升=1000毫升,所以5000毫升=5升;
1升=1000毫升,所以3升=3000毫升,3升-500毫升=3000毫升-500毫升=2500毫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升与毫升的进率换算。
14. 8000 2500 6 3 4
【详解】略
15.0.4
【分析】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考查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详解】(480÷10)÷(120÷1)
=48÷120
=0.4.
故答案为0.4.
16. 9×[(45+45)÷9]=90 9×[45+(45÷9)]=450
【解析】略
17.×
【详解】略
18.×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被除数是513,除数是51,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假设被除数是513,除数是51;
513÷51=10……3;
10的末尾有1个0;
所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可能有0。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19.√
【详解】略
20.√
【分析】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可知,余数要小于除数。则乙数要大于余数19,最小是20。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甲数÷乙数=12……19,乙数最小是2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除数最小是余数+1。
21.√
【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5个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则有的小朋友重40千克,有的小朋友体重大于40千克,有的小朋友体重小于40千克,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5个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其中可能有体重是40千克的小朋友。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22.√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则商是一位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是两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例如165÷65的商是一位数,765÷65的商是两位数。则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大是两位数,最小是一位数。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应用,需熟练掌握。
23.×
【分析】除法计算中,把除数看大了,商就容易偏小,调商时要调大一点,把除数看小了,商就容易偏大,调商时要调小一点,据此解答。
【详解】197÷28,把28看作30来试商,这时除数变大,所得的商容易偏小,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3;9;5;2;
2;90;7;3;
4;12;420;8
【分析】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1)60÷20=3;(2)360÷40=9;(3)300÷60=5;(4)80÷40=2;(5)180÷90=2;
(6)810÷9=90;(7)280÷40=7;(8)63÷21=3;(9)200÷50=4;(10)72÷6=12;
(11)70×6=420;(12)480÷60=8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整数的四则运算,熟练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是关键,计算过程要认真仔细。
25.7……34;47……10;104
【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从被除数的最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求出每一位的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342÷44=7……34 762÷16=47……10 5200÷50=104
验算:
26.14;360
1653;25
【分析】(1)先算小括号里加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2)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先算小括号里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4)先算小括号里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1)(122+228)÷25
=350÷25
=14
(2)480÷8×6
=60×6
=360
(3)(115-28)×19
=87×19
=1653
(4)475÷(48-29)
=475÷19
=25
27.表见详解;1个
【分析】把一班和三班的人数、夹球个数填入表中;168除以12等于一班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195除以13等于三班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用三班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减去一班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即可解答。
【详解】
195÷13-168÷12
=15-14
=1(个)
答:一班和三班相比,平均每人夹的相差1个。
【点睛】先分别求出一班和三班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再作进一步解答。
28.(1)16元
(2)32元
【分析】(1)可用6乘4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钱数,最后再用40减去需要支付的钱数即是找回的钱数.
(2)根据题意,可用8乘2计算出成人票的钱数,再用4乘4求出儿童票钱数,然后用成人票的钱数加儿童票的钱数即可.
【详解】(1)40﹣6×4
=40﹣24
=16(元)
答:应找回16元;
(2)8×2+4×4
=16+16
=32(元)
答:一共用去32元.
29.40人
【详解】试题分析:四年级共有8个班,每班人数都相等,如果每个班都抽走25人,根据乘法的意义,共抽走了25×8人,又8个班剩下的总人数相当于原来3个班的人数,即抽走的人数相当于原来的8﹣3个班的人数,根据除法的意义,原来每个班共有25÷(8﹣3)人.
解:25÷(8﹣3)
=200÷5
=40(人)
答:原来每个班共有40人.
【点评】首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抽走人数相当于原来多少个班的人数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30.18页
【详解】12×15÷10=18(页)
答:平均每天看18页.
31.50米
【分析】用950减去150,求出已经修了的米数;再用已经修了的米数除以16,求出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详解】
=800÷16
=50(米)
答:平均每天修50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已经修了的米数,再进一步解答。
32.见详解
【分析】要使游戏公平,小明和小亮获胜的机会相同;根据摸到的数的可能性是否相同,进行判断解答。
【详解】1~15里2的倍数有:2、4、6、8、10、12、14
3的倍数有:3、6、9、12、15
2的倍数有7种可能,3的倍数有5种可能,二者的可能性不相等,
所以小明赢的可能性大,游戏不公平。
可以设计:摸到大于8的数是小明赢,摸到小于8的数是小亮赢,两人的可能性相等,这样就公平了。(游戏规则不唯一)
【点睛】熟练掌握2和3的倍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8毫升
【分析】多加入3个小圆球排出水12ml,那么可以算出加入一个小圆球排出水多少毫升,大圆球和小圆球排出水12ml,那么可以算出大圆球排出水多少毫升。
【详解】(24-12)÷3
=12÷3
=4(ml)
12-4=8(ml)
答:大圆球排出的水是8毫升。
【点睛】根据图中球数量的变化和排除水的变化找出其中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34.2970米;图见详解;思考过程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王叔叔每分钟跑得米数乘15分钟,求出王叔叔15分钟跑得米数,即:198×15=2970(米);观察图可知,王叔叔家到图书馆有3500米,如果把王叔叔家到图书馆的距离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7份,每份的长度是(3500÷7×1=500)米,6份的长度是:3500÷7×6=3000(米),据此可知,王叔叔15分钟后的位置大约在从王叔叔家到图书馆的七分之六的位置;据此解答。
【详解】198×15=2970(米)
3500÷7×1=500(米)
3500÷7×6=3000(米)
如图:
思考过程:把王叔叔家到图书馆的距离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7份,每份的长度是500米,6份的长度是3000米,据此可知,王叔叔15分钟后的位置大约在从王叔叔家到图书馆的七分之六的位置。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一)班
12人
共168个
(三)班
13人
共195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