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78207/0-17023921963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78207/0-1702392196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078207/0-17023921964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8页。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3题)1.某固体混合物X,可能含有NH4Cl、Na2CO3、CuSO4、AlCl3、FeCl2 中的一种或多种,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往X中加足量浓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A和溶液B,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②往溶液B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得到气体C与溶液D。则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X中一定存在NH4Cl、Na2CO3和FeCl2B.沉淀A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红褐色C.气体C为CO2D.B、D溶液中阳离子种类完全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mL氯气、20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B.某样品进行焰色试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有钾元素无钠元素C.检验亚铁离子时,可先加入双氧水,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D.FeCl2、Fe(OH)3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Al与NaOH溶液反应:2Al + 2OH- + 2H2O = 2AlO+ 3H2↑B.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2Br-+Cl2=2Fe3++Br2+2Cl-C.稀硝酸除银镜:Ag+2H++NO =Ag++NO2↑+H2OD.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SO2:2OH-+SO2=SO+H2O4.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5.能检验某溶液中有Fe2+无Fe3+的实验事实是A.向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立即变红色B.向溶液中加入少许氯水后再加2滴KSCN溶液立即变红色C.向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许氯水立即变红色D.向溶液中加入少许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Ba(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Ba2++2HCO+2OH-=BaCO3↓+2H2O+ COB.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ClO- + Cl- + 2H+ = Cl2↑ + H2OD.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2++S2-=CuS↓7.“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ClO作氧化剂B.HCl发生了氧化反应C.每生成,转移1mol电子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SiO3溶液显碱性,可用作木材的防火剂B.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C.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溴蒸气的吸收剂D.氢氟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9.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CCOCO2Na2CO3B.CuCu(NO3)2溶液Cu(OH)2C.FeFe2O3Fe2(SO4)3溶液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10.图中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装置甲可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干燥氨气B.装置乙可用于制备C.装置丙可用于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两种气体D.装置丁可用于制备金属锰11.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12.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有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⑤二、填空题(共9题)13.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向Na2CO3溶液通入足量的CO2的离子方程式: (2)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 (3)稀硫酸除铁锈的离子方程式: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6)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有X、Y、Z三种元素,已知: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溶液呈红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字母)。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5.电子工业中常用覆盖铜板(以绝缘板为基材,一面或两面覆以铜箱,经热压而成的一种板状材料)为基材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广泛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腐蚀液”为:30%的FeCl3溶液。(1)印刷电路板制作原理(化学方程式): 。(2)腐蚀液的制备:铁在过量黄绿色气体中燃烧,冷却后得到的固体加浓盐酸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的“腐蚀液”溶液。①铁在黄绿色气体中燃烧的现象: ;②欲得到32.5gFeCl3固体,求消耗标况下黄绿色气体的体积为: ;(3)为使使用后的“腐蚀液”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处理使用后的“腐蚀液”? 16.实验室可用如下方法制取Cl2,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①MnO2 +4HCl(浓)= Cl2↑+ MnCl2+ 2H2O (2)若反应中有0.1mol的氧化剂被还原,则被氧化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 ,同时转移电子数为 。(3)将(2)生成的氯气与 0.2mol H2 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为 L,将此产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已知:H2+Cl22HCl)(4)②KClO3+6HCl(浓)=3Cl2↑+KCl+3H2O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①②③三个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之比为 。(5)已知反应4HCl(g)+O2 2Cl2+2H2O(g),该反应也能制得氯气,则MnO2、O2、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6)将不纯的NaOH样品2.50 g(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0 mL 2.00mo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0 mL 1.00 mol/L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 g固体。17.Ⅰ.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的体内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内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Fe2+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有利于铁的吸收。⑴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A转化中Fe2+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B转化中Fe3+做 剂。⑵“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 剂,具有 性。Ⅱ.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液中含有Ag+、Ba2+、Cu2+三种金属阳离子,现欲用CO32-、OH-、Cl-三种不同的阴离子分别将上述金属阳离子逐一形成沉淀除去。加入阴离子的正确顺序是 。18.已知下列九种物质:①H2O,②Al,③CO2,④盐酸,⑤硫酸钡,⑥NaOH⑦饱和FeCl3溶液,⑧氨水,⑨乙醇。根据上述提供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属于非电解质 (填序号)。(2)上述物质间发生的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备少量Fe(OH)3胶体所用的物质有 (填序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l和Na的单质同时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既无沉淀生成又无固体残留物存在,请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变化: ; 。19.钠、铝和铁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重要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 (填“Na2O”或“Na2O2”); Al2O3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生成盐和水,则是一种 (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现有下列3种物质:①Na2O2、②NaHCO3、③Na2CO3,请回答:受热易分解的是 (填序号,下同),溶于水显碱性的是 ,与CO2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20.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NaHCO3晶体③氨水④纯醋酸⑤FeCl3溶液⑥铜⑦Fe(OH)3胶体⑧蔗糖。(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2)写出NaOH(aq)与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①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 离子(填离子符号)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②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 。21.I、现有下列八种物质: ①铝 ②蔗糖 ③SiO2 ④H2SO4 ⑤NaOH ⑥FeSO4溶液 ⑦Ba(OH)2 ⑧氢氧化铁胶体(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能导电的有 (填序号)。(2)向⑤中加入①的粉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制备⑧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在⑧中缓慢加入④的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5) ③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③与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艺师常用 (填物质名称) 来雕刻玻璃。II、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 (填选项字母)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蒸发结晶 F.高温分解(1)分离CCl4和H2O: ;(2)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 ;(3)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A用pH计测定SO2和CO2饱和溶液的pH,前者pH小H2SO3酸性强于H2CO3B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待测溶液中含有Fe2+C向酸化的KMnO4溶液中通入S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2被氧化为SO42-D其他条件相同,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比较Ka(HCOOH)和Ka2(H2S)的大小序号XYZW①CuCuO②NaNaOHNaCl③Al④Fe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①用大理石和稀硝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将制得的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②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后微热,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试纸变红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少量铝热剂(只有一种金属氧化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后,分两份,再分别滴加铁氰化钾和KSCN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和血红色铝热剂中可能含有Fe3O4④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钾盐为K2SO3与KHSO3至少有一种⑤用pH试纸测量饱和新制氯水的pHpH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褪色饱和新制氯水呈酸性且Cl2具有漂白性参考答案:1.D【分析】X中加入的是足量的浓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肯定有氯化亚铁,肯定没有硫酸铜,加入氢氧化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肯定有氯化铵,溶液B中加入硝酸产生气体说明肯定有碳酸钠,据此分析各个选项。【详解】A.铝离子与足量的氢氧根离子只能得到偏铝酸根离子,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只能得到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剩余的物质中只有氯化亚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溶液B与硝酸反应产生气体,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足量,氯化亚铁没有剩余,排除了二价铁离子与硝酸反应产生气体,而在剩余的物质中只有碳酸钠能与硝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X中一定含有NH4Cl、Na2CO3、FeCl2 ,A选项合理;B.沉淀A是氢氧化亚铁,它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是红褐色的,B选项合理;C.碳酸钠与硝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C为CO2,选项C合理;D.据以上分析知溶液B中只有Na+,溶液B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稀硝酸,硝酸的量不确定到什么程度,所以溶液D中可能有H+,另外,从题目中也不能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氯化铝,如果有,偏铝酸根与氢离子反应还有可能生成铝离子,所以B D两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不一定完全相同,D选项不合理;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是一道元素化合物的综合题,解这种类型的题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抓住关键词。比如说本题中,你一定要看到加入的是足量的氢氧化钠,因为足量,才能排除白色沉淀不是氢氧化铝,而只能是氢氧化亚铁,因为足量,排除了二价铁离子与硝酸反应产生气体,只能是碳酸钠与硝酸反应,才能肯定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2.D【详解】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mL水,振荡,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Cl2,所以气体不能完全溶解,故A错误;B.蓝色钴玻璃能滤去黄光,所以观察不到黄光,但不能说明样品中不含钠元素,故B错误;C.检验亚铁离子时要排除铁离子的干扰,所以应该先加KSCN溶液后加双氧水,故C错误;D.铁与氯化铁化合生成FeCl2;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化合生成Fe(OH)3,所以FeCl2、Fe(OH)3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故D正确;故选:D。3.A【详解】A. Al与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 + 2OH- + 2H2O = 2 + 3H2↑,故A正确;B.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由于还原性Fe2+>Br-,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 2Cl-,故B错误;C.稀硝酸除银镜,产物为NO,C错误;D.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SO2,产物是,D错误;故选:A。4.D【详解】A.SO2和CO2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不能比较电离程度,应测定等浓度的pH比较酸性,故A错误;B.检验Fe2+,应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入氯水,故B错误;C.用BaCl2溶液检验SO42-时,还要用稀盐酸验证,即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故C错误;D. 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应的钾盐pH越小,则测定等浓度的HCOOK和K2S溶液的pH能够比较Ka(HCOOH)和Ka2(H2S)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D。【点睛】用BaCl2溶液检验SO42—时,还要用稀盐酸验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后,即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该沉淀为硫酸钡是解答关键。5.C【详解】A.该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有Fe2+,A错误;B.若原溶液中只有Fe3+,现象相同,B错误;C.加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无Fe3+,再加入少许氯水立即变红色,说明含有Fe2+,被氧化生成了Fe3+,C正确;D.该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有Fe2+,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6.D【详解】A.Ba(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以1:2的系数关系反应,生成碳酸钡、水和碳酸钠,Ba2++2HCO+2OH-=BaCO3↓+2H2O+ CO,A正确;B.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被H2O2生成三价铁离子,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B正确;C.ClO- 与Cl-可以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归中,氯元素会生成氯气,ClO- + Cl- + 2H+ = Cl2↑ + H2O,C正确;D.硫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是弱酸,故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D错误; 故本题选D。7.D【详解】A.反应中,NaClO中Cl化合价为+1,被还原为0价,作氧化剂,故A正确;B.反应中,只有1分子HCl发生了氧化反应,故B正确;C.反应中,每生成,有1mol的NaClO发生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C正确;D.由B分析可知,只有有1分子HCl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错误;故答案选D。8.C【详解】A.Na2SiO3溶液耐高温,不易燃烧,可用作木材的防火剂,与溶液显碱性无关,故A错误;B.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以得到铝,与氧化铝的两性无关,故B错误;C.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溴蒸气的吸收剂,两者反应生成硫酸和HBr,故C正确;D.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能够腐蚀玻璃,所以可以用于雕刻玻璃,与其弱酸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C。9.D【详解】A、使用NaOH,造价高,不经济,A错误;B、使用AgNO3,造价高,不经济,B错误;C、Fe燃烧生成Fe3O4,不是Fe2O3,理论上错误,C错误;D、原理正确,所用化学试剂较经济,且操作简单,符合设计要求,D正确;答案选D。10.A【详解】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A错误;B.利用Fe和稀硫酸制的同时除去液面上方空气,防止制备时氢氧化亚铁被氧化,B正确;C.左侧的五氧化二磷是为了让酸性气体从左侧流出,右侧的碱石灰是为了让碱性气体从右侧流出,C正确;D.与铝热反应相似,装置丁可用于制备金属锰,D正确;故答案选A。11.C【详解】①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被还原生成Cu,故正确;②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能生成氧化钠,故错误;③AlAlCl3Al(OH)3Al2O3Al,故正确;④Fe与Cl2反应可生成,与Fe反应可得到,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得不到Fe,故错误;由以上可知①③正确,故选C。12.A【详解】①用大理石和稀硝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由于硝酸易挥发,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将制得的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说明一定是H2CO3与反应Na2SiO3,所以无法证明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①的结论不正确;②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后微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且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②不正确;③少量铝热剂(只有一种金属氧化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后,分两份,再分别滴加铁氰化钾和KSCN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和血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2+和Fe3+,由于铝热剂中的铝粉可以把Fe3+还原为Fe2+,所以铝热剂中铁的氧化物可能是Fe2O3或Fe3O4,③正确;④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再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的水溶液有漂白性,但是不能确定是二氧化硫还是氯气,④不正确;⑤用pH试纸测量饱和新制氯水的pH,pH试纸先变为红色后褪色,说明饱和新制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但是不能确定是哪种物质有漂白性,⑤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13. + H2O+CO2=2 H++=H2O+CO2↑ Fe2O3+6H+=2Fe3++3H2O H2+Cl22HCl 2NaHCO3Na2CO3+H2O+CO2↑ 2Na2O2+2CO2=2Na2CO3+O2【详解】(1)碳酸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2O+CO2=2;(2)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3)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用稀硫酸除铁锈时,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4)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5) 碳酸氢钠受热易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6)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14. HClO4 Fe3++3H2OFe(OH)3(胶体)+3H+ ABD =H2SO4+2ClO2【分析】有X、Y、Z三种元素,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KSCN溶液呈红色且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故ZY3为FeCl3,故Z为Fe元素,Y为Cl元素,X2-、Y-均与Cl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为18个电子,故X为S元素。【详解】(1)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2)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3++3H2OFe(OH)3(胶体)+3H+;A.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即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故A正确;B.Fe(OH)3胶体胶粒带有正电荷,通直流电后,发生电泳现象,负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故B正确;C.所得的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故C错误;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铁生成,故D正确;故答案为:Fe3++3H2OFe(OH)3(胶体)+3H+;ABD;(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SO2,Cl元素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该酸为HClO3,SO2与含1.5mol HClO3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为和一种氧化物,该强酸为H2SO4,Cl元素在氧化物中化合价为x,则(5-x)×1.5×6.02×1023=1.5×6.02×1023,解得x=4,故氧化物为ClO2,反应方程式为:SO2+2HClO3=H2SO4+2ClO2,反应的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H2SO4+2ClO2。15.(1)2FeCl3+Cu=CuCl2+2FeCl2(2) 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 6.72L或6720mL(3)①“腐蚀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回收得到铜;②上述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或氯水),提取FeCl3溶液(可用铁氰化钾溶液检测亚铁是否完全转化)【解析】(1)工业上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理为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该反应为:2FeCl3+Cu=CuCl2+2FeCl2;(2)①黄绿色气体为氯气,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的三氯化铁,故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②32.5gFeCl3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氯元素守恒,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体积为或6720mL;(3)废液中含有FeCl2,CuCl2 ,FeCl3 ,向废液中加入过量Fe,发生的离子反应为:,,然后过滤,滤液中含有FeCl2,滤渣中含有Cu,Fe,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Fe溶解,Cu不溶解﹐然后过滤得到金属单质Cu,滤液中含有FeCl2,向FeCl2滤液中通入过量双氧水(或氯水),从而得到FeCl3溶液,故答案为:①“腐蚀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回收得到铜;②上述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或氯水),提取FeCl3溶液(可用铁氰化钾溶液检测亚铁是否完全转化)。16. HCl 0.2mol 1.204×1023 4.48 2mol/L 6∶5∶6 O2﹤MnO2﹤KMnO4 5.85【分析】(1)利用化合价升降法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和转移电子数目;(2)反应中二氧化锰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Cl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氯气;(3)根据反应H2+ Cl2=2HCl,利用较少的物质完全反应进行计算;(4)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计算转移电子数目;(5)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反应的条件越简单;(6)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的最终产物为NaCl进行计算。【详解】(1)反应中Mn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得电子,Cl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失电子,则最小公倍数为2,双线桥法为 ;(2)反应中二氧化锰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Cl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氯气;0.1mol MnO2反应,转移0.2mol电子,生成0.1mol氯气,则被氧化的HCl为0.2mol;(3)n(H2):n(Cl2)=2:1,则氯气少量,为0.1mol,根据反应H2+ Cl2=2HCl,生成0.2molHCl,其标况下的体积为4.48L;c(HCl)=n/V=0.2mol/0.1L=2mol/L;(4)若制取1mol氯气时,①转移2mol电子;②KClO3中Cl的化合价由+5变为0价,转移5个电子,生成3个氯气,则生成1mol氯气时,转移5/3mol电子;③KMnO4中Mn的化合价由+7变为+2价,转移10个电子,生成5个氯气,则生成1mol氯气时,转移2mol电子,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电子转移的数目之比为2::2=6:5:6;(5)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反应的条件越简单,则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O2﹤MnO2﹤KMnO4;(6)加入的n(Cl-)=0.05mL× 2.00mol/L=0.1mol,反应的最终产物为NaCl,根据元素守恒,则n(NaCl)=0.1mol,其质量为5.85g。【点睛】反应的最终产物为NaCl,根据元素守恒,即可判断n(NaCl)。17. 氧化 氧化 还原 还原 Cl-、OH-、CO32-【分析】Ⅰ⑴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A转化中Fe2+化合价升高,B转化中Fe3+化合价降低。⑵“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铁离子化合价降低,维生素C化合价升高。Ⅱ.要将上述金属阳离子逐一形成沉淀除去,先加碳酸根,三种离子都要产生沉淀,先加氢氧根,银离子和铜离子形成沉淀,现加氯离子,银离子产生沉淀,根据分析得答案。【详解】Ⅰ⑴人体中经常进行的转化,A转化中Fe2+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转化中Fe3+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答案为:氧化;氧化。⑵“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铁离子化合价降低,维生素C化合价升高,因此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中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还原。Ⅱ.要将上述金属阳离子逐一形成沉淀除去,先加碳酸根,三种离子都要产生沉淀,先加氢氧根,银离子和铜离子形成沉淀,现加氯离子,银离子产生沉淀,因此先加氯离子沉淀银离子,再加氢氧根沉淀铜离子,最后加碳酸根沉淀钡离子,加入阴离子的正确顺序是Cl-、OH-、CO32-,故答案为:Cl-、OH-、CO32-。18. ①⑤⑥ ③⑨ HCl+ NaOH=NaCl+ H2O ①⑦ Fe3++3H2OFe(OH)3(胶体) + 3H+ 2Na + 2H2O = 2 Na+ + 2 OH-+ H2 ↑ 2Al + 2 OH- + 2 H2O = 2AlO2- + 3 H2 ↑【详解】(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根据其定义可判断,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⑤⑥,属于非电解质有③⑨;(2)根据题干所提供的物质分析,满足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条件是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则化学方程式为:HCl+ NaOH=NaCl+ H2O;(3)实验室制备少量Fe(OH)3胶体所用的物质有①⑦,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 + 3H+;(4)Al和Na的单质同时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铝与生成的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溶液,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 = 2 Na+ + 2 OH-+ H2 ↑ (7). 2Al + 2 OH- + 2 H2O = 2AlO2- + 3 H2 ↑。19.(1) Na2O2 两性(2)2Na+2H2O=2NaOH+H2↑(3)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3H2↑(4) ② ①②③ ①【详解】(1)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Na2O为白色,Al2O3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生成盐和水,即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则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故答案为:Na2O2;两性;(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3)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其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3H2↑;(4)受热易分解的是NaHCO3,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均显碱性,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故其溶于水显碱性,2Na2O2+2CO2=2Na2CO3+O2,故与CO2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Na2O2,故答案为:②;①②③;①。20. ②④ 2Al+2OH-+2H2O=2+3H2↑ 丁达尔效应【详解】(1)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①干冰是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②NaHCO3晶体属于电解质,③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纯醋酸是电解质,⑤FeCl3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铜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蔗糖是非电解质,因此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2)NaOH(aq)与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3H2↑;(3)①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②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丁达尔效应。21. ④⑤⑦ ①⑥⑧ 2Al+2 OH—+2H2O=2 AlO2—+3H2↑ H2SO4+2NaOH=Na2SO4+2H2O Fe3++3H2O Fe(OH) 3(胶体)+3H+ 随着H2SO4溶液的逐渐加入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得到棕黄色溶液 SiO2+2NaOH=Na2SiO3+H2O 氢氟酸 A B D【详解】I、(1)电解质是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则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⑦,其中能导电的有①⑥⑧(氢氧化铁胶粒带电);(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铝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 OH—+2H2O=2 AlO2—+3H2↑ ;(3)能发生H++OH-=H2O的离子反应,则满足条件是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反应,符合此条件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 Fe(OH) 3(胶体)+3H+ 。若在此胶体中缓慢加入稀硫酸,随着H2SO4溶液的逐渐加入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得到棕黄色溶液;(5)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因4HF+SiO2=SiF4+2H2O,工艺师常用氢氟酸来雕刻玻璃。II、(1)CCl4和H2O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即A;(2)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可用过滤法分离即B;(3) 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即D。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