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人体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尿素、二氧化碳均属于血浆的成分
B. 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仅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D.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调节类物质等,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详解】A、葡萄糖、尿素、二氧化碳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均属于血浆的成分,A正确;
B、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B正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
D、血细胞位于血浆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液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生长激素、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H2CO3/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 稳态的维持只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三个系统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指细胞外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A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神经递质、生长激素、葡萄糖、尿素和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缓冲对H2CO3/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
D、稳态的维持主要的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合作,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
B. 接种卡介苗能使人们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
C. 饥饿时,流经胰腺后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升高
D. 肌细胞产生乳酸后,乳酸进入内环境与NaHCO3 反应,从而维持血浆 PH 在7.35~7.45
【答案】C
【解析】
【分析】饥饿时,胰腺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但是,本身胰腺细胞是消耗葡萄糖的组织细胞,流经胰腺后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
【详解】A、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是由于体内外温差较大,使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时的散热量,A正确;
B、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抵抗作用,B正确;
C、饥饿时,血液流经胰腺时,其中的葡萄糖被被胰腺的组织细胞利用,因此流经胰腺后的血液中血糖浓度会降低,C错误;
D、肌细胞产生乳酸后,乳酸会进入血浆,血浆中NaHCO3的与乳酸反应,从而维持血浆PH在7.35~7.45,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各组成分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为
A. 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
B. 抗体、载体、线粒体
C. 尿酸、氨基酸、肌酸、胃液中的盐酸
D. 白细胞、溶菌酶、呼吸氧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尿素、抗利尿激素、维生素、血浆蛋白都可存在内环境中,全是内环境成分,A正确;
B、载体、线粒体位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胃液中的盐酸位于消化道内,不是内环境成分,C错误;
D、白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成分,溶菌酶不一定属于内环境,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D错误。
故选A
【点睛】
5. 神经系统中,专门调节心跳、血压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神经传导中枢在( )
A. 脑干B. 小脑C. 大脑皮层D. 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详解】A、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专门调节心跳、血压等重要生命活动,A正确;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错误;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6. 以下关系中不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
A. 运动强度与汗腺分泌的关系
B. 胰岛素分泌量与血糖浓度的关系
C. 某草原上狼数量与兔子数量的关系
D. 适宜刺激下 Na+通道开放程度与 Na+内流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详解】A、汗腺分泌与运动强度没有反馈关系,A正确;
B、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降低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二者存在负反馈调节,B错误;
C、草原上狼数量与兔子数量存在负反馈调节,C错误;
D、适宜刺激下 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而随着内流量的增加,通道开放程度减小,存在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A。
7. 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时,下列相关神经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众能听懂电影台词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
B. 观众看电影过程中神经系统接受的刺激只来自视网膜
C. 憋尿看完电影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可受高级中枢支配
D. 观众看完电影还能记得某些情节可能与大脑中海马区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中枢分布部位和功能:
1、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3、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中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观众能听懂电影台词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有关,A正确;
B、观众看电影过程中神经系统接受的刺激除来自视网膜外,还有来自耳蜗的听觉等刺激,B错误;
C、人可以“憋尿”,说明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C正确;
D、观众看完电影还能记得某些情节可能与大脑中海马区有关,即主要与短期记忆有关,D正确。
故选B,
8.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B. 轴突只能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
C. 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D. 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脊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详解】A、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A正确;
B、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错误;
C、躯体运动神经属于传出神经,C错误;
D、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属于脊神经,D错误。
故选A。
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蚕豆病和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都是有害的
B. 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风险很低,但之后都有所上升
C.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均可导致人类遗传病
D. 调查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时,需分别在人群中和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一般认为,引起疾病的基因是有害的,称为“致病基因”。但随着基因技术研究的深入,我们又认识到基因也具有二重性。
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蚕豆病致病基因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同样都是致病基因,但基因具有二重性,因此蚕豆病致病基因与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都不能称为有害基因,A错误;
B、染色体异常在胎儿期发病率较高,青春期和成年期都有所降低,B错误;
C、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不一定会导致人类遗传病,如细胞癌变,C错误;
D、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调查,调查其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D正确。
故选D。
10.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 下丘脑能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C. 下丘脑能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寒冷刺激会促进下丘脑分泌某种激素以调节体温;体温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这种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A错误;
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对感受体温的变化刺激做出调节,B正确;
C、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因此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能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寒冷刺激会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当体温升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A。
11. 比较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 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B. 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C. 体内含量极少D. 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植物激素的分泌没有特定的部位,A错误;
B、动植物激素都是由机体活细胞产生的,B正确;
C、动植物激素在体内都是微量的,C正确;
D、动植物激素都能调节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12. 甲、乙两个身体健康、体重和身高大致相同的成年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甲穿了羽绒服,乙只穿衬衣,两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含量基本相同B. 甲的含量比乙多
C. 乙含量比甲多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详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产热,抵御寒冷。在寒冷的冬天里,甲穿了羽绒服,乙只穿衬衣,乙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稳定,故甲、乙两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为:乙含量多于甲,则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含量较少时,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
B. 寒冷环境下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加,A错误。
同一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错误。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C错误。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桔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即可对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4. 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 )
A.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降低
B. 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 中暑——机体体温调节失衡,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水盐平衡失调
D. 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是因为体温过高,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活动紊乱,A正确;
B、高原反应是人体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但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
C、中暑是由于天气炎热,机体体温调节失调,同时由于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的,C正确;
D、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导致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有氧呼吸放能
B. 人体热量的散失主要是呼气
C. 人体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
D. 人体水的主要去路是排尿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人体维持体温相对平衡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A正确;
B、人体热量散失主要通过皮肤,B错误;
C、人体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此外还有食物水、代谢水等,C正确;
D、人体水的主要去路是排尿,还可以通过皮肤、呼气等方式,D正确。
故选B。
16. 生命系统离不开信息传递。存在于不同系统的信息分子,如图中的“淋巴因子”、“乙”和“丙"都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从而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结合下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细胞反应“甲”就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B. 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乙”的分泌要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C. 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 由上图可知,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1、图中甲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图中乙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产生的,垂体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的调节;
3、丙属于传出神经,产生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肾上腺.
【详解】A 、“甲”可表示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另外还有产生记忆细胞的过程,A 错误;
B、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是垂体分泌的,垂体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B 正确;
C、由图可知,肾上腺是效应器,则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突触前膜分泌的神经递质,C 正确;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正确。
故选A。
17. 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陈述。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 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 若持续高烧在39℃,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 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3、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A、温度可影响细胞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可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
B、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调节体温作用,B正确;
C、若持续高烧在39℃,则此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C正确;
D、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卫功能,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 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C. 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 胸腺和骨髓分别是T细胞和B细胞成熟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A项正确;
B、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B项正确;
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 但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C项错误;
D、T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迁移至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19. 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失的人,特异性免疫受损而非特异性免疫不受影响
B.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绝大多数病原体
C. 体液中吞噬细胞能吞噬消化所有外来的病原体
D.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生下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构成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详解】A、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缺失的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受影响,A错误;
B、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一方面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泌物,B正确;
C、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但是其识别功能不具有特异性,能将外来的病原体吞噬消化,C正确;
D、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机体与病原体接触后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20. HIV通过辅助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辅助T细胞。人们设想:若给感染HIV的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辅助T细胞表面的CD4作为抗体起作用
B. HIV侵染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随着HIV的大量复制,B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
D. 红细胞中HIV无法完成增殖的原因是溶酶体将HIV分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
【详解】A、辅助T细胞表面的CD4作为识别HIV的受体起作用,A错误;
B、HIV感染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正确;
C、HIV主要侵染T细胞,随着HIV的大量复制,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B细胞的数量不会持续下降,C错误;
D、红细胞中HIV无法完成增殖的原因是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提供相关的酶和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D错误。
故选B。
21. 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尖端下面的一段
B. 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用金丝雀虉草进行的向光性实验: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②单侧光照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则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③单侧光照射用锡箔罩子罩住尖端的胚芽鞘,则胚芽鞘直立生长;④单侧光照射用锡箔环罩住尖端下面一段的胚芽鞘,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①与②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弯曲与胚芽鞘尖端有关;③与④对照,说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综合①~④的实验现象,说明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详解】根据达尔文所做的向光性实验可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C正确,
故选C。
22. 根横放时,淀粉体下沉在细胞近地侧的内质网上,诱导内质网释放 Ca2+到细胞质基质,Ca2+与调钙蛋白结合后活化 Ca2+泵和 IAA 泵(均为 ATP 驱动泵),使根近地侧积累较多的 Ca2+ 和 IAA,导致根的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速度不一样。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淀粉体能导致 IAA 分布不均
B. 重力能导致根的向地生长
C. Ca2+和 IAA 运输到近地侧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根的向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可知,Ca2+泵和 IAA 泵均为ATP泵,近地侧积累较多的Ca2+ 和 IAA,根向地生长,说明近地侧生长速度比远地侧生长速度慢,而近地侧IAA浓度高,远地测浓度低,因此,近地侧表现为抑制,远地测表现为促进,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详解】淀粉体下沉在细胞近地侧的内质网上,诱导内质网释放 Ca2+到细胞质基质,Ca2+与调钙蛋白结合后活化 Ca2+泵和 IAA 泵,从而导致近地侧和远地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A正确;生长素从远地测向近地侧运输,是因为淀粉体受重力的作用,沉积在下方,从而最终激活IAA泵向近地侧运输IAA,致使近地侧和远地测生长素分布不均,且近地侧表现为抑制,远地侧表现为促进,近地侧生长速度慢,远地侧生长速度快,因而根体现为向地生长,B正确;Ca2+和 IAA 运输到近地侧都需要消耗ATP,因而都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根向地性能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综上所述,选D项。
23. 春天是土豆快速发芽的季节,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土豆,可以将土豆和苹果放在一起,避光保存。主要原因的( )
A. 因为苹果可以产生生长素,抑制土豆成熟
B. 因为苹果产生的赤霉素,促进土豆种子萌发
C. 因为土豆能够产生生长素,抑制了苹果的成熟
D. 因为苹果产生的乙烯,抑制了土豆的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其中生长素是调节茎生长速度的,可以抑制侧芽的长势,帮助新根生长。赤霉素能使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的环境下抽薹开花,可用于马铃薯、水稻、麦子等。细胞分裂素能抑制茎伸长,解除顶端优势。脱落酸能使叶子脱落,帮助芽进入休眠状态。
【详解】A、苹果产生的生长素不会作用于土豆,A错误;
B、苹果产生的赤霉素不会作用于土豆,B错误;
C、土豆产生的生长素在土豆体内,不会作用于苹果,C错误;
D、乙烯是气体,可以抑制土豆的生长,有利于土豆的长期保存,D正确。
故选D。
24. 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A.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 既能促进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细胞分裂
C.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D.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详解】A、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生长,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不能,B符合题意;
C、低浓度生长素能促进发芽,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发芽,C不符合题意;
D、低浓度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生长素能疏花疏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B. 赤霉素诱导植株长高,属于可遗传变异
C. 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可产生
D. 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能催化α-淀粉酶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从而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通过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抑制种子萌发。
【详解】A、脱落酸主要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
B、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错误;
C、植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合成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C正确;
D、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但无法催化α-淀粉酶的合成,有催化功能的物质是酶,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26. 下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②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一定的强度刺激图甲中b点,则b点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甲图中____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图甲中显示了神经细胞之间完整的突触有________个。
(4)A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其内容物为________________。此内容物的释放方式为______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此内容物的排出穿过______层生物膜。图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_。
(5)兴奋不能从e传到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中枢
(2) ①. 由负变正 ②. Na+内流 ③. abcde
(3)3 (4) ①. 高尔基体 ②. 神经递质 ③. 胞吐 ④. 流动性 ⑤. 0 ⑥. 兴奋或抑制
(5)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
【分析】1、根据图甲中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①代表感受器,②代表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代表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因为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b点后,兴奋会传到a、c、d和e。
2、分析图乙,A表示突触前膜,B表示突触后膜。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则②代表传入神经。
【小问2详解】
若用一定的强度刺激图甲中b点,则b点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其原因是由于Na+内流,由分析可知,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b点后,甲图中a、b、c、d、e点都可产生兴奋。
【小问3详解】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及突触后膜组成,所以图甲中显示了神经细胞之间完整的突触有3个。
【小问4详解】
A侧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属于分泌物,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时需要消耗能量,释放方式为胞吐,先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膜融合,释放出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此过程穿过0层生物膜,此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因此图乙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
【小问5详解】
兴奋不能从e传到b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单向传递。
【点睛】本题结合反射弧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具有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7. 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的枢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内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但必须与靶细胞的______识别后才能起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细胞。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的高效,______,作用于靶细胞与靶器官。
(2)若物质X表示抗利尿激素,刺激甲应为______,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促进c细胞______。
(3)刺激甲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 a 细胞时,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a 与 b 通过______(结构)连接,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变为______。
(4)兴奋是指:______。
【答案】(1) ①. 特异性受体 ②. 几乎全身细胞 ③. 通过体液运输
(2) ①.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②. 重吸收水
(3) ①. 由正变负 ②. 突触 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解析】
【分析】下丘脑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枢纽,下丘脑的一些细胞既可以产生并传导兴奋,也可以分泌激素,如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还可以调节体温、血糖、水盐平衡等。
【小问1详解】
激素必须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甲状腺激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因此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的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与靶器官。
【小问2详解】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
【小问3详解】
刺激甲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a细胞时,a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会由正变负。据图分析,a与b是两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结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4详解】
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重要功能,意在强化学生对下丘脑的功能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28.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递质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依靠于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若图中激素为甲状腺激素,则其浓度在体内保持稳定是分级调节、____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3)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的心理)会引起机体生成的抗体数目降低,结合图中信息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由于__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人体内环境处于一个稳态。
【答案】(1) ①. 胞吐 ②.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
(3)精神因素使免疫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减弱
(4)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以胞吞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小问2详解】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综上所述,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这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共同作用。
【小问3详解】
B细胞增殖分化受细胞因子的作用,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精神因素使免疫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减弱,进而引起浆细胞数量减少,机体生成的抗体数目降低。
【小问4详解】
图中既存在激素和细胞因子参与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又存在神经调节,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9.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LM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中,为研究LM的生理作用及与其他植物激素的相互关系,科研人员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①用10-5ml/L和用10-4ml/L的IAA或LM分别单独、混合培养燕麦胚芽鞘切段一定时间后,测量切段长度;②用含不同浓度的IAA或LM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定时间后,测量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实验结果如下:
(1)IAA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它主要在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由___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而来。
(2)由实验结果可知,所用两种浓度的LM对燕麦胚芽鞘切段的伸长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10-4ml/L的IAA单独处理时,燕麦胚芽鞘弯曲角度是对照组的6倍,而同浓度的LM单独处理时,弯曲角度只有对照组的1.7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混合处理时,对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明显协同作用。
(3)研究发现,LM对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均有作用:如可以降低某些物质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在促进种子萌发上,LM与___________的作用相似;LM可通过降低叶绿素的损失来延缓植物衰老,这与____________的作用相似。L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时却对生长有抑制作用,这说明LM的生理作用存在____________性。
【答案】(1) ①.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 色氨酸
(2) ①. 促进 ②. LM和IAA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机制不同 ③. 无
(3) ①. 赤霉素 ②. 细胞分裂素 ③. 两重性
【解析】
【分析】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
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③应用: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3、乙烯:①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②作用:促进果实成熟;③应用: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菱蒿叶片等;②作用:抑制细胞分裂, 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③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5、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②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已知生长;③应用:除草等。
【小问1详解】
生长素(IAA)的主要合成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10-4ml/L和10-5ml/L的LM对燕麦胚芽鞘切段的伸长具有促进作用,燕麦胚芽鞘弯曲角度是对照组的6倍,而同浓度的LM单独处理时,弯曲角度只有对照组的1.7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LM和IAA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机制不同。
由实验结果可知,两者混合处理时,对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单独使用时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强反应,即没有明显协同作用。
【小问3详解】
赤霉素也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延缓植物衰老的功能,L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时却对生长有抑制作用。这说明LM的生理作用存在两重性。处理
浓度/ml/L
胚芽鞘切段长度/cm
胚芽鞘弯曲角度/°
对照
8.20
7.0
IAA
10-5
9.92
33
10-4
11.64
42
LM
10-5
8.62
10
10-4
9.03
12
IAA+LM
10-4+10-4
12.30
42
10-4+10-3
12.71
45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