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69729/0-17021166211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69729/0-17021166212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69729/0-17021166212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1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第二册,共12页。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1.关于城镇叙述正确的是( )A.以农业人口为主 B.规模较小C.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D.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2.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A.团块状 地质 B.团块状 地形C.条带状 气候 D.条带状 河流3.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读“某城镇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4~5题。4.作为生态城镇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A.工业区、生态区、商业区、住宅区B.生态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生态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5.有关该城镇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该市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镇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镇热岛效应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读图,回答1~2题。1.A、B、C分别代表(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易错题]读“我国某城镇某功能区不同时间段人员流动的比例变化图”(乙时离开本功能区),回答3~5题。3.下列关于该城镇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城镇中心区 B.土地利用集约C.为城镇主要用地形式 D.建筑物高度低4.该功能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时间是( )A.甲 B.乙 C.丙 D.丁5.1990年到2012年该功能区人口流动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A.城镇人口减少 B.城镇道路更加拥堵C.城镇地域结构的分化D.出行人数基本相同城镇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6~7题。6.城镇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目前,一般情况下选择城镇的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土地价格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读“我国某城镇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第8题。8.甲、乙、丙、丁四功能区中,属于工业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上,嘉兴城镇形态规整封闭,发展缓慢,自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城镇沿铁路迅速延伸,主要在铁路西北一侧发展。21世纪初,嘉兴市政府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把原先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嘉兴市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图为“嘉兴市不同时期城区范围示意图”。(1)简述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2)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3)嘉兴市通过种植大片林木保证楔形绿地内森林覆盖率,说明楔形绿地的功能有哪些?[真实情境命题-生活情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千米”的问题。如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A.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2.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具有的优势是( )A.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 B.体积小、可随意停放C.操作灵活,可取代公共汽车 D.能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求如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对该城镇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城镇主城区外围 ②靠近城镇中心区外围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 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4.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城镇中心区仓储用地B.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C.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D.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读某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5~6题。5.在该城市的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A.商业用地 B.公园绿地C.居住用地 D.行政用地6.下列有关图中②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改善城市环境,向市区边缘移动B.常分布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C.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商贸活动频繁D.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价格分布示意图(单位:千元/m2)。读图,完成7~9题。7.图中甲地是该城市的 ( )A.大学城 B.中心商务区C.高级住宅区 D.电子工业区8.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的是( )A.与火车站的距离 B.与风景名胜区的距离C.与市中心的距离 D.与高等教育区的距离9.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表崎岖 B.地形平坦开阔C.交通通达度高 D.交通通达度低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二环路C.三环路 D.环城路11.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①②⑤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12.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④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北方M市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将老城区钢铁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水泥厂等多家落后产能的大中企业进行改造、搬迁,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商业、工业和文教聚集区。材料二 下图为“M市城镇规划图”。(1)在城镇规划图中,地租最高的功能区是________(填序号)。(2)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城镇功能区,其中表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M市对老城区传统工业的改造措施。(4)M市拟在功能区②和③之间建设生态走廊,其作用是什么?14.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C解析:A、B、D三项是农村的叙述。2.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地聚落受河流因素影响,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因此其形态多为条带状。3.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交通更为便利,人口更为密集,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4.答案:C解析:①位于湖泊附近或绕城环状分布,应为生态区;②位于郊区且靠近高速公路,应为工业区;③位于城区且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④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5.答案:D解析:工厂靠近河流上游,但即使污染了河水,因其未流经城镇,不会污染该市水源;高速公路绕过城镇外围,对该市不会造成噪声污染;绿地呈环状分布,减弱了城镇热岛效应;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关键能力综合练1.答案:C解析:根据城镇中心地租高于周边地区,结合A、B、C在不同地区的比重大小可知,A、B、C分别代表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2.答案:A解析:M处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地租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有交通干线经过。3.答案:C解析:该功能区人员在8时左右出行,18时左右返回,故最可能为居住区。居住区是城镇中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4.答案:D解析:乙时出行,甲时为中午,丙时进入,丁时为午夜。居住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时间为午夜。5.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2012年出行比例明显增大,这说明本区域居住功能上升,城镇地域结构分化更加明显。图中反映的是比例变化,且我国城镇人口数量是增加的,故出行人数可能增加;城镇道路更加拥堵是出行和流入时间段人口更加集中而导致的城镇问题,不是原因。6.答案:B解析:经济(地租)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地租自中心向外围降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7.答案:B解析: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宜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8.答案:C解析:结合长江的分布和流向,工业区应布局于河流下游,故判断属于工业区的是丙。9.答案:(1)嘉兴市城区范围总体呈扩大趋势;城区范围呈扇形向外扩展,向东南和偏西方向扩展范围较大;1909年到2000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较慢,2000年至2015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加快。(2)分散老城区的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等状况;老城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城区跨越沪杭铁路,向东南方向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3)楔形绿地中的林木具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利于改善城镇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可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楔形绿地可以把郊区的冷湿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有利于加快城镇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城镇空气流通,改善城镇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在降雨时具有吸水、滞水的功能,利于缓解城镇雨涝;楔形绿地通过水分的持续蒸腾,有利于缓解城镇热岛效应;减弱噪声;美化城镇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解析:第(1)题,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主要结合城区范围示意图进行描述,从总体趋势、扩展方向及区域差异方面考虑。第(2)题,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从城镇所产生的问题出发,从城镇内部空间布局规划角度考虑回答。第(3)题,楔形绿地的功能主要从生态效益角度考虑。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在夜晚休息时间段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多,而在白天数量较少,符合住宅区特征;乙功能区共享单车在白天数量最多,应为商业区。2.答案:A解析: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共享单车体积小,但不能随意停放;共享单车虽然操作灵活,但速度慢,不适合长距离骑行,不能取代公共汽车;共享单车不能满足各种出行需求。3.答案:C解析:读图,该城镇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位于城镇主城区内,①错。靠近城镇中心区外围,②对。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容易造成城镇交通拥堵,③错。物流要求交通便捷,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④对。4.答案:C解析: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物流园区的发展不能减少城镇中心区仓储用地;能够促进主城区的空间扩展;有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5.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占地面积最大,为城市基本用地方式,应为居住用地,故选C。6.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②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应为工业用地。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工业区应逐渐向城市边缘移动,A正确。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功能区为商业区,B错误。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商贸活动频繁的为商业区,C错误。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D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地位于该城市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价格最高,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8.答案:C解析: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所以C正确。9.答案:C解析: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距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且在交通干线附近,地价较周边地区高,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交通通达度高。10.答案:C解析:根据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11.答案:B解析: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12.答案:D解析: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13.答案:(1)①(2)④ 城镇外缘;盛行风上风向;地势较高,河流上游;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任答2点即可)(3)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治理环境;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等。(任答3点即可)(4)减轻环境污染。解析:第(1)题,影响地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图中地租最高的为①地,因为①地位于市中心。第(2)题,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常与文化区相连,据图分析④地为高级住宅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小。第(3)题,可以从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布局各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功能区②为住宅区,③为工业区,两者之间建设生态走廊,其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14.答案:(1)文教 住宅(2)① 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用地;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线沿线。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垂直的郊外。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的区别知识点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知识点三、四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1.关于城镇叙述正确的是( )A.以农业人口为主 B.规模较小C.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D.主要从事第一产业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2.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A.团块状 地质 B.团块状 地形C.条带状 气候 D.条带状 河流3.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 读“某城镇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4~5题。4.作为生态城镇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A.工业区、生态区、商业区、住宅区B.生态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生态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5.有关该城镇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该市水源B.高速公路经过城镇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镇热岛效应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读图,回答1~2题。1.A、B、C分别代表(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易错题]读“我国某城镇某功能区不同时间段人员流动的比例变化图”(乙时离开本功能区),回答3~5题。3.下列关于该城镇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城镇中心区 B.土地利用集约C.为城镇主要用地形式 D.建筑物高度低4.该功能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时间是( )A.甲 B.乙 C.丙 D.丁5.1990年到2012年该功能区人口流动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A.城镇人口减少 B.城镇道路更加拥堵C.城镇地域结构的分化D.出行人数基本相同城镇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据此回答6~7题。6.城镇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目前,一般情况下选择城镇的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土地价格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益读“我国某城镇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第8题。8.甲、乙、丙、丁四功能区中,属于工业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上,嘉兴城镇形态规整封闭,发展缓慢,自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后,嘉兴城镇沿铁路迅速延伸,主要在铁路西北一侧发展。21世纪初,嘉兴市政府从沪杭铁路的西北侧老城区迁往铁路东南侧,把原先地块置换为商业用地,嘉兴市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图为“嘉兴市不同时期城区范围示意图”。(1)简述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2)分析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3)嘉兴市通过种植大片林木保证楔形绿地内森林覆盖率,说明楔形绿地的功能有哪些?[真实情境命题-生活情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1千米”的问题。如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A.工业区和住宅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C.商业区和仓储区 D.市政区和园林区2.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具有的优势是( )A.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 B.体积小、可随意停放C.操作灵活,可取代公共汽车 D.能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求如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对该城镇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城镇主城区外围 ②靠近城镇中心区外围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 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4.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城镇中心区仓储用地B.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C.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D.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读某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5~6题。5.在该城市的用地结构图中,①是( )A.商业用地 B.公园绿地C.居住用地 D.行政用地6.下列有关图中②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改善城市环境,向市区边缘移动B.常分布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C.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商贸活动频繁D.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图为某城市土地价格分布示意图(单位:千元/m2)。读图,完成7~9题。7.图中甲地是该城市的 ( )A.大学城 B.中心商务区C.高级住宅区 D.电子工业区8.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的是( )A.与火车站的距离 B.与风景名胜区的距离C.与市中心的距离 D.与高等教育区的距离9.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表崎岖 B.地形平坦开阔C.交通通达度高 D.交通通达度低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10.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二环路C.三环路 D.环城路11.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①②⑤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12.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④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北方M市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将老城区钢铁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水泥厂等多家落后产能的大中企业进行改造、搬迁,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商业、工业和文教聚集区。材料二 下图为“M市城镇规划图”。(1)在城镇规划图中,地租最高的功能区是________(填序号)。(2)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城镇功能区,其中表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M市对老城区传统工业的改造措施。(4)M市拟在功能区②和③之间建设生态走廊,其作用是什么?14.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C解析:A、B、D三项是农村的叙述。2.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地聚落受河流因素影响,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因此其形态多为条带状。3.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交通更为便利,人口更为密集,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4.答案:C解析:①位于湖泊附近或绕城环状分布,应为生态区;②位于郊区且靠近高速公路,应为工业区;③位于城区且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④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5.答案:D解析:工厂靠近河流上游,但即使污染了河水,因其未流经城镇,不会污染该市水源;高速公路绕过城镇外围,对该市不会造成噪声污染;绿地呈环状分布,减弱了城镇热岛效应;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关键能力综合练1.答案:C解析:根据城镇中心地租高于周边地区,结合A、B、C在不同地区的比重大小可知,A、B、C分别代表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2.答案:A解析:M处地租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地租较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有交通干线经过。3.答案:C解析:该功能区人员在8时左右出行,18时左右返回,故最可能为居住区。居住区是城镇中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4.答案:D解析:乙时出行,甲时为中午,丙时进入,丁时为午夜。居住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时间为午夜。5.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2012年出行比例明显增大,这说明本区域居住功能上升,城镇地域结构分化更加明显。图中反映的是比例变化,且我国城镇人口数量是增加的,故出行人数可能增加;城镇道路更加拥堵是出行和流入时间段人口更加集中而导致的城镇问题,不是原因。6.答案:B解析:经济(地租)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地租自中心向外围降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7.答案:B解析: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宜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8.答案:C解析:结合长江的分布和流向,工业区应布局于河流下游,故判断属于工业区的是丙。9.答案:(1)嘉兴市城区范围总体呈扩大趋势;城区范围呈扇形向外扩展,向东南和偏西方向扩展范围较大;1909年到2000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较慢,2000年至2015年城区范围扩大速度加快。(2)分散老城区的职能,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居住拥挤等状况;老城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城区跨越沪杭铁路,向东南方向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3)楔形绿地中的林木具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利于改善城镇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可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楔形绿地可以把郊区的冷湿新鲜空气引入中心城区,有利于加快城镇污染物的扩散,加速城镇空气流通,改善城镇空气质量;楔形绿地在降雨时具有吸水、滞水的功能,利于缓解城镇雨涝;楔形绿地通过水分的持续蒸腾,有利于缓解城镇热岛效应;减弱噪声;美化城镇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解析:第(1)题,1909年以来嘉兴市城区范围的变化特点,主要结合城区范围示意图进行描述,从总体趋势、扩展方向及区域差异方面考虑。第(2)题,嘉兴市政府搬迁的原因从城镇所产生的问题出发,从城镇内部空间布局规划角度考虑回答。第(3)题,楔形绿地的功能主要从生态效益角度考虑。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在夜晚休息时间段共享单车停放数量最多,而在白天数量较少,符合住宅区特征;乙功能区共享单车在白天数量最多,应为商业区。2.答案:A解析:共享单车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无污染,符合“绿色出行”理念;共享单车体积小,但不能随意停放;共享单车虽然操作灵活,但速度慢,不适合长距离骑行,不能取代公共汽车;共享单车不能满足各种出行需求。3.答案:C解析:读图,该城镇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位于城镇主城区内,①错。靠近城镇中心区外围,②对。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容易造成城镇交通拥堵,③错。物流要求交通便捷,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④对。4.答案:C解析:物流园区的发展对该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物流园区的发展不能减少城镇中心区仓储用地;能够促进主城区的空间扩展;有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5.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占地面积最大,为城市基本用地方式,应为居住用地,故选C。6.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②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应为工业用地。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工业区应逐渐向城市边缘移动,A正确。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功能区为商业区,B错误。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商贸活动频繁的为商业区,C错误。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D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甲地位于该城市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价格最高,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8.答案:C解析: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对该城市不同地段地价高低影响最大,所以C正确。9.答案:C解析: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距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且在交通干线附近,地价较周边地区高,导致乙地(图中虚线圈地区)地租高于南北两侧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交通通达度高。10.答案:C解析:根据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11.答案:B解析: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12.答案:D解析: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13.答案:(1)①(2)④ 城镇外缘;盛行风上风向;地势较高,河流上游;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任答2点即可)(3)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治理环境;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等。(任答3点即可)(4)减轻环境污染。解析:第(1)题,影响地租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图中地租最高的为①地,因为①地位于市中心。第(2)题,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常与文化区相连,据图分析④地为高级住宅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小。第(3)题,可以从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布局各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功能区②为住宅区,③为工业区,两者之间建设生态走廊,其目的是减轻环境污染。14.答案:(1)文教 住宅(2)① 邻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用地;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线沿线。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垂直的郊外。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乡村和城镇的区别知识点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知识点三、四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