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新)及答案(九科)
2024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试题
(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其中的成分(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纯碱——NaOHB.烧碱——Na2CO3
C.铁红——Fe3O4D.小苏打——NaHCO3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碱﹑纯碱﹑碱石灰都是碱B.BaSO4﹑C2H5OH﹑氨水都是电解质
C.硝酸、硫酸、次氯酸都是酸D.CaO﹑Na2O2﹑K2O都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或数目不正确的是
A.B.
C.D.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 ml Cu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6.02×1023
B.在1L 0.1ml/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三价铁离子数为0.2×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L溴乙烷中含有的溴离子数目为0.1×6.02×1023
D.4.4g CO2中所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6.02×1023
5.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的是 ( )
A.将1L10m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
B.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
C.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
D.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6.NaClO是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种常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NaClO属于下列物质中的( )
A.酸B.碱C.盐D.氧化物
7.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罐和铜罐均可用于储运浓硝酸B.石英砂可用于制造耐高温的仪器
C.铁红可用于制造油漆颜料D.烧碱可用于制造消毒剂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蕴含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
C.“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
D.《开宝本草》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涉及到升华操作
9.是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下图是制取的装置。
已知:1.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如上表;2.;3.温度较高或浓度过大时易分解爆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稀释生成的减少爆炸危险
B.装置②③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浓硫酸和饱和食盐水
C.装置⑤中液氨的作用是“冷却剂”,确保充分液化
D.装置④与⑤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皮管燃烧爆炸
10.由铁及其化合物可制得FeSO4·7H2O、FeCl3、K2FeO4等化工产品,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具有 广泛应用。高炉炼铁的反应为 Fe2O3(s)+3CO(g)=2Fe(s)+3CO2(g) ΔH=-23.5 kJ·ml-1。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FeCl3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
B.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水的消毒
C.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可用铁制容器贮运浓硝酸
D.Fe2O3能与铝粉发生置换反应放出大量热,可用于焊接钢轨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H2O=4OH-
B.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OH-+H+=H2O
D.醋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12.某同学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B.实验②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
C.对比①②③,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SCN-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A.AB.BC.CD.D
14.将一定质量的铁、氧化铁、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100 mL 4.40 ml/L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896 mL H2 (标准状况),残留固体1.28g,过滤,滤液中无Cu2+。将滤液加水稀释到200 mL,测得其中c(H+)为0.400 ml/L。则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是
A.2.4gB.3.36gC.5.60gD.6.4g
二、非选择题
15.以冶炼铝的废弃物铝灰为原料制取超细α-氧化铝,既降低环境污染又可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已知铝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O、Fe2O3),其制备实验流程如下:
(1)写出铝灰与硫酸反应涉及的主要离子方程式 。
(2)图中“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3)加30%H2O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4)已知:铁氰化钾化学式为 K3[Fe(CN)6];亚铁氰化钾化学式为 K4[Fe(CN)6]。
3Fe2+ + 2[Fe(CN)6]3-= Fe3[Fe(CN)6]2↓(蓝色沉淀)
4Fe3+ + 3[Fe(CN)6 ]4- = Fe4[Fe(CN)6]3↓(蓝色沉淀)
确定Fe2+是否氧化完全的方法是 (可供选择的试剂:铁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溶液、铁粉、 KSCN溶液)
(5)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4Al(SO4)2·12H2O]2Al2O3+2NH3↑+N2↑+5SO3↑+3SO2↑+5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②足量饱和NaHSO3溶液吸收的物质除大部分H2O(g)外还有 (填化学式)。
③KMnO4溶液褪色(MnO被还原为Mn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16.(1)在标准状况下:①氢气②甲烷③个分子,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序号,下同) ,质量最大的是 ,体积最小的是 。
(2)某金属氯化物,含有,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往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的离子方程式: 。
(4)汽车尾气产生的等大气污染物,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物。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双线桥法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7.I.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工具,也是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图为氯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的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
(2)物质的量均为1ml的和Fe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可将废水中的氧化成沉淀而除去,若反应的,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II.ClO2又称百毒净,易溶于水,可用于水的净化和纸张、纺织品的漂白。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省略)制备ClO2并探究ClO2的某些性质。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4)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通空气一段时间后,与装置C中物质反应生成了、水和某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体现了的 性。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②,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5)D装置的作用是 。物质
熔点/℃
-116
-77.8
-101.0
沸点/℃
3.8
-33.5
-34.6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实验操作
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A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的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B
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过程未发生原电池反应
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稀盐酸
立即有气体逸出
CO32-+2H+=H2O+ C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抽测(一模)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试卷docx、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