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广东模拟预测)山羊的毛色有白色和灰色,角形有盘状角和直角,其中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另外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不考虑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遗传机制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组合①亲本灰毛盘状角的基因型为AABBXDY
    B.盘状角基因型纯合可能使雌性个体死亡
    C.组合④的子代中,灰毛个体中纯合子占eq \f(1,3)
    D.组合②的灰毛子代中有eq \f(1,9)的个体测交结果都是灰毛
    解析:根据组合②可知,子代中灰毛∶白毛=9∶7,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故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_B_表现为灰毛,A_bb、aaB_、aabb表现为白毛,且没有致死现象,组合①亲本的灰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盘状角与直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组合③可知,盘状角对直角为显性,根据组合①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DY(盘状角)与XdXd(直角),因此组合①亲本灰毛盘状角的基因型为AABBXDY,A项正确;根据组合③子代盘状角∶直角=2∶1可知,盘状角对直角为显性,根据组合①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DY(盘状角)与XdXd(直角),因此①子代基因型为XDXd、XdY随机交配,根据组合③子代盘状角∶直角=2∶1可知基因型为XDXD的个体死亡,B项正确。组合②子代灰毛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eq \f(4,9)AaBb产生配子及比例为eq \f(1,9)AB、eq \f(1,9)Ab、eq \f(1,9)aB、eq \f(1,9)ab;eq \f(2,9)AABb产生配子及比例为eq \f(1,9)AB、eq \f(1,9)Ab;eq \f(2,9)AaBB产生配子及比例为eq \f(1,9)AB、eq \f(1,9)aB;eq \f(1,9)AABB产生配子及比例为eq \f(1,9)AB;因此组合②中为灰毛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eq \f(4,9)AB、eq \f(2,9)Ab、eq \f(2,9)aB、eq \f(1,9)ab,因此组合④的子代中灰色个体纯合子AABB的比例为eq \f(4,9)×eq \f(4,9)=eq \f(16,81),灰毛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2×eq \f(4,9)×eq \f(2,9)AABb+2×eq \f(4,9)×eq \f(2,9)AaBB+4×eq \f(2,9)×eq \f(2,9)AaBb=eq \f(48,81),即灰色个体中纯合子∶杂合子=1∶3,因此子代灰毛个体中纯合子占eq \f(1,4),C项错误;组合②子代灰毛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即组合②灰毛子代中有eq \f(1,9)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它们测交结果都是灰毛,D项正确。
    答案:C
    2.(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羽毛生长速度有快羽和慢羽两种类型,可在出壳24 h内根据羽型区别。快羽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快羽在现代肉用仔鸡的培育中是重要的优良性状。用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雏鸡可根据羽型辨别雌雄。鸡的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B、b位于Z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选择多对纯合的芦花快羽公鸡与纯合的非芦花慢羽母鸡交配获得F1,并让F1随机交配获得F2,对F2中母鸡进行统计发现:4%表现型为芦花慢羽,4%表现型为非芦花快羽,芦花快羽和非芦花慢羽所占比例相同。关于F2中分离比出现的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
    A.F1公鸡产生配子时,初级精母细胞的Z染色体上发生了互换
    B.F1公鸡产生配子时,精原细胞的Z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发生了突变
    C.F1母鸡产生配子时,初级卵母细胞的Z染色体上发生了互换
    D.F1母鸡产生配子时,初级卵母细胞的Z染色体上发生了易位
    解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假设控制羽型的基因用K/k表示,快羽公鸡(ZkZk)与慢羽母鸡(ZKW)杂交,产生的雏鸡为慢羽公鸡(ZKZk),快羽母鸡(ZkW),可根据羽型辨别雌雄,控制羽型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且慢羽对快羽为显性。让多对纯合的芦花快羽公鸡(ZBkZBk)与纯合的非芦花慢羽母鸡(ZbkW)杂交获得F1(ZBkZbK、ZBkW),F1随机交配,若不考虑互换,F2母鸡的表现型及基因型为芦花快羽(ZBkW)、非芦花慢羽(ZbKW)。F2母鸡中有4%表现型为芦花慢羽(ZBKW),4%表现型为非芦花快羽(ZbkW),说明在F1公鸡(ZBkZbK)产生配子时,初级精母细胞的Z染色体上发生了互换,产生了Zbk和ZBK的配子。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
    答案:A
    3.(2023·广东韶关统考二模)Jubert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Y不含致病基因),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为eq \f(1,10 000),图a为某Jubert综合征家系图,Ⅲ-3是该家系中Jubert综合征先证者,b是利用电泳技术对该家系部分成员相关基因检测图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Ⅰ-2或Ⅰ-1
    C.Ⅱ-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eq \f(2,101)
    D.若Ⅱ-3再次怀孕,可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解析:综合分析图a和图b可知,Ⅲ-3患病,电泳条带只有一条,Ⅱ-3和Ⅱ4-表现正常,均含有两条电泳条带,Ⅱ-4为男性,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项正确;Ⅰ-1和Ⅰ-2均只含有正常基因,Ⅱ-3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Ⅱ-3的致病基因是Ⅱ-3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也可能是Ⅱ-2或Ⅱ-1形成配子过程发生基因突变形成致病基因并传递给Ⅱ-3,B项错误;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为eq \f(1,10 000),若相关基因为A、a,则人群中a基因频率=eq \f(1,100),A基因频率=eq \f(99,100),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eq \f(99,100)×eq \f(1,100)×2=eq \f(198,10 000),Ⅱ-1表现正常,Ⅱ-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eq \f(198,10 000)÷(1-eq \f(1,10 000))=eq \f(2,101),C项正确;若Ⅱ-3再次怀孕,Ⅱ-3的致病基因可能通过配子传递到子代,可通过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项正确。
    答案:B
    4.(2023·广东湛江统考二模)某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现对其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的分裂进行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卵原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则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则该卵原细胞的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
    C.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
    D.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
    解析:卵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有丝分裂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1个大的卵细胞和3个大小相同的第二极体,A项正确;XBXB出现在卵细胞,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卵细胞,因此若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则该卵原细胞的异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Ⅱ时,B项错误;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即使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该卵原细胞也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C项正确;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一般为2条,D项正确。
    答案:B
    5.(2023·广东校联考二模)左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科研人员提取了四名成员的DNA,用PCR扩增了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并对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有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片段中
    C.Ⅱ-1和Ⅱ-2所生孩子,正常的概率是eq \f(2,3)
    D.如果用PCR扩增Ⅱ-2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将产生三种条带
    解析:根据分析,Ⅰ-1、2不患病,生出Ⅱ-2患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Ⅱ-5为正常纯合子,可知正常基因的酶切后为310bp与118bp的片段,与几个杂合子对比,可知突变基因多了217bp与93bp的片段(217+93=310),新的位点位于310bp的片段中,B项正确;Ⅱ-1与Ⅱ-2分别为携带者(杂合子)和患者(隐性纯合子),后代正常的概率为eq \f(1,2),C项错误;Ⅱ-2为隐性纯合子,酶切后电泳结果为217bp、118bp和93bp三种条带,D项正确。
    答案:C
    6.(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甲型血友病的儿子。目前患儿母亲孕有三胎,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部分家庭成员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经限制酶HindⅢ切割,酶切位点见图(a),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见图(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
    B.女儿与母亲基因诊断结果相同的概率是eq \f(1,2)
    C.第三胎的电泳带型与父亲相同的概率是eq \f(1,4)
    D.若三胎基因诊断结果为患儿,可建议终止妊娠
    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甲型血友病的儿子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电泳图可知,父亲只有一种基因,由此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人群中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男性多于女性,A项正确;根据A可知,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父亲的基因型是XAY,则女儿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则女儿与母亲基因诊断结果相同的概率是eq \f(1,2),第三胎的电泳带型与父亲相同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概率是eq \f(1,2),B项正确,C项错误;遗传咨询的第四步即为医生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包括进行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等,故若三胎基因诊断结果为患儿,可建议终止妊娠,D项正确。
    答案:C
    7.(2023·广东模拟预测)“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外表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公鸡,ZW为母鸡,WW胚胎不能存活)。家鸡的羽毛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这对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就毛色便能辨别出雏鸡性别的杂交组合是非芦花公鸡×芦花母鸡
    B.杂合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杂交,后代芦花公鸡占eq \f(1,3)
    C.性反转成的“公鸡”的一个细胞中不可能存在两条W染色体
    D.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与正常的母鸡交配,后代雌雄比例是雌∶雄=1∶2
    解析:非芦花公鸡×芦花母鸡,ZbZb×ZBW,子代基因型为ZBZb、ZbW,公鸡都是芦花,母鸡都是非芦花,单就毛色能辨别出雏鸡雌雄,A项正确;芦花母鸡×杂合芦花公鸡,ZBW×ZBZb,子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后代芦花公鸡占eq \f(1,2),B项错误;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染色体组合是ZW,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同时存在两个W染色体,C项错误;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染色体组合是ZW,正常的母鸡交配,子代染色体组成是ZZ∶ZW∶WW=1∶2∶1,WW胚胎不能存活,所以后代雌雄比例是雌∶雄=2∶1,D项错误。
    答案:A
    8.(2023·广东校联考二模)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机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通过调控使不同的组织细胞只允许随机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其余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已知控制猫体毛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构成巴氏小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B.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
    C.巴氏小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转录正常,而翻译过程受阻
    D.橙色雄猫和黑色雌猫杂交,雌性子代全为橙色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巴氏小体是由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成,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A项错误;猫的机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通过调控使不同的组织细胞只允许随机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雄猫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有一条X染色体,故没有巴氏小体,而雌猫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其中一条X染色体正常,另外一条失活为巴氏小体,故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B项正确;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高度螺旋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转录,所以基因不能表达,C项错误;橙色雄猫(XAY)和黑色雌猫(XaXa)杂交,雌性子代全XAXa,由于随机一条染色体失活,故雌性子代表现为黑橙相间,D项错误。
    答案:B
    9.(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为研究鸡(ZW型性别决定)的性反转是否与D基因相关,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公鸡胚、母鸡胚和实验组(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孵化过程中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此过程中实验组最终发育成了公鸡,部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基因在公鸡胚中的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
    B.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C.实验结果可以说明D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D.实验表明鸡的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影响
    解析:据图可知,D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公鸡胚中逐渐增加,D基因在公鸡胚中的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A项正确;实验组是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母鸡胚的性染色体是ZW,其性染色体不变,故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B项正确;图中实验结果不能证明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不能说明D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C项错误;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鸡胚的性染色体种类、是否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实验表明鸡的性别除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影响,D项正确。
    答案:C
    10.(2023·河北模拟预测)在一种特殊的观赏花卉中,野生型植株的花朵颜色为深紫色,属于纯合体。一种纯种突变植株的花朵色素沉积减少,呈淡紫色。另一种纯种突变植株的花朵没有色素沉积,呈白色。当第一种突变的淡紫色花朵植株与第二种突变的白色花朵植株杂交时,F1都开深紫色花。然后F1自交产生F2,F2中深紫色花朵植株∶白色花朵植株∶淡紫色花朵植株=156∶70∶5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F2中淡紫色花朵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
    B.F1的基因型与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C.F2中白色花朵植株的基因型与亲本中白色花朵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D.F2深紫色花朵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为eq \f(1,4)
    解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产生的F2中深紫色花朵植株∶白色花朵植株∶淡紫色花朵植株=156∶70∶51≈9∶4∶3,为9∶3∶3∶1的变式,故可推断该植株花色的遗传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F1的基因型为AaBb,则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淡紫色花朵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花朵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淡紫色花朵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花朵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B),可进一步推断F2淡紫色花朵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或AAbb、Aabb)两种,A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为双杂合子,而野生型植株为纯合子,B项错误;F2中白色花朵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而亲本中白色花朵植株为纯合子,C项错误;F2中深紫色花朵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eq \f(1,16)AABB、eq \f(2,16)AABb、eq \f(2,16)AaBB、eq \f(4,16)AaBb),其中与F1(AaBb)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占eq \f(4,9),D项错误。
    答案:A
    11.(2023·河北行唐联考)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XXY为雌性可育;XYY为雄性可育;XO为雄性不育;XXX、YO、YY均在胚胎期死亡。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及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仅根据组合一即可判断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组合一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比例为eq \f(3,4)
    C.组合二F1长翅白眼雌蝇的产生可能与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有关
    D.组合二中F1长翅白眼雌蝇与正常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果蝇∶雄果蝇=1∶1
    解析: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用A、a表示,则根据组合一子代表型可确定长翅对残翅为显性。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则子代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aY,应为残翅,与实际实验结果不符,故该对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A项正确;根据组合二可确定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假设该对基因用B/b表示,则组合一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相互交配下F2中红眼长翅雌果蝇的比例为eq \f(3,4)×eq \f(1,2)=eq \f(3,8),B项错误;组合二F1长翅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Y,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C项正确;组合二中F1长翅白眼雌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XX∶XY∶Y=2∶1∶2∶1,与正常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果蝇∶雄果蝇=1∶1,D项正确。
    答案:B
    12.(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茧形和体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两对基因均不在W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有斑纹雌蚕和一群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杂交,F1中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中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茧形和体色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椭圆形茧、无斑纹
    B.由表可知,子代中茧形和体色对应的4种表型的比例为3∶12∶2∶8
    C.亲本雌蚕均为纯合子,雄蚕中纯合子占eq \f(3,5)
    D.F1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中,BbZAZa占eq \f(3,4)
    解析:表格分析:F1中,雌蚕有斑纹∶无斑纹=1∶4,雄蚕有斑纹∶无斑纹=1∶4,无论雌雄有斑纹和无斑纹比例相同,说明B/b位于常染色体上;F1中雌蚕纺锤形茧∶椭圆形茧=1∶1,雄蚕纺锤形茧∶椭圆形茧=2∶1,在雌雄子代中比例不同,所以推测A/a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雄蚕为纺锤形茧,子代中既有纺锤形茧又有椭圆形茧,F1中雌蚕纺锤形茧∶椭圆形茧=1∶1,雌蚕母本提供W,说明雄蚕产生的配子为ZA∶Za=1∶1,雄蚕基因型为ZAZa(纺锤形为显性)。F1中雄蚕纺锤形茧∶椭圆形茧=2∶1,说明亲代雌蚕关于茧形既有椭圆形茧又有纺锤形茧,且ZAW占eq \f(2,3),ZaW占eq \f(1,3),亲本为有斑纹雌蚕和无斑纹雄蚕,F1中,雌蚕有斑纹∶无斑纹=1∶4,雄蚕有斑纹∶无斑纹=1∶4,无论雌雄有斑纹和无斑纹比例相同,说明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斑纹为显性,A项错误;由于F1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同,设各为30只,则雌蚕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3∶12∶3∶12,雄蚕中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4∶16∶2∶8,则子代中茧形和体色对应的4种表型的比例为7∶28∶5∶20,B项错误;由于子代有斑纹∶无斑纹=1∶4,说明无斑纹雄蚕亲本中既有BB,又有Bb。有斑纹雌蚕亲本基因型为bb,产生b的配子,子代中bb占eq \f(1,5),说明无斑纹雄蚕亲本产生的b配子占eq \f(1,5),那么产生的B配子占eq \f(4,5),由此可以得出无斑纹雄蚕亲本中有eq \f(3,5)BB、eq \f(2,5)Bb。综合可知亲代雄蚕的基因型为eq \f(3,5)BBZAZa、eq \f(2,5)BbZAZa,由A可知亲本雌蚕基因型为eq \f(1,3)bbZAW、eq \f(2,3)bbZaW,C项错误;由C可知,亲代雄蚕的基因型为eq \f(3,5)BBZAZa、eq \f(2,5)BbZAZa,由A可知亲本雌蚕基因型为eq \f(1,3)bbZAW、eq \f(2,3)bbZaW,F1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eq \f(4,5)×(1-eq \f(1,2)×eq \f(2,3)ZaZa)=eq \f(8,15)BbZAZ-、BbZAZa=eq \f(4,5)×(1-eq \f(1,2)×eq \f(2,3)ZaZa-eq \f(1,2)×eq \f(1,3)ZAZA)=eq \f(6,15),所以F1无斑纹纺锤形茧雄蚕中,BbZAZa占eq \f(\f(6,15),\f(8,15))=eq \f(3,4),D项正确。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023·广东肇庆模拟预测)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颜色有芦花斑纹、非芦花斑纹、白色三种。羽毛的芦花斑纹由伴性基因B控制,羽毛显斑纹需要基因A的存在。翻毛与非翻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后者由基因d决定。现有非芦花翻毛雌鸡与白羽非翻毛雄鸡杂交情况如下,请分析回答:
    (1)翻毛、非翻毛这对性状遗传时符合__________定律。
    (2)羽毛颜色这一性状遗传时受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仅就羽毛颜色这一性状,亲本雌鸡的基因型是______,F1中雄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2群体中芦花鸡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雌雄之比为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翻毛与非翻毛的后代F1都是翻毛,且F2群体中翻毛∶轻度翻毛∶非翻毛=1∶2∶1,所以其基因型比为DD∶Dd∶dd=1∶2∶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根据“羽毛的芦花斑纹由伴性基因B控制,羽毛的显色需要基因A的存在”可判断出羽毛颜色这一性状遗传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因为F1中都是芦花羽毛,所以亲本雌鸡的基因型是AAZbW,雄鸡的基因型是aaZBZB,则F1中雄鸡的基因型是AaZBZb,雌鸡的基因型是AaZBW。(3)F1中雄鸡的基因型是AaZBZb,雌鸡的基因型是AaZBW,F2群体中芦花鸡的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AAZBZB、AAZBZb、AAZBW、AaZBZB、AaZBZb、AaZBW,其中雌雄之比为2∶4=1∶2。
    答案:(1)基因分离
    (2)两 AAZbW AaZBZb
    (3)6 1∶2
    14.(2023·福建龙岩三模)科研人员研究玉米籽粒性状时发现,其饱满程度由大到小有饱满、中度饱满、干瘪等性状,为探究这些性状出现的原因,进行系列研究。
    (1)玉米籽粒的饱满程度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3个基因(S、S1、S2)决定,以上等位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2)科研人员分别利用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2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及结果如图1所示。
    ①突变体1基因型为S1S1,干瘪个体基因型为S2S2,根据杂交1、杂交2的结果,判断S、S1、S2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杂交实验说明控制籽粒饱满程度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证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杂交2的子二代中方框内的“中等饱满”籽粒中约有三分之一饱满程度略高,从基因型差异的角度,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推测突变体1籽粒中等饱满是由于基因S中插入一段DNA序列(BTA)导致。如图2。
    检测野生型和突变体1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已知S基因编码某种糖类转运蛋白,推测突变体1籽粒饱满程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籽粒饱满程度的研究结果,阐释你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3个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2)①突变体1为中等饱满,基因型为S1S1,干瘪个体基因型为S2S2,据此可知,S1决定中等饱满,S2决定干瘪,因此S决定饱满,根据杂交2可知,饱满的后代出现中等饱满,说明S对S1显性,中等饱满的后代出现干瘪,说明S1对S2显性,因此S、S1、S2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S对S1为显性,S1对S2为显性。②杂交2中饱满籽粒自交后代出现饱满∶中等饱满=3∶1,中等饱满自交后代出现中等饱满∶干瘪=3∶1,说明控制籽粒饱满程度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③杂交2中中等饱满自交后代出现中等饱满∶干瘪=3∶1,说明中等饱满基因型为S1S1,后代中等饱满基因型为S1S1和S1S2,由于S1基因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或者S1S2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S1S1表现为中等饱满,因此杂交2的子二代中方框内的“中等饱满”籽粒中约有eq \f(1,3)饱满程度略高。(3)据题意可知,突变体1籽粒中等饱满是由于基因S中插入一段DNA序列(BTA)导致,导致S基因突变,S基因编码某种糖类转运蛋白,S基因突变,糖类转运蛋白异常,糖类转运到籽粒中受限,该糖类可能是亲水性较强的糖类,籽粒中该糖类较少,吸水能力较弱,籽粒饱满程度降低。(4)据突变体1可知,基因S中插入一段DNA序列(BTA),导致S基因结构改变,糖类转运蛋白异常,籽粒有饱满变为中等饱满,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数量的不同均影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1)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2)①S对S1为显性,S1对S2为显性 ②饱满杂交2中饱满籽粒自交后代出现饱满∶中等饱满=3∶1,中等饱满自交后代出现中等饱满∶干瘪=3∶1 ③S基因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S1、S2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性,S1S1表现为中等满,S1S2表现为低等饱满)
    (3)BTA插入基因S中导致S基因突变,糖类转运蛋白异常,糖类转运到籽粒中受限,籽粒饱满程度降低
    (4)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数量的不同均影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15.(2023·湖南长沙模考)袁隆平院士发现了雄性不育水稻,进而使得不同品种水稻之间杂交变为可能,以此为基础培育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紧缺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开创的“三系杂交技术”(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3个纯合品系)现在仍是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水稻的育性由核基因和质基因共同决定(如下图所示),可育基因R或N存在时即表现可育,例如S(Rr)、N(rr)等。回答以下问题:
    (1)水稻的雄蕊多且小,不便于在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中进行________操作,所以在发现雄性不育水稻之前很难人为控制不同品种水稻进行杂交;由题干可知雄性不育系水稻关于育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恢复系水稻和保持系水稻都能连续自交并保持其育性,前者给不育系水稻授粉后F1会恢复育性,后者给不育系水稻授粉后F1仍是雄性不育,则恢复系和保持系水稻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现有3个品系的纯合高秆水稻(DD),其中恢复系高秆水稻发生隐性突变产生了恢复系矮秆水稻(dd),请设计实验验证控制秆高的基因与控制育性的核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并预测结果)
    (4)现有普通不育系水稻和优质水稻品系A(具有多个优良性状,且育性基因为N(rr)),如何获得具有优质水稻品系A所有优良性状的不育系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稻是雌雄同体的植物,在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工去雄操作,水稻的雄蕊多且小,在发现雄性不育水稻之前很难人为控制不同品种水稻进行杂交。雄性的育性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包括:N(RR)、N(Rr)、N(rr)、S(RR)、S(Rr)、S(rr),可育基因R或N存在时即表现可育,故雄性不育系水稻的基因型为S(rr)。(2)同时考虑细胞质基因(N、S)和细胞核基因(R、r)可知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N(RR)、N(Rr)、N(rr)、S(RR)、S(Rr)、S(rr),雄性不育恢复系(父本)指其与雄性不育系(母本)杂交后,子代能恢复雄性可育,由此推出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基因型为N(RR)或S(RR)。雄性不育保持系(父本)本身表现为可育,其与雄性不育系(母本)杂交后,子代仍表现为雄性不育,由此推出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基因型为N(rr)。(3)若控制秆高的基因与控制育性的核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恢复系高秆水稻发生隐性突变产生了恢复系矮秆水稻(dd),基因型为N(RRdd)或S(RRdd)为父本,雄性不育系S(rrDD)为母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可育高秆∶可育矮秆∶不育高秆∶不育矮秆=9∶3∶3∶1。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4)将普通不育系水稻与优质水稻A杂交,产生的不育子代继续和优质水稻A杂交,重复多代,可以获得具有优质水稻品系A所有优良性状的不育系水稻。
    答案:(1)去雄 S(rr)
    (2)N(RR)或S(RR) N(rr)
    (3)图见解析
    (4)将普通不育系水稻与优质水稻A杂交,产生的不育子代继续和优质水稻A杂交,重复多代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

    纯合灰毛盘状角×纯合白毛直角
    灰毛盘状角∶灰毛直角=1∶1

    组合①的子代随机交配
    灰毛盘状角∶灰毛直角∶白毛盘状角∶白毛直角=9∶9∶7∶7

    组合②的子代盘状角的个体随机交配
    盘状角∶直角=2∶1

    组合②的子代灰毛个体随机交配
    组合及亲本表型
    F1表型及比例
    组合一:残翅红眼♀×长翅白眼♂
    长翅红眼♀920、长翅红眼♂927
    组合二:残翅红眼♂×长翅白眼♀
    长翅红眼♀920、长翅白眼♂927、长翅白眼♀1
    雌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1∶4∶1∶4
    雄蚕
    有斑纹纺锤形茧∶无斑纹纺锤形茧∶有斑纹椭圆形茧∶无斑纹椭圆形茧=2∶8∶1∶4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第6讲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应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第6讲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应用,共7页。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第6讲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考点二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四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第6讲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考点二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1,“程序法”分析遗传系谱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4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含人类遗传病(附解析):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4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含人类遗传病(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