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及其应用》章末综合检测2-统编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及其应用》章末综合检测2-统编人教版第1页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及其应用》章末综合检测2-统编人教版第2页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及其应用》章末综合检测2-统编人教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及其应用》章末综合检测2-统编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电路及其应用》章末综合检测2-统编人教版,共8页。
    章末综合检测(三) 电路及其应用A级—学考达标1.关于电流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B.某一导体内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D.电流的传导速率越大,电流越大解析:选C 由电流的定义式I=eq \f(q,t)及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Sv可知,选项C正确。2.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两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电阻丝的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代表的电阻丝较粗B.b代表的电阻丝较粗C.a电阻丝的阻值小于b电阻丝的阻值D.图线表示的电阻丝的阻值与电压成正比解析:选B b图线的斜率大,表示电阻小,由R=ρeq \f(l,S)知,b电阻丝粗,B项正确,A、C两项错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无关,D项错误。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分别采用了内接法和外接法,测得的某电阻Rx的阻值分别为R1和R2,则所测阻值与真实值Rx之间的关系为(  )A.R1>Rx>R2      B.R1<Rx<R2C.R1>R2>Rx D.R1<R2<Rx解析:选A 内接法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R1>Rx;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R2<Rx,所以R1>Rx>R2。4.一根导线,分别通以不同电流,并保持温度不变,当电流较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较多B.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较大C.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较大D.电流的传导速度较大解析:选B 对同一根导线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是一样的,A错误;电流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速率有关,与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无关,故B正确,C错误;电流的传导速度是电场的形成速度等于光速c,和电流的大小无关,选项D错误。5.电路中,每分钟有6×1013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6 m2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A.0.016 mA       B.1.6 mAC.0.16 μA D.16 μA解析:选C 电流的大小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I=eq \f(q,t)=eq \f(6×1013×1.6×10-19,60) A=0.16 μA,故选C。6.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导体A、B,其质量相同,当它们接入电压相同的电路时,其电流之比IA∶IB=1∶4,则横截面积之比SA∶SB为(  )A.1∶2       B.2∶1C.1∶4 D.4∶1解析:选A 由R=eq \f(U,I)可知,在U一定时,I与R成反比,即RA∶RB=4∶1。又根据电阻定律R=ρeq \f(l,S)=ρeq \f(\f(V,S),S)=ρeq \f(V,S2)可知,当ρ、V一定时,R∝eq \f(1,S2),即有eq \f(SA2,SB2)=eq \f(RB,RA)=eq \f(1,4),所以eq \f(SA,SB)=eq \r(\f(1,4))=eq \f(1,2)。7.如图所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x的阻值,c端与b端相连时,电流表示数为4.60 mA,电压表示数为2.50 V,c端与a端相连时,电流表示数为5.00 mA,电压表示数为2.30 V,比较这两次结果正确的是(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大于543 Ω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 Ω,且小于543 Ω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大于460 Ω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 Ω,且小于460 Ω解析:选B 比较两次的电压读数,可知ΔU=0.20 V,则eq \f(ΔU,U)=eq \f(0.20,2.50)=0.08;电流变化ΔI=0.40 mA,则eq \f(ΔI,I)=eq \f(0.40,4.60)=0.087,可见eq \f(ΔI,I)>eq \f(ΔU,U),即电流变化明显一些,可见电压表内阻带来的影响比电流表内阻带来的影响大,故应采用内接法,Rx=eq \f(2.50 V,4.60×10-3 A)≈543 Ω,此法测量值偏大,因此选项B正确。8.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x的阻值,现有实验器材如下:A.待测电阻Rx:范围在5~8 Ω,额定电流0.45 AB.电流表A1:量程0~0.6 A(内阻0.2 Ω)C.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0.05 Ω)D.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3 kΩ)E.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15 kΩ)F.滑动变阻器R:0~10 ΩG.蓄电池:电动势12 VH.导线,开关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并画出电路图。解析:待测电阻Rx的额定电流为0.45 A,应选电流表A1;额定电压Umax=0.45×8 V=3.6 V,应选电压表V1;由于eq \f(RV,Rx)=eq \f(3 000,8)=375,eq \f(Rx,RA)=eq \f(8,0.2)=40,RV≫Rx,因此选用电流表的外接法测电阻;因为电压表V1量程小于3.6 V,且要较准确地测量,故变阻器R应选择分压式接法,其电路如图所示。答案:A1 V1 电路图见解析图9.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 Ω。(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的电阻率。(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 000 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 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解析:由电阻定律变形可得到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借助欧姆定律计算出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1)由电阻定律: R=ρeq \f(L,S)代入数据解得:ρ=8×106 Ω·m。(2)由欧姆定律R=eq \f(U,I)和圆柱体体积公式V=πr2h以及电阻定律R=ρeq \f(L,S)可得eq \f(h,πr2)=eq \f(U,Iρ)=eq \f(1 000,10×10-6×8×106π)而πr2h=32π×10-6解得:h=0.02 m=2 cmr=0.04 m=4 cm。答案:(1)8×106 Ω·m (2)4 cm 2 cmB级—选考提能10.[多选]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时,下列关于由电表产生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B.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C.电压表的读数大于Rx两端真实电压,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D.由于电流表的分流作用,使Rx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解析:选BC 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通过Rx的电流真实值,电压表的读数为Rx两端的电压与电流表的分压之和,大于Rx两端的真实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知,Rx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对,D错。该电路中,Rx的测量值实际上为R测=Rx+RA,故电流表的内电阻越小,测量越精确,A错,B对。11.[多选]半径为R的橡胶圆环均匀带正电,总电荷量为Q,现使圆环绕中心轴线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由环产生的等效电流应有(  )A.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B.若电荷量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C.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电流将变大D.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电流将变小解析:选AB 正电荷Q均匀分布在橡胶环上,当环转动时,在环上任取一截面,则一个周期T内穿过此截面的电荷量为Q,由电流的定义式I=eq \f(Q,T)及T=eq \f(2π,ω)得,环中等效电流为I=eq \f(Q,T)=eq \f(Qω,2π),故A、B正确。12.[多选]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为v0,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I,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0B.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eq \f(I,neS)C.电场传播的速率为真空中的光速c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eq \f(I,ne)解析:选CD 对电流微观表达式I=nqSv式中n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而本题中n为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t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长度是vt内的自由电子,其数量为nvt,电荷量q=nvte,所以电流I=eq \f(q,t)=nev,所以v=eq \f(I,ne),电场是以光速传播的,故C、D正确。13.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开关闭合时(  )A.由于串联,两只电表的指针偏转角相同B.由于电压表内阻太大,两只电表的指针都不偏转C.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大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D.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解析:选D 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是串联较大的分压电阻;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是并联较小的分流电阻;两表串联后,通过电流表的总电流与电压表的电流相等,由于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是并联较小的分流电阻,所以大部分电流通过了分流电阻,通过表头的电流很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故A、B、C错误,D正确。14.[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改装成某一量程电流表的原理图(其中表头内阻为Rg,并联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结果他发现该电流表的示数总是比准确值稍大一点,请问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加以改进(  )A.给表头并联一个比Rg和R的总电阻小得多的电阻B.给定值电阻串联一个比R小得多的电阻C.给表头并联一个比R大得多的电阻D.给表头串联一个比Rg小得多的电阻解析:选CD 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给表头并联的电阻越大,其分流越小,并联后的总电阻越接近Rg,改装后的电流表的示数越接近准确值,故A、B错误,C正确;给表头串联一个比Rg小得多的电阻,可使电流表的示数比原来稍小些,即示数更接近准确值,故D正确。15.在电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测量电学元件的电阻值,如:小灯泡、金属丝、电流表内阻、电压表内阻、待测电阻等。利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有如下实验器材:①待测电阻,阻值约为100 Ω②电流表(量程0~0.3 A,内阻约0.125 Ω)③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5 kΩ)④电源15 V⑤滑动变阻器(阻值0~10 Ω,允许最大电流2 A)⑥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尽量减小误差,用铅笔画出实验电路图,再连接线路图。解析:因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只有10 Ω,采用限流接法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故应采用分压接法。待测电阻约为100 Ω,eq \f(R,RA)>eq \f(RV,R),故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故原理图如图所示。根据原理图画出对应的实物图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16.如图所示,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5 Ω,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解析:设触头上部分电阻为x Ω,则下部分为(5-x)Ω,总电阻R=eq \f(2+x8-x,2+x+8-x)=eq \f(2+x8-x,10)由数学知识可知当2+x=8-x,即x=3 Ω时,R最大,此时Rmax=eq \f(5×5,10) Ω=2.5 Ω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Imin=eq \f(U,Rmax)=eq \f(5,2.5) A=2 A。答案:2 A17.某电流表内阻Rg为200 Ω,满偏电流Ig为2 mA,如图甲、乙改装成量程为0.1 A和1 A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试求:(1)图甲中,R1和R2各为多少?(2)图乙中,R3和R4各为多少?(3)从安全角度分析,哪种改装方法较好?解析:(1)按图甲接法,由并联电路中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可得R1=eq \f(Ig,0.1-Ig)Rg=eq \f(2×10-3,0.1-2×10-3)×200 Ω=4.08 ΩR2=eq \f(Ig,1-Ig)Rg=eq \f(2×10-3,1-2×10-3)×200 Ω=0.4 Ω。(2)按图乙接法,量程为1 A时,R4和Rg串联后与R3并联;量程为0.1 A时,R3和R4串联后与Rg并联,分别得Ig(Rg+R4)=(1-Ig)R3IgRg=(0.1-Ig)(R3+R4)解得R3=0.41 Ω,R4=3.67 Ω。(3)乙图接法较好。甲图中,若开关接触不良而没有接通,或换量程的过程中,电流将全部流经表头,可能把表头烧坏。答案:(1)4.08 Ω 0.4 Ω (2)0.41 Ω 3.67 Ω(3)见解析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