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四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四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第1页
    专题四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第2页
    专题四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四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四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用海水晒盐后的苦卤水生产金属Mg的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
    B.常温下,溶于盐酸所得溶液中
    C.将晶体在HCl气流中加热可得到无水
    D.电解熔融在阳极获得金属Mg
    2、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含等少量杂质)为原料制备氧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滤渣的成分为铝硅酸钠和化合物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为
    B.“碱溶”主要反应:
    C.“沉铝”主要反应:
    D.铝土矿中的质量分数为
    3、许多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
    C.D.
    4、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叙述了“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锈,用刀刮其锈……所刮下之锈末,名铁线粉”。这里的“铁线粉”是指( )
    A.FeB.C.FeOD.
    5、LiBr溶液可作为替代氟利昂的绿色制冷剂。合成LiBr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还原工序逸出的用NaOH溶液吸收,吸收液直接返回还原工序
    B.除杂工序中产生的滤渣可用煤油进行组分分离
    C.中和工序中的化学反应为
    D.参与反应的为1:1:1
    6、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的发蓝处理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有一定厚度、均匀、致密、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能好的蓝黑色氧化膜。钢铁零件经历如图转化进行发蓝处理,已知的还原产物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B.钢铁零件发蓝处理所得的蓝黑色氧化膜是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D.反应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金是很难溶解的金属,但能溶于王水,也可以溶于“魔皇水”:
    关于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为
    B.反应中Au被氧化
    C.将金置于铜质器皿中,加入“魔皇水”,因形成原电池使Au溶解更快
    D.当有1ml参加反应时,反应中转移3ml电子
    8、某兴趣小组用铬铁矿[主要成分为]制备晶体,流程如图1。
    已知:①,;
    ②相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Ⅱ,低温可提高浸取率,过滤除去的是含铁杂质
    B.步骤Ⅲ,加入的试剂X为
    C.步骤Ⅳ,所得滤液的主要溶质是
    D.步骤Ⅴ,多步操作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9、铜及含铜微粒的价荷图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要使Cu变成a可以加入稀盐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
    B.转化成需要加碱
    C.在酸性环境中,c可以反应生成a和Cu
    D.b具有还原性
    10、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探究与的反应机理,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①打开、,通过注射器注入适量蒸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②关闭、打开,用双连打气球打气,将A中部分液体转移至B中,B中左侧溶液褪色且有气泡产生,右侧溶液变为红色;③向A中剩余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有大量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剂X是KSCN
    B.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B中两侧试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还原剂,则理论上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与反应的机理是
    11、某固体粉末中可能有和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某同学取固体粉末,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②和③质量的变化,确定该粉末的组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②、③、④中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碱石灰、碱石灰
    B.可以将装置④替换为盛有浓硫酸的装置⑤
    C.实验结束后,装置②、③增加的质量之比大于9:22,说明粉末中含有和
    D.若将装置①替换为盛有NaOH溶液的装置⑤,则可能误判存在
    12、中国古代炼丹家以绿矾()为原料,放在炼丹炉中煅烧可制得绿矾油;绿矾油是一种无色黏稠液体,可用于除掉兵器上的铁锈。如图是2.78g绿矾隔绝空气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将加热产生的所有气体通入足量的溶液,得白色沉淀1.165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绿矾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B.实验室中制备溶液,可直接将绿矾溶于水
    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若将2.88g草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100℃得到1.44g黑色细粉,则可推知该黑色细粉为FeO
    13、过氧化钙()是一种优良的供氧剂,可用于水产养殖、农作物栽培、污水处理等。一种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水浴反应”中氨水的作用为中和生成的酸,提高产品产率
    B.“抽滤”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节省仪器
    C.“母液”中的溶质直接加热得到的气体可在“冷水浴反应”工序循环利用
    D.“洗涤”试剂适合选用热水
    二、填空题
    14、三氧化二钴()在工业、电子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铜钴矿石[主要成分为和,还有少量铁、镁、钙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三氧化二钴()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O(OH)中C的化合价为________;“浸泡”过程中CO(OH)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浸泡”过程中浸出温度和浸出pH对浸出率的影响分别如图2、图3所示。
    ①矿石粉末“浸泡”的适宜条件应是________。
    ②图3中铜、钴浸出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除铜”过程中,加入FeS固体得到更难溶的CuS,写出“除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向“除铜”后的滤液中加入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过程Ⅲ中加入浓得到滤渣后又加入盐酸溶解,其目的是________。
    (5)在过程Ⅱ中加入足量的NaF可将以沉淀形式除去,若所得滤液中,则滤液中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15、某种废弃电子元器件的主要成分为CuS、BeO,还含有少量的FeS、等,实验室中以其为原料提取金属Be和胆矾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常温下,题述条件下有关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Cu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2)BeO为两性氧化物,BeO在“碱浸”工序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滤液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工业上可电解熔融制备金属铍,电解过程中加入或NaCl,其作用是________。
    (4)“氧化”工序时Fe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加试剂X调pH可得沉淀和滤液2,则所加试剂X为________,所调pH的范围为________。
    (6)请你以、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制备绿矾: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由题给离子方程式问知,反应的平衡常数,A错误;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变,不变,则常温下,溶于盐酸所得溶液中,B错误;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在HCl气流中加热晶体可以抑制氯化镁的水解,最终得到无水氯化镁,C正确;电解熔融氯化镁时,镁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镁,D错误。
    2、答案:B
    解析:化合物M为,A错误;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故B正确;“沉铝”过程中通入了过量,产物为和,C错误;已知滤渣的成分之一为铝硅酸钠,说明铝土矿中有一部分铝没有转化为,故铝土矿中的质量分数大于,D错误。
    3、答案:D
    解析: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项错误;与反应生成,B项错误;中N元素处于最高价,与反应会产生氧气,C项错误;中P元素的化合价不是最高价,中P是+5价,为最高价,D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化为,所以“铁线粉”是指,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逸出的用NaOH溶液吸收后生成NaBr、NaBrO和水,若直接返回还原工序,会引入杂质离子,导致产品不纯,A项错误;滤渣中含S和,单质S可溶于煤油,而不溶于煤油,故B项正确;中和工序中与HBr反应生成LiBr、和,C项正确;根据、知,参与反应的,D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A项错误;根据流程图分析可知钢铁零件发蓝处理所得的蓝黑色氧化膜是,B项正确;的还原产物为,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反应③为,中Fe显+2价,中Fe显+3价,中和的个数比为1:2,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是8H20,A项正确;在反应中,Au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项正确;Cu比Au活泼,形成原电池时Cu先溶解,C项错误;,当有1ml参加反应时,反应中转移3ml电子,D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根据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步骤Ⅱ中应采用高温提高浸取率,浸取时发生强烈水解生成沉淀,A错误;步骤Ⅲ是酸化,主要目的是使平衡正向移动,使转化为,根据后续流程中出现可推知试剂X为,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及题图2可知,步骤Ⅳ中过滤所得滤液的主要溶质为,C错误;根据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步骤V中的多步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D错误。
    9、答案:D
    解析:根据铜及含铜微粒的价荷图判断,a是、b是、c是、d是。a中Cu元素为+2价,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u变为,A正确;由图可知,转化为需要碱性条件,B正确;中Cu元素为+1价,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2价的铜和单质铜,C正确;中铜元素为+3价,具有强氧化性,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向A中剩余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剩余液体呈碱性且具有漂白性,再向其中加入,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与反应有生成,将A中部分液体转移至B中,右侧溶液变为红色,根据右侧所加的已知试剂推测试剂X为KSCN,A正确;B中左侧试管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B中右侧试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右侧试管中的还原剂是,氧化剂是,左侧试管中的还原剂是,氧化剂是,若B中两侧试管中消耗等物质的量的还原剂,则理论上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C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与反应的机理是,D错误。
    11、答案:B
    解析:①处试剂必须能同时吸收和水蒸气,故可盛装碱石灰,②和③分别吸收水蒸气和,故②可盛装无水,③可盛装碱石灰,④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和进入③,④可盛装碱石灰,A项正确;将④替换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⑤,只能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不能吸收,B项错误;只有时,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装置②、③增加的质量之比是9:22,超过该比值,该粉末中就一定有,C项正确;若将①替换为盛有NaOH溶液的⑤,NaOH溶液只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造成②质量增加偏大,故可能误判存在,D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守恒及“绿矾油是一种无色黏稠液体,可用于除掉兵器上的铁锈”,即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知绿矾油应为浓硫酸,A项正确;实验室制备溶液时,将绿矾溶于硫酸,再稀释至相应浓度,同时加入铁屑,防止其水解和氧化,B项错误;2.78g的物质的量为0.01 ml,加热所得固体为时质量为1.52 g,将加热产生的所有气体通入足量的溶液得白色沉淀1.165g,其应为硫酸钡,即,说明产生的为0.005ml,其质量为0.40g,得到铁的氧化物为0.80g,结合铁元素为0.01ml可知,该氧化物为,根据质量守恒,加热还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52g-0.80g-0.40g=0.32g,即0.005ml,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项正确;2.88g中铁元素的质量为,铁的氧化物中铁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g:(1.44g-1.12g)=56:16,铁的氧化物中铁与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则该铁的氧化物是FeO,D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与双氧水反应转化为,同时生成HCl,氨水中和HCl,既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又可防止在酸性介质中变质,A正确;“抽滤”的优点是过滤速率快,所得固体含水量少,B错误;“母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铵,直接加热不能得到氨气,C错误;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氧气,导致变质,D错误。
    14、答案:(1)+3;
    (2)①温度为65℃~75℃、pH为0.5~1.5;②pH升高后溶液中下降,使得溶解的能力下降
    (3)
    (4)将氧化为;富集(或提高的浓度)
    (5)
    解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O(OH)中C为+3价。此过程中,CO(OH)与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还原为,同时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①分析图2、图3,矿石粉末“浸泡”时的浸出率最高的条件为温度为65℃~75℃,pH为0.5~1.5。②pH升高后溶液中浓度下降,使得溶解的能力下降,导致铜、钴浸出率下降。
    (3),CuS更难溶,故“除铜”过程中,加入FeS固体,发生沉淀的转化,将溶液中的转化为CuS,则“除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步骤Ⅰ中加入,将氧化为,与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沉淀。过程Ⅲ中加入浓,将转化为沉淀,再加盐酸,溶解并生成,从而提高溶液中浓度,起到富集作用。
    (5)加入足量NaF除去后,所得滤液为的饱和溶液,则有,所以。
    15、答案:(1)4:1
    (2)
    (3);增强熔盐的导电性
    (4)
    (5)CuO或或;pH

    相关试卷

    专题五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专题五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六 电化学原理——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专题六 电化学原理——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模块精练 【旧教材通用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元素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元素及其化合物含答案,共1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