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鉴赏——分析文本特征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鉴赏——分析文本特征 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散文化小说与诗化小说,厘清概念,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本P52“任务五:分析文本特征”
方法指导:一读、二画(关键词)、三找(知识点)。 (强调:认真看、不要浏览、动笔勾画)
真实性、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荒诞性等这些文学专业术语屡屡出现在高考及地方模拟试题中,但考生对这些术语是陌生的,因为高中语文教材里不经常出现。所以,必须结合试题加深对这些术语的理解。1.虚构性与真实性2.真实性与文学性3.科学性与文学性4.魔幻性与真实性
虚构性与真实性 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那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真实性与文学性什么是真实性?小说要表达的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单纯呈现他所目睹的事实。文学的真实、小说的真实不只是生活的真实,更是加工、提炼过的艺术真实。什么是文学性?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尽管这个说法不一定人人都同意,但“文学性”的基本因素还是能达成共识的,如虚构的形象、语言、结构、技巧、手法等一些形式要素。当然,也包括作家在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其他手法,如典型化等。
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幻小说科学性:1、内容、题材有关科学问题;2、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文学性:1、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2、有强烈的文学手法、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叙事、精彩的描写等;3、表达目的不只是表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如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等。
魔幻性与真实性魔幻性,大致与荒诞性是同义语①题材内容荒诞不经、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用神话故事形式;②情节荒诞、离奇;③笔法荒诞,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手法、时空穿梭的构思等。 魔幻是现实的变形,其中必然蕴含着真实,这里的真实性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主题都是真实可信的。
1.审题思路(1)读懂“陌生”的含有文体特征的元素。①理解“元素”内涵;②从文中找到并概括元素对应的内容。(2)根据文本内容和题干要求,结合相关阅读经验,明确命题指向。2.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1)文体特征角度题型:先分别解说文本各元素(文本呈现+效果) ,后总结各元素结合的主题意义。(2)文体特征关系题型:双元素相互作用分开解说(作用+文本呈现+效果)。(3)文体特征作用题型:人物、情节(内容或结构)、环境、主题、艺术效果(读者)。
3.解题技法鉴赏小说文体特征“3注意”(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不可强加。(2)要注意以分析艺术效果为中心明确手法技巧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系,探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
当堂训练 大本P59《理水》T《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1.订正《理水》。2.试卷《周大勇的生活》T1—4。
执着的攀登者不必去与别人比较自己的形象是否高大,重要的是要多多思考自己前进的脚步是否扎实。
作答思路:①解释“文体特征”的特点。②结合文本内容对“特征”在文中的体现进行分析。③点明该“特征”的作用(好处)。
小本P366 T8.有人说《木傀儡戏》和《边城》一样都具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请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本文这一特点的认识。
①虚化人物(淡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母亲的描写,只是写意化的描写而不是工笔式的细致刻画。②淡化情节(少有冲突,敏少悬念):对打架的描写,只是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而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③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在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等真实生活氛围中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当堂练习:小本P368《瓦猫》
问:作品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答:①虚构: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再创造。本文基于宁怀远、匠人祖孙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非虚构:是描述真实的事件。文中抗战时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院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③”虚构与非虚构“的写作手法: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一体。
当堂训练(2022江苏南通高三二模)《周大勇的生活》 杜鹏程
1.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A.“写出了战士生活的闲散”错。应是体现了战士们对生活的热爱。B.“也说明娘是周大勇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错,从“周大勇听后,成天想找活神仙去学法,连做梦都梦见他,一直到参加工农红军”来看,周大勇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是“活神仙”。C.“意在说明当时百姓把生活寄托在虚幻的想象中,表现他们迷信、落后”错,写周大勇母亲给他讲“活神仙”的故事,是为了表现母亲对他的疼爱。
2.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全方位表现了周大勇的生活”错,文本只是撷取与周大勇相关的丰富而细腻的日常生活,来展现其一个侧面,而不是全方位的表现。
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构思及主题的能力。不矛盾。①周大勇是人民战士的一个典型。老太太与周大勇谈话中可以看出,不仅是周大勇在帮助老百姓,而是周大勇全连的战士都在帮助百姓。②周大勇是人民战士的一个代表。从王成德回忆李政委说过的几句话来看,不仅是周大勇,还包括其他战士都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不断的成长。③他成长的过程,是所有战士成长的历程。周大勇就是人民战士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他的成长体现着一个普通人怎样成为一个不能摧毁的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而这也是所有战士成长的历程。所以小说的标题与文中写到的“像周大勇这些人”“对周大勇这样的人来说”不矛盾。
4.小说将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说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叙述方式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
①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现实中周大勇对老太太的帮助,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成熟;而回忆中的周大勇会和母亲耍性子。所以,这样的叙述手法可以丰富人物形象。②可以让文章在时间的顺序上产生往复的效果。文本周大勇对老太太的帮助是现实,十岁时的端午节是回忆,周大勇背朝门坐在桌子边写日记是现实。所以,回忆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可以让文章在时间的顺序上产生往复的效果。③可以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读者在现实与回忆交织中走进周大勇的生活,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语文作业:1.试卷《麦子黄了》T1~4。2.认真阅读选择性必修下册的《边城》,并简要概括《边城》的散文化特点。
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牛,而是比你牛的人,还比你还努力。
学习目标1.讲练结合,巩固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的答题思路
散文化散文化注重淡化情节,虚化人物,营造意境(如清新淡雅、迷离梦幻、幽伤沉郁等),语言抒情化(有诗情画意的韵味)。
★“诗化小说”主要特征1.淡化情节,散化结构(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稍有冲突,缺少悬念(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小说呈现日常生活的自然形态,展示生活的本色;2.虚化人物,作者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的本真原貌;3.注重环境描写,注重营造诗一般意境氛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4.在主旨的表现上,更突出情调。(较多反映人物自然、人与生存状态,突出人与人的感情纠葛,人性的复杂多变等主旨。)5.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
请分析下面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关系的复句。
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柱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刘白羽:《长江三峡》)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音节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
简短明快、阅读轻松、简洁
形式灵活、自由活泼,使文章语气舒缓
具体事物的多种不同描述
这是一个整散句结合的典型例子。其中加横线的是整句,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充满激情;散句穿插其中,又使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事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不是有许多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 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木,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诗化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具有画面的色彩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具有含蓄美。
鉴赏语言的“诗化”依旧从“修辞手法”优先思考。
“诗化”的语言要注意“意象”的描绘,肯能存在“象征”的手法;以及“意境”的特点,要注意画面美。
“诗化”的语言大多含蓄,要关注语言上“含蓄”的表达。
“散文化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请简要概括《边城》的散文化特点。
①淡化情节和结构。致力于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出浓郁的 “形散而神不散”的乡土情结。
②强化环境,营造意境。《边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吊脚楼、竹篁、端午节”等景致精心建构,以一种浓烈的“散文化”意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田园牧歌式”湘西风情画卷。
③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散文化语言。如 “翠翠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情景交融”,朴实本色一如湘西生活本身,营造出了典雅、清新的诗意美。
③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散文化语言。如 “翠翠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情景交融”,朴实本色一如湘西生活本身,营造出了典雅、清新的诗意美。④虚化人物。《边城》中的人物在散文化小说中被弱化,不再刻意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
当堂训练《麦子黄了》刘立勤
1.C 【解析】A.“写出了……麦子成熟的美好景象及村里人们丰收的喜悦”错误,从“时令进了二月,杏子的红花落地化为春泥,我们就急切地盼望麦子黄。那时节,田野里是一片金黄……”可知,杏花落时是二月,麦子成熟是对后来的想象;B.“比喻麦子长得慢”错误,这个比喻主要是写孩子们对杏子成熟的渴望;D.“隐含了对现实中梅子容颜不再的失落”错误,应该是隐含了“我”内心一直深藏的对梅子的爱慕。
2.A 【解析】A.“为了描绘乡村的秀美”错误,是为了突出孩子渴盼杏子成熟的急迫心情。
3.①表达诗化:运用梅子的妖娆的媚眼、美丽的梅子、迷人的梅子反复比喻金黄的杏子,寄托自己深沉的爱慕之情,用“麦子黄了”“杏子黄了”象征人生成长,爱情的成熟;②形象诗化:通过刻画看杏、尝杏、摘杏、送杏等情节塑造了梅子、二傻、“我”等形象,讴歌了纯真的爱情、善良淳朴的人性,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③意境诗化:小说中以孩子的视角写孩子的成长,把深沉的情感寄寓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创设出天真淳朴的意境,呈现出生活的质朴美。
4.表层含义:“麦子黄了”的实指麦子成熟,也关联着杏子成熟。深层含义:①“麦子黄了”象征孩子们的成长,象征二傻与梅子爱情的成熟以及后来的幸福生活;②寄寓了我对农村少年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试卷:《白发生黑丝》《黄昏的约定》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往往就是行动力。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把握成功的契机。
问:诗化的语言是冯至历史小说的典型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答:①诗化的对偶。“家家灶冷,户户衣单”“田园荒芜,柴扉空闭”作者在表述大雪之中人们恶劣的生活情况时,采用对偶的整句,体现出诗律的节奏。②诗化的句式。作者在写杜甫当下境遇时“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采用长短句,错落有致,音韵上表现出诗一般的和谐。
答:③诗化的意境。结尾“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的描写,描摹了当地乡水人情的生活景象,营造出诗意化的意境感。④诗化的留白。在叙述中,如“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等,尽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给读者意犹未尽之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7 小说(分析文本特征)(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内容导图概览,专业术语精准理解,典题示例,万年桥郑武文,练习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小说小说的语言鉴赏小说的文本特征,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航,当堂练习,类题拓展,规范解答,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题型三鉴赏文本特征,考点阐释,文本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11 鉴赏小说语言特色,分析文本特征课件PPT,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