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52034/0-17016733801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52034/0-17016733802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052034/0-17016733802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四地貌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0页。
章末检测(四) 地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 600 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 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1~2题。1.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3~5题。3.该类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4.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岩石、水文 B.地形、植被 C.土壤、地形 D.气候、植被5.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A.峰丛、峰林、孤峰 B.孤峰、峰丛、峰林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河流地貌是常见地貌之一。读图,完成6~7题。6.图中①②③地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B.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D.河漫滩、三角洲、冲积扇7.图中三地河流沉积物颗粒按照由细到粗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8.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9.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质一般较差 B.牛轭湖湖水较深C.与流水堆积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较多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A.雅丹地貌 B.V形谷地C.牛轭湖 D.崇明岛11.“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2~13题。12.河西走廊沙丘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13.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下图为台湾岛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中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在2011年4月勘查时,有人发现“豹头”掉在地上。据此完成14~15题。14.该地貌类型为( )A.风成地貌 B.海岸地貌C.流水地貌 D.雅丹地貌15.“豹头”掉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堆积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6~17题。16.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C.风力作用 D.冰川作用17.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沙滩C.砾滩 D.沙堤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8~20题。18.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主要是( )A.山地 B.丘陵C.高原 D.盆地19.为发展经济,计划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b村 B.c村C.d村 D.e村20.图中四个地点中适宜建设火情瞭望台的是( )A.a B.bC.d D.e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21~23题。21.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23.地貌观察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成的土丘,地表沟槽、垄脊相间分布。下图示意甘肃玉门关西部雅丹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此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图中甲地发育有雅丹地貌,其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而南部雅丹地貌相对完整。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曾为古湖,随着古湖面积萎缩,在湖相沉积(性质均一)上堆积了戈壁砾石层(其物质来源于周边的剥蚀残丘),后甲地又发育了古河流。(1)甲、乙两地均有湖相沉积,但仅在甲地发育了雅丹地貌,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2)分析甲地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的原因。(6分)(3)当地人发现甲地雅丹地貌规模在逐渐变小,对此现象做出合理解释。(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下图为海蚀地貌景观图。材料二 “恐龙探海”地貌景观位于大连海滨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是景区的核心景观。下图示意某游客拍摄的“恐龙探海”景观照片,从西侧透过岩石孔洞能看到日出的美丽景象。(1)海蚀地貌主要是受__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A________。A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________,便形成B________。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A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C________。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D________。(12分)(2)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________。(2分)(3)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________。(填字母)(2分)(4)说明“恐龙探海”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26.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迎风坡处降水较多。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4分)(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有利地形条件。(4分)(3)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8分)章末检测(四) 地貌1~2.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3~5.答案:3.B 4.A 5.D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较少,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成地貌为主。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重新淀积,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因此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对喀斯特地貌影响较小。第5题,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形成时间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形成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形成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形成时间最早。因此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峰林、峰丛。6~7.答案:6.B 7.D解析:第6题,①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为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多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挟带泥沙入海,地势平坦,且受海水顶托,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第7题,细颗粒物质更易被搬运,被搬运的距离更远,粗颗粒物质不易被搬运,搬运的距离有限。整体而言,自上游至下游,流速变缓,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颗粒变细,所以三地河流沉积物颗粒按照由细到粗的排序为③②①。8~9.答案:8.A 9.A解析:第8题,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故A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湖泊水位浅;与流水侵蚀、河流侧蚀有关;湖泊没有水源补给,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一般形成于平原。10~11.答案:10.A 11.D解析:第10题,由图中地貌类型分析,图中为风蚀蘑菇,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为干旱地区形成的风成地貌;V形谷地为河流侵蚀地貌;牛轭湖为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崇明岛为河口处河流堆积地貌。第11题,“蘑菇沙漠”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12~13.答案:12.D 13.C解析:第12题,沙丘地貌属于风力堆积形成。第13题,流动沙丘,植被稀少,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比固定沙丘快,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比流动沙丘高,应为①;绿洲风速最慢,植被覆盖率最高,应为③。14~15.答案:14.B 15.D解析:第14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属于海岸地貌。第15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影响大。16~17.答案:16.B 17.C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并且陆地上河流众多,所以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作用。第17题,在海岸附近经常看到的有三角洲、沙滩、沙堤等海岸地貌;图示海岸位于河流入海口,沉积颗粒物小,最不可能出现的地貌是砾滩。18~20.答案:18.A 19.D 20.D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600米,故宏观地貌主要是山地。第19题,山地修建公路应尽量沿等高线,减小坡度,使修建的难度降低,便于通行。经过e村线路坡度最小,成本最低。第20题,火情瞭望台应建设在海拔较高,对区域的观察视角较好的地点。e地位于鞍部,视角最好;a地地势较低,b、d两地有山脊阻挡,视野较差。21~23.答案:21.C 22.D 23.A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①段经过四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②段经过两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行进,坡度最小;④段经过三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第22题,读图可知,①②③三段均位于山地南侧,为阳坡;④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第23题,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24.答案:(1)甲地戈壁砾石层薄,乙地戈壁砾石层厚,甲地发育古河流,古河流的侵蚀使得甲地湖相沉积物出露。(2)北部位于上风向,风速大,受吹蚀作用强;北部地势高,受风力侵蚀作用强;风经过雅丹地貌群北段之后,阻力增大,风速减小,对南部的吹蚀作用减弱。(3)风蚀加剧,已经形成的雅丹地貌逐渐变矮,甚至坍塌;受两侧地形的阻挡,雅丹地貌扩张的空间有限。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戈壁砾石层来自剥蚀残丘,甲距离剥蚀残丘较远,砾石层较薄,甲地又发育了古河流,利于雅丹地貌发育。乙距离剥蚀残丘较近,戈壁砾石层厚度大,湖相沉积物出露少,雅丹地貌发育较少。第(2)题,由图可知,北部为上风向,受风蚀作用强,且风经过雅丹地貌群之后,风速减弱,南部受风蚀作用减弱;另外,北部地势高,受风力侵蚀作用强。第(3)题,雅丹地貌规模变小,主要考虑随着雅丹地貌的发育,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坍塌,且水平方向上受两侧地形的阻挡,雅丹地貌发育空间不足。25.答案:(1)海浪侵蚀 海蚀穴 崩塌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2)海积地貌(3)D(4)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形状似“恐龙探海”。解析:第(1)题,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形成的陡壁悬崖即海蚀崖;突出的海岬两侧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即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第(2)题,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第(3)题,海南的“南天一柱”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海蚀柱。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描述即可。该海蚀拱桥外貌形似“恐龙探海”,该处岩石主要受海浪侵蚀,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其两侧同时受到不同方向的海浪侵蚀,从而在两侧形成海蚀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该地貌景观。26.答案:(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蓄水量大。(2)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3)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地位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较好。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P处位于峡谷处,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蓄水量大。第(2)题,从地形条件分析,图示公路线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根据等高线判断,A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等高线较密集,且位于阴坡,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较B地差,土层薄于B地,所以其植被长势较B地差。
章末检测(四) 地貌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 600 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 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1~2题。1.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 )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③多为深层地下水 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3~5题。3.该类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4.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岩石、水文 B.地形、植被 C.土壤、地形 D.气候、植被5.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 )A.峰丛、峰林、孤峰 B.孤峰、峰丛、峰林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河流地貌是常见地貌之一。读图,完成6~7题。6.图中①②③地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B.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D.河漫滩、三角洲、冲积扇7.图中三地河流沉积物颗粒按照由细到粗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②①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8.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9.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质一般较差 B.牛轭湖湖水较深C.与流水堆积有关 D.牛轭湖在山区较多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A.雅丹地貌 B.V形谷地C.牛轭湖 D.崇明岛11.“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2~13题。12.河西走廊沙丘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13.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下图为台湾岛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中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在2011年4月勘查时,有人发现“豹头”掉在地上。据此完成14~15题。14.该地貌类型为( )A.风成地貌 B.海岸地貌C.流水地貌 D.雅丹地貌15.“豹头”掉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堆积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完成16~17题。16.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C.风力作用 D.冰川作用17.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沙滩C.砾滩 D.沙堤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18~20题。18.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主要是( )A.山地 B.丘陵C.高原 D.盆地19.为发展经济,计划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b村 B.c村C.d村 D.e村20.图中四个地点中适宜建设火情瞭望台的是( )A.a B.bC.d D.e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21~23题。21.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22.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23.地貌观察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C.坡度 D.坡向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古河湖相土状堆积物被风吹蚀形成的土丘,地表沟槽、垄脊相间分布。下图示意甘肃玉门关西部雅丹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此处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图中甲地发育有雅丹地貌,其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而南部雅丹地貌相对完整。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曾为古湖,随着古湖面积萎缩,在湖相沉积(性质均一)上堆积了戈壁砾石层(其物质来源于周边的剥蚀残丘),后甲地又发育了古河流。(1)甲、乙两地均有湖相沉积,但仅在甲地发育了雅丹地貌,说明其形成原因。(6分)(2)分析甲地北部雅丹地貌低矮、破碎的原因。(6分)(3)当地人发现甲地雅丹地貌规模在逐渐变小,对此现象做出合理解释。(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下图为海蚀地貌景观图。材料二 “恐龙探海”地貌景观位于大连海滨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是景区的核心景观。下图示意某游客拍摄的“恐龙探海”景观照片,从西侧透过岩石孔洞能看到日出的美丽景象。(1)海蚀地貌主要是受________作用形成的,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A________。A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________,便形成B________。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A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C________。C顶部崩塌,可能形成D________。(12分)(2)海岸地貌除了海蚀地貌还有________。(2分)(3)海南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类似于________。(填字母)(2分)(4)说明“恐龙探海”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26.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迎风坡处降水较多。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4分)(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有利地形条件。(4分)(3)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8分)章末检测(四) 地貌1~2.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第2题,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3~5.答案:3.B 4.A 5.D解析: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较少,以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区,以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为主;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成地貌为主。第4题,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重新淀积,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因此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对喀斯特地貌影响较小。第5题,石灰岩出露地表时间越早,接受流水溶蚀越早,形成时间越早。峰丛基部石灰岩连续且较厚,流水溶蚀程度较轻,形成时间较晚;峰林基部石灰岩厚度变薄,断续相连,流水溶蚀程度较重,形成时间较早;孤峰基部石灰岩分离,厚度最薄,流水溶蚀程度最严重,形成时间最早。因此接受溶蚀的先后次序是孤峰、峰林、峰丛。6~7.答案:6.B 7.D解析:第6题,①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为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多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挟带泥沙入海,地势平坦,且受海水顶托,泥沙淤积,形成三角洲。第7题,细颗粒物质更易被搬运,被搬运的距离更远,粗颗粒物质不易被搬运,搬运的距离有限。整体而言,自上游至下游,流速变缓,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颗粒变细,所以三地河流沉积物颗粒按照由细到粗的排序为③②①。8~9.答案:8.A 9.A解析:第8题,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河道逐渐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故A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湖泊水位浅;与流水侵蚀、河流侧蚀有关;湖泊没有水源补给,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一般形成于平原。10~11.答案:10.A 11.D解析:第10题,由图中地貌类型分析,图中为风蚀蘑菇,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为干旱地区形成的风成地貌;V形谷地为河流侵蚀地貌;牛轭湖为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崇明岛为河口处河流堆积地貌。第11题,“蘑菇沙漠”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12~13.答案:12.D 13.C解析:第12题,沙丘地貌属于风力堆积形成。第13题,流动沙丘,植被稀少,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比固定沙丘快,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比流动沙丘高,应为①;绿洲风速最慢,植被覆盖率最高,应为③。14~15.答案:14.B 15.D解析:第14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属于海岸地貌。第15题,据材料可知,该地貌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影响大。16~17.答案:16.B 17.C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并且陆地上河流众多,所以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作用。第17题,在海岸附近经常看到的有三角洲、沙滩、沙堤等海岸地貌;图示海岸位于河流入海口,沉积颗粒物小,最不可能出现的地貌是砾滩。18~20.答案:18.A 19.D 20.D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600米,故宏观地貌主要是山地。第19题,山地修建公路应尽量沿等高线,减小坡度,使修建的难度降低,便于通行。经过e村线路坡度最小,成本最低。第20题,火情瞭望台应建设在海拔较高,对区域的观察视角较好的地点。e地位于鞍部,视角最好;a地地势较低,b、d两地有山脊阻挡,视野较差。21~23.答案:21.C 22.D 23.A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①段经过四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②段经过两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行进,坡度最小;④段经过三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第22题,读图可知,①②③三段均位于山地南侧,为阳坡;④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第23题,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24.答案:(1)甲地戈壁砾石层薄,乙地戈壁砾石层厚,甲地发育古河流,古河流的侵蚀使得甲地湖相沉积物出露。(2)北部位于上风向,风速大,受吹蚀作用强;北部地势高,受风力侵蚀作用强;风经过雅丹地貌群北段之后,阻力增大,风速减小,对南部的吹蚀作用减弱。(3)风蚀加剧,已经形成的雅丹地貌逐渐变矮,甚至坍塌;受两侧地形的阻挡,雅丹地貌扩张的空间有限。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戈壁砾石层来自剥蚀残丘,甲距离剥蚀残丘较远,砾石层较薄,甲地又发育了古河流,利于雅丹地貌发育。乙距离剥蚀残丘较近,戈壁砾石层厚度大,湖相沉积物出露少,雅丹地貌发育较少。第(2)题,由图可知,北部为上风向,受风蚀作用强,且风经过雅丹地貌群之后,风速减弱,南部受风蚀作用减弱;另外,北部地势高,受风力侵蚀作用强。第(3)题,雅丹地貌规模变小,主要考虑随着雅丹地貌的发育,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坍塌,且水平方向上受两侧地形的阻挡,雅丹地貌发育空间不足。25.答案:(1)海浪侵蚀 海蚀穴 崩塌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2)海积地貌(3)D(4)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形状似“恐龙探海”。解析:第(1)题,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形成的陡壁悬崖即海蚀崖;突出的海岬两侧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即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第(2)题,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第(3)题,海南的“南天一柱”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是海蚀柱。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描述即可。该海蚀拱桥外貌形似“恐龙探海”,该处岩石主要受海浪侵蚀,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其两侧同时受到不同方向的海浪侵蚀,从而在两侧形成海蚀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该地貌景观。26.答案:(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蓄水量大。(2)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3)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地位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地位于阳坡,光照条件较好。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P处位于峡谷处,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蓄水量大。第(2)题,从地形条件分析,图示公路线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根据等高线判断,A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等高线较密集,且位于阴坡,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较B地差,土层薄于B地,所以其植被长势较B地差。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