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 认识分子教案
展开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
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领会猜想的方法。
2.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小”和“多”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丰富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可能隐含着深刻的物理学道理,从而激发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情境激学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
1.屋檐滴水时间长了就能水滴石穿。
2.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就会变小。
3.铁铲用久了就会变薄。
4.走近花园就能闻到花香。
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这一节的学习《认识分子》。
讲授新课
[提问] 古希腊有个叫做“德谟克里特”的哲学家对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就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如果你就是“德谟克里特”,那么你根据平时的观察,认真思考,说说你的猜想。
[讲述] 实际上同学们刚才和“德谟克里特”一样,都用到了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
[多媒体出示]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情感教育]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讲述]对于微粒的猜想,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继德谟克里特之后,历史的脚步又迈过了近2000多年,化学家们终于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
[提问]那什么是分子呢?
[多媒体出示]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讲述]教师举例讲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理解即可。)
例证一: 一杯可口的水喝起来没有味道,糖块固然是甜的,当把糖块放入水中,糖溶化后,看不见糖了,但喝一口却有了甜味。由此可知,水无味的性质是由水分子来保持的,而糖水的甜味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糖分子来保持的。
例证二:我们平时吃馒头会感到有甜味,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本身不具有甜味,但淀粉在口腔内经过消化初步消化成具有甜味的麦芽糖。原来的淀粉变成了现在的麦芽糖。原来的淀粉分子变成了现在的麦芽糖分子。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自学] 常见的各种物体,无论它们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们的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自学]
自学课本“分子的大小”部分。
[多媒体出示] 1.分子很小,我们用一般的显微镜都无法看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2.经过科学研究: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nm)。
3.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学生活动]
1.学生自读物理课本107页活动“想像分子的大小”的(1)和(2)资料部分,体验分子的大小。
2.计算课本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1、2题,体会分子的小和多。
课堂小结
1.物质:它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分子:
(1)定义: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当堂达标
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 )
A.微粒 B.分子
C.原子 D.电子
答案:分子
2.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约为0.1nm B.约为0.1um
C.约为0.1nm D.约为0.1dm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一个细小的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一个的水分子
C.把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一粒铁粉就是一个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单个分子
答案: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显微镜看到
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答案: C
5.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叫( )。
答案:化学性质 分子
6.猜想是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它是( )与( )之间的桥梁。
答案:经验素材 科学理论
7.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10-10m的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粒芝麻的宽度(约1mm)?
答案: 1×107
板书设计
第1节认识分子
一、什么是分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2.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的大小
1.分子很小,直径数量级大约是10-10m(0.1nm)。
2.分子的质量很小。
教学反思
物理八年级下册3 “解剖”原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3 “解剖”原子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子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