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7页。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基础练知识点1大气的削弱作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1~2题。1.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反射作用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散射作用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主要是由于( )A.大气削弱①辐射多 B.大气削弱②辐射少C.地面削弱③辐射少 D.地面削弱④辐射少知识点2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3~5题。3.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吸收作用强 B.反射作用强C.散射作用弱 D.保温作用弱4.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5.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A.大气吸收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C.大气散射作用 D.大气折射作用知识点3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6~8题。6.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8.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其能够( )A.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B.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C.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D.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知识点4大气保温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地膜覆盖是一种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减轻虫害等作用。读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图1)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9~10题。图1图29.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霜冻的出现最可能与图2中的哪个箭头的变化密切相关( )A.①大 B.②小 C.③大 D.④小10.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太阳辐射B.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损失C.增强了大气削弱作用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易错练易错点1不能应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天气现象霞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夏季许多地方会出现绚丽的晚霞。下图为2022年7月2日傍晚出现在武汉的“玫瑰金霞光”。据此完成11~12题。11.霞的形成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无选择反射 B.选择性散射C.选择性吸收 D.无选择折射12.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绚丽的晚霞,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气温高 B.尘埃少C.晴天多 D.水汽多易错点2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不能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进行分析贺兰山东麓为我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区。保温棚的建设对防止葡萄冻害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某葡萄棚某年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棚内外最低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该地棚内外温度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 )A.棚内获得太阳辐射多 B.棚外地面辐射较少C.大棚削弱了地面辐射 D.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14.冬季在大棚表面覆盖较厚的草苫子,晴朗时为提高保温棚的保温效果,草苫子卷起来的最佳时段为( )A.0:00~6:00 B.6:00~10:00C.10:00~16:00 D.16:00~20:00[答题区]能力练下图分别是“南京2022年9月5日和9月6日天气预报图”、“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1~2题。1.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 )A.气温较低 B.温差较大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弱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南京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①少 B.冬季②少C.夏季④多 D.夏季③多地表反照率是下垫面反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的比值。下图为某年12月巴丹吉林沙漠一次降雪过程前后地表反照率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地面积雪最可能开始于( )A.26日18时 B.27日10时C.27日16时 D.28日12时4.与降雪前相比,被稳定积雪覆盖地区地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沙子反射地面辐射较多B.沙子吸收太阳辐射较少C.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D.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下面左图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据此完成5~7题。5.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强① B.削弱②C.增强③ D.削弱④6.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A.二氧化碳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C.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的肥力D.二氧化碳可增加空气湿度7.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大大气逆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太阳辐射寒夜灯柱是一种可与极光比肩的冰晕现象,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在冰晶的反射机制下,城市的路灯、霓虹灯、汽车大灯等都化作彩色光柱,直上云霄形成寒夜灯柱。如图示意某地寒夜灯柱景观。读图,完成8~9题。8.寒夜灯柱现象发生时,当地的大气( )A.氮氧组成比例低 B.气流运动剧烈C.污染物质较多 D.水汽多凝结为冰晶9.寒夜灯柱多发生在我国( )A.纬度较低的地区B.温度偏低月份C.大气逆辐射强的天气D.东南沿海城市[答题区]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大气受热过程实验。实验用品:温度计、塑料薄膜、玻璃容器、沙子、水,每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甲、乙、丙容器同时在室温为20 ℃的房间按照图示安装完毕,保证三个容器初始温度与室温相同。第二步,将容器迅速移至太阳下(必须保证实验当天天气晴朗,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水平放置3小时。第三步,3小时后迅速将其搬至阴凉处,测量各容器中的气温(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水和沙,在薄膜上剪一小洞将温度计伸进去测量),并记录。(1)经测量3小时后三组容器的气温分别为33 ℃、39 ℃和43 ℃,则33 ℃是________容器的气温,39 ℃是________容器的气温,43 ℃是________容器的气温。(2)说明造成三组容器3小时后气温差别的原因。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基础练1~2.答案:1.C 2.A解析:第1题,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少。第2题,四川盆地地势低,阴雨天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3~5.答案:3.B 4.A 5.C解析:第3题,多云阴雨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第4题,日出前的黎明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日落后的黄昏西方天际仍然明亮,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第5题,天气晴朗,大气洁净,而太阳光中蓝光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呈蔚蓝色。6~8.答案:6.D 7.C 8.A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第7题,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8题,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9~10.答案:9.D 10.B解析:第9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太阳辐射,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故A错误;②是大气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的热量多,夜晚地面气温相对高,不容易出现霜冻,故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热量也会多,夜晚地面气温相对高,不容易出现霜冻,故C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故D正确。第10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地膜覆盖不会对其施加影响。易错练11~12.答案:11.B 12.D解析:第11题,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反射和折射会使太阳光改变方向,不会使光散射;选择性吸收会改变光的光谱成分,不会让光散射。第12题,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绚丽的晚霞说明散射作用强,即空气中颗粒分子多,即尘埃多或水汽多。气温和散射无相关性;夏季雨天多,晴天少。13~14.答案:13.D 14.C解析:第13题,保温棚的塑料膜可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棚内热量的散失,但不能削弱地面辐射。大棚外地面辐射并不少;虽然大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但不能增加棚内的太阳辐射量。第14题,草苫子卷起来是为了增加棚内太阳辐射量,最好是在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此时为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为接近正午及午后时段。能力练1~2.答案:1.B 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的平均气温更高;9月6日的温差为14℃,而9月5日的温差为6℃,因此9月6日的温差更大;9月6日和9月5日的风向有所不同,但风力强弱无法判断;9月6日为晴天,云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光照更强。第2题,南京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到达地面前经过的大气距离长,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多。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小,单位地面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冬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少,地面辐射少,大气温度较低。①太阳辐射不会出现季节性差异;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不是导致气温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3~4.答案:3.C 4.D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12月27日16时之后地表反照率明显增大,可知此时地面开始出现积雪。第4题,积雪较为疏松,雪片间空气含量较多,空气的导热性能较差,可以减少地表辐射的散失,使地表温度下降较慢。5~7.答案:5.B 6.B 7.A解析:第5题,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从而避免蔬菜被晒伤。第6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温度高、热量相对充足,蔬菜生长速度会提高。第7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尽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散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8~9.答案:8.D 9.B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寒夜灯柱垂直伸向天空,没有出现弯曲现象,说明气流运动弱,且冰晶较多。第9题,寒夜灯柱需要大气中有冰晶,因此温度偏低的月份出现概率高,B正确;纬度低的地方,气温高,大气中不容易出现冰晶,A错误;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近地面气温高,大气中不容易出现冰晶,C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气温较高且海陆风明显,不容易出现冰晶,D错误。10.答案:(1)甲 丙 乙(2)甲容器太阳辐射被水体吸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小,地面辐射使容器内气温缓慢上升,气温最低;丙容器太阳辐射被水体吸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小,地面辐射使容器内气温缓慢上升,再加上薄膜的保温作用,气温居中;乙容器太阳辐射被沙子吸收,由于沙子比热容较小,升温幅度较大,地面辐射增强使容器内气温快速上升,再加上薄膜的保温作用,气温最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容器中的水受太阳辐射,但是由于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大气升温幅度最小,因此对应33℃;丙容器上有薄膜,故丙对应39℃;以此类推,乙容器内为沙子,会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其增温且容器还有薄膜,因此对应43℃。(2)根据以上分析,甲容器内是水,太阳辐射被水体吸收,由于水体的比热容大,地面的辐射减弱,因此温度较低;乙容器内为沙子,沙子的比热容小,地面辐射强,使气温上升幅度大,加上容器外侧有薄膜的保温作用,因此气温最高;丙容器内为水,由于有薄膜的保温作用,因此比甲容器的温度高。题号1234567答案题号891011121314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基础练知识点1大气的削弱作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完成1~2题。1.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反射作用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散射作用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主要是由于( )A.大气削弱①辐射多 B.大气削弱②辐射少C.地面削弱③辐射少 D.地面削弱④辐射少知识点2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3~5题。3.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吸收作用强 B.反射作用强C.散射作用弱 D.保温作用弱4.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5.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 )A.大气吸收作用 B.大气反射作用C.大气散射作用 D.大气折射作用知识点3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6~8题。6.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7.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8.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其能够( )A.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B.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C.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D.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知识点4大气保温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地膜覆盖是一种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抑制杂草生长,减轻虫害等作用。读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图1)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完成9~10题。图1图29.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霜冻的出现最可能与图2中的哪个箭头的变化密切相关( )A.①大 B.②小 C.③大 D.④小10.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太阳辐射B.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损失C.增强了大气削弱作用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易错练易错点1不能应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天气现象霞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夏季许多地方会出现绚丽的晚霞。下图为2022年7月2日傍晚出现在武汉的“玫瑰金霞光”。据此完成11~12题。11.霞的形成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无选择反射 B.选择性散射C.选择性吸收 D.无选择折射12.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绚丽的晚霞,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 )A.气温高 B.尘埃少C.晴天多 D.水汽多易错点2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不能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进行分析贺兰山东麓为我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区。保温棚的建设对防止葡萄冻害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贺兰山东麓某葡萄棚某年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棚内外最低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该地棚内外温度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 )A.棚内获得太阳辐射多 B.棚外地面辐射较少C.大棚削弱了地面辐射 D.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14.冬季在大棚表面覆盖较厚的草苫子,晴朗时为提高保温棚的保温效果,草苫子卷起来的最佳时段为( )A.0:00~6:00 B.6:00~10:00C.10:00~16:00 D.16:00~20:00[答题区]能力练下图分别是“南京2022年9月5日和9月6日天气预报图”、“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1~2题。1.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 )A.气温较低 B.温差较大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弱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南京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①少 B.冬季②少C.夏季④多 D.夏季③多地表反照率是下垫面反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的比值。下图为某年12月巴丹吉林沙漠一次降雪过程前后地表反照率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地面积雪最可能开始于( )A.26日18时 B.27日10时C.27日16时 D.28日12时4.与降雪前相比,被稳定积雪覆盖地区地温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沙子反射地面辐射较多B.沙子吸收太阳辐射较少C.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D.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下面左图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据此完成5~7题。5.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A.增强① B.削弱②C.增强③ D.削弱④6.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A.二氧化碳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C.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的肥力D.二氧化碳可增加空气湿度7.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增大大气逆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太阳辐射寒夜灯柱是一种可与极光比肩的冰晕现象,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在冰晶的反射机制下,城市的路灯、霓虹灯、汽车大灯等都化作彩色光柱,直上云霄形成寒夜灯柱。如图示意某地寒夜灯柱景观。读图,完成8~9题。8.寒夜灯柱现象发生时,当地的大气( )A.氮氧组成比例低 B.气流运动剧烈C.污染物质较多 D.水汽多凝结为冰晶9.寒夜灯柱多发生在我国( )A.纬度较低的地区B.温度偏低月份C.大气逆辐射强的天气D.东南沿海城市[答题区]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大气受热过程实验。实验用品:温度计、塑料薄膜、玻璃容器、沙子、水,每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实验步骤:第一步,将甲、乙、丙容器同时在室温为20 ℃的房间按照图示安装完毕,保证三个容器初始温度与室温相同。第二步,将容器迅速移至太阳下(必须保证实验当天天气晴朗,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水平放置3小时。第三步,3小时后迅速将其搬至阴凉处,测量各容器中的气温(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水和沙,在薄膜上剪一小洞将温度计伸进去测量),并记录。(1)经测量3小时后三组容器的气温分别为33 ℃、39 ℃和43 ℃,则33 ℃是________容器的气温,39 ℃是________容器的气温,43 ℃是________容器的气温。(2)说明造成三组容器3小时后气温差别的原因。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基础练1~2.答案:1.C 2.A解析:第1题,受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明显减少。第2题,四川盆地地势低,阴雨天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3~5.答案:3.B 4.A 5.C解析:第3题,多云阴雨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第4题,日出前的黎明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日落后的黄昏西方天际仍然明亮,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第5题,天气晴朗,大气洁净,而太阳光中蓝光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呈蔚蓝色。6~8.答案:6.D 7.C 8.A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第7题,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8题,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地面,大气逆辐射属于长波辐射。9~10.答案:9.D 10.B解析:第9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太阳辐射,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故A错误;②是大气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的热量多,夜晚地面气温相对高,不容易出现霜冻,故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的热量也会多,夜晚地面气温相对高,不容易出现霜冻,故C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故D正确。第10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地膜覆盖不会对其施加影响。易错练11~12.答案:11.B 12.D解析:第11题,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反射和折射会使太阳光改变方向,不会使光散射;选择性吸收会改变光的光谱成分,不会让光散射。第12题,夏季比冬季更容易出现绚丽的晚霞说明散射作用强,即空气中颗粒分子多,即尘埃多或水汽多。气温和散射无相关性;夏季雨天多,晴天少。13~14.答案:13.D 14.C解析:第13题,保温棚的塑料膜可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少棚内热量的散失,但不能削弱地面辐射。大棚外地面辐射并不少;虽然大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但不能增加棚内的太阳辐射量。第14题,草苫子卷起来是为了增加棚内太阳辐射量,最好是在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此时为冬季,太阳辐射较强的时段为接近正午及午后时段。能力练1~2.答案:1.B 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与9月5日相比,南京9月6日的平均气温更高;9月6日的温差为14℃,而9月5日的温差为6℃,因此9月6日的温差更大;9月6日和9月5日的风向有所不同,但风力强弱无法判断;9月6日为晴天,云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光照更强。第2题,南京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到达地面前经过的大气距离长,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多。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小,单位地面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冬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少,地面辐射少,大气温度较低。①太阳辐射不会出现季节性差异;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不是导致气温出现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3~4.答案:3.C 4.D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12月27日16时之后地表反照率明显增大,可知此时地面开始出现积雪。第4题,积雪较为疏松,雪片间空气含量较多,空气的导热性能较差,可以减少地表辐射的散失,使地表温度下降较慢。5~7.答案:5.B 6.B 7.A解析:第5题,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从而避免蔬菜被晒伤。第6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温度高、热量相对充足,蔬菜生长速度会提高。第7题,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尽量减少地面辐射向棚外散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8~9.答案:8.D 9.B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寒夜灯柱垂直伸向天空,没有出现弯曲现象,说明气流运动弱,且冰晶较多。第9题,寒夜灯柱需要大气中有冰晶,因此温度偏低的月份出现概率高,B正确;纬度低的地方,气温高,大气中不容易出现冰晶,A错误;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近地面气温高,大气中不容易出现冰晶,C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气温较高且海陆风明显,不容易出现冰晶,D错误。10.答案:(1)甲 丙 乙(2)甲容器太阳辐射被水体吸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小,地面辐射使容器内气温缓慢上升,气温最低;丙容器太阳辐射被水体吸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幅度较小,地面辐射使容器内气温缓慢上升,再加上薄膜的保温作用,气温居中;乙容器太阳辐射被沙子吸收,由于沙子比热容较小,升温幅度较大,地面辐射增强使容器内气温快速上升,再加上薄膜的保温作用,气温最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容器中的水受太阳辐射,但是由于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大气升温幅度最小,因此对应33℃;丙容器上有薄膜,故丙对应39℃;以此类推,乙容器内为沙子,会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其增温且容器还有薄膜,因此对应43℃。(2)根据以上分析,甲容器内是水,太阳辐射被水体吸收,由于水体的比热容大,地面的辐射减弱,因此温度较低;乙容器内为沙子,沙子的比热容小,地面辐射强,使气温上升幅度大,加上容器外侧有薄膜的保温作用,因此气温最高;丙容器内为水,由于有薄膜的保温作用,因此比甲容器的温度高。题号1234567答案题号891011121314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