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5页。

    第三单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①。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②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③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④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雕,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本文写于陆游从汉江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②独拔:孤峰耸立。③坼:裂开。④罅:缝隙。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互相轩邈  邈: (2)泉水激石  激: (3)千峰万嶂  嶂: (4)有危欲坠者  坠: 2.下列句子中的“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于例句的一项是(   )例:则所谓下牢溪也。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贤哉,回也!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4.这两篇文章在写“山”时,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却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 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还觅薜萝:回到家乡找隐居的地方。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曰: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 绝处逢生 弹尽粮绝 络绎不绝B.从流飘荡 从师学艺 投笔从戎 力不从心C.天山共色 色彩斑斓 色差明显 奇异色光D.猛浪若奔 奔走相告 乘奔御风 文思奔涌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互相轩邈:(2)窥谷忘反:(3)岂徒语哉: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经纶世务者 鸢飞戾天者B.猿则百叫无绝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遂葺宇其上 以钱覆其口D.梅溪之西 山川之美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9.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桷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  解: (2)怀民亦未寝  寝: (3)共买食之  食: (4)尔尚欲咀嚼耶  尚: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12.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13.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14.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5.两首诗的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二、课外阅读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诗文中常以薜萝为隐者的服饰或住处。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既素重幽居          则素湍绿潭B.森壁争霞            争高直指C.晓雾将歇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于斯已办            闻之于宋君(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易错题)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4)本文写景的方法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法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共买食之②但饮湿法已(2)翻译句子。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3)如果你是东坡先生,会对九三郎说什么?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金历小巷,民③夷④杂揉,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有删改)【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汉族人。④夷: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卖肉的和卖酒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写钓鱼钓不着大鱼,要另觅垂钓之处。作者在此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予欣然从之  欣然: (2)步城西  步: (3)盖自笑也  盖: (4)更欲远去  欲: 1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放杖而笑,孰为得失?21.本文是苏轼被贬时所作,从文中的“自笑”和“笑韩退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2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地方官,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早晨的所见所闻,后四句抒发诗人对早春气息的感受。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变得湿润,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C.颈联“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诗人因思念家乡以致大醉。D.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诗歌节奏欢快,字里行间充满着情趣。(2)本诗的尾联和《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抒情方式一致,请说说两诗尾联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1. 远 冲击,撞击 高而险峻的山峰 落、掉下 2.C 3.(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2)有产生缝隙的,(山峰的)奇形怪状描述不完。 4.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甲文表现出作者鄙视功名利禄、想要归隐的情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由平原初次见到崇山峻岭时的惊叹(或:对自然力量的崇敬)。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1)句意: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远。此处活用动动词,意思是向远处伸展。(2)句意: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激:冲击,撞击。(3)句意:江两岸千山万壑。嶂:高而险峻的山峰。(4)句意:有高危将要坠落的。坠:落、掉下。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用法。A、B、D三项中的“也”和例句中的“也”都表示判断。C项,“也”表示陈述。故选C。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重点词:横柯,横斜的树枝;上,在上面; 蔽,遮蔽。(2)句重点词:罅,缝隙尽,完。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结合甲中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和乙中的“有竞起者,有独拔者”,可见两文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甲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意思是“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表现出作者鄙视功名利禄、想要归隐的情怀;而乙文“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意思是“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有《下牢津》的诗说:‘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说的就是这里”,表现出作者由平原初次见到崇山峻岭时的惊叹,对自然力量的崇敬。 参考译文【甲】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八号这一天,五鼓过后,(我)解开船只,过下牢关。江两岸千山万壑,有群峰竞起的,有孤峰耸立的,有崩裂欲压的,有高危将要坠落的,有横向裂开的,有竖向裂开的,有凸起的,有低陷的,有产生缝隙的,(山峰的)奇形怪状描述不完。初冬草木都苍翠不衰。向西看去重叠的山峰像门,江水从山间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下牢溪。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的诗说:“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说的就是这里。5.C 6.(1)往高处远处伸展 (2)同“返”,返回 (3)难道 7.B 8.(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9.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5.A.绝:绝妙/最危险的地方/断绝/消失;B.从:顺、随/跟随/参与/顺从;C.色:都是“颜色”的意思;D.奔:飞奔的快马/奔跑/飞奔的快马/快;故选C。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2)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假字,通“返”,返回;(3)句意为:岂是虚言啊。岂:难道。7.A.都是……的人;B.连词,不译/副词,就。C.都是代词。D.都是结构助词,的。故选B。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的词有: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2)句中重点的词有:资,物品。斯,这。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也就是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有的直接抒发情感,有的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甲文由“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可见作者有归隐山林之意;乙文中的“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一句,也流露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译文: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10. 脱下 睡觉 吃 还 11.(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2)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12.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13.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在所难免。与其唉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正准备脱衣入睡。解:脱下。(2)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寝:睡觉。(3)句意: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食:吃。(4)句意:你还想细细咀嚼吗。尚:还。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庭下,院子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置箸,放下筷子;尽,吃尽。12.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特色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整篇文章骈散结合,有舒有缓极富节奏感。多用散句,如“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句式长短不一,自然流畅。间用整齐句式,如“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均为四字短语,节奏舒缓。阅读此文,给读者一种清新自然之感。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弟弟,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唉声叹气不能解决问题,让我们多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情吧!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的味道’(的风格)罢了。”14.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15.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这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寒风倍增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1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意思是方寸心里充满了阳光,千里边塞滚动着黄尘。尾联上句“明白日”言将士心中充满阳光。“白日”指君主,此句较为精妙,内涵丰富:将士心系君王,报效社稷,驰骋疆场,视死如归,揭示了他们光明的内心世界。下句“暗黄尘”以景结情,“含有余不尽之意”。其描绘千里碛沙、黄尘蔽日的景象,实为渲染战争的激烈,使诗意更为丰厚深刻。战争激烈,条件艰苦,但是战士们内心充满光明,心怀信念,视死如归,报效家国。15.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诗句,明确每首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到描述的对象及其特征。第一首要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个景物及“孤烟”“直”的特点,“落日”“圆”的特点;第二首抓住“冻水”“悲风”体会塞北极寒的天气,以及给人带来的萧瑟之感。然后根据上述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甲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这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乙诗中“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16.(1)B(2)佳山秀水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只是随便说说呀!(3)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4)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A.向来、平素/白色;B.都是“争着”的意思;C.早晨/告知、开导D.介词,在/介词,向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岂”,哪里;“徒”,只是;“语”,说。(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语句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是两个并列短语,中间可断开;“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结构一致,都是偏正短语,中间可断开。故正确断句为: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4)本题考查写景方法的比较分析。写景的角度很多,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等。解答要根据语句指出描写的角度,然后分析作用。《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从听觉角度描写猿鸟的声音;本文中,“蝉吟鹤唳,水响猿啼”也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声响;《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是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色彩;本文中,“深溪蓄翠”也是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色彩;《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态描写,“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猿鸟乱鸣、沉鱼竞跃的动态之美,这是动静结合。本文中,“幽岫含云,深溪蓄翠”是静态描写,“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写出峭壁与云霞争高低,孤峰遮住太阳之动态,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在《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一句展现了作者在游览了自然山水之后,沉醉于自然的美景的心情;本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写作者因感受山水之美想远离世俗的纷扰,想寻找静谧之所。 故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有视听结合,有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子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哪里只是随便说说呀!17.(1)①吃     ②只,只是(2)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3)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在所难免。与其唉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①句意: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食:吃。②句意:只是不管它味道的道理。但:只,只是。(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置(放下),箸(筷子),叹(叹气),尽(完)”的翻译要准确。(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此题,需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根据材料“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分析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阔,豁达乐观。而同样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辙,则显得落寞失意。因此,要表达的内容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挫折,符合文章的语境,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这世间草木,时枯时荣,人生起伏亦是常态。弟弟,还是宽慰些好,何必纠结其中,徒增人生的烦忧。 参考译文:苏轼与弟弟苏辙被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兄弟二人一起买了面条吃,面条粗得难以吃下去。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轼已经吃完面条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么?”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不管它味道的道理。”18. 高兴的样子 走 大概是 想要 19.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20.我放下拐杖发笑,(游玩和睡觉)究竟谁得谁失? 21.从文中的“自笑”和“笑韩退之”可以看出苏轼虽身处逆境,却有着随遇而安、因缘自适的旷达情怀和乐观精神。 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欣然:高兴的样子。(2)句意:步行到了城西。步:走。(3)句意: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盖:大概是。(4)句意: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 欲:想要。1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步”“入”“历”是三个连续性动作,故断句为: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杖,拐杖;孰,谁;为,是。2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中可知,苏轼的“自笑”,是见儋州小城上元之夜繁荣景象、祥和风俗而悠然自得,乐而忘返之笑;从“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中可知,笑韩退之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中可知,苏轼具有身处逆境却能随遇而安,因缘自适的旷达情怀与乐观精神。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己卯年上元,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22.(1)C(2)两诗尾联的抒情方式均为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诗尾联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诗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半销宿酒头仍重’表明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表述有误。根据注释①可知,《早兴》是白居易在杭州创作的一首七律。从诗的结构看,前四句写的是诗人在早晨的所见所闻,后四句则是抒发诗人对早春气象的感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早晨所见所闻所感的抒写,反映出诗人在杭州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时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诗人在这样春天气息越来越浓郁的环境下,产生了轻松愉悦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了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是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记了自己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醒来仍有头重脚轻之感。“半销宿酒头仍重”是因春天即将到来,内心喜悦,故开怀大饮。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为:(我)最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西湖的白堤。诗句中的“最爱”一词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行不足”则是因为看不够,这说明诗人仍有余兴,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本诗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意为: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美好的春色令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心空思想尽”“乡梦不多成”表明了在这样的境界中,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这两句照应诗题,暗示了诗人的身心都被这春天的气息所感染,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综上,两诗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对春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