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本试卷共5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发展,积淀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也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
崇尚理想信念,弘扬家国情怀,是古代经典诗文始终秉持的价值观念。这里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追求,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高远志向,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它们的内涵各有不同,其共同点在于:肯定自我价值,敢于面对挑战,彰显爱国精神,捍卫民族气节,坚信人生道路,期待社会进步。这些坚定的价值观念是精神更是信仰,是古代经典诗文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
人文关怀与民本思想,也是古代经典诗文的重大主题。孟郊吟诵母子情的《游子吟》,苏轼追忆夫妻情的《江城子》,李白感念朋友情的《赠汪伦》等等,在几十上百字的短小篇幅里,寄寓了赤诚浓厚的人间真情,流传千载至今不绝。“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诗文将仁爱的精神与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仁爱精神以体恤民众、承担责任的生动内涵,它们聚焦现实,感情深沉,将以亲子之爱为基础的人际情感扩充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博大情怀,成为古代经典诗文与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一部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就是承载、展示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历史,贯穿其中的是礼乐精神。“礼”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也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感,“乐”则通过内在情感的交流,达到群体和谐的目的。在经典诗文中,自然的情绪升华为人际间的和谐情感,自然的感官升华为充满温情的艺术感受,其目的是为了陶冶和塑造“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就是这一理想的外化形态。其中,古代经典诗文最为精准、细腻、全面地呈现了对社会与人群的心灵滋养和智慧熏陶。这里既有个体强烈的情感抒发,又有社会理性的自觉遵循;这里蕴藏着难以言尽的思辨与智慧,蕴藏着个体对自然、人生、宇宙的深情与追问。它们共同沉淀在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文学文本中,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培育、性格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经典诗文中,在文学家的精神世界里,才有壮怀激烈的人生奋进,才有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这使他们的诗文迸发出既雄阔壮美又清俊超然的万千气象,而这正是中华经典诗文生命智慧的特有魅力。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永恒的,人生由此开启了生命之思。在经典诗文中,时间被赋予情感的厚度,情感被赋予时间的长度,对生命的忧思焕发为激昂的青春,转换成艺术之美,生命也因此更加灿烂。
这就是传统文化、经典诗文的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真正讲透、讲懂传统文化里的哪怕一联诗、一个场景、一段故事,人们就会记住一辈子,甚至受用一生。对许多人来说,中国文化的象征非常具象,可能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的话,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就是“郑和七下西洋”这样的故事。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生机勃发,离不开天下为公、四海一家、孝悌忠信、协和万邦等一系列理想观念、价值追求。这些精神内涵深深埋藏在诗句中,成为刻印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就是要以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激活每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让人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吸取智慧,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中华经典诗文,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又繁荣兴盛的发展之路,凝练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学传统与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古代经典诗文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明不断走向创新发展的未来。
(康震《用中华诗文滋润心田》)
1.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经典诗文内涵各有不同,但价值观念都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B.我国古代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民本思想,传达出赤诚浓厚的人间真情,流传千载,至今不衰。
C.中华经典诗文中所蕴含的礼乐精神和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对社会和人群心灵滋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经典诗文具有的雄阔壮美和清俊超然的气象赋予了文学家壮怀激烈的人生奋进和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
2.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诗文有知识性也有审美性。读诗的过程,是追求美、享受美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B.中华诗文在内容上具有广泛的题材,不仅有自然风物、人生百态的描述,还有个人经历、情感、思想的抒发。
C.经典诗文中升华的和谐情感和艺术感受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的外化形态。
D.文章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以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的话语方式激活人们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
3.下列各项中不可以作为第三段论据的语句是(3分)
A.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淮南子》
B.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横渠四句》
D.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
4.本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请简要梳理,(4分)
5.作为高二学生,你已经学习了大量中华经典诗文,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应该如何利用中华经典诗文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耗子 萨基
西奥德里克自小就在母亲温柔的呵护下长大,一直到他中年,母亲都竭力保护他免受现实的侵扰。但她一死,就剩下西奥德里克独自面对那个一如既往的现实世界了。他这样性情和教养的人,对哪怕简单到乘个火车这样的小事也会感到烦恼和不安。
一个秋天的早上,他在一节二等车厢安顿下来后,仍旧觉得心神不宁。由于约好载他前往车站的马车没有安排妥帖,西奥德里克只得亲自为矮脚马套上挽具。
当火车缓缓驶出车站时,西奥德里克紧张的想象力又开始责备自己身上散发出淡淡的马厩场院的气味,他通常总是刷得极为整洁的外衣上兴许还沾着一两根发霉的稻草呢。所幸他车厢里除他之外唯一的旅客,一位大约跟他同龄的女士似乎正在昏昏欲睡而非详细审查他;列车会直达终点,而且是老式的车厢,没有走廊相通,因此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就不会再有别的乘客打搅西奥德里克的这种半隐私状态了。然而,还没等列车提到正常的速度,他就倍感嫌恶却又异常鲜明地感受到他并非跟那位昏昏欲睡的女士孤身独处:他甚至并非跟他自己的衣服孤身独处。他身体上一个暖烘烘的小东西虽看不见却令他极度痛苦、切齿痛恨的爬动表明他衣服里面钻进了一只迷途的耗子,肯定就是在给矮脚马上挽具时冲进它如今的避难所的。他偷偷摸摸的跺脚和摇晃以及野蛮地径直抓、掐都未能将那位擅闯者驱逐出境。衣服的合法占有者往椅垫上一靠,尽力想马上找到办法结束这一双重拥有权。如果要他的衣服在整整一小时内继续充当流浪耗子们(他已经在想象中至少将入侵者的数量翻了一倍)的罗顿屋①,那可实在是不堪设想。但是,若非部分脱去衣服,他又断不能将他的苦恼彻底除去,然而要当着一位女士的面宽衣,哪怕是出于如此值得赞许之意图,单是想一想就足够使他羞愧得面红耳热了。当着女士的面他连袜子都从没脱过。
眼下这位女士从各种迹象来看都已睡熟,而那只耗子的前生肯定是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的一员。有时,它会一脚踩空,向下滑落个两厘米左右,然后在吃惊或者更可能是愤怒之余,它竟会张口咬人。西奥德里克被逼无奈之下,采取了有生以来最为大胆的举动。他脸红得就像是甜菜根,一边极度苦恼地盯着他沉睡的女性旅伴,一边迅速、无声地将他的旅行毛毯的两角固定在车厢两侧的行李架上。这样一来整节车厢就被隔成了两部分,在临时布置好的小小更衣室里,他飞快地脱掉一部分衣服。当那只行迹败露的耗子朝地板上拼命一跃之际,那条毯子也滑落下来,以一声令人心脏停跳的巨响跌落在地板上,就在此时,被惊醒的女士睁开了眼睛,西奥德里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毯子,一把将它拽到下巴底下,然后顺势倒向角落。他脖子和前额的血液在血管里奔突跳跃,无言地静待对方开口。然而那位女士却似乎满足于安静地凝视她这位用毯子裹起来的奇怪旅伴。她看到了多少?西奥德里克心下思忖:而且,她到底会怎么想他眼下的这副怪相?
“我想我是感冒了。”他绝望地说道,“我怕是发了疟疾。”他轻轻地打着战——既是出于恐惧,也是想证明自己。
“我手提箱里有白兰地呢,您能否帮我拿下来?”他的旅伴说道。“绝对不行——我是说,我从来不服用任何药酒。”他向她诚挚地保证,
“我猜您是在热带得的疟疾吧?”西奥德里克跟热带的联系仅限于一位在斯里兰卡的叔叔每年送给他的一箱茶叶,他觉得就连疟疾也在弃他而去了。
“您怕耗子吗?”他冒险问道,脸红得更加厉害了。“除非是成群结队的。为什么问这个?”“刚才我衣服里爬进去了一只耗子。”西奥德里克的声音听来简直不像是他了,“这可真是尴尬死了。”
“想必是的,要是你衣服穿得很紧就好了。”她评论道。
“我只得在您刚才小睡的时候把它弄了出来。”他咽了口唾沫又补充说,“就是为了把它弄出来,我才弄——弄成这样的。”“弄掉一只小耗子也不应该感冒呀!”她叫道,态度轻率,令西奥德里克非常厌恶。
他全身的血液都凝聚到了脸上,然后,随着头脑逐渐冷静下来,极度的恐惧取代了全然的羞愤。火车距离终点越来越近了,西奥德里克无数次偷偷摸摸的窥视都发现她警醒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想我们快到了。”她说道。
西奥德里克不顾一切地掀掉毯子,手忙脚乱地将散落在地的衣服往身上套。然后他跌坐回自己的座位,衣冠俱全,几乎发狂。列车已经减速,就要停下来了。这时,那位女士开了口。
“您能不能帮我个忙?”她问,“劳烦您叫一位行李搬运工来带我去乘出租马车,您身体欠安,我还这么麻烦您真是过意不去,但我这么个瞎眼妇人到了站真是寸步难行哪!”
①所谓“罗顿屋”,是一种租给穷人住宿的房屋,其条件优于仅提供夜宿铺位的寄宿舍。
(节选自《萨基短篇小说选》冯涛译)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奥德里克对乘火车这样的小事都会感到烦恼和不安,与他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B.“紧张的想象力”使西奥德里克陷入烦恼中而无暇细察此次旅途中唯一的旅伴。
C.一只不期而遇的耗子增加了他对乘火车这样的小事的嫌恶以致“切齿痛恨”。
D.紧张尴尬到极点的情绪使西奥德里克甚至对疟疾都产生了一丝留恋之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小说描绘形象生动。例如,作者用“甜菜根”“脖子和前额的血液在血管里奔突跳跃”来形容西奥德里克的脸红程度。
B.小说以夸张和幽默的笔触描绘人物和情节,使读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如毯子滑落时的“巨响”。
C.小说从西奥德里克的视角,深入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的情感变化,更好地展现了故事的全貌,生动有趣。
D.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埋下的伏笔又使一切在情理之中。如那位女士“昏昏欲睡而非详细审查他”“警醒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8.有的译本没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认为画波浪线句子应该保留吗?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9.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请为小说结尾续写一段话,贴切地表现西奥德里克知道女士是官人时的心理,不超过60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其说在董子之行石邑,与子产之教游吉也。故仲尼说陨霜,而殷法刑弃灰;将行去乐池,而公孙鞅重轻罪。是以丽水之金不守,而积泽之火不救。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皮以慈惠亡魏王。管仲知之,故断死人:副公知之,故买胥靡。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今、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敢。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同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故曰: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夫先王之禁,刺杀,断人之足,黥人之面,非求伤民也,以禁奸止过也。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晋文公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卿大夫于侍千宫颠颉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颠颉之脊以殉。晋国之士,稽焉皆惧,曰:“颠颉之有宠也,断以殉,况于我乎!”举兵伐曹、五鹿,又反郑之埤,东卫之亩,胜荆人于城濮。三军之士,止之如斩足,行之如流水。三军之士,无敢犯禁者。故一假道重轻于颠颉之脊,而晋国治。昔者,周公旦杀管叔、流霍叔,曰:“犯禁者也。”天下众皆曰:“亲昆弟有过,不违,而况疏远乎!”故天下知用刀锯于周庭,而海内治。故曰: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
(节选自《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晋文公将A欲明刑B以亲C百姓D于是E合F诸卿大夫G于侍H千宫I颠颉J后至K吏L请其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行:无法推行,与“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中的“不行”意义不同。
B.之:助词,用于调整音节。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的“之”用法相同。
C.去:离开。与“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中的“去”意义相同。
D.假:凭借,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假”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非子认为成欢太过仁慈使国家走向衰弱,卜皮太过仁慈使国家最终灭亡。
B.商鞅认为凡是不服从国君命令、违反国家法禁、破坏国君法律的都是死罪。
C.商鞅认为要加重刑罚。如一人有罪就株连他人,那么百姓就不敢以身试法。
D.商鞅认为先王制定法令的不是想要伤害百姓,而是为了杜绝奸邪阻止犯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2)同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
14.韩非子说“公孙鞅重轻罪”,请翻译这句话,并结合文本概括他这样说的依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15~16题。
望月婆罗门引 段成己
小窗睡起,晓寒特地怯春衣,篝炉坐拥残霏。滚滚愁来何处,独有两眉知,倩一尊聊尔,为解重围。赏心莫违。桃李事、转头非。几曲升平旧谱,数首新诗。花开正好,算一番。风雨未应稀。舒醉袖、惹住游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构思独特,以“小窗睡起”作为切入点,写出春日清晨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通过营造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氛围,逐渐引出词人的内心情感。
B.通过运用感官描写,如“晓寒特地怯春衣”“篝炉坐拥残霏”,词人形象地描绘出春寒料峭的清晨和残余的炉火,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惬意。
C.“赏心莫违”,作者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因为桃李之事转瞬即逝,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作者运用了传统的韵律和节奏,使词具有和谐的音乐美。每个句子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让人得到一种优美的艺术享受。
16.这首词的细节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君子在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②《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壮阔画面。
③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并举,以看似矛盾的心态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记得那一日,在某处山林。枫树牵着枫树,几乎毫无间隙地染满了整个山岭,绿的、黄的、橙的、橘的、红的,我仿佛走入一个梦境,完全被温暖的红色系所包围。静静的枫树已经够美了,风来的时候,就像远方寄来的许多信件,飘洒在空中,旋转、飞翔、回荡,轻轻地落在飘边。林中的地上,枫叶已堆高到半尺,人只好踩着繁美的枫叶前行,每一步,碎去的枫叶都用沙哑的声音唱着秋天的歌。就让我一直沉醉在这样的梦里吧!我漫步枫树林,有一颗童话的心,突然,从枫树林边飘来一阵浓郁的香气,把我从梦境与童话中唤醒,寻着香气与飞烟的所在。原来是路边小店在油炸着食物,上前相认,炸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片一片枫叶,有绿、有黄、有红、枫叶被裹上了鸡蛋白与面粉调匀的作料,放入油锅中炸,称作“扬物”或“甜不辣”。一下子,丢入的枫叶做浮出锅面,每一片,都是整整齐齐的五角星,面粉中还隐隐透出色彩。
18.概括语段中加点的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
19.赏析语段中划横线句子。(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树叶有的变红,有的变黄。______?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这要从人眼对颜色感知的原理说起。人眼能分辨色彩,实际上是对物体反射光线的识别。植物叶片里的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的能力很强,当阳光照到叶片上时,蓝光、红光被吸收,绿光一黄光波段的光被反射出来。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在人眼里,叶片通常是绿色的。
秋天到来后,叶绿素的降解使得叶片吸收蓝光和红光的能力逐渐减弱,叶片中残存的叶红素、叶黄素开始起主导作用。______,照在叶片上的黄光、橙光和红光则被反射出来,人眼所见便是黄橙色或红色的树叶。
______。众所周知,叶片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合成的有机营养输送给树木,以供其生长繁殖。当天气寒冷时,叶片里的水分会结冰、细胞结构会被破坏,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叶片表面的蒸腾作用还将进一步降低树木的温度。因此,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更敏锐的机制,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会根据一天内的光照时长和温度来感知气候变化。秋天到来,白天逐渐变短、温度逐渐变低,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就会向植物发出信号,随之,植物会迅速合成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激素,可以降解叶绿体及其中的叶绿素,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运输的有机营养物质返还给枝干;同时,促进叶柄基部逐渐形成离层,降低叶片与母体的连接强度,准备脱落。
值得注意的是,松树青绿挺直,无需落叶也能度过秋冬,这是因为松树叶片的构造能抵御蒸腾作用带来的降温,还能合成大量抗冻剂抵抗细胞结冰。而南方气候较温暖,树木更是四季常青。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21.请将画横线句子压缩成以“植物的叶片”为主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9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隐私、财产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请以“网络安全:保护我们的数字世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1.D应是“文学家壮怀激烈的人生奋进和飘逸洒脱的超越追求赋予了经典诗文雄阔壮美和清俊超然的气象”。
2.C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趣味、美学传统与人生智慧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性情的外化形态。
3.C A项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时,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B项强调了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而是以百姓的意愿为意愿,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D项
指出了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让人民富裕起来,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C项强调为民众确立正确的精神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念,建设精神家园,并没有强调人民的利益至上的民本思想。
4.①开篇强调中华经典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②接着从多个方面阐述古代经典诗文的价值观、重大主题和礼乐精神等,每个方面都紧扣主题,相互关联。
③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中华经典诗文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学和中华美学精神走向创新发展的未来。
评分标准:每条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通过学习中华经典诗文,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②中华经典诗文富含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学习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提升个人素质。③中华经典诗文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学习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帮助我们丰富情感和精神世界,增强内心力量。④在学习和传承中华经典诗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评分标准: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6.C“切齿痛恨”的对象错。
7.C“以西奥德里克的视角”错。
8.应该保留。①这句话描述了故事的环境,即列车和车厢的情况,为故事的发展提供背景。②由于没有别的乘客打搅,西奥德里克可以将车厢分成两部分,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需要担心被别人发现或干扰,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评分标准:每条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要点:①震惊于没有发现女士是盲人;②欣喜于自己的窘态没被人看到;③保持镇定,帮助女士。
评分标准: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DIK
11.B用法不同,材料一中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A成欢认为齐王太仁慈会削弱齐国,卜皮认为魏王慈惠将走向灭亡。
13.(1)君主如果太过仁慈,法制就建立不起来;如果威严不足,臣子就容易以下犯上。
评分标准:补出主语1分,“立”“侵”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官吏的同僚,知道他们的罪行,向国君揭发,不仅自己能免罪,无论贵贱,都能继承那位官吏的官爵、土地和俸禄。
评分标准:“同官之人”“讦”“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商鞅主张对犯小错的人重罚。②商鞅主张加重刑罚,株连他人。③商鞅对晋文公腰斩颠颉、周公旦杀管叔流霍叔持赞成态度。
评分标准:翻译1分,概括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主如果太过仁慈,法制就建立不起来;如果威严不足,臣子就容易以下犯上。因此刑罚执行得不严格,禁令就无法推行。有关的解说在董子巡视石邑和子产教导游吉的故事中得以体现。所以孔子要谈论降霜,殷法规定对把灰烬倒在街上的人施以重刑;领队要远离乐池,而商鞅主张对犯小错的人重罚。因此丽水的金子会守不住,而积泽的火会没人扑救。成欢认为齐王太仁慈会削弱齐国,卜皮认为魏王慈惠将走向灭亡。管仲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要分斩尸体;卫嗣君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要花钱把逃犯买回来。
材料二
统一刑罚,是指刑罚不论等级,从卿相、将军到大夫和百姓,有不服从国君命令的、违反国家法禁的、破坏国君法律的,就是死罪,不赦免。从前立过战功,后来触犯刑罚,不减轻刑罚。从前做过好事,后来有过失,也不因此而破坏法令。忠臣、孝子有过失,根据罪过的大小来判罪。执法官吏,担任现职的官吏有不执行国君法令的,死罪,不赦免,加刑至三族。官吏的同僚,知道他们的罪行,向国君揭发,不仅自己能免罪,无论贵贱,都能继承那位官吏的官爵、土地和俸禄。所以说,加重刑罚,一人有罪,株连他人,百姓就不敢以身试法,百姓不敢以身试法,就可以不用刑罚。先王制定法令,有将人处死的,有砍断犯人脚的,有刺犯人面的,这不是想要伤害百姓,而是为了杜绝奸邪阻止犯罪。因此要杜绝奸邪阻止犯罪,没有能比得上加重刑罚的了。刑罚重而坚决执行,百姓就不敢以身试法,所以国家就没有犯罪受刑的人。国家没有受刑的人,因此说:严明的刑罚不会造成杀戮。晋文公想要严明刑罚使百姓亲近,于是在侍千宫招集卿相、大夫,颠颉来晚了。执法官请示晋文公如何定罪,晋文公说:“按规定办吧。”执法官于是腰斩了颠颉来示众。晋国的百姓都很害怕地说:“颠颉那样受宠,还要被杀死示众,何况我们。”后来,晋文公发兵进攻曹国和五鹿,又推翻了郑国的城墙,把卫国的田垄改为东西方向,在城濮战胜楚国。命令三军战士停止,就像被砍断了脚一样停止;命令他们进攻,就像流水一样迅速。三军士兵没有谁敢违反禁令。一次借用颠颉犯轻罪而处以重刑的办法,晋国就得到治理。古时周公旦杀死管叔,流放霍叔,说:“他们是犯法的人。”天下的人都说:“亲兄弟犯罪,都不能免刑,更何况疏远的人?”天下人都知道周公将刑罚用在了朝廷,国内得到治理。因此说:严明的刑罚用到一定程度就能不用刑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惬意”错。
16.①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词的情感色彩,也使读者更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②“小窗睡起,晓寒特地怯春衣”描写了作者在小窗下睡醒后的感觉,突出了初春时节的寒冷和凄凉。同时,“晓寒”一词也暗示了时间,让读者感受到早晨的寒意。③“篝炉坐拥残霏”描写了作者坐在篝火旁,享受着余烬的温暖,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寂寞和孤独的感觉。④“滚滚愁来何处”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忧虑。同时,“独有两眉知”也强调了愁苦的深度和无法言说的孤独感。⑤“舒醉袖、惹住游丝”描写了作者醉后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评分标准: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①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②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不思量 自难忘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6分,有错误则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18.①“牵着”形象地表现出了枫树之间紧密相连的形象,它们仿佛是亲密的朋友,手牵手遍布在整个山岭。这种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而壮丽的景象,把枫树的静态美赋予了动态的意象,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②“染”形象地描绘了枫叶的颜色和它们如何覆盖整个山岭。不仅传达了枫叶的色彩丰富性,也表达了它们是如何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山岭,就像用染料染遍了整个山岭。这种描写将画面推向了更远的范围,展示了枫叶的广泛和美丽。
评分标准:每条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将枫叶比喻为远方寄来的信件,形象地描绘了风中飘洒的枫叶的动态。②通过“轻轻地落在脚边”的描写,强调了枫叶飘落的轻盈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美丽。整个句子充满了诗意和动态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分标准:每条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①秋天树叶的色彩为何如此绚丽②叶红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③植物生长中充满了生存智慧
评分标准: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植物叶片在秋天白天变短、温度降低时,根据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的信号,迅速合成脱落酸激素,降解叶绿素并转化营养物质返还给枝干,降低叶片与母体的连接强度,准备脱落。
评分标准:主语是“植物叶片”,语意通顺连贯,即可得4分。
四、写作(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材料解读】材料指向性明确。
【写作角度】网络安全的现状和挑战,如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
加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建设。
个人在网络安全中的责任和作用,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