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高一上学期联考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D(原文叙事体系有两个方面:一是描绘的是自然与人的复杂关系,重点在“内蕴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二是在对待科技与人类社会的态度方面,“他们更关注的是处于宇宙极端环境下的中国人,行为方式、生存逻辑、价值取向与道德抉择的转变”。可见关系和挑战都并非是概念根本。)
2.C(“太空电梯”需要的是“拉伸强度高、可大规模生产、耐干扰、质量轻”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不意味着现在这种纤维已经可以满足所有条件。材料中所说的“准备把一切变成纪录片”,意味着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另外,技术认领和生产是两回事。)
3.C(应该是材料二侧重的是电影科技层面,材料三侧重的是精神内核层面。)
4.
①展现中国精神:不同于西方影片孤胆英雄的文化理念,《流浪地球2》有着中国独特的价值基石和文化精神内核。
②体现中国担当:体现了中国积极为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
③对接中国科技: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重器,并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有非常积极影响。
④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了中国特色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塑造了中国人物群像。
(计分要点:每点1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D(“补叙”错误。)
7.(3分)B(“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
8.(6分)
(1)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2)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3)传播文化,引领新风。(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9.(6分)
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
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
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
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学生只要能根据文本二对诗化小说的提示结合文本一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只要合理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不一定拘泥于本答案所给定的角度。)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
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
(每点2分,要求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10.B
11.C(“文中指郑鄤这一大贤之士”错,应指太子)
12.C(“但皇上下诏责备他”错,应为“(同僚)上书推荐并要让位给黄道周”)
13.
(1)按照旧例,必须用膝盖跪行向前,唯独黄道周不这样,魏忠贤用眼睛盯着威吓他。(“故事”“膝行”“独否”“目慑”各1分)
(2)皇帝怀疑黄道周因为不受重用而心生怨恨,想要为郑鄤开脱罪责,(就把黄道周)交付吏部责罚处置。(“不用”“怨望”“行谴”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参考译文:
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改选庶吉士后,授职编修,担任经筵展书官。按照惯例,(经筵展书官觐见时)必须用膝盖跪行向前,唯独黄道周不这样,魏忠贤用眼睛盯着威吓他。不久,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崇祯二年,道周以原职起用后,升任右中允。因为他多次上书营救原辅臣钱龙锡,被降职调用,龙锡得以减免了死刑。不久道周升任右谕德,掌管司经局,他上书推辞。接着说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三罪、四耻,用来自我批评,七不如是说“品行高尚正直,屹然独立超出同辈,不如刘宗周;……说到监狱中因事累及被逮的大臣,心性朴实,行为纯正,不如李汝璨、傅朝佑;文章意气风发,仕途坎坷,光明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郑鄤当时正因为棍打母亲受人唾骂,皇帝接到章奏感到惊骇奇怪,批评他颠倒是非。道周又上书辩解,言辞之中再次营护郑鄤。皇帝恼怒,下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痛斥。道周以文章、气节高于天下,为人严肃冷峻、方正刚直,不与世俗相妥协,公卿大多害怕并且忌恨他,于是借不如郑鄤这句话作为(攻击他的)口实。这年冬天,选择东宫的讲学官员。张至发掌权,排挤黄道周不给他这一职务。他的同官项煜、杨廷麟心中不平,上书推荐并要让位给黄道周。张至发说:“郑鄤棍打母亲,圣旨讲得明明白白,道周自称不如他,怎么可以做太子的老师。”道周于是称病请求退休,不被答应。六月,朝廷推举阁臣。道周当时已经担任日讲官,升为少詹事,得到了提名。皇帝没有任用他,选用了杨嗣昌等五个人。道周于是起草了三篇奏疏,一篇弹劾杨嗣昌,一篇弹劾陈新甲,一篇弹劾辽东巡抚方一藻,在同一天进呈上去。皇帝怀疑黄道周因为不受重用而心生怨恨,想要为郑鄤开脱罪责,(把黄道周)交付吏部责罚处置。过了很久,福王代理朝政,任用黄道周为吏部左侍郎。黄道周不想出任,马士英委婉地劝说道:“众望在你身上,你不出来,想效仿史可法拥立潞王吗?”于是不得已进入朝中。在这个时候,国势已衰,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这位大帅仗着恩宠,观望不前,不愿意出关去召募士兵。黄道周请求亲自到江西去谋划收复失地。在七月出发,所到之处远近响应,募到义军九千多人,从广信出发往衢州。十二月进抵婺源,遇到大清部队,战败,被押到江宁,幽禁在正室以外的房间中,穿着囚服写书。将受死刑,行经东华门,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说:“这里与高皇帝的陵墓接近,我可以死了。”监刑的人听从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错误,“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不是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15.
①不避时局乱,矢志方不渝。由首联可知,一个人即便身逢乱世也须执着己志,一心向学,方可成功。
②成功无捷径,皆从磨砺出。由颔联可知,一个人的成功没有轻巧便捷的路可走,必须经过艰苦努力。
③出身纵有别,懒散终无成。由颈联可知,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只有勤奋方可成功,懒散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
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要谭孝廉戒骄戒躁,不畏艰险,去争取科举的成功,不要害怕途经“戈戟林”,畏惧沿途的“鼓鼙声”,即便身逢乱世也须执着己志,一心向学,方可成功。
颔联“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意思是:好事情都是从艰难中追求来的,年轻人不要去容易的事情中贪图轻松。“好事尽从难处得”阐发了成功者的普遍规律,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无向易中轻”则是告诫,年轻人要趁着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容易贪图轻松,成功必须经过艰苦努力。
颈联“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想要成功,就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一个人无论身份高低,只有勤奋方可成功,懒散终将一事无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四)课内文言文(9分)
1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是标志,“利”“强”是后置定语;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者,……也”是标志;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之”是标志,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判断句,标志是“非……也”;
⑤“不拘于时”,被动句,“于”是标志;
⑥“青,取之于蓝”,状语后置句,“于蓝”是后置状语;
⑦“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于师”是后置状语;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于弟子”是后置状语。
①定语后置;②④判断句;③宾语前置;⑤被动句;⑥⑦⑧状语后置。
18、C【详解】A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游泳”。
B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作“把……当做老师”。
D项,“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作“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9、
A【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A项,须臾:古今同义,一会儿。
B项,寄托,古义:寄身,托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C项,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
D项,小学,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共9分
20. D 例句:“阵地”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
21.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朱彦夫凭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写就了自己的“极限人生”,也让牺牲战友们的故事为更多人熟知。
22. 该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三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节奏鲜明,句式整齐,表达了朱彦夫一生的志愿。(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五、作文(60分)
23、审题: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典型的时评类作文材料,核心话题是对唐尚珞的复读行为的评价。只要紧扣事件本身,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评论。
评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对其行为赞成、不赞成和辩证看待。角度和立意相对开放,可以写梦想、初心、坚持、执着、不服输不放弃或反面评价其偏执、不切实际、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各有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
文章须基于材料就事论事,在评价的基础上可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解析】10,①直率泼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