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血液中肌酐(血肌酐)含量是一项体检指标,其正常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血肌酐 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 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B. 血肌酐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C. 血肌酐含量会有一定的波动
    D. 血肌酐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增加肉类摄入
    【答案】D
    【解析】
    【分析】肌酐是肌肉中含氮物质分解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肌肉产生,经肾排出,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详解】A、血肌酐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体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A正确;
    B、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血肌酐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B正确;
    C、血肌酐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含量会有一定的波动,C正确;
    D、血肌酐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减少肉类摄入,D错误。
    故选D。
    2. 研究表明,缺少运动可能会使人体内Piezl蛋白失去活性,会降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的密度,使血液流动受限而活动变得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iez01蛋白合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B. 肌肉组织中,CO2一般从毛细血管向组织液运输
    C. 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重新吸收回淋巴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
    【详解】A、Piez01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A错误;
    B、肌肉组织中,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从组织细胞运往组织液,再经由血液循环运输,B错误;
    C、北湖安居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参与构成内环境,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C正确;
    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D错误。
    故选C。
    3.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导致高原反应
    B. 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发生中暑
    C. 肾衰竭导致水盐平衡失调、尿素氮升高等症状
    D. 剧烈运动后体温暂时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人体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即表现为高原反应,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
    B、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发生中暑,是体温失调的表现,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
    C、肾衰竭导致水盐平衡失调、尿素氮升高等症状,内环境中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失调,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不符合题意;
    D、剧烈运动后,产热多于散热,体温暂时升高,过后会通过加快散热,恢复体温,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如图表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与b、c、d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Na+
    B. c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
    C. d中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尿素等化学成分
    D.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构成维持血浆pH的缓冲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详解】A、a是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中的,但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A错误;
    B、d(血浆)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B错误;
    C、d(血浆)中含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尿素等化学成分,C正确;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血浆pH的稳态,不是构成维持血浆pH的缓冲对,D错误。
    故选C。
    5. 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蛋白质约为7%〜9%,无机盐约为1%,以及葡萄糖、激素等物质。人眼的前、后房充满有组织液——房水,房水过多会导致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的1/200,葡萄糖含量为血浆中的8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物质之和,血浆渗透压90%以上来自蛋白质
    B. 人体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连通为一个整体,各种成分含量基本相同
    C. 房水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血浆,可推测其无机盐含量也低于血浆
    D. 利用可行的物理方法或使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措施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详解】A、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错误;
    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B错误;
    C、因为房水中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明显低于血浆,从组织液与血浆渗透压平衡的角度分析,推测房水中无机盐含量高于血浆,C错误;
    D、据题干信息,房水过多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利用合理的物理方法或使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D。
    6. 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收缩,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扩张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D. 神经胶质细胞也能直接参与兴奋传递,并具有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某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即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即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均可作为突触的后膜,C正确;
    D、神经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但不直接参与兴奋传递,D错误。
    故选C。
    7. 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而吸气。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B. 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 受大脑皮层一定程度的调控D. 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必须完整才可以完成反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低级神经中枢),脑分为大脑(维持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和脑干(呼吸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控制,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
    【详解】A、肺牵张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脊髓损伤(如高位截瘫)的病人呼吸正常,因此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不位于脊髓,A错误;
    B、从题干信息中分析可知,吸气与呼气能维持稳态,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大脑皮层可参与闭气过程,说明大脑皮层对该反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正确;
    D、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可以防止剧烈运动时肺过度扩张,有利于肺的保护,D正确;
    故选A。
    8. 2022年2月19日,韩聪、隋文静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自由滑金牌。花样滑冰又称“冰上芭蕾”,是一项穿着冰鞋随着音乐在冰上起舞,展现平衡、跨跳、转转、跳跃等连贯动作的运动。关于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B. 运动员的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音乐节拍刺激运动员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个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D. 运动员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所以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A正确;
    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其中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
    C、声音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但由于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D错误。
    故选A。
    9. 如图为膝跳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
    B. cd段钾离子运出细胞不消耗能量
    C. 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 b点膜电位为零,膜内外无离子进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图示曲线表示兴奋产生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图中a表示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ce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
    【详解】A、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
    B、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从感受器开始传递,依次经历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各处都是单向传导的,C正确;
    D、b点时仍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此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D错误;
    故选D。
    10. 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A~E代表相应结构,①②代表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只能从E传递到A
    B. 若刺激①处,则在B、D上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C. 若刺激②处引起A发生效应,则该过程属于反射
    D. C中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D上有神经节,故D为传入神经,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为传出神经,C为神经中枢。
    【详解】A、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是沿着反射弧传导和传递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只能从E传递到A,A正确;
    B、据图分析,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若刺激①处,则在B上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而在D上无法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
    C、若在②处施加适宜刺激引起A发生效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C错误;
    D、C为突触结构,该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错误。
    故选A。
    11. 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 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C. 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 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在蛋白质载体的协助下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A正确;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变成外负内正,B错误;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在神经信号传来时,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排到突触间隙中,所以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正确;
    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与水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c)与水面相接触,D正确。
    故选B。
    12. ATP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同时从突触小泡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其中肌肉的快速缩反应是由ATP所介导的,随后的持续性收缩活动才是由NA介导的,此外,ATP的降解产物腺苷能抑制ATP和NA的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TP和NA作用于突触后膜都会产生外正内负的电位
    B. 两种物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NA先水解,ATP后水解
    C. 腺苷可能通过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ATP和NA的释放
    D. 腺苷抑制ATP和NA的释放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详解】A、据题,ATP和NA同时从突触小泡释放,引起肌肉收缩,故能使突触后膜兴奋,因此能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A错误;
    B、据题,由于肌肉的快速收缩反应是由ATP所介导的,随后的持续性收缩活动才是由NA介导的,因此可以推测释放到突触间隙后,ATP先水解,NA后水解,B错误;
    C、ATP和NA的释放部位是突触前膜,因此腺苷可能通过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ATP和NA的释放,C正确;
    D、腺苷抑制ATP和NA的释放,能维持突触间隙中ATP和NA含量的相对稳定,因此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C。
    13. 运动神经充病(MND)俗称“渐冻人”,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该病的发病机理主要认为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所导致。下图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判断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中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 NMDA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
    C. 谷氨酸释放位置所在的突触前膜和NMDA所在的突触后膜合称突触小体
    D. 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据图判断谷氨酸释放到突融间隙能引起Na⁺内流,所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NMDA 能够识别谷氨酸、并且运输Na⁺ ,B正确;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谷氨酸释放位置所在的突触前膜和NMDA所在的突触后膜以及之间的突触间隙合成突触,C错误;
    D、该病的发病机理主要认为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所导致,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D正确。
    故选C。
    14. 研究表明,当改变枪乌贼的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时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
    B. 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应将电极两端分别置于膜内和膜外
    C. 在产生动作电位时,由于Na+内流会导致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形成原因:K+外流,特点: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形成原因:Na+内流,特点:内正外负。
    【详解】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A正确;
    B、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应将电极一端置于膜内,另一端膜外,B正确;
    C、虽然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但是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仍然低于膜外,C错误;
    D、据题分析,静息电位的幅度会随着膜外K+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膜外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要测定枪乌贼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以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形态和结构,D正确。
    故选C。
    15.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已知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卡因会使突触前膜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时不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但需要消耗能量
    B. 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
    C. 通过注射多巴胺受体抑制剂可缓解吸毒者的不适症状
    D. 毒瘾难戒原因是吸毒者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多巴胺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的正常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要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详解】A、胞吐作用是指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细胞内的囊泡运输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其中有蛋白质,转运到正确的位置释放,也需要与目标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质之间发生结合,但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
    B、多巴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可以引起靶细胞的兴奋,但不会抑制,B错误;
    C、吸毒者多巴胺作用的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从而恶性循环,引起不适,所以不能通过注射多巴胺受体抑制剂缓解不适症状,C错误;
    D、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的正常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要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毒瘾难戒,D正确。
    故选D。
    16. 2018年“中国脑计划”正式启动,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人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疾病是如何影响人脑的。有关人脑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脑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B. 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大部分躯体的对应关系是倒置的
    C.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D. 脑神经指与脑相连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与人类的语言有关,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详解】A、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以及情绪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与人类的语言有关,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A正确;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大部分躯体的对应关系是倒置的,B正确;
    C、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C正确;
    D、周围神经系统按照位置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按照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两者是不同的分类方式,不是包含关系,D错误。
    故选D。
    17. 如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 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 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才可以完成。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2、题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图中a代表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方框甲和乙分别代表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而m、n则是与大脑皮层中相关区域联系的神经纤维,大脑通过m、n控制低级中枢(如乙)的活动。
    【详解】A、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正确;
    B、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
    C、图中的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
    D、若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存在,只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B。
    18. 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巴浦洛夫发现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 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体液调节
    C. 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
    D. 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A正确;
    B、为验证“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到胰腺,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这一假说,斯他林做了如下实 验,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此过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进而发现体液调节,B正确;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岛分泌释放,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C。
    19.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观察到以下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实验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B. 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能正常发育为青蛙
    C. 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D. 该实验只应用减法原理研究甲状腺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2)促进生长和发育;(3)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2、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的方法。“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的思路。“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3、设置对照试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试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该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加入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甲组实验不能说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为没有对照组,A错误;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是在甲状腺中合成的,但乙组蝌蚪切除甲状腺,即使给乙组提供加碘食物,蝌蚪也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能发育为青蛙,B错误;
    C、题干表格中,乙丙两组实验进行对照,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两组形成对照,说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动物生长发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这种处理是摘除法,应用了减法原理;丙组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应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20. 下列是常见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长期口服甲状腺激素
    B. 小学生李明身高114厘米——按时口服生长激素
    C. 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D.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类药物——影响女性排卵的口服药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因其化学本质不同,可以分为固醇类、蛋白质类、肽类、氨基酸衍生物。例如,性激素属于亲脂的类固醇激素,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由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短肽,肾上腺素则是由酪氨酸衍生出来的极性小分子物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成分是多肽类,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胺类。性激素是固醇类,胰岛素是蛋白质类。
    【详解】A、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A正确;
    B、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起不到作用,B错误;
    C、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不能口服但可以注射,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雌雄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C正确;
    D、人工合成的雌激素类药物的本质是固醇,可吸收,所以可以口服,且雌激素可促进排卵,D正确。
    故选B。
    21. 下列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
    B. 当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
    C.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D. 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因此,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
    2、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详解】A、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是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和激素调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共同作用的,通过对尿量和尿的成分进行调节实现的,A正确;
    B、当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B正确;
    C、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正确;
    D、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D错误。
    故选D。
    22. 皮质醇是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激素,有研究表明其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皮质醇的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类似: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合成和分泌皮质醇。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时,又可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质醇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B. 皮质醇可作为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C. 若某人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醇,在治疗时可间断补充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
    D. 若某人体内皮质醇含量低于正常值而CRH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下丘脑发生了病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题干可知,皮质醇的分泌经过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可知其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结合题干“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时,又可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可知皮质醇的分泌还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A、结合题干可知,皮质醇的分泌经过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可知其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结合题干“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时,又可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可知皮质醇的分泌还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
    B、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力太强,敌我不分导致的,结合题干“有研究表明其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知皮质醇可作为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B正确;
    C、若某人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醇,血液中皮质醇浓度升高时,又可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发育,在治疗时可间断补充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C正确;
    D、若某人体内皮质醇含量低于正常值,则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均可能有问题,而CRH含量高于正常值,CRH由下丘脑分泌,则说明下丘脑没有问题,可能病变的部位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D错误。
    故选D。
    23.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阐述了生物体的生物节律现象,生物体内调节生物节律的机制称为生物钟。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的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下图所示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体调节睡眠生物钟的中枢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B. 长期熬夜会因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而扰乱自身生物钟
    C. 机体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
    D. 褪黑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机制相类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
    2、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
    【详解】A、由图可知,褪黑素的分泌是反射活动产生的结果,此反射弧的组成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故动物体调节睡眠生物钟的中枢是下丘脑视交叉上核,A正确;
    B、长期熬夜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夜间褪黑素分泌少,白天分泌多,进而影响睡眠,扰乱生物钟,B正确;
    C、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过程未体现分级调节,C错误;
    D、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负反馈调节,这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机制类似,D正确。
    故选C。
    24. 哺乳动物可通过自主性和行为性调节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自主性调节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完成的,行为性调节是指机体通过一定的行为来保持体温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分布有温度感受器,不能产生冷或热的感觉
    B. 炎热环境中,可通过出汗等自主性调节增加散热
    C. 寒冷环境中,可通过多穿衣服等行为性调节减少散热
    D. 37℃环境中体外培养哺乳动物的细胞,若突然降低温度,则细胞的耗氧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皮肤分布有温度感受器,不能产生冷或热的感觉,各种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即冷或热的感觉则在大脑皮层形成,A正确;
    B、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出汗等自主性调节增加散热,B正确;
    C、寒冷环境中,机体可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可通过多穿衣服等行为性调节减少散热,C正确;
    D、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的耗氧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25.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布鲁斯·施皮格尔曼破解了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秘密。人运动后,体内鸢尾素(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水平上升,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来发热。同时鸢尾素对突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鸢尾素是人体内微量、起调节作用的大分子物质
    B. 鸢尾素可用于肥胖临床治疗领域
    C. 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
    D. 注射适量的鸢尾素阻断剂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它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其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和记忆力的提高。
    【详解】A、鸢尾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人体内微量、起调节作用的大分子物质,故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A正确;
    B、鸢尾素可以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其转化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的棕色脂肪组织通过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来发热,故鸢尾素可用于肥胖临床治疗领域,B正确;
    C、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体育锻炼后,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C正确;
    D、鸢尾素能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故注射适量的鸢尾素阻断剂,不能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D。
    26. 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受体缺陷,导致糖类不能及时氧化分解,部分糖会随尿排出体外。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肾功能受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在机体的内环境中进行的
    B. 糖尿病患者如果肾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
    C. 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患者消瘦
    D. 血糖升高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而出现容易口渴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促进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
    【详解】A、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在机体的肝脏细胞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A错误;
    B、糖尿病患者如果肾功能受损,血浆蛋白随尿排出体外,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中水增多,进而导致身体浮肿,B正确;
    C、胰岛素可以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作为主要供能物质的葡萄糖的利用出现障碍,进而引起脂肪的氧化分解增多,患者消瘦,C正确;
    D、血糖升高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因此出现容易口渴的现象,D正确。
    故选A 。
    27.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各种激素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直接参与
    B. 人体内的各种激素运输到细胞外的方式都是胞吐
    C. 人体内的激素都需要通过血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
    D. 人体内的激素都不具有催化作用,也不能为代谢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
    【详解】A、人体细胞中有些激素是蛋白质,这些激素合成需要核糖体直接参与,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比如性激素是脂质,这类激素合成不需要核糖体直接参与,A错误;
    B、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的激素运输出细胞外是胞吐,性激素这类激素通过自由扩散出细胞,B错误;
    C、人体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细胞,C错误;
    D、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不具有催化作用,也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D。
    28.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比较快速且持续时间长
    B. 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才能产生某种激素
    C. 激素传递的信息和神经传递的兴奋一般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
    D.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但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不能产生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①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②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
    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长,A错误;
    B、人体内分泌腺可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可接受其他刺激,如血糖浓度升高也可刺激胰岛,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错误;
    C、激素传递和神经传递一般都需要与相关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
    D、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是神经细胞,但其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D错误。
    故选C。
    29. 甲、乙分别是激素发挥作用的两种机制,信号分子A、B、C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
    B. 图乙表明雄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
    C. 雄激素进入细胞后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 三种激素在机体中含量甚微,但效果显著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不同;
    2、分析图甲,激素的靶细胞受体在细胞表面;分析图乙,激素的靶细胞受体在细胞内部。
    【详解】A、细胞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而发挥作用,分析图甲可知,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信号分子B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此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A正确;
    B、分析图乙表明雄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B正确;
    C、雄激素进入细胞后起调节作用,而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C错误;
    D、激素在机体中含量甚微,但效果显著,这是激素特点之一:微量高效,D正确。
    故选C。
    30. 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两者关系如下图(图中“-”表示抑制)。部分高中生因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会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改变了靶细胞中的信号通路,不能抑制食欲,引起体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控制昼夜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B. 瘦素基因只存在于脂肪细胞中,但瘦素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达人体全身
    C. 在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正常条件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
    D. 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其作用于有两个,一是作用于靶细胞,最终引起食欲下降,减少能量摄入;二是反作用于脂肪细胞,抑制脂肪的形成。图中瘦素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详解】A、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昼夜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瘦素基因不只存在于脂肪细胞中,人体细胞都存在瘦素基因,只不过在脂肪细胞内表达,,B错误;
    C、图中瘦素的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正常条件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D、人体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的可能原因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不足,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我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揭示了“恶心-呕吐”的生理机制,绘制出了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从肠道到大脑的防御反应神经通路(如下图)。研究结果显示,脑干孤束核中有多种神经元,其中只有表达速激肽基因的神经元 (M 神经元)才能接收到迷走神经传来的信息,并通过释放速激肽来传导信息,最终激活“呕吐中枢”,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行为。
    (1)图中 Ca2+进入肠黏膜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迷走神经感觉末梢的特异性受体与 5-HT 结合后,产生兴奋,其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食源性细菌被机体摄入后,会在肠道内产生毒素,刺激机体的“厌恶中枢”在____________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并激活脑干的呕吐中枢,调节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引发呕吐,排出有毒食物,请完成呕吐形成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机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对机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31. ①. 协助扩散 ②.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2. ①. 大脑皮层 ②. 胃肠道毒素感受器→迷走神经(或者传入神经)→脑干呕吐中枢→传出神经→膈肌和腹肌 ③. 有利于尽快排出摄入的病原体及毒素,减轻它们对机体的毒害作用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当食物中的毒素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细胞释放5-羟色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可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Ca2+进入肠黏膜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为协助扩散。迷走神经感觉末梢的特异性受体与5-HT 结合后,产生兴奋,形成动作电位,则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小问2详解】
    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这属于感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据图可知,呕吐形成的反射弧为:胃肠道毒素感受器→迷走神经(或者传入神经)→脑干呕吐中枢→传出神经→膈肌和腹肌。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机体会产生“恶心-呕吐”的反应,这有利于尽快排出摄入的病原体及毒素,减轻它们对机体的毒害作用。
    32. 马拉松比赛受到大众的喜爱,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表示机体的神经中枢参与调节体温、水平衡等生命活动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③通过分泌乙酰胆碱传递兴奋,图中接受兴奋的效应器是__。比赛过程中大量排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____________感受器兴奋,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从而减少尿量。
    (2)若图中的激素B是肾上腺素,那么腺体细胞X是__________细胞,在比赛中肾上腺素与__________(激素)协同配合,促进____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答案】32. ①.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唾液腺 ②. 下丘脑渗透压
    33. ①. 肾上腺髓质 ②. 胰高血糖素 ③.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
    【分析】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小问1详解】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由图可知,图中接受传出神经③传递的兴奋的效应器是神经③的末梢及唾液腺。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减少尿量。
    【小问2详解】
    若图中的激素B是肾上腺素,那么腺体细胞X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在比赛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配合,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33. 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会引发多器官、多系统损伤,死亡率高,夏季是热射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发生于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高强度体能作业人员,而热习服训练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热习服训练是指人体在反复的热作用下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的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处于炎热环境,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途径来增加散热,以维持正常体温,参与该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2)劳力性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为探讨热习服训练对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70名业余长跑爱好者参加5km长跑,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实验组在长跑前进行热习服训练,长跑后比较两组业余长跑爱好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β、γ干扰素两种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
    该研究结果说明热习服训练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HSP)在机体热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细胞内就会形成HSP。据下图可知HS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汗腺分泌增强和皮肤血管舒张 ②. 下丘脑
    (2) ①. 能 ②. 因为经过热服训练后实验组长跑后两种炎症因子含量均没有对照组高
    (3)促进(催化)高温变性的蛋白质变成正常的蛋白质
    【解析】
    【分析】夏季,高温刺激皮肤和粘膜处的温度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小问1详解】
    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中的温(热)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支配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及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参与该过程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小问2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经过热习服训练后实验组长跑后两种炎症因子含量均没有对照组高,说明热习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细胞受高温刺激时产生的热休克蛋白(HSP)与高温下变性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促进(催化)高温变性的蛋白质变成正常的蛋白质。
    34.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腺分泌的小分子激素,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和睡眠作用。研究小组采用小鼠口服褪黑素方法对其调节免疫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鼠体内的褪黑素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调节着小鼠自身免疫功能。据表中信息分析,褪黑素可能作用的细胞有_____(答出两种即可)。
    (2)体内的NK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说明NK淋巴细胞能参与_____免疫过程。据表结果分析,褪黑素对机体免疫能力的调节作用与其_____有关。
    (3)综合上述分析,推测褪黑素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机理是_____。
    (4)研究发现,褪黑素还能调节小鼠睡眠时间。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褪黑素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睡眠情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一定剂量的褪黑素溶液,生理盐水,计时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
    【答案】 ①. 脾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抗体生成细胞(任答两种即可) ②. 细胞 ③. 剂量 ④. 褪黑素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淋巴细胞活性和促进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合理即可) ⑤. 将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口服一定剂量的褪黑素溶液,乙组口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环境中饲养,记录两组小鼠每天的睡眠时长 ⑥. 甲组小鼠平均睡眠时间比乙组长,褪黑素能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反之能缩短睡眠时间
    【解析】
    【分析】1、褪黑素是一种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表格数据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口服褪黑素均能提高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NK淋巴细胞活性,提高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但高剂量组的促进作用减弱,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题意,小鼠体内的褪黑素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作用于相应靶细胞,调节着小鼠自身免疫功能。表中显示,在褪黑素的调节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淋巴细胞的活性及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都会受到影响,说明褪黑素可能作用于脾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抗体生成细胞。
    (2)体内的NK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消除肿瘤或病毒感染的细胞,与效应T细胞具有相似的作用,说明NK淋巴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过程。表中数据显示,随着褪黑素的剂量增大,对脾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抗体生成细胞的促进作用反而下降,说明褪黑素对机体免疫能力的调节作用与其剂量(或浓度)有关。
    (3)综合上述分析,推测褪黑素可以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淋巴细胞活性和促进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增多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4)利用题干所示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褪黑素对小鼠睡眠的影响。实验设计思路;将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口服一定剂量的褪黑素溶液,乙组口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环境中饲养,记录两组小鼠每天的睡眠时长。预期结果及结论:甲组小鼠平均睡眠时间比乙组长,褪黑素能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反之能缩短睡眠时间。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给蝌蚪饲喂甲状腺组织碎片
    提前发育成“微型蛙”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
    生长发育障碍,只能长成大蝌蚪

    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并及时饲喂甲状腺激素
    蝌蚪正常发育为青蛙
    组别
    白细胞介素-1β
    γ干扰素
    长跑前
    长跑后
    长跑前
    长跑后
    实验组
    9. 34
    24. 15
    16. 21
    26. 24
    对照组
    9. 29
    34. 19
    16. 34
    40. 29
    测定指标
    组别
    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相对值)
    NK淋巴细胞活性
    (相对值)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相对值)
    对照组
    1
    1
    1
    低剂量组
    1.31
    1.62
    1.05
    高剂量组
    1.05
    1.16
    1.03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