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4.2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近日,浙江大学徐素宏研究团队发现秀丽线虫表皮细胞损伤后高尔基体自身以及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在伤口,进行膜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损伤直接影响物质运输以及细胞的稳态
B. 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两者可直接相互交换
C. 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参与膜修复的过程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D. 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其功能有:(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细胞膜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以及控制物质运输的功能,细胞膜损伤直接影响物质运输以及细胞内的稳定状态,A正确;
B、高尔基体膜可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说明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但是细胞膜的成分不能成为高尔基体膜的成分,不能说明两者可直接相互交换,B错误;
C、高尔基体来源的囊泡参与膜修复的过程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向细胞膜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D正确。
故选B。
2. 研究发现,在常氧环境下,肿瘤细胞能够大量摄取葡萄糖,但所产生的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大量乳酸,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表面的氢离子载体的数量,避免引起酸中毒。而限制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入能抑制有氧糖酵解,导致细胞产能减少,从而激活对能量敏感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氧环境下,肿瘤细胞表面氢离子载体的数量增多,与H+结合后,改变构象将更多的氢离子运进细胞
B.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膜上分布着更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C. AMPK是一类能够提供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蛋白质,只在肿瘤细胞中合成
D. 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中,产生充足ATP,有利于肿瘤快速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1、癌细胞: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无限分裂增殖;②形态结构变化:扁平的成纤维细胞癌变球形;③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详解】A、在常氧环境下,肿瘤细胞所产生的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大量乳酸,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表面的氢离子载体的数量,与H+结合后,改变构象将更多的氢离子运出细胞,避免引起酸中毒,A错误;
B、在常氧环境下,肿瘤细胞能够大量摄取葡萄糖,葡萄糖运进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故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膜上分布着更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B正确;
C、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类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蛋白质,在其他细胞中也能合成,C错误;
D、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中,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B。
3. 在某植物种群中,其性别分化由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D、d+、d-)控制,基因D决定雄株、基因d+决定雌雄同株,基因d-决定雌株。已知D对d+和d-为显性,d+对d-为显性。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D、d+和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一雄株和一雌株杂交后代中一定会有雄株,但不一定有雌株
C. 该植物种群中纯合的雄株与纯合的雌株杂交,后代是纯合的雌雄同株
D. 若某杂交实验F1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株:雌株=1:1,则该实验进行时需要去雄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基因D、d+和d-是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B、一雄株(Dd+或Dd-)和一雌株(d-d-)杂交后代中一定会有雄株(D_),但不一定有雌株(d-d-),B正确;
C、由于D对d⁺和d⁻为显性,基因d+决定雌雄同株,基因d-决定雌株,Dd+、Dd-表现为雄株,该植物群体中不存在纯合的雄株,C错误;
D、若某杂交实验F1的表型及比例为雄株:雌株=1: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两亲本一雌一雄,则无需去雄处理,D错误。
故选B。
4. 蜜蜂中雌蜂(2N=3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N=16)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来。蜜蜂中有一种DNMT3蛋白作用如图所示。雌蜂幼虫持续取食蜂王浆,使得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去甲基化而能发育为蜂王。若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下列关于蜂王和工蜂的发育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蜂王浆可能会提高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
B. 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C. DNMT3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
D. 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与起始密码子的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没有同源染色体;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同源染色体。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没有性染色体。
【详解】A、由题干信息“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抑制雌蜂幼虫细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A错误;
B、被甲基化的dynactinp62基因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抑制DNMT3基因表达后可以显著降低幼虫体内dynactinp6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说明其表达产物可能是一种DNA甲基化酶,C正确;
D、DNA甲基化使该基因不能表达,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D错误。
故选C。
5. 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化学药物处理后的果蝇性腺中的细胞,得到如图结果。已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图中箭头所示处的“染色体桥”(染色体末端处黏合)会在细胞分裂中发生随机断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桥”断裂可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也可直接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B. 该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II后期
C. “染色体桥”断裂可能导致子细胞失去功能,因此该果蝇育性可能下降
D. 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
【详解】A、染色体桥断裂不会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引起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桥随机断裂,导致染色体片段不一定均分),A错误;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图该所示细胞存在“染色体桥”结构,其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染色体桥断裂可能导致子细胞失去功能,果蝇育性可能下降,C正确;
D、染色体桥两侧都连有1个着丝粒,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A。
6. 天竺鼠中控制短毛(E)和长毛(e)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草地天竺鼠全为短毛个体,由于人类活动带来了一群长毛天竺鼠,一年后该草地天竺鼠种群基因型频率为EE70%、Ee20%、ee10%。因气候变化,从第二年开始该地区出现连续低温,第四年后ee个体增加了10%,EE、Ee个体分别减少了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环境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的选择来实现的
B. 若没有人类活动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天竺鼠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C. 在连续三年低温的影响下,e的基因频率约为22%
D. 天竺鼠种群中全部E基因和e基因的总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如下:(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环境通过对生物体表现型的选择来实现的,A错误;
B、气候变化等因素也会导致该草地天竺鼠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错误;
C、因ee个体增加了10%,EE、Ee个体分别减少了10%,设该种群共有100个个体,则三年后,EE=70-70×10%=63,Ee=20-20×10%=18,ee=10+10×10%=11,故e的基因频率为(18+11×2)/[(63+18+11)×2]×100%≈22%,C正确;
D、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错误。
故选C。
7. B细胞的T细胞依赖性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如图是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B细胞可作为APC向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
B. 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会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
C. B细胞的激活除了两种信号外还需要Th细胞分泌出的细胞因子
D. 通过Th细胞表面TCR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使Th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B细胞活化过程为:Th细胞受活化信号①(接受抗原的MHCⅡ)和活化信号②(CD80/86)共同刺激后活化,产生CD40L,然后B细胞活化受活化受活化信号①(抗原)和活化信号②(CD40L)共同刺激活化。
【详解】A、T细胞、B细胞相互激活过程中,B细胞可不能作为APC向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A错误;
B、B细胞活化受活化受活化信号①(抗原)和活化信号②(CD40L)共同刺激活化,B正确;
C、据图分析,B细胞的激活除了两种信号外还需要Th细胞分泌出的细胞因子,C正确;
D、通过Th细胞表面TCR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从而使Th细胞增殖、分化,D正确。
故选A。
8. 血压上升、肾小球过滤液浓度过高均会导致小鼠尿量明显增多。为研究小鼠尿量调节因素,将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并测定其正常饲养状态下的尿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
B. 导致组1小鼠与组2小鼠尿量明显增多的原因不同
C. 与对照组相比,组3小鼠的尿量将明显增加
D. 小鼠对尿量的调节机制可能是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小鼠尿量调节因素,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处理方式,因变量是尿量。
【详解】A、对照组不做处理,排除实验过程中其他因素对尿量的影响,而实验过程中其他因素属于无关变量,故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排除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干扰,A正确;
B、过多钠元素可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压,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组1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血压上升引起;组2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肾小球过滤液浓度高,故导致组1小鼠与组2小鼠尿量明显增多的原因不同,B正确;
C、抗利尿激素参与内环境水盐平衡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作用;组3注射了抗利尿激素,所以尿量将明显减少,C错误;
D、组4属于神经调节,此外组3涉及抗利尿激素,两组均可影响尿量,故小鼠对尿量调节机制可能是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C。
9. 光敏色素(phy)在植物——环境互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phyB被证明对气孔开闭、植物发育等多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光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的部分反应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r(无活性)、Pfr(有活性)是phyB的两种构象,正常光照有利于Pr向Pfr转化,荫蔽胁迫有利于Pfr向Pr转化,PIFs是一类具有调控基因转录作用的蛋白质,ROT3、BZR1和ARF6均为相关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在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过程中呈拮抗关系
B. 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Pr形式贮存,由此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
C. 荫蔽胁迫下,促使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环境
D. 幼苗下胚轴伸长仅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植物的生命活动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详解】A、生长素、赤霉素、乙烯和油菜素甾醇呈协同关系,共同调控幼苗下胚轴伸长,A错误;
BC、荫蔽胁迫下,phyB主要以Pr形式存在,由此减弱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幼苗下胚轴伸长,有利于植物获得更多光照,以适应“荫蔽胁迫”环境,B错误,C正确;
D、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幼苗下胚轴伸长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D错误。
故选C。
10. 柞蚕喜好食用柞树叶,其茧丝产量较高,很受蚕农喜爱。蚕农在放养柞蚕时需合理确定放养量,同时还需移栽适龄柞树、种植灌木类中草药和草菇、栽种阴生植物等,维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们通过柞蚕吐丝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柞蚕的直接和间接价值
B. 柞树、灌木、阴生植物等合理布局,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 只要不改变柞树的种植密度,柞蚕的最佳放养量就不改变
D. 若利用柞蚕粪作鱼饲料进行渔业发展,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这种由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以及环境容纳量都是要考虑的。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生 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详解】A、蚕丝能够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原料,所以体现了柞蚕的直接价值,A错误;
B、柞树、灌木、阴生植物等合理布局,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充分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可以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B正确;
C、柞蚕的最佳放养量与柞树的种植密度有关,还与环境容纳量有关,C错误;
D、柞蚕粪作鱼饲料进行渔业发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B。
11. 浅水湖泊养殖鱼类的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该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是一种蓝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该湖泊的各种藻类以及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富营养化时,最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 若鱼鳞藻、脆杆藻流入鱼的能量为15.2kJ/(cm2·a),鱼粪便中的能量是5.6kJ/(cm2·a),则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9.6kJ/(cm2·a)
D. 湖泊中的有毒物质导致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N、P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逐渐增加,贫营养化时鱼鳞藻最多,中营养化时脆杆藻最多,营养化时微囊藻最多。随着营养化程度的增加,鱼鳞藻数量逐渐减少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脆杆藻先升高后降低直至消失,其最多出现于中营养化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微囊藻一直在增加最后略微减少。
【详解】A、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湖泊的各种藻类以及动物、微生物不是该湖泊中全部的生物,A错误;
B、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富营养化时,微囊藻占据优势,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不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错误;
C、同化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若鱼鳞藻、脆杆藻流入鱼的能量为15.2kJ/(cm2·a),鱼粪便中的能量是5.6kJ/(cm2·a),不能计算出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
D、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在种群自然调节中,其作用与种群密度有关系的那些调节因素,有毒物质对鱼鳞藻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是相关的,故湖泊中的有毒物质导致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 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某些植物的开花,属于物理信息
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一定是双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物群落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非生物环境中的CO2,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CO2排放出去,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属于物理信息,因此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某些植物的开花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可以不沿着食物链进行,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不一定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13. 为研究拟南芥植株E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将T-DNA插入到E基因中,导致其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记为e。为验证某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科研人员根据基因E和T-DNA的序列,设计了三种引物,引物的结合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完整的E基因和T-DNA整合后,因片段长度过大,不能完成整个融合基因的PCR扩增。科研人员提取该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III”组合及“II+III”组合进行PCR,两种引物组合均能完成扩增。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为( )
A. EeB. EEC. eeD. EE或Ee
【答案】A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利用的原理是DNA复制。
【详解】根据题干“已知完整的基因E和T-DNA整合后,因片段长度过大,不能完成整个融合基因的PCR扩增”,且e的产生是T-DNA插入到基因E中,因此当拟南芥的基因型为EE时,用引物“Ⅱ+Ⅲ”组合,可以获得PCR产物,但用引物“I+Ⅲ”组合时,不能获得PCR产物;当拟南芥的基因型为Ee时,用引物“Ⅱ+Ⅲ”组合和引物“I+Ⅲ”组合时,都能获得PCR产物;当拟南芥的基因型为ee时,用引物“Ⅱ+Ⅲ”组合,不能获得PCR产物,但用引物“I+Ⅲ”组合时,能获得PCR产物;即该拟南芥植株的基因型为Ee,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 开展深海微生物研究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考船采集了深海冷泉附近的沉积物样品,从中分离微生物,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图中I~V是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②与培养基①相比,需要添加琼脂
B. 若操作过程中以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接种环的灼烧次数与划线次数相同
C. 若培养基①在培养过程中通入充满N2,则此时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D. V过程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培养基②是固体培养基,培养基①是液体培养基,培养基②与培养基①相比,需要添加琼脂,A正确;
B、每次划线前后均需要对接种环灼烧,接种环的灼烧次数比划线次数多一次,B错误;
C、若培养基①在培养过程中通入充满N2,以N2为氮源,则此时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C正确;
D、V过程测定种群密度,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D正确。
故选B。
15. 为了降低对国外奶牛种质的过度依赖,提高优良母牛的扩繁速度成为关键,而试管牛技术产业化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如图是试管奶牛的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核移植技术,反映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 从优良母牛中采集卵母细胞,通常用冲洗子宫采卵方法
C. 在过程①中精卵识别阶段时,卵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进行过程②胚胎移植前,需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详解】A、由图可知,①是体外受精,精卵结合的过程,A错误;
B、卵母细胞是在卵巢中采集到的,B错误;
C、在过程①中精卵识别阶段时,卵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
D、在进行胚胎移植之前,需对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可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氮肥和钾肥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水稻幼苗若干,氮肥,钾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致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为1、2、3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氮肥、钾肥、氮肥+钾肥,置于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②在水稻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
步骤①缺陷: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步骤②缺陷: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_释放量计算。
【答案】16. ①. 没有对照组 ②. 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 ③. 取材方法不科学 ④. 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
17. ①. 小于 ②.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 ③. O2
【解析】
【分析】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的三个变量分别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小问1详解】
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步骤①缺少对照组,应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还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步骤②取材方法不科学,应保证叶片的数量和取材部位完全相同。
【小问2详解】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为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来计算。
17. 填空
(1)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F1代全为红花,这一实脸结果是否能够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__________(填“是”或“否”)。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实验材料是否必须为纯合子?__________(填“是”或“否”)。
(2)如图是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某个家系图,据图推测,该遗传病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控制刚毛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F1中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否 ②. 否
(2)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 由于Ⅱ-5、Ⅱ-6正常,Ⅲ-10为患者且为女性,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①. X ②. 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可见F1中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推测为伴X隐性遗传 ③. 1/8
【解析】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患,父子无病在常染。
【小问1详解】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因为F1只表现出红色显性,可能红色显性白色隐性融合后显比隐强,并不否定融合也不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红花与白花杂交F1出现的只有显性性状,F1自交得F2才会性状分离。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可以不为纯合子。
【小问2详解】
由于Ⅱ-5、Ⅱ-6正常,Ⅲ-10为患者且为女性,故该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
【小问3详解】
卷刚毛弯翅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可见F1中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推测为伴X隐性遗传;而 翅型与性别无关,推测为常染色体遗传,若直刚毛、直翅为显性,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表示,推出亲代基因型为eeXdXd和EEXDY,因此F1中雌果蝇基因型为EeXDXd,雄果蝇基因型为EeXdY,F1中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基因型为eeXD--,概率为1/4×1/2=1/8。
18. 看图填空
(1)将3份离体神经纤维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______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______。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__________传向__________。
(3)图为健康人体排尿反射示意图,图中a、b、c、d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组成,脑桥具有协调排尿过程的作用。婴儿只要膀胱内尿液容量达到一定阈值,排尿反射就不可抑制的发生;成人可以使排尿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活动。比较婴儿和成人的排尿中枢和反射类型。
婴儿:__________,成人:__________。(选填编号)
①大脑皮层 ②脑桥 ③骶髓 ④非条件反射 ⑤条件反射
(4)某患者因受伤出现了想尿尿不出的尿潴留症状。该受损处不可能是__________(单选)。
A. 大脑皮层B. 脑桥C. c神经D. d神经
【答案】(1) ①. A ②. 由于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故A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2) ①. 胞体 ②. 轴突末梢
(3) ①. ③②④(或③④) ②. ①②③⑤ (4)A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由于神经冲动产生需要Na+,故A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小问2详解】
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通过突触传导的,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经过神经递质完成,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也因此导致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进而可以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小问3详解】
通常来说,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脑桥位置,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大脑皮层不参与排尿反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此婴儿排尿过程为感受器接受了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传入神经传导到脑桥,通过骶髓作用到通尿肌,因此婴儿的排尿中枢和反射类型为③②④(或③④)。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排尿过程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种排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感受器接受了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传入神经传导到脑桥,然后传到大脑皮层,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后,通过骶髓作用到逼尿肌,因此成人的排尿中枢和反射类型为①②③⑤。
【小问4详解】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在脑桥产生兴奋后,通过传出神经c和d作用到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因此某患者因受伤出现了想尿尿不出的尿潴留症状,受损处可能是脑桥、c神经和a神经,没有大脑皮层参与,也能完成排尿反射,因此不能是大脑皮层,A正确。
故选A。
19. 2022年全年,巢湖共发现鸟类19目58科287种,共记录到鸟类55808只,红嘴鸥以9000多只的绝对优势,成为环巢湖唯一的优势种,也是巢湖的关键性鸟种。如图甲是巢湖红嘴鸥捕食鱼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科研工作者监测了巢湖中的三种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C以A为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巢湖红嘴鸥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若要认识巢湖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____。
(2)红嘴鸥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鱼虾和红嘴鸥的同化量之和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中生产者的同化量。
(3)该生物群落中,A与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在临近t1时A种群数量增长_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标记重捕法 ②. 物种组成
(2) ①. 生长、发育和繁殖 ②. 小于
(3) ①. 种间竞争 ②. 减慢 ③. 由于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同时A与B的竞争和C对A的捕食,也都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所以A种群数量接近t1时增长减慢
【解析】
【分析】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储存在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中。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摄入体内。
【小问1详解】
红嘴鸥的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要认识巢湖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小问2详解】
同化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红嘴鸥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鱼虾和红嘴鸥的同化量之和小于图中生产者的同化量。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A与B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由于临近t1时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同时A与B的竞争和C对A的捕食,也都会抑制A种群数量的增长,所以A种群数量接近t1时增长减慢。
20. 科研团队通过转基因获得了一种大肠杆菌工程菌,成为监测残留在生物组织或环境中的四环素水平的“报警器”,其监测原理如图1所示,天然大肠杆菌不具备图1中所示基因。启动子有利于RNA聚合酶识别并启动特定基因的转录,CFP蛋白可在一定条件下发出荧光。
(1)在上述研究中,必须导入天然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有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TetR基因 ②GFP基因 ③四环素合成相关基因 ④RNA聚合酶基因
(2)据图1,当环境中不含四环素时,该大肠杆菌工程菌__________(填“能发出”或“不发出”)荧光。试概述该种四环素检测方法的原理__________。
(3)图2表示2个DNA片段、质粒及其上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的分布情况;其中质粒上的Ampr代表青霉素抗性基因。下表为相关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
若要拼接DNA片段1和2,结合图2和表中信息
,在特定工具酶作用下能成功拼接的位点处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填写编号)。
(4)为提高对环境中四环素水平监测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将GFP的第65位丝氨酸突变成苏氨酸后,增加了绿色荧光稳定性和强度。该项技术属于__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基因的定点突变 ②基因的定向进化 ③细胞工程 ④蛋白质工程
【答案】(1)①② (2) ①. 不发出 ②. 当环境中没有四环素时,由于tetR基因的表达产物tetR蛋白对启动子2的抑制作用,使得GFP基因不能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GFP蛋白)而不发光,当环境中存在四环素时,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作用,绿色荧光蛋白得以表达并发光, (3)②③ (4)①④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启动子1可与RNA聚合酶结合,促进TetR基因的表达TetR蛋白,TetR蛋白抑制启动子2与RNA聚合酶的结合,抑制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四环素可以抑制TetR蛋白的作用,因此当环境中没有四环素时,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表达;当环境中有四环素时,四环素能够解除TetR蛋白对启动子2的抑制作用,最终使菌体发出绿色荧光。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弱来判定环境中的四环素浓度,因此需导入天然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有①②。
【小问2详解】
据图1,四环素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当环境中没有四环素时,该大肠杆菌工程菌TetR基因的表达的TetR蛋白会抑制启动子2与RNA聚合酶的结合,抑制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因此不发处荧光。
【小问3详解】
据图2分析可知,DNA片段1两端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分别是XbaⅠ和EcRⅠ,而DNA片段2两端的限制酶识别序列是SpeⅠ和BamHⅠ,若要让两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需要经酶切后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据表格分析,XbaⅠ和SpeⅠ酶切能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因此DNA片段1用XbaⅠ酶切,DNA片段2用SpeⅠ酶切,然后在用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所以在特定工具酶作用下能成功拼接的位点处碱基序列为②③。
【小问4详解】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对照组
?
?
1
静脉注射20mL生理盐水
增多
2
静脉注射5mL20%葡萄糖溶液
增多
3
静脉注射一定量的抗利尿激素
?
4
微电流刺激某条神经外周端
减少
组号
CO2吸收量/μml·m-2·s-1
1
10.66
2
13.04
3
15.91
限制酶
EcRI
XbaI
SpeI
BamH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5'-G↓AATFC-3'
3'-CTTAA↑G-5'
5'-T↓CTAGA-3'
3'-AGATC↑T-5'
5'-A↓CTAGT-3'
3'-TGATC↑A-5'
5'-G↓GATCC-3'
3'-CCTAG↑G-5'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拼接位点处的碱基序列
5'-TCTAGA-3'
3'-AGATCT-5'
5'-TCTAGT-3'
3'-AGATCA-5'
5'-ACTAGA-3'
3'-TGATCT-5'
5'-ACTAGT-3'
3'-TGATCA-5'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试题,共8页。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素质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素质检测生物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表示ATP为细胞膜上转运,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二倍体植物,哺乳动物体内G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8月)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8月)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入学考试生物pdf、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入学考试生物参考答案和解析pdf、安徽六校高三联考-生物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