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第六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第六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满分50分
相对原子质量:O—16 K—39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B.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后变轻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D. 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生成了氧气,则固体质量减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后变轻,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符合题意;
C、铁丝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消耗的氧气的质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生成物会扩散到空气中,则长度越来越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 氦气可充灌气球B. 氧气可以作燃料
C. 石墨可以作电极D. 金刚石可以裁玻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填充探空气球,故说法正确;
B、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说法错误;
C、石墨可以作电极正确,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用来裁玻璃,故说法正确。
故选B。更多免费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点睛】
3. 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可燃性B. 都有导电性
C. 都是黑色固体D. 都有滑腻感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均具有可燃性,故A正确。
B、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C、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是深灰色固体,故C错误。
D、石墨有滑腻感,金刚石没有,故D错误。故选A。
4. 甲醛的化学式为,是室内装潢产生的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分子是一种氧化物B. 甲醛分子中含有碳元素
C. 甲醛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 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醛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为微观概念,元素为宏观改变,不能说分子中含有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的有关淀粉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只含碳、氢元素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物水由氢、氢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反应后只能确定氧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推断淀粉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故选C。
6. 家庭常用的某种消毒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B. +1C. +3D. +5
【答案】B
【解析】
【详解】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0,解得x=+1,故选B。
7.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形管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端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B. 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满
C. 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 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密度比水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c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a端应连接电源的负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c管收集的气体先收集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给了在“锂电池”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锂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B. 锂元素为金属元素
C. 锂元素的原子质量为6.941gD. 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锂元素原子有两层电子,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 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二甲肼(化学式为)与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NO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碳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3X外,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3X中含有6个氮原子,化学式为N2,故选A。
10.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值为14B.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 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丙的质量为5g,则甲的质量为7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28g+10g+2g+0g-(0+10+16)g=14g,选项正确;
B、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选项正确;
C、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物质质量在减少为反应物,丙和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D、由表可以得出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8g:(14g-2g)=7:3,丙的质量为5g时生成了丙3g,甲的质量为7g时反应掉甲为19g,不符合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含碳物质是生活中存在最多的物质。
(1)坚硬无比的金刚石,柔软易碎的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________。
(2)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
(3)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4)木炭和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很强的________性。
(5)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这一转化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1.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3. 导电 14. 吸附
15. 化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小问2详解】
墨中含有碳单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则用墨书写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
【小问3详解】
石墨具有导电性,则可作电极。
【小问4详解】
木炭和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则都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小问5详解】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 运用化学知识理解情境素材,充分体现化学素养和能力。
周末,同学们相约到科技馆游览。参观后同学们围绕海水淡化的方法、流程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关资料】目前商业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热分离法利用热蒸发和冷凝工艺将水与非挥发性物质分离,该方法能耗大,成本高;膜分离法利用薄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实现海水淡化,但现有的薄膜使水通过量低,效率不高而造成应用受到限制。有科学家提出,给石墨烯“打上”许多特定大小的孔,制成单层纳米孔的二维薄膜,可提高海水淡化的效率。石墨烯海水淡化膜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围绕以上内容,四位同学进行如下讨论。请结合你对化学知识和情境的理解,完善他们的观念。
(1)甲同学:通过学习,我知道在热分离法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限制热分离法大规模应用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同学:用石墨烯制成单层纳米孔二维薄膜进行海水淡化,这种膜只允许________(填微粒名称)通过,而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不能通过,从而使海水淡化。
(3)丙同学:石墨烯和我们学习的金刚石、石墨都属于由________构成的单质。
【答案】(1) ①. 物理变化 ②. 该方法能耗大,成本高
(2) ①. 水分子 ②. 、
(3)碳原子##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热分离法利用热蒸发和冷凝工艺将水与非挥发性物质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由资料可知,热分离法能耗大,成本高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用石墨烯制成单层纳米孔的二维薄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通过,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符号为Na+、Cl-。
【小问3详解】
金刚石、石墨都属于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
13.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及变化规律。
(1)下图为甲烧(化学式为)燃烧的反应。请结合微观示意图回答:
①标出乙中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②丁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③该反应中存在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
④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种。
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①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
②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表现为________(填“正”或“负”)价。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_____。
④从表中可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三##3 ③. 碳元素、氧元素 ④. 2##二##两 ⑤.
(2) ①. 硅##硅元素 ②. 负 ③. 8 ④. 质子数不同 ⑤.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乙为氧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标注化合价应标注在元素正上方,故表示为:
②由图可知丁为水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③反应物甲烷中氢元素为+1价,碳元素为-4价,氢气中氢元素为0价,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为-2价,水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故该反应中存在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氧元素;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水为氧化物,甲烷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氧气为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两种;
⑤该反应为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2详解】
①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为硅元素;
②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是氟,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在化合物中一般表现为负价;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原子序数是8,原子核内质子数是8;
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氧元素与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4. 物质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
(1)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________;
②白磷自燃:_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④水通电分解:________;
⑤氢气不纯,点燃发生爆炸的反应:________;
(2)A-E是初中化学五种常见的物质。其中A、B均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其中“—”表示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转化。请回答:
①E化学式为________。
②C→E的反应类型________。
③请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________。
④D的用途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④. ⑤.
(2) ①. CO ②. 化合反应 ③. ④. ⑤. 作导线(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⑤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A、B均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D和氧气反应生成B,A、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和D,铜为红色固体,碳和氧化铜为黑色固体,氧化铜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A为碳、B为氧化铜、C为二氧化碳、D为铜;且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则E为一氧化碳,符合推断。
①E的化学式为CO。
②C→E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③A+B的反应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E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D为铜,具有导电性,则可作导线。
15.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以下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相等 猜想2:不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1)写出上述乙组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评价】
(2)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设计实验在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3)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已知NaOH溶液可吸收),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并指出其不足之处________。
【得出结论】
(4)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
(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均不变。
【应用】
(6)①某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 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②现有15.8g高锰酸钾,加热至完成分解,问能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5.
16. 密闭容器 17. ①. B ②. A中生成的气体使气球胀大,所受浮力变大,再次称量指针会偏右(或C中产生气体过多,使瓶内气压过大,会将胶塞冲开)
18. 参加化学反应 19. 种类、数目、质量
20. ①. 四##4 ②. 解:设能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答:能制得氧气1.6g。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称量所有物质的质量,则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设计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小问3详解】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A装置中的气球最终会膨胀,所受浮力变大,再次称量指针会偏右,B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使瓶内气压过大,会将胶塞冲开,则B装置为最佳装置。
【小问4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小问5详解】
化学反应的是指为原子的重新组合,则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则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小问6详解】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铜、氧、碳、氢,则该固体物质中也一定含有铜、氧、碳、氢四种元素组成。
②见答案。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8
10
2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
x
16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2正确
猜想1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第六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