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2分/题)
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 长臂猿B. 森林古猿C. 北京猿人D. 类人猿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达尔文在哪本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
A. 《生物进化论》B. 《物种起源》
C. 《昆虫记》D. 《生命起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创立者达尔文认为,每种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容易生存下来,繁殖后代,并使变异能够不断遗传下来,而且多数不具有有利变异或产生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被逐渐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便是自然选择。这一观点出自《物种起源》。
【详解】A.《生物进化论》通常指生物界的进化理论,亦称“演化论”,旧称“天演论”。进化论一词最初为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一1829年)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A不符合题意。
B.《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符合题意。
C.《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达尔文没有写以《昆虫记》命名的书,C不符合题意。
D.《生命起源》从生命起源简单的讲到了现在的世界,达尔文没有写以《生命起源》命名的书,D不符合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题意。
故选B。
3. 有一种新药即将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需要在下面的动物中进行药物实验,你认为选择哪种动物最合适( )
A. 猕猴B. 恒河猴C. 长臂猿D. 大叶猴
【答案】C
【解析】
【分析】应用于临床实验,拿动物代替人做实验,选择的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得出的结论越可靠。因此可以从分析四个选项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的角度去解答。
【详解】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最相似,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而猕猴、恒河猴、大叶猴与长臂猿相比,同人类的形态结构相似较少,亲缘关系较远。所以我们选择代替人类做实验的动物,最好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 如图为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B. 反应瓶内的水蒸气、氧气、氨气、甲烷等模拟原始大气
C. 实验后在烧瓶中产生了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
D. 米勒实验结果说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详解】A.米勒实验采用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A正确。
B.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氨、氢气和甲烷气体,没有氧气,B错误。
CD.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D错误。
故选A。
5.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制造工具 ②火的使用 ③产生语言 ④直立行走
A. ①②③④B. ④①③②C. ④①②③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
【详解】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④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天然工具和①制造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②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③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故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正确的变化顺序是:④①②③,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五种生物的分类图解,有关生物及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图中菜豆和松树的亲缘关系最近
B. ⑤代表的动物其生殖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C. ②③④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松树、菜豆、扬子鳄
D.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也越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如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观图可知,①是海带,②是松树,③是菜豆,④是扬子鳄,⑤是藏羚羊。
【详解】A.上图中菜豆和松树同属于种子植物,共同特征多,所以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
B.⑤代表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哺乳,B正确。
C.②代表无果皮的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③代表有果皮的种子植物即被子植物;④代表卵生的哦动物,所以②③④分别代表的生物是松树、菜豆、扬子鳄,C正确。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D错误。
故选D。
7. 原始生命形成重要标志是( )
A. 原始细胞膜的形成
B. 原始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C. 能生长、生殖、遗传
D. 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始生命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能力。
【详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产物。有些多分子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特别是由于核酸和蛋白质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物质,这就是原始生命。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繁殖,生殖意味着种族的延续,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 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 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原因。
9. 动物界中最高等的是( )
A. 哺乳动物B. 鸟类C. 爬行动物D. 节肢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
【详解】A.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故A符合题意。
B.鸟类是体内受精,而且鸟卵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具有:坚硬的卵壳起到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故C不符合题意。
D.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程度;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 不滥捕乱杀
D. 广泛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滥捕乱杀、广泛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措施。
综上,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间接价值B. 直接价值C. 科学价值D. 潜在价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
【详解】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降解污染,净化水中的染污物的作用。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地球之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选A。
13. 下列不属于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是( )
A. 扬子鳄B. 黑猩猩C. 金丝猴D. 大熊猫
【答案】B
【解析】
【分析】我国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①金丝猴(哺乳动物),②白鳍豚(哺乳动物),③朱鹮(鸟类),④扬子鳄(爬行动物,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⑤长臂猿(哺乳动物,我国仅有的类人猿),⑥水杉(裸子植物,植物中的“活化石”),⑦麋鹿(哺乳动物,俗称“四不像”),⑧珙桐(被子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中国的鸽子树)。
【详解】A.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知,黑猩猩不是我国特有的珍惜物种,B符合题意。
C.金丝猴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其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两种金丝猴,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熊猫(学名:Ailurpda melan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鱼类资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在禁渔期和禁渔区进行捕捞
B. 可以使用任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C. 坚持以养殖为主,积极发展渔业生产技术
D. 不用禁渔工具进行捕捞,不能用炸鱼、毒鱼、电鱼等方法捕鱼
【答案】B
【解析】
【分析】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以保护就会消失的,要合理开发利用。国家采取渔业政策保护,教导民众执行;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还要实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鱼;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国家也可以对饲养鱼类有成效的人实施奖励,鼓励其投资鱼类繁殖产业如规定。如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规定渔网网眼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捞幼鱼,等到幼鱼长大再捕捞提高鱼类的产量。
【详解】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不能用炸鱼、毒鱼、电鱼等方法捕鱼。”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肥育期间的幼苗,还规定了“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将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 下列生物类群中,受精作用已完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 )
A. 爬行动物B. 两栖动物C. 鱼类D. 腔肠动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分析】腔肠动物和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生殖个发育都在水中进行,两栖类和爬行类既可以生活在陆地,有的也可以在水中生活,但是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类的生殖和发育已经脱离了对水的依赖,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鸟的身体呈纺锤型B. 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结构
C. 羽毛有保温的作用D. 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
【答案】A
【解析】
【分析】鸟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进行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足够的氧气。
【详解】A.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A错误。
B.鸟类具有特殊的产热和散热结构,以保持体温恒定。例如,鸟类的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富含线粒体,能够通常呼吸作用产生热量,而鸟类皮肤下有丰富的血管,可以通过调节血流来控制热量的散发或保留,B正确。
C.鸟类的羽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能够防止热量大量散失,维持其体温恒定,C正确。
D.鸟类的食量大,消耗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鸽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与飞行相适应
B. 金鱼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
C. 蛇体表被角质鳞,与其捕食方式相适应
D. 猪肉绦虫消化管退化,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指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即有什么样的结构,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另一方面,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
【详解】A.家鸽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有利于保温和飞行;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这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A不符合题意。
B.鱼类适于水中生的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金鱼生活在水中,有鳃,与水中呼吸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
C.蛇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与陆生环境相适应,与其捕食方式无关,C符合题意。
D.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下面是小明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时记录的几种植物,其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
①莲 ②雪松 ③牵牛花 ④柳树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详解】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区别是:是否有形成层。题干中:①莲、③牵牛花茎内没有形成层,属于草本植物;②雪松、④柳树的茎内有形成层,属于木本植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9. 下面对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等相关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 银杏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B. 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 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D. 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
【详解】A.银杏的种子是落落的,没有果皮包被,A错误。
B.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
C.蕨类植物靠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后代,C正确。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体内叶没有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A。
20. 如图是细菌结构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细菌DNA集中的区域
B. ②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C. 所有细菌都有结构④
D. ⑤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特殊结构有鞭毛和荚膜。
图中①未成形细胞核、②鞭毛、③细胞质、④荚膜、⑤细胞壁、⑥细胞膜。
【详解】A.图中①是未成形的细胞核,为细菌细胞遗传物质DNA集中的区域,A正确。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器官,②鞭毛是细菌的运动结构,能运动,B错误。
C.特殊结构②鞭毛和④荚膜,有的细菌有,有的没有,C错误。
D.⑤细胞壁的功能是支持和保护,⑥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D错误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探究题
21. 为了研究生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捕捉了体型、活跃程度相似的家蝇若干只,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且两组雌雄比例相同。A组家蝇用含有一定比例的DDT(农药)的食物进行喂养处理,B组用相同的不含DDT农药的食物进行喂养,理论上许多代后,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对DDT农药的耐药性要强很多,据此,请你分析作答以下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运用达尔文的_________学说来解释家蝇抗药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家蝇个体的抗药性原本就存在差异,使用DDT处理后,A组中抗药性弱的家蝇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__________(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遗传给后代。
(3)农民施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II,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 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 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 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 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答案】(1) ①. DDT(有无DDT、有无农药) ②. 对照
(2) ①. 自然选择 ②. 有利变异 (3)D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家蝇中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和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小问1详解】
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用DDT处理,故该实验中的变量是食物是否加入DDT或DDT。B组起对照作用。
【小问2详解】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所以,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使没有抗药性的家蝇被淘汰,有抗药性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没有抗药性和有抗药性的家蝇都存活下来。
【小问3详解】
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D错误。
故选D。
22.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们发现:去餐厅吃饭,有些人愿意使用一次性筷子而不愿意使用消毒筷子,认为一次性筷子没有人使用过,比消毒筷子卫生,他们为了探究哪种筷子更卫生,制定了如下探究计划,请你一起参加,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
(2)做出假设:______。
(3)制定计划并实施实验:
A、配置适于细菌生活的培养基。
B、将两组培养基进行______(选填“高温”“低温”)处理,并分别标号1号和2号。
C、用无菌棉签擦拭一次性筷子后在1号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另一组用无菌棉签擦拭消毒筷子后在2号培养基上涂抹,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______。
D、将两组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到恒温箱里进行培养,定时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4)推测实验结果:如果1号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多于2号培养基,说明______筷子比较卫生。
【答案】22. 一次性筷子比消毒筷子更卫生吗
23. 一次性筷子比消毒筷子更卫生
24. ①. 高温 ②. 对照
25 消毒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目中已知信息可知,本实验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一次性筷子比消毒筷子更卫生吗?
【小问2详解】
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作出假设:一次性筷子比消毒筷子更卫生。
【小问3详解】
B、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C用无菌棉签擦拭一次性筷子后在1号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另一组用无菌棉签擦拭消毒筷子后在2号培养基上涂抹,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小问4详解】
用无菌棉签擦拭一次性筷子后在1号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另一组用无菌棉签擦拭消毒筷子后在2号培养基上涂抹。所以,如果1号培养基上的菌群数量多,说明消毒筷子比较卫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份月考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份月考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