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跨市联合适应性训练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跨市联合适应性训练检测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这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歌词、编曲、演唱方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符合中国古典审美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但在这种音乐形式广泛流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反思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中国风”音乐无论在歌词、编曲、唱法,旋律还是在MV的拍摄上,都注重使音乐整体上能够展现出典型的东方古典意境。“中国风”音乐多以古典诗词作为题材,情感表达符合“中和”的审美标准。同时,曲调的悠扬和谐也体现了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儒家美学观。除此之外,MV的拍摄也体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的古典美学要求。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诸如“大雁”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在美学的层面上,它们是一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独立的艺术符号。在“中国风”音乐中,充满了类似的传统意象。
在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其核心的哲学基础。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促使中国古典艺术强调“道”“气”贯穿的生命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宇宙意识,注重直观感悟的生命体验,同时还追求“内在超越”的理想价值。生命精神和宇宙意识构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的内在特质。中国艺术所注重的不是孤立的个体生命和对象,而是生命的整体感、流动感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审美精神导致中国古典审美重神韵、气韵、气势、气脉、气象和意境等,也就是重生命精神,要求表现宇宙无限的生机活力。这种审美精神必然会影响中国人的审美实践。尽管中国的流行音乐是以西方音乐形式为主流,但这种根植于民族心理的审美精神要求也呼唤符合中国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形式出现,而“中国风”音乐正是符合了中国人内在的审美要求。
对于艺术领域中的这种“中国风”现象,很多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今天,更多的文化形式和审美标准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实践。“中国风”音乐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途径,通过特定的商业传播手段和商业行为方式,使文化消费群体在文化消费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和古典文明的传播。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音乐形式时髦有余,真诚不足。在商业动机的操控下,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内涵被那些流于装面的歌词拆解得略显破碎和浅薄。同时,歌曲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传统文化的错误传播。某著名收藏家就曾经指出《青花瓷》歌词中的错误,如“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这位著名收藏家解释时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这种中国文化与文学知识的谬误,会对文化传播、也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在“中国风”音乐大热的同时,我们应该有所思考。真正的“中国风”是可以用来表现中国传更多免费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统文化的精髓的。要选择最佳的传播方式和准确的传播内容,而不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任意粘贴一些传统文化的标签作为噱头来吸引听众,获取经济利益。
(摘编自阿柴《试论传统审美视野下的“中国风”音乐》)
材料二:
如今,国风音乐渐成引人注目的文艺潮流。无论是五声音阶、民族乐器的使用,还是传统戏腔、古典诗词的现代演绎,国风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将古风古韵和当代生活、当代人的审美旨趣结合起来,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是国风音乐创作绕不过去的课题。只有兼顾传统与新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创作开拓国风音乐的新境界,才能让这股文艺潮流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通过音乐创作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是国风音乐的特点。中国广播艺术团原创出品的《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它以清新隽永的音乐语言演绎这一古老的智慧结晶,让听众沉浸式感受节气变化,欣赏由音乐描绘的时间画卷。应该看到,国风音乐的“国风”不仅是指具体的旋律、乐器、曲调等元素,更重要的是指孕育这些元素的丰厚的文化土壤和美学精神。中华美学强调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推崇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这些都是我们在音乐创作中可以借鉴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国风古韵。
国风音乐创作需要扎根人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国风音乐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坚实支撑。要把握时代脉搏,对接当代需求,努力创作契合当代人审美旨趣的优秀作品。随着网络视听平台的勃兴,国风音乐的听众范围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创作者不断创新,在拓展国风音乐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更好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国风音乐《芒种》在间奏部分将古筝和小提琴旋律糅合,并加入深受青年人喜爱的流行电音,多种音乐元素相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当然,跨界融合不能简单地将传统乐器附加于现代音乐作品中,而是要充分认识不同音乐的文化内涵,在差异中寻求互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摘编自邱爱金《彰显国风音乐的时代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传统审美角度来看,“中国风”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有密切关系,体现了含蓄蕴藉的古典美学要求。
B“中国风”音乐在歌词中存在着诸如“大雁”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展现出了典型的东方古典意境。
C.对于“中国风”音乐,质疑者多于肯定者,他们认为其时髦有余,真诚不足,已经被商业动机驱动、控制。
D.国风音乐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风”音乐多以古典诗词作为题材,曲调悠扬和谐,它的广泛流行为探索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提供了思路。
B.“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哲学基础,对中国艺术及当下“中国风”音乐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C.网络视听平台的蓬勃发展使国风音乐的听众更为广泛,这对国风音乐创作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D.《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的成功原因是其将具体的旋律、乐器、曲调等元素与现代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论证“在‘中国风’音乐中,充满了类似的传统意象”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青花瓷》
B.撑伞接落花,看那西风骑瘦马。——《笑纳》
C.风过天地肃杀,荣华谢后君临天下。——《倾尽天下》
D.半城烟沙血泪落下,残骑裂甲铺红天涯。——《半城烟沙》
4.近几年来,形式新颖的“中国风”音乐大行其道,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原因。(4分)
5.要使“中国风”音乐得到健康、长久地发展,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毒药 鲁彦
一天下午,光荣而伟大的作家冯介先生正在写一篇故事的时候,门忽然开开了,走进来的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他哥哥的儿子。问了几句关于学校生活的话,他就拿了一本才出版的书给他的侄儿看。书名叫作《天鹅》,是他最得意的一部杰作。冯介先生的文章,在十年以前,已轰动全国。读了他的文章,没有一个不感动、惊异、赞叹,认为他是中国最近的唯一的作家。
“小说应怎样着手写呢,叔叔?”沉没在惊羡里的他的侄儿敬谨而欢乐地接受了《天鹅》,这样的问。
这在冯介先生,已经听得多了。凡一般憧憬于著作的青年,常对他发这样的问话,希冀在他的回答中得到一点启发和指示。听了这话,冯介先生常感觉一种苦恼,皱着眉头,冷冷地回答说:“随你自己的意思,喜欢怎样,就怎样着手。”
但这话显然是空泛的,不能满足问者的希冀。于是这一天他的侄儿又问了:
“先想好了写,还是随写随想呢,叔叔?”
“整个的意思自然要先想好了才写。”
“我有时愈写愈多,结果不能一贯,非常的散漫,这是什么原因呢?”
“啊,作文法书上不是常常说,搜集材料之后,要删削,要像裁缝拿着剪刀似的,把无用的零碎边角剪去吗?”
于是他的年青的侄儿像有所醒悟似的,喜悦而且感激地走了出去。
但冯介先生烦恼了。他感觉到一种不堪言说的悲哀。他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已把这个青年拖到深黑的陷阱中﹐离开了美丽的安乐的世界;他觉得自己既用毒药戕害了自己的生命和无数的青年,而今天又戕害了自己华青的可爱的侄儿,且把这毒药授给了他,教唆他去戕害其他的青年的生命。
这时,一幅险恶的悲哀的图画便突然高高地挂在光荣的作家的面前,箭似的刺他的眼,刺他的心,刺他的灵魂……
二十岁的时候,他在北京的一个大学校里读书。那时显现在他眼前的正是美丽的将来,围绕着的是愉快的世界。烦恼如浮云一般,即使有时他偶然的遇着,不久也就不留痕迹的散去了。他自己也有一种梦想.但那梦想在他是非常的甜蜜的。
因为爱好文艺,多读了一点文学书,他有一天忽然兴致来了,提起笔写了一篇短短的故事。朋友们看了都说是很好的作品,可以发表出去,于是他便高兴地寄给了一家报馆。三天后,这篇故事发表了。相熟的人都对他说,他如果努力地写下去是极有希望的。过了不久,上海的某一种报纸将他的故事转载了出来。这使他非常的高兴,又信笔作了一篇寄去发表。这样的接连发表了四五篇,他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惊异、赞赏。从此他相信在著作界中确有成就的希望,便愈加努力了。
然而美丽的花草总有萎谢的时候,他的命运不能无外来的打击:为了不愿回家和一个不相爱的女子结婚,激起了父母的愤怒,立刻把他的经济的供给停止了。生活逼迫着他不断创作以换得一些稿费。
有时,他觉得为了稿费而创作是不对的。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产物。为了稿费而创作,有点近于撺取。但有时他又觉得这话不完全合于事实。有好几篇小说,他在两三年前早想好了怎样写。动笔写,本是要有一贯的精神,特别的兴致的。现在把这种精神和兴致统辖在稿费的希望之下,也不能说写出来的一定不如因别的动机写出来的那么好。或者,他常常这样想,榨出来的作品比别的更好一点也说不定,因为那时有一种特别的环境,特别的压迫,特别的剌激和感触,可以增加作品的色彩,使作品更生动有力。
但这种解释在一般人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强辩。编辑先生自从知道他创作是因为稿费,便对他冷淡了。读者,不愿再看他的小说了。稿子寄出去,起初是压着压着迟缓的发表,随后便老实退还给了他。
他灰心而且失望,又委屈地受了欺侮。
一年后,暴风雨过去了。有几种刊物上,常有称赞他的小说的文章,有几个编辑先生渐渐来请他做文章,书店的经理也问他要书稿了。
在狂热的称赞和惊异中,他不知怎的竟在两年后变成了一个人人钦仰的作家。好几篇文章,在他觉得是没有什么精彩的,编辑先生却把它们登在第一篇。甚至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编辑先生的宝贵的材料、读者的贵重的读物。无论何种刊物上,只要有“冯介”两个字出现,它的销量便变成惊人的大。
这在有些人确是一件愉快,不堪言说的光荣的事情。但在他,愈觉得无味,耻辱,下贱。作品还未曾为人所欢迎的时候,一脚把你踢开,如踢街上颠蹶地徘徊着的癞狗一般。这时,你出了名,便都露着谦恭,钦敬的容貌,竭力拉你过去。利用纯洁的青年的心的弱点,把你装饰成一个偶像,做刊物或书店的招牌,好从中取利……
但是,著作的生活到底于自己有什么利益呢,除去了这些过去的痕迹?他沉思起来,感觉到非常的苦恼。
他想,作品于读者有什么益处呢?给了他们一点什么?安慰吗?他们自己尽有安慰的朋友,东西!希望吗?骗人而已!等到失了望,比你没有给他们希望时还痛苦!指示他们人生的路吗?这样渺茫,分歧的前途,谁也不知道哪里是幸福,哪里是不幸,你自己觉得是幸福的,在别人安知就不是不幸?想告诉他们以世界的真相和秘密吗?这该诅咒的世界,还是让他们不了解,模模糊糊的好!想讽刺一些坏的人,希望他们转变过来吗?痴想!他们即使看了,也是一阵微风似的过去了!想对读者诉说一点人间的忧郁、苦恼、悲哀吗?何苦把你自己的毒药送给别人!……
伟大而光荣的作家冯介先生想到这里,翻开几本自己的著作来看,只看见字里行间充满着自己的点点的泪和血;无边的苦恼与悲哀;罪恶的结晶,戕害青年的毒药……
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
(选自短篇小说集《黄金》,1928年5月,上海人间书店出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侄儿“小说应怎样着手写”的发问,冯介感到苦恼,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v只是用作文法书的说辞加以应付,因为他觉得所谓写作建议就是对别人的戕害。
B.冯介年轻时,有过愉快的世界,有过甜蜜的梦想,从未受到任何烦恼的长久困扰,但在经历世事浮沉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思考写作的意义,最终否定了自己的作品。
C.编辑们自从知道冯介创作是因为稿费,便开始对他的作品冷淡了,因为榨出来的作品不会生动出彩,冯介为稿费而创作的作品缺乏了一贯的精神和特别的兴致。
D.刊物只要刊有冯介的作品便销量大增,这表明人们在一片赞美声的裹挟中、在作家声名的光环笼罩下已经不去辨别作品本身的优劣,只是盲目地追捧,作者对此也不明所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反复用“光荣而伟大”形容作家冯介先生,故意大词小用,给人以幽默之感,意在嘲讽某种社会现象。
B.冯介在出名后觉得无味、耻辱,这与有些人的“愉快”“光荣”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他对世态的清醒认识。
C.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集中呈现了冯介成名后对作品意义的思考,交代了他苦恼的缘由,引人深思。
D.小说以辛辣幽默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作家成名前后的心态及人们对他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自省。
8.请简析小说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4分)
9.小说标题为“毒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丰富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凌轿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壮,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逐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羽闻马超来隆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注]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孟起:马超,字孟起。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羽闻A马超B来降C旧非D故人E羽书F与诸葛亮G问超人H才可谁比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骄,意思是“使其骄惰”,与“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字,两者用法相同。
B.“羽矜其骁气”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字意义不同。
C.至尊,意为“极尊贵、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可用于借指皇帝,文中指孙权。
D.故,意为“因此”,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当关羽活捉魏将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之时,吴将吕蒙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对此非常担忧,希望吕蒙留下来。
B.陆逊对吕蒙建议说,关羽一心只图北进,在听到吕蒙生病的消息后必定不做防备,希望吴军趁机出击,活捉并制服关羽。
C.吕蒙建议孙权用陆逊代替自己,因为陆逊眼光远大,有军事才能,而且关羽也不会有所顾虑,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
D.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军右都督,让他代替吕蒙,陆逊赴任之后把陆口的情况向孙权做了汇报,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4分)
(2)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4分)
14.材料中陆逊和诸葛亮都给关羽写过信,两人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开圣寺① 温庭筠
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②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③。
[注]①开圣寺:指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开圣寺,始建于南朝。②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③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这里借指开圣寺住持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写通往开圣寺途中景象,“萧萧”描写出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的塞窣之声。
B.颔联诗人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眺望,由远及近,写出了一派万木萧疏的深秋景致。
C.“竹间泉落山厨静”写出了山泉倾泻的动态,以泉落竹间衬托出厨房的静寂。
D.诗人面对荒废的寺宇,想到南朝大兴佛寺这一段历史,并将之融入对社会历史的思索之中。
16.“塔下僧归影殿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十二章》中,孔子教导说,一个君子,不追求物质条件的安逸和享受,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好学了。
(2)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风景时以“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写出大树的静态美与江水的动态美。
(3)古人常将“鹿”写进诗文之中,或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灯笼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汉代灯笼以前材质不详,估计多为由布、树皮或兽皮做成。纸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所以纸灯笼只能在东汉发明了纸以后出现。
唐代的花灯制作已经有了很高的技术含量,出现了制作精巧的“灯树”“灯楼”等。《朝野金载》记载:唐睿宗二年正月十五,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高达二十丈(约66.7米),装饰着各种丝绸、金玉,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俨然一个花灯“摩天轮”。
宋朝花灯制作比唐代愈加先进。南宋开始出现走马灯,也叫纸轮风车,灯屏上画剪纸图像,下设轮轴,在灯内点上蜡烛后,燃烧产生的热力形成气流,带动轮轴转动,烛光将剪纸的影子投射在灯屏上,图像犹如走马般旋转如飞。
明代元宵节要在紫禁城午门外搭建“鳌山灯棚”,将上万盏彩灯锁叠成形状似鳌的一座灯山,高十余层;灯辉熠熠;灿若繁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清代元宵节还出现了冰灯,由冰雕技师“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殊可观也”,既有雄伟壮观的大型建筑群,又有 ① 的小冰灯,其人物、动物、花卉,千姿百态, ② 。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演绎中,历代能工巧匠用其聪明才智,不仅扮靓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推动了制作工艺的发展进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将上万盏彩灯铺叠成一座灯山,高十余层,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相信大家对“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句流传甚广的民间俗语都不陌生。有些人会信以为真,在右眼跳时惴惴不安,担心是不是有坏事降临; ① _,盼望自己有好的财运。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不过,眼皮跳动有时确是能够暗示身体健康状况,甚至成为一些疾病的预警信号。
人们所说的眼皮跳, ② ,而是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受到过度刺激,出现不自主的收缩,随之牵动眼部的肌肉和表面皮肤颤动,人就会感觉好像是眼皮在跳。
眼皮跳大多与用眼过度,精神紧绷、睡眠不足、劳累有关,在适当休息、消除压力、保证足够睡眠后,这种情况就会减轻或消失,不需要用药。除了上述情况,眼皮跳还可能 ③ 。如结膜炎、角膜炎,神经性系统疾病等,也会造成眼皮跳。
21.下列句子中的“如”和文中加点处的“如”,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先秦各家如儒、墨、道、法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种历史意识。
B.在大家努力下,光景一年强如一年。
C.如不及早准备,恐怕到时措手不及。
D.进了长江三峡,就如走进了一幅山水画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开车往往离不开导航,汽车导航软件里经常有三句提示语:“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三句提示语不仅适用于开车出行,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是有用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跨市联合适应性训练检测卷
语文参考答案
2023.11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质疑者多于肯定者”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很多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已经被商业动机驱动、控制”也言过其实。
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将具体的旋律、乐器、曲调等元素与现代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只能说是最表象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B项中运用了“伞”“落花”“西风”“瘦马”等具有特定含义的传统意象。
4.①“中国风”音乐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多以古典诗词为题材,曲调悠扬和谐,内含传统意象。②“中国风”音乐符合中国人内在的审美要求,重生命精神,强调宇宙意识。③特定的商业手段和方式助推“中国风”音乐的传播,满足了文化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加速了“中国风”音乐的广泛流行。(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对原因的分析主要信息集中在材料一第二、三自然段,答题时注意信息筛选。
5.①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扎根人民,把握时代脉搏,满足当代需求,体现中国人内在的审美要求。②要在拓展国风音乐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更好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③要选择最佳的传播方式和准确的传播内容,不要被经济利益操控。④要充分认识不同音乐的文化内涵,在差异中寻求互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思路:先从材料中找出“音乐得到健康、长久地发展”的有关分析,然后归纳需要注意的事项。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因为榨出来的作品不会生动出彩,冯介为稿费而创作的作品缺乏了一贯的精神和特别的兴致”错,从下文看并非如此,编辑们这样做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是出于利益的考虑。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辛辣幽默”说法错误,应为“冷峻而暗讽”。
8.①烧掉未完工的作品,表现冯介对作品价值的自我怀疑与否定,凸显了作家的自省与对现实的批判。②结尾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借以引发人们的思考。(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情节作用可以从人物、内容、结构等角度考虑。
9.①给憧憬于著作的青年一些所谓的指导建议是一副不负责的“毒药”;②编辑和书店经理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是伤害“我”心灵的“毒药”;③读者盲目跟风、缺少辨别的阅读态度是伤害作者的“毒药”;④那些无病呻吟、毫无价值的作品内容是伤害社会的“毒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丰富内涵的能力。标题丰富内涵一般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表层含义(结合内容)和深层含义(结合主旨)。
10.CEG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1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两者用法不同,“骄”是使动用法,“异”是意动用法。
12.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希望吕蒙留下来”于文无据。
13.(1)(他)刚立大功,心气骄傲放纵,现在一心只图北进,对吴国没有怀疑。(得分点:“始”“但”“嫌”各1分,句意1分)
(2)于禁等已被阁下擒捉,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功勋足可以万古流芳。(得分点:“见获”“遐迩”“勋”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
14.陆逊给关羽写信是为了让关羽放松警惕,不再对其有所疑忌;诸葛亮给关羽写信满足其争强好胜之心。(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本题的主要信息在“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与“亮知羽护前”两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敌人兵力强大,没有充分把握将其打败,就要施用谦辞重礼,使其骄惰,待敌人有隙可乘,再发动突然袭击,便可彻底取胜。兵法说:“以谦卑示弱,促使敌人骄惰起来。”
蜀将关羽向北进军,活捉魏将于禁,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吴将吕蒙在陆口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前去与他相会,问:“关羽最近所占领的地区和你毗邻,你为什么这时却回到长江下游的建业来?你走后如果部署不当,就令人担忧啊!”吕蒙说:“情况正如你所说的,但是我病得很厉害。”陆逊说:“关羽仗着骁勇的气势,凌驾欺压于人。(他)刚立大功,心气骄傲放纵,现在一心只图北进,对吴国没有怀疑。他听到你生病的消息,必定越发不做防备。现在如果在其没料到之时突然出击,自然可以活捉并制服他。你谒见吴王时,应该就此好生计议。”吕蒙说:“关羽一向勇猛,不但作战难以对付,而且他已占有荆州,威望和信誉更高,加上新立战功,信心、气势更足,要制服他不容易!”吕蒙到了吴都去参见孙权,孙权问:“你病了,谁可代替你?”吕蒙答曰:“陆逊眼光远大,有军事才能,可负此重任,看他的筹划和思虑,他终究是可当大任的。现在因为他名声不大,关羽也不会有所顾虑,没有比他再合适的人了。假若用他,应当告诉他要注意对外不露声色,对内加强侦察,等待时机,然后可以达到战胜关羽的目的。”孙权于是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陆逊赴任到达陆口之后,立刻写信给关羽说:“以前看到贵军行动,按照军律用兵,以小的战斗换来伟大胜利,这是何等的崇高伟大啊!敌国遭到失败,有利于巩固我们两国的联盟,听到这一胜利消息,我们都击节庆贺,盼望您乘胜前进,席卷中原,以共扶汉室。鄙人才疏学浅,刚刚西来赴任,我一向十分敬仰阁下的荣耀,愿把您作为榜样。”信中还说:“于禁等已被阁下擒捉,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功勋足可以万古流芳,就是古代晋文公城濮之战中用兵之法、韩信破赵之谋略,都难以超过将军的功绩。又听魏将徐晃等率步兵、骑兵刚刚赶到,他们也只能观望将军的麾旗不敢轻动。只是曹操老奸巨猾,气急败坏时难免积邪火而不顾危险,暗地里增兵,以达到其南下的目的。虽然魏军长途行军到此,不免是疲惫之师,但还有猛将悍卒。而且战胜之军,往往会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古代用兵术常讲军队胜了要越发警觉,我祝愿将军广为筹划,以争取全部胜利。我不过是一个书生,所见不免疏漏迟钝,勉强陈述我所懂得不多的事情,如今我军有一个威德兼备的好邻居,乐意讲出心里话,所讲的不一定合乎兵策,但确是我的一番心意啊!”关羽看了此信,认为其中有谦逊婉转、请求关照的意思在内,于是放了心,不再有所疑忌了。陆逊在这时却把情报上送孙权,说目前已经具备活捉关羽的条件。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委任陆逊和吕蒙为先锋,东吴大军一到,立刻攻克公安和南郡。
材料二:
关羽得知马超前来投降,两人过去并不认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有谁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争强好胜,就回答说:“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过人,是当世的豪杰,是黥布、彭越一样的人,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但是也比不上美髯公的超凡绝伦。”关羽须发很美,所以诸葛亮叫他美髯公。关羽看到书信非常高兴,将信件展示给宾客看。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为“由近及远”。
16.①“塔下僧归影殿空”的“空”有“空无一人”之意,诗中将以前僧归塔下与如今影殿空空相比照,充分地描写了寺宇衰败寥落的景象,传达出昔盛今衰的伤感。②“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有“白白的”之意,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写出武侯祠庙的冷寂凄清,传达出诗人对斯人已远、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怜惜、感叹、感伤。(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先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展开联想,阐释内容,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3)示例: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
句。如第(3)题,需关注“或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
18.①小巧玲珑②栩栩如生(每处1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填成语要注意语境,如第①处要与上文“雄伟壮观”形成对比。
19.①改过之后缺乏形象性,原句“形状似鳌”“灿若繁星”运用了比喻等手法,给人以形象感,极富想象力。(3分)②改过之后的表达干瘪,语言生动性有所欠缺。(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此题答题时注意比喻的表达效果。
20.灯笼是古时灯具的一种,汉代以前灯笼的材质不详,估计多由布、树皮或兽皮做成。(每改对一处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以前”语序不当;②“多为由布、树皮或兽皮做成”句式杂糅。
21.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用法的能力。A项与文中都是表示举例,B项表示比较,C项表示假设,D项表示状态。
22.①左眼跳时则心中暗喜②其实并不是眼皮在跳③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每处2分,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补写句子应注意前后语境,如第①处,根据前文“在右眼跳时惴惴不安,担心是不是有坏事降临”进行推断。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生活现象类新材料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内涵,提炼观点。材料引用汽车导航软件中的三句话,即“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示了思考方向。所以,写作时要尽可能结合人生实际或社会实际,写出真切的感受与体验;要进一步拓宽联想和思考,善于挖掘社会与人生的丰富意蕴。
参考立意:①善于规划与掉头,走好人生路;②谨记目标,善于纠错;③择机掉头,回归正轨;④正确规划,学会纠错;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通高中高三跨市联合适应性训练检测卷 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广西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11月跨市联合适应性训练检测卷语文PDF版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广西高三2023年10月跨市联合适应性训练检测 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