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AI技术的运用已经在人文艺术领域进入爆发期,各式各样创作风格的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量AI画作也显现出了十分惊人的想象力,一些工具甚至已经能够捕捉到艺术作品中最微妙的“氛围感”。
    近十年来,Al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但AI绘画的基本原理依然是通过大量学习,识别人类艺术家绘画中的对象以及风格,在引用足够多的素材后从而调教出一张合格的AI画作。AI作画具有一定随机性,因此会产生质量上的差别。
    目前来看,AI绘画就是一个工具,但有一些担心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当AI通过模仿得到的画风越来越逼真时,艺术家应该有被替代的危机感。不过,在绘画等艺术领域,被AI替代并不是近忧,更为迫切的是,当AI作画已然可以乱真时,Al会不会“终结”艺术的价值,进而“杀死”艺术呢?其实,早在照相机被发明时,就有过同样的质疑。而后来的情况已众所周知,摄影不仅没有“杀死”艺术,反而促使艺术在“非写实”的方向有了长足发展,同时摄影艺术本身也变成了艺术的一个专门分支。
    AI绘画可以无上限地模仿艺术家的风格,甚至是艺术气息,但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艺术家通过长时间的临摹、练习、思考,才建立出具有个人辨识度的题材与风格,在没有诞生人类意识的大前提之下,AI挑战艺术的努力只不过是人类自身技术上的徒劳,甚至不值一提。
    作为一种新兴工具,AI绘画或将会使艺术创作过程实现AI协同进化,AI生成初稿后再由人工修改,抑或会自成体系,就此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当下能明确的是,AI在绘画领域已然创造出了新的机会。
    (摘编自陈杰《AI作画,无关艺术!》)
    材料二:
    ①判定AI绘画是不是艺术,这要从艺术的本质谈起。理论家们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集中在三个不同的尺度上:首先是功能尺度,认为审美价值是构成艺术的一个根本尺度;其次是语境尺度,认为艺术的认定需要特定的艺术机构或艺术语境;第三是历史尺度,认为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艺术发展历史中可以找到认定艺术的重要经验尺度。此外,当代著名艺术哲学家布洛克还提出艺术乃是铭刻着强烈人类精神印记的审美客体。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对于某一客体艺术身份认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②让我们首先从《贝拉米伯爵》这幅引起全球轰动的AI油画作品展开讨论。这幅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强烈的印象派风格。这幅画中的主人公朦朦胧胧,似真似幻,它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画作,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呈现出的那种真实之美,有天壤之别。这幅AI绘画作品可作为当下专业AI艺术家作品的表征。
    ③从语境尺度来看,《贝拉米伯爵》被公开拍卖,并大获成功。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AI绘画作品被世界著名美术馆收藏,还有更多AI绘画正在参加一些著名的艺术展览,这些专业的艺术场景都在赋予AI绘画艺术身份。
    ④从历史尺度看,比AI绘画早出现100年的摄影艺术,也曾遭遇身份质疑,但最终还是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一种大众化艺术。换句话说,今天的AI绘画不过是百年以来陆续出现的摄影艺术、广播艺术、影视艺术、数字艺术的同样历史逻辑的赓续。
    ⑤可能有一些人会觉得,AI绘画更像是AI自主生成的。其实,目前任何AI绘画创作都是由AI和相关的艺术家或用户共同合作完成的,这集中体现在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一是AI绘画创作能力的构建无不彰显着人类主体的意志和理性精神。AI的算力无论如何强大,都离不开人类的赋能。其二是每一幅AI绘画作品的生成都必然基于艺术家或特定用户的命令,而这命令中必然隐含着艺术家或用户对作品的特殊要求,比如特定的主题、特定的风格、特定的形象等,离开了人类的这些彰显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诉求的指令,AI绝不可能主动或自主启动任何创作过程。
    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类主体对于AI绘画创作的“制导”作用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既然AI绘画整个创作环节都必须有赖于人类主体的全面、积极、主动的介入和参与,AI绘画作品又同时显现出无可置疑的审美价值,那么AI绘画也就有充分理由被视为艺术。可是仍有大多数人以AI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为理由,认为它如何高超都不具备艺术的原创性或本真性,甚至视其为赝品。
    ⑦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诗学》中指出,“模仿是人的天性”,艺术家和诗人通过模仿可以揭示真理或“哲学意味”。古今中外的艺术实践也同样证明,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毕加索、凡·高、齐白石、徐悲鸿等这些公认的艺术大师,都经历过各种艰苦的学习和模仿,才创作出堪称典范的艺术作品。因此,模仿本身并没有错,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艺术创新的阶梯。更何况目前AI科学家和艺术家所研发的诸如GAN、CAN、GPT等应用模型和基础模型本身就被嵌入了各种创新学习机制,目的就在于确保AI算法能够生成别具一格的作品,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AI艺术较之其他艺术在创造上的一大天然优势。
    ⑧当然,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AI绘画归属于一种崭新的数字艺术形式的时候,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AI绘画从美学价值和艺术质量上看,的确还没有达到人类艺术经典的水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科学家和艺术家协作攻关,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AI算法学会像人类艺术家那样体验生活,并掌握和精通艺术真实这一美学铁律。
    (摘编自马立新《AI绘画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AI技术突飞猛进,AI工具各种各样,而AI画作也是风起云涌,想象力惊人。
    B.AI绘画的出现让人们有些担心艺术家会被其替代,AI绘画会“杀死”艺术。
    C.在评判艺术的三大尺度中,功能尺度体现在艺术的根本,也就是审美价值上。
    D.在不久的将来,AI绘画会拥有像人类艺术家一样的个人辨识度的题材与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影出现时,人们对此有质疑,但摄影没有“杀死”艺术,反而促进了艺术发展,AI绘画的发展或将延续这种历史逻辑。
    B.在AI绘画作品的生成过程中,人类主体全面、积极、主动的介入和参与,完全可以改变AI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
    C.学术界和艺术界普遍认同布洛克所提出的“人类的主体意识对于某一客体艺术身份认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D.假如AI绘画能达到人类艺术经典的水准,其AI算法就要能像人类艺术家般体验生活并掌握和精通艺术真实的规律。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目前任何AI绘画创作都是由AI和相关的艺术家或用户共同合作完成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现在,AI绘画作品的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日益提升,而效率也从当初的一个小时缩短到十几秒。
    B.人工智能NFT在AI绘画中与给定环境或用户接触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提取数据和构建知识进行创作。
    C.艺术家利用AI技术将其生成的结果作为绘画创作的素材,再将其修改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相对完整的作品。
    D.Btt(人工智能)向社区展示绘画作品,社区成员选出最喜欢的,Btt根据社区成员意愿训练算法,进而生成新画作。
    4.材料二第⑦段是如何推翻上文画线句子的观点的?请从内容上简要分析。(4分)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AI绘画,请简要分析两者观点的不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中,师父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和爱恋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起身子时,苟老师[注]是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在观众看来,那骨节是一寸寸软溜下去的。但对演员来说,却是一种高难度的生命下沉。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是在灶门口。整整三年,她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这个动作。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
    《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也是秦腔这门艺术的“绝活”。小生裴瑞卿(古存孝扮)终于被李慧娘从贾似道(裘存义扮)的私牢里救了出来。贾似道带着人,在满院追杀不止。第一杀手贾化(周存仁扮),一手举火把,一手提钢刀,一路死缠着慧娘与裴生不放。满台便刀光闪闪、鬼火粼粼起来。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并且浑身至今都留着无法医好的累累疤痕。就在易青娥看他恢复练习这套“绝活”的过程中,他的眉毛、头发也是几次被烧焦。浑身依然被点燃的松香,烫得红斑片片。
    苟老师曾对她说:“娃,唱戏就是个咽糠咬铁的苦活儿、硬活儿。吃不了苦,扛不得硬,你也就休想唱好戏。我为啥选你做徒弟,就是觉得你能吃苦,能扛硬。秦腔吹火,那个苦就不是人能吃的苦。那是鬼吹火,只有鬼才能拿动的活儿。不蜕几层皮,你休想吹好。”
    的确,松香一旦被点着,变成明火,立马就会产生浓烈的烟雾。吹几十口火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会变得相互看不清脸面。足见演员是在多么难受的环境里演戏的。苟老师每次在棺材铺练一回吹火,看库的老汉都要骂他说:“老狗,看你屙下的这一摊。你每次一走,我都要为你打整好半天。松香末,松香油烟,都快把我头发弄成油刷子,鼻窟窿弄成油灯盏了。你看看,你来练几个月吹火,把窗玻璃吹成黑板了;把白洋瓷缸吹成黑碗了;把棺材铺吹成油坊店了;把一袋面吹成黑炭了。你还吹不好,看来你这个死男旦,也就只配去吹牛了,还吹火呢。”
    “少废话,快给我泡茶。嗓子眼都快密实了。”一趟火吹下来,苟老师不仅嗓子密实了,眼睛睁不开了,而且呼吸也会极度困难起来。易青娥每练一次,都是要从房中跑出去,透好半天气,才能再回来吹的。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气力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三十六口“连珠火”上的。她按师父的要求,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吹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杀生》推向高潮时,她茅塞顿开,甚至突然觉得,自己定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个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依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化、贾似道、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
    继而天地澄净,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铜器声全都淹没了。易青娥她舅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涌上了舞台,观众大喊:“嫽扎咧!”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他已经奄奄一息。
    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老师翘起兰花指,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赶紧把耳朵贴上去。“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一口血从苟老师嘴里吐出。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都不走,在下边喊呢。”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朱团长就紧急决定,用身边的道具——贾府的太师椅,把苟老师抬上去谢幕。
    大家就帮着把苟老师弄到了太师椅上,把“慧娘”抬上去了。
    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
    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了,眼睛已经闭上了。
    (摘编自陈彦《主角》)
    材料二:
    陈彦的长篇小说,具有显著的“戏剧性”特征。他早期以地方戏创作为主,直面社会问题,而后开始小说创作,以其熟悉的“戏剧题材”与“戏剧性笔法”入手,观照传统文化的当代境遇与底层社会的现实人生。
    (摘编自马加骏《陈彦长篇小说的“戏剧性”特征研究》)
    【注】苟老师,指苟存忠,饰演旦角。
    6.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存忠”“古存孝”“裘存义”“周存仁”,四位“存”字派老艺人的名字暗含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都浸润着传统义理。
    B.“卧鱼”体现的是“一种高难度的生命下沉”,它不再仅仅是技术意义上的“绝活”,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的思想意识内涵。
    C.看库的老汉骂苟老师“老狗,看你屙下的这一摊”“死男旦”,可见他对苟老师在棺材铺练吹火的不满和对其技艺的蔑视。
    D.为了突出练“秦腔吹火”之苦,小说两次提到苟存忠“眉毛、头发”,要么“全烧光了”,要么“几次被烧焦”。
    7.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物外表与内在的才华形成对比,如苟存忠以“年近花甲的老人”的身份扮演有着“飘飘欲仙的身段”的妙龄女性。
    B.“天地澄净,红梅绽开”句以实景衬虚情,活画出观众们的情绪被调动至最高点,与剧中的李慧娘一起共享惩治恶人的痛快与酣畅。
    C.小说善于通过人物的特殊动作、情态展示个性。如惯演旦角的苟存忠临终还习惯性地翘兰花指,这些典型细节描写戏味十足。
    D.小说中陕西方言的使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地方性特征,如“嫽扎咧”,众多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义理也以口语化的形式出现。
    8.为什么易青娥会茅塞顿开,甚至觉得自己定能成为一个好演员?(4分)
    9.材料二中用“戏剧题材”与“戏剧性笔法,入手”的评语来评价陈彦的小说创作,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魏收,字伯起。收少机警,不持细行。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崔暹为言于文襄曰:“国史事重,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收不可。”文襄乃启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
    后神武入朝,静帝[注]授相国,固让,令收为启。启成呈上,文襄时侍侧,神武指收曰:“此人当复为崔光。”四年,神武于西门豹祠宴集,谓司马子如曰:“魏收为史官,书吾善恶。闻北伐时诸贵常饷史官饮食,司马仆射颇曾饷不?”因共大笑。仍谓收曰:“卿勿见元康等在吾目下趋走,谓吾以为勤劳。我后世身名在卿手,勿谓我不知。”
    侯景叛入梁,寇南境。文襄时在晋阳,令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而就。文襄善之。魏帝曾季秋大射,普令赋诗,收诗末云:“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文襄壮之,顾谓人曰:“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采。雅俗文墨,通达纵横。吾或意有所怀,收呈草,皆以周悉。”侯景既陷梁,梁鄱阳王范时为合州刺史,文襄敕收以书喻之。范得书,仍率部伍西上,州刺史崔圣念入据其城。文襄谓收曰:“今定一州,卿有其力。”
    收以子侄年少,申以戒历,著枕中篇。其词曰:吾曾览管子之书,其言曰:“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追而味之,喟然长息。
    (选自《北史》,有删改)
    材料二: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已恶不讳。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于边裔,见侮诸华,遂高自标举,比桑乾于姬、汉之国;曲加排抑,同建邺于蛮貊之邦。夫以敌国相仇,交兵结怨,载诸移檄,用可致诬,列诸细素,难为妄说。苟未达此义,安可言于史邪?夫史之曲笔诬书,不过一二,语其罪负,为失已多。而魏收杂以寓言,殆将过半,罕见其流。
    (选自刘知几《史通》,有删改)
    【注】北魏永熙三年十月,经高欢等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孝静帝,东魏建立。由于皇帝年幼,权臣高欢(神武帝)辅政。高欢权倾朝野。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文襄帝)承继父职,权势更大。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收本以文A才B必望C颖脱D见知E位F既不G遂H求修国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须具载”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中的“具”意思不同。
    B.就,完成,指写完,与“辞不就职”(《陈情表》)中的“就”意思不同。
    C.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而耻学于师”(《师说》)中的“耻”用法相同。
    D.见,被,表被动,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见”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收自小机警敏捷,曾跟随父亲奔赴边疆,喜好骑马射箭,想靠武艺建功立业,受到荥阳郑伯的嘲笑。
    B.神武帝觉得史官魏收把控着自己的名誉地位,于是如权贵们那样经常送给魏收吃的东西,希望魏收能够美化自己。
    C.魏收不仅写作速度快,而且所写诗歌气势纵横,很有雄壮豪迈之风,起草的文章能完全表达出文襄帝的意思。
    D.魏收很关心后辈成长,因为其子侄年少,他就专门写了《枕中篇》,并且在文中引用管子的话语来训诫教诲他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4分)
    (2)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4分)
    14.根据材料二内容,在刘知几看来,魏收所修国史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齐天乐·泽国楼偶赋 陈允平①
    湖光只在阑干外,凭虚远迷三楚。旧柳犹青,平芜自碧,几度朝昏烟雨。天涯倦旅。爱小却游鞭,共挥谈塵。顿觉尘清,宦情②高下等风絮。
    芝山苍翠缥缈,黯然仙梦杳,吟思飞去。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无心访古。对双塔栖鸦,半汀归鹭。立尽荷香,月明人笑语。
    【注】①陈允平,宋末元初人。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晚年的漂泊流浪生涯。②宦情,宋亡后陈允平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后以人才征至北都,托疾辞归,这里的“宦情”疑指此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芜自碧”,言野草繁芜,荒凉一片,不堪寓目;“几度朝昏烟雨”,则借眼前景暗喻政治形势的动荡不安。
    B.“顿觉”两句言己豁然摒弃了世俗杂尘,把宦情等同于眼前随风飘飞的柳絮,以景状情。
    C.结尾两句以乐景写乐情,写词人伫立良久观赏湖中荡舟戏莲的热闹场面,照应了上阕首句的“湖光”。
    D.本词语言含蓄委婉,用词精当,如上阕“只”“犹”“自”“却”等词的运用,深化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6.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醒自己。
    (2)某老师谈到古人以行船写心境,别出心裁,让学生举例。小刚举的是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小明举的是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先前,车老板赶夜路,会把冰灯放在马车上用来照明。店铺、饭馆子、旅店门口也总有冰灯,上面写上红字儿,用来招徕客人。那个年月哪里有电哪,冰灯便是指路明灯。对归乡的游子来说,那一盏盏冰灯哟,就是家。往家赶,老远看见那晶莹剔透的冰灯,两行热泪就下来了。逢年过节,红光四射的冰灯就是“年神”,它不仅召唤自己的亲人,也温暖着来自 A 的游人。
    在这座银装素裹的城市里,冰灯雪雕 B ,广场、街道、社区、学校,到处都有造型奇特的冰灯雪雕,让人们的眼睛都不够使。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冰灯雪雕的集大成者。园子里的冰灯雪雕 C ,样子很美,直让冻得直淌清鼻涕的“小土豆”们挪不动步啦,谁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呢?有时候,我会走到中央大街的尽头,去看一看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每年开春以后,松花江上的冰排层层叠叠,从上游往下游浩浩荡荡地流去,那场面太壮观了。如今,我虽然不在哈尔滨常住,但是每年冬天都必须回去一趟,踩着冰雪,迎着西北风,去受一下冻,仿佛这是一次灵魂的净化。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哪里”与文中加点的“哪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时候哪里都应当热闹,人力车、马车、电车、汽车,都在奔走响动。
    B.这话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C.我哪里没捎信去?整日整夜盼了你来,一直没个踪影了,我才自做了主张。
    D.他说:“我没有你那么多成果!”来人一个劲摇头:“哪里哪里,我的成果也有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科学家发现,在木蛙的耐冻特性中,肝脏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它们的肝脏就会储备大量的肝糖原。等到了冬季环境温度开始降低时, ① ,在体内产生大量葡萄糖,并通过提高心率的方式,尽可能地让葡萄糖以最快的速度分布全身。对细胞而言,葡萄糖是一种很好的冷冻保护剂。这就相当于在器官周围安上了一个大冰窖,从而保护了器官的完好功能。
    此外,当环境温度变得寒冷时,木蛙体内的基因 ② 。不仅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限制冰晶只在细胞外形成,而且会在细胞外多处形成小冰晶,以避免形成大冰晶不损伤细胞。除此之外,冰晶核蛋白还能通过降低冰晶形成的速率,使细胞渗透压变化放缓,在安全的情况下逐渐脱水,平稳进入休眠期。
    木蛙在低温环境下,通过DNA修饰和调节转录因子,可适度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例如,在冷冻状态下不可避免地要 ③ ,这个时候木蛙就会对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相关基
    因进行下调,使细胞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无氧呼吸供能”。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简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设问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吕思勉在《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中说:“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意思是说,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文章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这实际上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I绘画会拥有像人类艺术家一样的个人辨识度的题材与风格”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可知,个人辨识度的题材与风格是人类艺术家经过长时间的临摹、练习、思考才建立的,但AI目前没有诞生人类意识。
    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完全可以改变AI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中“AI绘画的基本原理依然是通过大量学习,识别人类艺术家绘画中的对象以及风格”和材料二中“可是仍有大多数人以AI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为理由”可知,AI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不会改变。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体现的是AI绘画的质量和作画速度,是单纯的技术体现,没有体现“AI和相关的艺术家或用户共同合作完成”,故不能证明“目前任何AI绘画创作都是由AI和相关的艺术家或用户共同合作完成的”的观点。
    4.①人类艺术源于模仿,历史上大师皆经模仿创作出堪称典范的艺术作品。
    ②AI绘画模型内置创新学习机制,能模仿并创造独特作品,展现艺术创新优势。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案可根据相关内容组织概括。
    【补充说明】
    1.在答案①中能答出用举例来证明模仿和艺术的关系的意思(公认的艺术大师都经历过学习和模仿,才创作出堪称典范的艺术作品)给2分。
    2.在答案2中能答出AI绘画和模仿的关系紧密的意思(“AI绘画应用模型和基础模型被联入创新学习机制,能模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给1分;能答出AI绘画的模仿机理能体现艺术创造的优势的意思(“AI绘画的模仿机理是艺术创造的一大天然优势”)给1分。
    5.①材料一从艺术创作的工具来分析,认为“AI作画,无关艺术”;材料二是从艺术属性的判断来分析,认为“AI绘画是--种新型艺术形式”。
    ②材料一指出,AI绘画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挑战的是人类的自身技术,目前没有人类的意识,只是将会使绘画的艺术创作过程产生变化,而真正的艺术要建立具有个人辨识度的题材与风格,所以说“AI作画,无关艺术”。
    ③材料二指出,判断是不是艺术,需要从功能尺度。语境尺度,历史尺度以及审美客体体现人类的主体意识等维度来加以认识。AI绘画需要人类主体参与,它符合这几个维度,体现了审美价值,因此说“AI绘画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补充说明】
    1.要点2点到关键词“没有人类意识”或有“AI挑战艺术的努力只不过是人类的技术上的一种徒劳”皆可得1分;
    2.要点③答到相关维度等内容得1分;有“人类主体意识”“人类的主体意志”等表明人类参与创作过程意思的句子可得1分
    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可见他对苟老师在棺材铺练吹火的不满和对其技艺的蔑视”错,似贬实褒,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吹火”技艺之难以及苟存忠痴心追求技艺。
    7.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以实景衬虚情”错,“天地澄净,红梅绽开”是虚景,而情感是观众们实实在在的情感,是“实情”。
    8.①师父言传身教的影响及鼓励。苟老师非常敬业,对技艺精益求精,对易青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师父鼓励易青娥要能吃苦,激发了她对艺术的更高追求。
    ②自身长期实践中的深入思考。她遵从师父要求,认真研究思考师傅的表演技巧,增强了成为好演员的自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易青娥茅塞顿开,甚至觉得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演员的原因,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并筛选。整合相关内容。从原文看,易青娥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师父的影响,文中对苟老师日常训练和舞台演出有大量描写,将他的敬业和他对技艺的精益求精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无疑都深深地感染了易青娥(1分),同时师父还解释了他选择易青娥做徒弟的原因,就是她能吃苦扛硬,对她寄寓了很大的期望(1分)。二是易青娥自身,她按照师父的要求严格刻苦地进行鬼吹火等基本功的训练(1分),她还按师父的要求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师父的每一个动作,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这些都让她对自己未来成为一名好演员充满了自信(1分)。
    【答题思路】
    首先明确问题是分析易青娥觉得自己会成为好演员的原因。然后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别从师父的影响和自身实践思考两个方面作答。
    【答题要点】
    1.师父影响方面:①苟老师敬业且对(技艺精益求精),对易青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即对技艺的追求)
    ②师父鼓励易青娥(吃苦),激发她对艺术的更高追求。(即能吃苦)
    2.自身实践思考方面:遵从师父要求,认真研究思考师父表演技巧,增强成为好演员的自信。
    给分点
    1.师傅的影响:对技艺的追求能吃苦各1分,共2分
    2.个人实践:能学习技巧,或能提到好好学习之后有“自信”给2分。(若答到自己的坚持。努力。勤奋也可以给1分)
    9.1题材上,以戏曲。戏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出现“戏剧元素”,如“卧鱼”“秦腔吹火”等秦腔“绝活”。
    ②情节安排上,苟存忠随着演出的结束猝死在演出舞台上,结局具有戏剧传奇性的特点。
    ③叙事视角上,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视角类似戏曲中的旁白,以旁观者姿态将观众(读者)的注意力从情节本身移开,从而进入更深刻的思考。
    ④笔法上,戏曲作为方法和手段,对国人生活,情感和伦理关系进行独特观照,如苟存忠与易青娥的师徒关系等。
    (答出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对某作家的相关文学评论探究该作家小说创作构思的特点,答案可以从题材,情节。叙事视角。笔法等方面来组织。
    【补充说明】
    1.第①点:题材上,答出题材特点,并结合文本合理分析方可得2分;只笼统答“戏剧题材”不给分。
    2.第②点:情节上,答出结局的“意外性”“出乎意料之外”,并结合文本合理分析也可得分。
    3.第③点:叙事视角上,“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上帝视角”“易青娥视角”均可。
    4.补充答题角度:若从主题角度。人物角度。语言角度作答,且紧扣“体现戏剧性”分析言之有理的,也可得分。
    每一个要点的内容需体现明确的答题角度(如题材,情节,叙事视角,笔法等),并有理有据地分析,引用或概括原文内容合理分析,方可得2分。
    10.BE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见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皆须具载”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的“具”词义是相同的,都是“详细”的意思。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于是如权贵们那样经常送给魏收吃的东西”分析错误,根据文中“四年,神武于西门豹祠宴集……勿谓我不知”的信息可知,神武帝只是宴请魏收,没有经常送给魏收吃的东西。
    13(1)魏收惭愧,于是改变志趣读书。夏天,他坐在木板床上,随着树荫的转移而改换位置诵读。(关键点“折节”“讽诵”各1分,大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注意落实关键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1)小题的关键点“折节”意为“改变志趣”,“讽诵”意为“诵读”。
    【补充说明】
    1.“折节”译为“转变兴趣”“改变志向”,或“转向”
    2.“讽诵”译为“朗读”“朗诵”“背诵”也可以,“随着树荫的转移而改换位置”译为“在树阴下”也可以。
    13(2)最重大的责任都不如身体,最危险的路途都不如嘴,最长的期限都不如年。
    【得分点】:“莫如”和定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2分
    【试评情况】:虽然该句出自选文,但却是文中传主引用《管子·戒》中的一句,原文为“任之重者莫如身,涂之畏者莫如口,期而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涂至远期。唯君子乃能矣。”选句严重割裂了该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导致学生翻译只能断章取义,所以该题翻译难度较大,普遍得分较低。得分集中在0-2分之间。而直接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定语后置的句式没能把握。
    2.其他实虚词误读。如“身,口,年”,答案取本义,词义的简单化却导致学生误读误判较多,如:身,理解为亲自;口,理解为说等。其次,“畏”,形容词,也误判为动词“怕”,虚词“者”也习惯地错误翻译为“人”。
    综上所述,建议总体评卷尺度稍宽,给学生做题的欲望与信心。
    【评分细则】
    1.莫如,可翻译成不如。不及,莫过于,比不上。译出一处1分。
    2.定语后置有三处:任之重者,途之畏者,期之远者,但赋分只有1分,增加了评分难度。只翻译一个就1分,剩下两处就没能体现。现修改为翻译1-2处1分,三处加句意1分。
    3.句意2分。其中1分落实到三个定语后置,如果一个都没能译出,但译到“责任重大”“路途危险”“期限遥远(长久)”的任意1个可得1分。第二分落实到句式齐整,排比词“莫如”三处都译出给1分。
    4.如果定后与莫如都拿不到句意分,“身,口,年”三个都准确翻译,也可给1分。
    5.如果得分点都没能译出,但译句通畅,卷面整洁,与原文意思有紧密联系,可酌情给鼓励分1分。
    14,刘知几认为魏收抬高自己,贬低别人。魏收把自己抬举得很高,把桑乾地区比作周,汉国家,对中原排斥贬低,把自己蛮夷之地和建邺相提并论。(2分)写史较为随意,在史书中掺杂几乎超过全书内容一半的寓言,十分少见。(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先要找到问题的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分条作答。
    【补充说明】
    1.照抄原文,没有用现代汉语表述的,给0分。
    2.审题不准,答非所问的,给0分。
    3.对文本理解错误的,给0分。
    4.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角度得1分。(若答到“站在自己立场上”“过于自做”“污蔑他人”等也可得1分)
    5.魏收把自己抬举得很高,把桑乾地区比作周、汉国家,对中原排斥贬低,把自己蛮夷之地和建邺相提并论(1分)。(若答到“曲解他国形象”“贬低他国”“污蔑他国”等也可得1分,答到“歪曲事实”“颠倒是非”“错误多”“夹杂个人感情”“不真实”“不可信”“主观色彩较浓”等,也可得1分。)
    6.写史较为随意,在史书中掺杂几乎超过全书内容一半的寓言,十分少见(1分)。(提到“多用寓言”“乱改史书”等,给1分。)
    特别提醒:“多用寓言”这个得分点,如果照抄原文“杂以寓言”不给分,如果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可给1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
    魏收,字伯起。魏收从小机警敏捷,不拘小节。等到跟随父亲奔赴边疆时,魏收喜好骑马射箭,想靠武艺建功立业。荥阳郑伯嘲笑他说:“魏郎,你使用过的兵器有多少?”魏收惭愧,于是改变志趣读书。夏天,他坐在木板床上,随着树荫的转移而改换位置诵读。过了几年,床板已经磨损,而他刻苦学习的精力一点也没有减少。魏收本来依恃有文才,希望有一天必定能脱颖而出被天子知道,(不料官位不高而)愿望难以实现,便请求撰修国史。崔暹在文襄帝面前替他说话:“国史事关重大,你们父子二人建立的霸王的丰功伟业,都需要详细记载下来,这件事非魏收不能胜任。”文襄帝便启奏朝廷,命魏收兼任散骑常侍,修撰国史。后来,神武帝回到朝廷,孝静帝命他为相国,神武帝坚决辞让,让魏收代他写奏章。魏收写好奏章后送给他,这时文襄帝在旁边,神武帝指着魏收说:“这个人应当又是一个崔光。”武定四年,神武帝在西门豹祠宴集群臣,对司马子如说:“魏收任史官,写我的善与恶。听说北伐的时候,权贵们常常送给史官吃的东西,司马仆射你是否也曾馈赠过?”因而大家一起大笑。神武帝对魏收说:“你不要见元康这些人在我面前奔走,就说我认为他们有功劳。我今后的名誉地位在你手里,不要认为我不知道。”
    侯景叛魏入梁,袭扰南部边境。文襄帝当时在晋阳,命魏收写下(一篇)五十余张的檄文,他不到一天就写完了。文襄帝赞赏他。魏孝静帝曾在秋九月举行射箭(比赛),让群臣赋诗,魏收诗的末一句是:“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文襄帝非常欣赏诗的雄壮豪迈,对周围的人说:“我朝现在有魏收,便是国家的光彩。雅俗共赏的文章,析理通达;气势纵横。我有时心有所思,魏收呈上他起草的文章,都把我的想法说得完完全全。”侯景攻破梁都建康后,梁朝的鄱阳王萧范当时任合州刺史,文襄帝命魏收写信劝谕萧范。箫范得到书信后,便率领所部西上,州刺史崔圣念占据了这座城池。文襄帝对魏收说:“今天平定一州,你出了很大力。”
    魏收因为子侄年少,用训诫教诲他们,写了《枕中篇》,内容为:我曾读过管子的书,其中有句话说:“最重大的责任都不如身体,最危险的路途都不如嘴,最长的期限都不如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行走在危途上以度完人生,只有君子才能善始善终。”认真追思玩味这句话,真令人喟然长叹。
    材料二:
    古代诸侯争霸,胜负没有定数,但是别人的长处一定要夸赞,自己的短处也不隐讳。到了近,古时代,不再听到极公正的言论,都说自己的国家好,都说别人的家庭坏。而魏收因为元氏(北魏)发源在华夏的边远地区,被华夏各部欺凌,于是把自己抬举得很高,把桑乾地区比作周、汉国家;对中原排斥贬低,把自己蛮夷之地和建邺(今南京)相提并论。作为敌对的两国,打仗结怨,在檄文当中相互诬蔑敌人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写入史册,就不好随便写了。如果不理解这个意思,怎么能谈论历史呢?史书上的曲笔虚假,不过十分之一二,谈论这些错误所带来的罪过,其严重程度已经相当大。而魏收在史书中掺杂寓言,几乎超过一半的内容,很少见这样的人。
    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以乐景写乐情”错,应是以乐景写哀情。
    16.①身世浮沉,羁旅漂泊之苦。“天涯倦旅”直接抒发羁旅漂泊生活之苦;“对双塔栖鸦,半汀归鹭”句借飞禽有巢可归,间接抒发自己无家可归的愁苦。
    ②心系故国的亡国之痛。“旧柳犹青”句写故国风景不改,实抒亡国之痛;“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三句抒发亡国的悲痛,慨叹无处托身,将国亡之感与身世浮沉紧密结合。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抓住诗句内容,宏观把握,微观切入。
    【补充说明】
    1.①身世浮沉,羁旅漂泊之苦(或思乡、苦闷)。(1分)“天涯倦旅”直接抒发羁旅漂泊生活之苦;(1分)“对双塔栖鸦,半汀归鹭”句借飞禽有巢可归,间接抒发自己无家可归的愁苦(或乐景写哀情)。(1分)
    ②心系故国的亡国之痛(思念故国,心系故国)。(1分)“旧柳犹青”句写故国风景不改,实抒亡国之痛:
    (1分)“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三句抒发亡国的悲痛,慨叹无处托身,将国亡之感与身世浮沉紧密结合。(1分)
    或:②心系故国的亡国之痛(思念故国,心系故国)。(1分)写出“旧柳犹清”句,借景抒情(或物是人非)。(1分)写出“故国楼台”句或“回首白云何处”句(1分)
    第①②点:情感概括正确得1分,诗句选择和分析正确得2分。
    2.其他
    (1)完全抄选择题15题选项里的内容的,情感和句子分析都不对的,答非所问的等均给0分。
    (2)情感答“不得志”“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等不给分;答到“不同流合污”“忧国忧民”“爱国”等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正确的,该点可给2分,但该点不能超过3分。
    (3)回答情感笼统不明确的,如悲伤。忧伤。苦闷等给1分,结合句子分析正确的该点可给2分,但不能超过3分。
    17.(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示例一: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示例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唐 李白《将进酒》)
    示例三: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唐 李商隐《无题》)
    示例四: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唐 白居易《照镜》)
    示例五: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示例六: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其十五》)
    示例七: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唐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示例八: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南宋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评分标准】
    1.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2.第(3)小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唐宋诗词。有“照镜”之意,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这三个要求的,即可给分。
    18.A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等)
    B无处不在(所在皆是等)
    C千姿百态
    补充说明:
    要求1.填进去的是成语2.(基本)符合语境
    A空强调的是来自各地的游人,可填: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方八面 五洲四海 天南地北 异国他乡
    B空强调的是处处可见冰灯雪雕,强调“多”也算符合,但是强调多的词只能选择比较符合语境和语法的词。可填:
    无处不在 所在皆是 比比皆是 数不胜数 星罗棋布
    C空强调的是冰雕的形态。样子,但类似“千奇百怪”这样的修饰不符合语境。可填:
    千姿百态 风情万种 千态万状 多姿多彩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哪里”和C项都用于反问句,表示否定。A项,表示泛指,泛指任何处所。B项,疑问代词,表示什么地方。D项,表示谦辞。
    20.①肝脏会快速分解肝糖原②会启动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③面对氧气缺失的情况
    (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1分)
    【答案详解】
    第①处,根据上文“每年的夏季和秋季,他们的肝脏就会储备大量的肝糖原”,①空的前面提到“冬季”的内容提示,推断出①空的关键词是“肝脏和肝糖原”,进一步得出答案“肝脏会快速分解肝糖原”。
    第②处,观察得知②空是本段的总领句,再根据本段后半部分的说明对象是“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确定2空的关键词是“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因此得出答案“会启动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
    第③处,根据下文提示的“实现……无氧呼吸功能”可知上文应提到的内容与“缺氧”有关,要实现该功能的原因是“缺氧”,因此③空可填“面对氧气缺失的情况”
    【补充说明】
    第①处,提到“肝脏”1分;提到“分解肝糖原”/“释放肝糖原”/“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发挥作用”/“肝糖原开始运作”1分;
    第②处,提到“启动”/“调节”/“激活”/“启用”等能够与“基因”搭配的动词1分;提到“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冰晶核蛋白”1分(专有名词必须写完整才给分);
    第③处,提到“氧气缺失”/“缺氧”/“无氧呼吸”1分;整体语意通畅,1分。
    21.①“不仅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限制冰晶只在细胞外形成”修改为“血液中的冰晶核蛋白不仅限制冰晶只在细胞外形成”;②“以避免形成大冰晶不损伤细胞”修改为“以避免形成大冰晶损伤细胞”。(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只正确指出但修改不正确的不得分)
    补充说明:
    1.题目要求: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修改。答案明确要求:每指出并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只正确指出但修改不正确的不得分。
    2.整句修改或分点修改不指出错误之处,修改正确两处的给3分,修改正确一处给2分。
    3.调了“不仅”的位置,但是位置仍然不对的,该处不给分。删掉“不仅……而且……”该处不给分。把“不仅……而且……”改成“因为……所以……”该处不给分。
    22.木蛙的肝脏为何能在耐冻中发挥重要作用?(1分)原来其肝脏在气温高时就储备了大量肝糖原,(1分)温度低时,肝脏分解出肝糖原,(1分)产生大量葡萄糖,从而保护器官。(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概述文段内容的能力。一要注意使用设问,二要注意字数要求,同时表达要准确流畅。
    【补充说明】
    1.题目要求使用包含设问的句子,如果学生答案里没有设问,扣1分。
    2.问句中一定要写到肝脏发挥作用才能给1分,答其他不给。(如果肝脏发挥作用没答在问句里也不给)
    3.第二点,一定要答到肝脏储备肝糖原才能给1分,答其他不给。
    4.第三点,一定要答到肝脏分解肝糖原才能给1分,答其他不给。(如答成“分解葡萄糖”不对,答成“分解为/成葡萄糖”算对)
    5.最后一点,它有两部分,一个是产生葡萄糖,一个是保护器官,答到保护才能给1分,单单答产生葡萄糖而没答保护,不能给。
    6.超过字数,扣1分。
    作文评分细则
    四、写作(60分)
    一、审题立意
    (一)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为吕思勉在《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中的话,并概括了大致意思。审题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是说各自的存在都有其特色,而这也是各自存在的先决条件;“实际上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强调了各自独具特色存在的社会价值。
    写作任务是依据以上材料引发的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理解材料核心,合理联想思考。材料引用了吕思勉的观点,强调了诸子百家文章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肯定了它们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而易见,世界上的任何个体、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发展路径,不可相互替代,而这也必将推动世界的发展,让历史的车轮保持滚滚向前。
    任务一;明确立意,思辨行文。根据上面的分析,确定立意应该不难,我们可以从“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出发,探讨个人。国家和民族如何在发展中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特色;也可以从“发展基础”的角度;思考如何借鉴诸子百家的精神,发挥个人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行文时主体部分可以先阐述诸子百家文章的独特性和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为后文做铺垫;然后举例分析论证个人、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最后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借鉴诸子百家的精神;发挥个人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立意
    正确立意
    ①尊重独特性是发展的基石
    ②多元化的世界中,充分认识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为发展奠基
    ③具备独特意识,尊重个性发展,促进多元合作,求取最优发展;等等
    错误立意:
    视为与材料略微有关联
    ①有容乃大
    ②品鉴文学作品
    ③合作共赢
    视为与材料无关联:
    ①接纳不同意见
    ②找准自己的位置
    ③取长补短
    ④创新
    ⑤为理想奋斗
    ⑧部分与整体。小我与大我
    ⑦传承中国文化
    ⑧团结就是力量
    二、作文等级划分
    一类卷(54-60)
    能够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含义,立意准确,观点鲜明;能紧扣关键词“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不同特色具有社会价值”,或使用相同意思的关键词,并从材料本身将关键词的含义拓展到个人成长,生活经验。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等方面,并指出“由于个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不同……不同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更好更美丽的世界,世界的发展基于世界各处的不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材料丰富新颖(3个以上素材),语言简洁、优美流畅,富有表现力;书写必须美观,卷面必须整洁;字数不少于800字。(遇到好的作文要敢于打55分以上,更要敢于给满分)
    二类卷(48-53)
    能紧扣关键词“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不同特色具有社会价值”,或使用相同意思的关键词,并从材料本身将关键词的含义拓展到个人成长、生活经验、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等方面,并指出“由于个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不同……不同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更好更美丽的世界,世界的发展基于世界各处的不同”。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材料丰富新颖(至少3个素材),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书写工整,卷面干净;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类卷(42-47)
    基本能够理解材料内容含义,立意明确;能提到关键词“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不同特色具有社会价值”,并从材料本身将关键词的含义拓展到个人成长,生活经验,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等方面,事例与事理论证能支撑观点,但理由相对单一,分析简单化:论据材料基本充实(1-3个素材),结构完整,语言基本流畅:字迹清楚,卷面基本干净:字数不少800字。如考生只在开头提到“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不同特色具有社会价值”等词,并得出结论,此后行文中关键词不再出现,结尾才重新想起要回扣关键词的,属于三类。
    四类卷(36-41)
    没有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写作的内容与材料略有关系,视为基本符合题意。观点模糊,部分事理论证不能支撑观点:结构基本完整,层次略有混乱:语言基本流畅。
    五类卷(35以下)
    文章脱离了命题的要求,整篇文章没有出现“各有特色”,“彼此不能相互替代”“不同特色具有社会价值”相关的字眼,观点和材料丝毫没有关系,且论据材料贫乏,视为脱离题意。
    【补充说明】
    1.关于题目:试题要求“自拟标题”,缺标题者扣2分。
    2.关于文体,文体特征不明显。文体杂合:42分左右:扩写、改写原材料,写记叙文,不超过42分。
    3.关于字数:
    ①300字以内,1行1分,再加题目2分、最高不超过16分。
    ②300-600字,15-24分。
    ③500字-690字,25-35分。
    ④600字,36分以下。
    ⑤超700字,正常打分,再减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⑥不到800字,不打50分以上
    ⑦诗歌算行数,35行够800字。
    4.关于错别字: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5.关于没有写完的作文
    ①主体已写出,只是没有独立结尾的作文。字数够800字。可按基础等级标准评分。也不影响发展等级的评分。
    ②主体未写出、或300字以内的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
    6.关于套作和抄袭的作文
    ①无自己构思及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复述或模仿置换等均视为套作。
    ②怀疑为抄袭的作文,须提供被抄袭的文章或准确的线索。
    ③凡是与题中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的作文可视为“文不对题”。
    全部一样或改头换尾,中间一样都算套作:0-5分。
    照抄现代文、科技文的、除去所抄字数,按实际所写字数给分。
    7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①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错误;
    ②答卷雷同;
    ③前后笔迹不一致;
    ④有特殊标记:写名字。画图形等。
    此类答卷由题组长提交阅卷学科领导组审核处理。
    8.发展等级要敢于打分,只要审题恰当,行文清晰,内容厚实,说理有深度,表达流畅等,即可考虑打50分以上。
    9.学生的作文能写足800字,要打35分以下的,需慎重考虑。(抄袭的文章除外)
    10.基准分46分,分出梯度,敢打高分。
    其他: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7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相关试卷

    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答案pdf、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答案pdf、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答案pdf、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