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留存。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蜿蜒曲折的河流叫河曲。随着河曲形态和流量的洪枯变化,弯曲河道被裁弯取直后和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为某处河曲示意图(图1)、河曲形态变化示意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1. 对河曲各处水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层水流甲流向乙B. 丙到丁横向环流先增强后减弱
C. 底层水流乙流向甲D. 丙到丁横向环流先减弱后增强
2. 若图中丁处河段持续河曲形态和流量的洪枯变化,则牛轭湖形成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①→②C. ①→④→③→②D. ③→②→①→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表层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图中甲为凹岸、乙为凸岸,因此表层水流由乙流向甲,底层水流由甲流向乙,AC错误;图中丙处和丁处为河道弯曲度最大处,横向环流最强,因此从丙到丁横向环流先减弱后增强,D正确,B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平坦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因侧蚀不均匀而出现弯曲,先出现较小弯曲,如①图所示,弯曲河道一旦形成,则凹岸侵蚀加剧,凸岸沉积明显,使得河道弯曲逐渐加大,如图④所示,当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有些凹岸逐渐靠拢,当河水处于汛期,曲流河段容易被洪水冲开自然裁弯取直,如图③所示,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临近新河道的交叉口逐渐被淤塞,原有河道与新河道脱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牛轭湖,如图②所示。因此牛轭湖形成顺序应是①、④、③、②,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
3. 读“局部经纬网图”,图中②点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D. 为23小时56分4秒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图中②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为太阳日,其长度是24小时,而地球自转为恒星日,其长度是23时56分4秒,所以②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24小时-23时56分4秒=3分56秒,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下图中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左岸易出现泥沙沉积,最终小岛和左岸相连。南半球河流侵蚀左岸,右岸易出现泥沙沉积,最终小岛和右岸相连。读图根据纬度的变化可知,①②位于北半球,①为左岸;③④位于南半球,④为右岸,因此小岛最可能与①④连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 下图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读图A可知,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应是顺时针方向,而图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错误;读图B可知,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应是逆时针方向,而图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经度向东递减,即顺着自转方向递减,CD图中,图中标注的西经度呈顺时针方向递减,图C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C正确;图D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D错误;故选C。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在轨飞行三个月后,于9月17日13时30分许,回舱在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本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选择在6月发射,是因为酒泉( )
A. 夏季风沙少,可选发射机会多B. 夏季白天长,有利跟踪观测
C. 夏季气温高,有利对流加速D. 夏季太阳高度大,有利太阳能利用
7.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在内蒙古着陆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B. 多晴朗天气,大气能见度高
C. 河湖等水域面积少,便于搜救D. 纬度高,地球自转线速度小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冬春多风沙,不利于航天发射,6月处于夏季,当地风沙少,对航天发射干扰少,可选发射机会多,A符合题意;航天器的跟踪观测一般不采用可见光形式,因此夏季白天长对发射影响不大,排除B;夏季气温高、对流加速,对发射的有利作用不明显,甚至是不利因素,排除C;航天器的太阳能板可调节角度,夏季太阳高度大的有利作用不明显,排除D。故选A。
【7题详解】
我国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视野开阔,人口相对稀少,特别是其西部地区人烟稀少,以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天气少,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地表河湖等水域面积少,这些条件有利于着陆安全、便于搜救,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在内蒙古着陆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返回舱着陆地点的选择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星发射基地建设的条件: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大气稳定。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登上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A. 正在向北移动B. 已移动到最南端
C. 正在向南移动D. 在南半球
9. 自“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至飞船安全返回着陆这段时间内地球公转的速度( )
A. 先变慢,后变快B. 先变快,后变慢
C. 一直变快D. 一直变慢
【答案】8. A 9.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时为6月17日,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几天,因此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即向北移动,A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南端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日期范围大致是6月22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日期大致是9月23日~3月21日,因此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地球公转时,离太阳最近时(近日点)是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离太阳最远时(远日点)是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材料信息表明,自“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至飞船安全返回着陆这段时间是指6月1日至9月1日,此期间地球先逐渐靠近远日点(7月初),后远离远日点,因此此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时,离太阳最近时(近日点)是1月初,离太阳最远时(远日点)是7月初。地球公转大致平均大约每日向东进1°。位于近日点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时速度慢。
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古火山,多次火山作用形成巨厚的流纹岩岩体。图1为雁荡山石门景观,两侧崖壁对峙,岩体高度达到了200米,中间的缝隙却只有10米左右。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2中,与构成雁荡山岩体的岩石成因一致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1. 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岩浆侵入—重力崩塌
C. 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力侵蚀D. 岩浆喷出—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雁荡山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厚的流纹岩岩体,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读图2可知,丁由沉积物组成,是沉积岩;甲、乙均由软流层物质组成,是岩浆岩,甲可直接形成沉积物,乙需经地壳抬升后再形成沉积物,可知甲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丙是变质岩。图2中,与构成雁荡山岩体的岩石成因一致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雁荡山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巨厚的流纹岩岩体,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即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首先是岩浆喷出;当地位于浙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流水侵蚀作用基础上,重力崩塌,形成两侧崖壁对峙的景观。综合上述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岩石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侵入或喷出后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侵入岩一般位于岩石圈内部,喷出岩接近地表;沉积岩一般位于地势低洼,具有稳定沉积环境的区域;变质岩一般位于地壳内部。
“丰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显著的特征。今年的枯水期来得更早。10月4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西南昌刮起大风。受此影响,南昌被突袭的沙尘笼罩,能见度降低。下图为南昌周边区域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本次沙尘天气的沙源主要是( )
A. 西北沙漠的沙粒B. 黄土高原的沙土
C. 厚田沙漠的沙粒D. 鄱阳湖湖岸的泥沙
13. 本次沙尘天气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传播新冠病毒,加重防疫压力
②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③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④影响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材料提及10月4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西南昌刮起大风,此时应以偏北风为主,而“今年的枯水期来得更早”,使得鄱阳湖提早水位下降,部分湖床裸漏,湖床上沉积的泥沙在北风作用下,突袭南昌,D正确;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据此较远,且此季节植被仍较多,远距离沙子很难到达,AB错误;厚田沙漠位于南昌南部,此次风向从北来,排除C选项。故选D。
【13题详解】
PM10 指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此次沙尘条件,会增加PM10含量,②正确;本次沙尘天气受冷空气南下影响,会造成城区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④正确;沙尘天气与新冠并无联系,沙尘天气不会产生酸雨,并不会腐蚀文物古迹,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可吸入颗粒物又称PM10,指直径不超过10微米、可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颗粒物。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即PM2.5)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读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按岩石的成因分,与图中煤层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花岗岩B. 大理岩C. 石灰岩D. 板岩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为背斜构造,B为向斜构造B. B地向下能钻探到煤层
C. A为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D. A地下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煤层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按成因类型划分,煤层属于沉积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成因类型划分,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A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应为向斜构造,B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应为背斜构造,选项A错误;图中B地为背斜,煤层向上拱起,向下不能钻探到煤层,选项B错误;A处为向斜,地下水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但在此修建隧道容易出现透水事故,且岩层不稳定,因此不是修建隧道选址的良好构造,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但其顶部受张裂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凹陷(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山谷或盆地,但其槽部因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易成为山岭。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 美洲板块、欧亚板块
17. 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①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根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对应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板块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挤压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中间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消失。板块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张裂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两边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出现。比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往中间挤压,就形成了消亡边界,出现岛弧和海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向两侧拉伸,就形成了生长边界,出现地中海不断扩张的现象。
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9. 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18. B 19.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可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可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性岩浆岩,火山喷发而出的熔岩流形成喷出型岩浆岩。图甲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各环节中,①应为岩浆上升冷凝,②为岩浆上升喷发,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a应为侵入岩,b为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所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应为②,故选B。排除A、C、D选项。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故选D。排除A、B、C选项。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①岩浆作为突破点;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②箭头关系: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北京时间),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据此下面小题。
20. 相对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而言,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在于( )
A. 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多
B. 历史悠久,发射经验丰富和技术成熟
C.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D. 海拔高,大气稀薄,经过地球大气层距离短
21. 生活在洛杉矶(西八区)的华人李先生观看了“天问一号”发射直播,发射时当地时间为( )
A. 7月22日20时41分B. 7月23日4时41分
C. 7月23日20时41分D. 7月22日4时41分
22. “天问一号”发射时,四个卫星发射场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依次是( )
A.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B. 文昌西昌太原酒泉
C. 酒泉西昌太原文昌D. 太原文昌西昌酒泉
23. “天问一号”环绕火星飞行期间( )
A. 北京的日落逐日提前B.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正在逐渐加快
C. 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答案】20. C 21. A 22. A 23. D
【解析】
【20题详解】
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降水比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场降水多,A错误;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历史更悠久,B错误;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正确;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海拔比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场低,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东八区)发射,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相差16个时区,相差16小时,位置更西,时间晚16小时,所以小明开始观看的时间为7月23日12时41分-16时=7月22日20时41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卫星发射时间是7月23日,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对于北半球而言,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的纬度由高到低是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因此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是酒泉、太原、西昌、文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问一号”大约于2021年2月23日左右到达火星开始2~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在这个时间段,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因此北京的日落时间逐日推迟,A错误;地球公转的角速度逐渐减慢,B错误;北京的昼长先是昼短夜长,然后昼逐渐变长,大约在3月23日之后变成昼长夜短,C错误;在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由赤道以南移动到赤道以北,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营造地貌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 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B.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也属于外力作用
C. 内力作用的进行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D.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25. 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土高原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B. U形谷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C. 冰川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D. 我国南海诸岛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26. 下列有关外力作用与地貌搭配正确是( )
A. 风化作用——冰斗、U形谷
B. 侵蚀作用——沙滩海岸
C. 搬运作用——沙丘、戈壁
D. 堆积作用——河口三角洲
【答案】24. D 25. C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A 错误;人类活动并非自然作用,因而不属外力作用,B 错误;内力作用中有的进行得很快,如火山爆发、地震等,有的则进行得极其缓慢,如地壳运动,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项。
25题详解】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而成的,U形谷是由冰川侵蚀而成的,我国南海诸岛多为珊瑚岛,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故答案选C项。
【26题详解】
冰斗、U形谷属侵蚀地貌,沙滩是堆积地貌,戈壁是风力侵蚀地貌,沙丘是风积地貌。故答案选D项。
海口(2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海口一年中集热板和地面夹角最大的月份是( )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
28.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
A. 40.5°B. 43.5°C. 46.5°D. 47°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集热板和地面夹角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一年中,在冬至日,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集热板和地面夹角一年中达到最大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题详解】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H=90°-(20°+23°26')=46°34',此时集热板和地面夹角=90°-46°34′=43°26′;在太阳直射20°N时,此时集热板和地面夹角为0°。因此,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43°26′,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赤道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增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增大;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幅为定值46°52';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较年变幅减小。
下图为地球自转等速度线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 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北半球高纬度
30. 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丘陵B. 盆地C. 山地D. 高原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据图速度变化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由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447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km/h,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南半球低纬度,故A正确,BCD错误。应选A。
【3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R地线速度小于1480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即地势较低,应为盆地,B正确,ACD错误。应选B。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地球公转在图2中的③位置在图1中画出此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该图为____(北极点/南极点)的俯视图。
(2)图1中D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此时该地正值____(日出/日落),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度。
(3)某导弹部队若由C点向正南方向发射一枚炮弹,射程为300KM,其落点在C点所在经线的____侧(东/西)。
(4)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5°时,北极圈所在纬度度数将会变____(大/小),地球上的五带中范围变小的是____(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地球公转至图2中③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自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太阳直射点坐标____。
【答案】(1)光照图如下,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南极点
(2) ①. 18 ②. 日落 ③. 47
(3)东 (4) ①. 小 ②. 南北温带 ③. 南回归线
(5)(45°E,23.5°S)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晨昏线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地球公转特征、自转特征、光照图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2中的③位置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一中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极点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光照图如下(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D处于日落时刻,且D位于于赤道上,赤道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B位于南极圈,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90°-(66.5°-23.5°)=47°。
【小问3详解】
该炮弹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发射方向为由北向南,因此其落点应位于东南方向,其落点在C点所在经线的东侧。
【小问4详解】
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之和等于90°,黄赤交角变为25°,变大,北极圈所在纬度度数将会变小,热带、南北寒带范围变大,南北温带范围变小。地球公转至图2中③位置时此时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小问5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太阳直射的经线,即地方时12:00时经线是45°E,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45°E,23.5°S)。
32. 图1为我国东部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丁处地貌景观图,图3示意图1中某一河段(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乙处构造地貌为____,形成原因____。
(2)图中丙处地貌景观名称是____。该地貌特点是:从顶部向外缘,颗粒物直径越来越____(“粗”或“细”)。
(3)丁处地貌景观名称为____,该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
(4)图3的河段位于____(“平原”或“山地”)。
(5)图3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凹”或“凸”)岸,这是因为该岸受____(“侵蚀”或“沉积”)作用。
(6)图3中①②两地中,可能最早形成聚落的是____地,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地。
【答案】(1) ①. 背斜 ②. 向斜 ③.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2) ①. 冲积扇 ②. 细
(3) ①. 三角洲 ②. 流水堆积作用影响而形成
(4)平原 (5) ①. 凹岸 ②. 侵蚀
(6) ①. ① ②. ②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某区域示意图与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地貌成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岩层上拱,地质构造为背斜。乙处构造地貌为向斜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受侵蚀从而形成山岭。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丙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为冲(洪)积扇。该地貌特点是:从顶部向外缘,颗粒物直径越来越细。
【小问3详解】
丁处地貌景观位于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该地貌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小问4详解】
图3的河段河道弯曲,位于平原,是由于河流侧蚀作用而形成的。
【小问5详解】
读图可知,图3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凹岸,这是因为该岸受侵蚀作用,水深。
【小问6详解】
图3中①②两地中,可能最早形成聚落的是①地,其原因是:①地位于河流凸岸,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流较缓,取水方便。适合布局港口的是②地,因②地位于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水域深,适合建港。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