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1课时地域差异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本册综合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10页。
本册综合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C )A.丁—乙—丙—甲 B.甲—乙—丁—丙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2.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 D )A.2:30 B.3:30 C.8:30 D.9:30[解析] 第1题,甲地夏至日昼长最小,说明其位于南半球;丙地夏至日昼长最小则丙地位于南半球,且昼长小于甲地,说明丙地较甲地纬度高;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昼长最小,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丁地冬至日昼长最小且昼长约为5时,说明丁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乙地高。故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故选C项。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约为5时,根据正午12:00平分白昼,可知其日出时间=12:00-昼长/2=9:30,故选D项。下图为一位游客于北京时间2022年7月30日13:31在巴厘岛面向大海拍摄的景观。读图,据此完成3~4题。3.根据光影可知该景观拍摄的地点位于( D )A.甲 B.乙 C.丙 D.丁4.最能反映该地6月22日旗杆杆影端点移动轨迹的是( A )[解析] 第3题,北京时间13:31,12:00的位置约在东经97.5°E。依据图中巴厘岛的经度可知,巴厘岛已经过了12:00,太阳直射点位于巴厘岛的西北方向。根据实景图,旗杆影子方向在右前方,那么太阳就在左后方。图中甲太阳在左前方,物影在右后方;乙太阳应在右前方,物影在左后方;丙太阳在右后方,物影在左前方;丁太阳在左后方,物影在右前方,故D项正确。第4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巴厘岛位于南半球,正午的物影朝向正南,排除B、C两项。夏至日全球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物影朝向东南),故A项正确。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读图,据此完成5~6题。5.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D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6.下列对峡谷地区的推断成立的是( D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解析] 第5题,由题干“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可知,峡谷是内力抬升后遭流水下切侵蚀(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晚于孤峰,但不能判断石柱与孤峰形成的先后顺序。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所以,地壳运动应该以垂直运动为主。由板块构造学可知,该峡谷不位于火山、地震带上,且图示中没有岩浆岩。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影响着河流的流向。故D项正确。下图为某校高一同学绘制的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7.①②③④四幅示意图中,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8.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则有关该气候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气候特征表现为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D.该类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解析] 第7题,图①,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低气压,根据风带Ⅱ确定甲为高气压,前后矛盾。图②,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低气压,根据风带Ⅱ确定甲也是低气压,根据风向判断甲应为赤道低压带。图③,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高气压,风向右偏;但据风带Ⅱ确定风向左偏,与实际不符。图④,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高气压,根据风带Ⅱ确定甲为低气压,前后矛盾。第8题,已确定甲为赤道低压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图1图29.图中甲地7月降水的成因、类型和时间,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D )A.冷、暖气团活动多,多锋面雨——夜晚B.热带气旋影响,多台风雨——白天C.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清晨D.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午后10.甲地4月平均气温高于10月,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暖流影响强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海拔低D.东北信风影响明显[解析] 第9题,由图示信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控制该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而且多在午后。第10题,图中甲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10月直射南半球,甲地4月平均气温高于10月,说明4月份太阳直射点与甲地的距离比10月份近,故4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0月,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平均气温高。下图为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水深及水流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图中台湾暖流的流动特点是( D )A.向东南方向下沉流动B.向西南方向抬升流动C.向东北方向下沉流动D.向西北方向抬升流动12.长江入海口附近台湾暖流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台湾暖流向西北方向流动;根据海底等深线可知,向北水深逐渐变浅,因而台湾暖流会出现抬升流动。第12题,台湾暖流向西北方向流动,与东南季风风向相同,故夏季时台湾暖流强度最大。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该山地可能位于( D )A.大兴安岭 B.阴山C.岳麓山 D.武夷山14.该山Ⅱ自然带中与其他带相比,显著的特点为( A )A.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B.河流水量最大C.光照最丰富D.涵养水源能力最弱15.山顶处分布寒凉灌丛矮林的主要条件是( B )A.温差大和紫外线强 B.气温低和风速大C.气压低和土层薄 D.干旱和光照强[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该山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地的气候类型应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基带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故A错误;阴山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基带以温带草原为主,故B错误。岳麓山海拔没有达到1 500米,故C错误;武夷山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D正确。第14题,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由图可知,图中Ⅱ自然带范围内,降水量变化最大、垂直高度变化大,因而地理环境复杂程度大,且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因此孕育的生物资源种类较多。Ⅱ自然带这一高度范围海拔较高,为河流的上游,河流水量小。Ⅱ自然带这一高度范围的降水较多,光照较弱。Ⅱ自然带这一高度范围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第15题,由图可知,山顶处海拔高,气温较低,风速为5.9 m/s,风力较大,不适合生长高大乔木,多矮林分布,B项正确;山顶海拔高,温差小,且紫外线强弱、温差大小与矮林关系不大;山顶位置由于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气压的高低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山顶坡度较陡,降水量达1 643.5 mm,降水量高于山麓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光照弱且光照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二、综合题(共4题,共55分)16.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1所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3)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一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例分析说明理由。[答案] (1)A地比上海纬度高,夏季白昼比上海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时间比上海晚。(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夏至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3)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正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理由表达完整并举例合理即可得分)[解析] 第(1)题,考察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长,A地比上海纬度高,因此白昼比上海长;另一方面,A地位置比上海偏西,日落时间比上海晚。第(2)题,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夏至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考察期间,A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昼长变长,南移过程中昼长变短。第(3)题,正午物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物影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3)2017年12月,连接西藏墨脱与派镇的多雄拉公路隧道全线贯通,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答案] (1)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河谷。(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解析] 第(1)题,根据多雄拉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其为背斜构造;该地谷地的形成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幽深的峡谷。第(3)题,多雄拉为背斜构造,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宜隧道的修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它与里海主体被一条长约100千米、最窄不到1千米的沙石洲分隔开,沙石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湾内的水量随里海水量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这里曾经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为减缓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苏联政府修建堤坝将其和里海隔开,引发一系列问题。该堤坝现已被拆毁,里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2)说出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4)简述修建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引发的问题。[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补给主要为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内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大。(2)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最低。(3)里海为咸水湖,且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石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4)里海水位上升;里海含盐量升高;里海周边的低地被淹没;卡拉博加兹戈尔湾面积迅速萎缩;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盐产量减少;湖床大面积裸露,引发沙尘暴。(任答四点即可)[解析] 第(1)题,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主要从流域气候特征和河流补给水源两方面进行分析。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补给水源以积雪融水为主;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能及时消融,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消融,径流量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源来自里海,里海的水源主要来自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最大,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故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位春季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回落,至冬季水位最低。第(3)题,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可从里海性质、区域气候特征、海湾封闭程度和沿岸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里海为咸水湖,由材料可知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第(4)题,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无水源补给,导致海湾面积萎缩,盐产量减少,甚至湖床大面积裸露,成为沙尘暴的新沙源;里海湖水外泄减少,导致水位上升,含盐量升高,里海北侧沿岸洼地海拔低,会因里海水位上升被淹没。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材料一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造林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材料二 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材料三 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受自然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不足10%,后来林场采用高床育苗(见下图)等技术措施,使树苗成活率显著提高。(1)说出塞罕坝地区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2)简析塞罕坝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价值。[答案] (1)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非季风区向季风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温带草原向温带森林的过渡地带。(2)地处高原,热量条件不足;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干旱灾害频繁;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土地沙化,土壤贫瘠。(3)可防风固沙,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减少了华北地区的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了当地小气候,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解析] 第(1)题,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主要从地理位置以及各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向东部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从干湿度来看,位于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从植被来看,位于温带草原向温带森林的过渡地带。第(2)题,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植被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荒地缺少植被保护,水土容易流失,土壤贫瘠,土壤中的水分难以涵养。第(3)题,结合森林的功能分析。塞罕坝林区增加了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能够防风固沙,阻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展,减轻华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净化空气;能够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
本册综合质量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C )A.丁—乙—丙—甲 B.甲—乙—丁—丙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2.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 D )A.2:30 B.3:30 C.8:30 D.9:30[解析] 第1题,甲地夏至日昼长最小,说明其位于南半球;丙地夏至日昼长最小则丙地位于南半球,且昼长小于甲地,说明丙地较甲地纬度高;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昼长最小,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丁地冬至日昼长最小且昼长约为5时,说明丁地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乙地高。故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故选C项。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约为5时,根据正午12:00平分白昼,可知其日出时间=12:00-昼长/2=9:30,故选D项。下图为一位游客于北京时间2022年7月30日13:31在巴厘岛面向大海拍摄的景观。读图,据此完成3~4题。3.根据光影可知该景观拍摄的地点位于( D )A.甲 B.乙 C.丙 D.丁4.最能反映该地6月22日旗杆杆影端点移动轨迹的是( A )[解析] 第3题,北京时间13:31,12:00的位置约在东经97.5°E。依据图中巴厘岛的经度可知,巴厘岛已经过了12:00,太阳直射点位于巴厘岛的西北方向。根据实景图,旗杆影子方向在右前方,那么太阳就在左后方。图中甲太阳在左前方,物影在右后方;乙太阳应在右前方,物影在左后方;丙太阳在右后方,物影在左前方;丁太阳在左后方,物影在右前方,故D项正确。第4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巴厘岛位于南半球,正午的物影朝向正南,排除B、C两项。夏至日全球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物影朝向东南),故A项正确。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读图,据此完成5~6题。5.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D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6.下列对峡谷地区的推断成立的是( D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解析] 第5题,由题干“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可知,峡谷是内力抬升后遭流水下切侵蚀(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晚于孤峰,但不能判断石柱与孤峰形成的先后顺序。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所以,地壳运动应该以垂直运动为主。由板块构造学可知,该峡谷不位于火山、地震带上,且图示中没有岩浆岩。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影响着河流的流向。故D项正确。下图为某校高一同学绘制的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8题。7.①②③④四幅示意图中,符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8.若甲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则有关该气候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气候特征表现为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D.该类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解析] 第7题,图①,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低气压,根据风带Ⅱ确定甲为高气压,前后矛盾。图②,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低气压,根据风带Ⅱ确定甲也是低气压,根据风向判断甲应为赤道低压带。图③,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高气压,风向右偏;但据风带Ⅱ确定风向左偏,与实际不符。图④,根据风带Ⅰ确定甲为高气压,根据风带Ⅱ确定甲为低气压,前后矛盾。第8题,已确定甲为赤道低压带,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图1图29.图中甲地7月降水的成因、类型和时间,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D )A.冷、暖气团活动多,多锋面雨——夜晚B.热带气旋影响,多台风雨——白天C.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清晨D.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午后10.甲地4月平均气温高于10月,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暖流影响强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海拔低D.东北信风影响明显[解析] 第9题,由图示信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控制该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而且多在午后。第10题,图中甲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10月直射南半球,甲地4月平均气温高于10月,说明4月份太阳直射点与甲地的距离比10月份近,故4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0月,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平均气温高。下图为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水深及水流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图中台湾暖流的流动特点是( D )A.向东南方向下沉流动B.向西南方向抬升流动C.向东北方向下沉流动D.向西北方向抬升流动12.长江入海口附近台湾暖流强度最大的季节是( 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台湾暖流向西北方向流动;根据海底等深线可知,向北水深逐渐变浅,因而台湾暖流会出现抬升流动。第12题,台湾暖流向西北方向流动,与东南季风风向相同,故夏季时台湾暖流强度最大。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据此完成13~15题。13.该山地可能位于( D )A.大兴安岭 B.阴山C.岳麓山 D.武夷山14.该山Ⅱ自然带中与其他带相比,显著的特点为( A )A.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B.河流水量最大C.光照最丰富D.涵养水源能力最弱15.山顶处分布寒凉灌丛矮林的主要条件是( B )A.温差大和紫外线强 B.气温低和风速大C.气压低和土层薄 D.干旱和光照强[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该山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地的气候类型应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基带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故A错误;阴山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基带以温带草原为主,故B错误。岳麓山海拔没有达到1 500米,故C错误;武夷山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带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D正确。第14题,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由图可知,图中Ⅱ自然带范围内,降水量变化最大、垂直高度变化大,因而地理环境复杂程度大,且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因此孕育的生物资源种类较多。Ⅱ自然带这一高度范围海拔较高,为河流的上游,河流水量小。Ⅱ自然带这一高度范围的降水较多,光照较弱。Ⅱ自然带这一高度范围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第15题,由图可知,山顶处海拔高,气温较低,风速为5.9 m/s,风力较大,不适合生长高大乔木,多矮林分布,B项正确;山顶海拔高,温差小,且紫外线强弱、温差大小与矮林关系不大;山顶位置由于坡度较陡,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气压的高低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山顶坡度较陡,降水量达1 643.5 mm,降水量高于山麓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光照弱且光照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二、综合题(共4题,共55分)16.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1所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3)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一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例分析说明理由。[答案] (1)A地比上海纬度高,夏季白昼比上海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时间比上海晚。(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夏至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3)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正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理由表达完整并举例合理即可得分)[解析] 第(1)题,考察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长,A地比上海纬度高,因此白昼比上海长;另一方面,A地位置比上海偏西,日落时间比上海晚。第(2)题,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夏至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考察期间,A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昼长变长,南移过程中昼长变短。第(3)题,正午物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午物影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3)2017年12月,连接西藏墨脱与派镇的多雄拉公路隧道全线贯通,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答案] (1)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河谷。(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解析] 第(1)题,根据多雄拉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其为背斜构造;该地谷地的形成是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第(2)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幽深的峡谷。第(3)题,多雄拉为背斜构造,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宜隧道的修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水量来源,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均超过50%。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图中甲湖)是里海东部的一个潟湖。它与里海主体被一条长约100千米、最窄不到1千米的沙石洲分隔开,沙石洲中部有一狭窄水道与里海相通。湾内的水量随里海水量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含盐量高达35%,是普通海水的10倍,是里海的近30倍。这里曾经是苏联食用盐的重要来源。为减缓里海水位下降,1980年苏联政府修建堤坝将其和里海隔开,引发一系列问题。该堤坝现已被拆毁,里海湖水重新注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1)说明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2)说出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4)简述修建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引发的问题。[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补给主要为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内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径流量大。(2)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水位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降低,冬季水位最低。(3)里海为咸水湖,且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里海南部含盐量较高的湖水通过沙石洲中部的狭窄水道补给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4)里海水位上升;里海含盐量升高;里海周边的低地被淹没;卡拉博加兹戈尔湾面积迅速萎缩;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盐产量减少;湖床大面积裸露,引发沙尘暴。(任答四点即可)[解析] 第(1)题,伏尔加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重高的原因主要从流域气候特征和河流补给水源两方面进行分析。伏尔加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少,河流补给水源以积雪融水为主;纬度高,气温低,冬季降雪不能及时消融,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消融,径流量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源来自里海,里海的水源主要来自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春季径流量最大,里海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故卡拉博加兹戈尔湾的水位春季快速上升,夏季水位高,秋季水位回落,至冬季水位最低。第(3)题,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可从里海性质、区域气候特征、海湾封闭程度和沿岸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里海为咸水湖,由材料可知里海是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最主要的补给来源;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沿岸无河流注入,盐度得不到稀释;该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与里海水体交换缓慢。第(4)题,堤坝将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和里海隔开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无水源补给,导致海湾面积萎缩,盐产量减少,甚至湖床大面积裸露,成为沙尘暴的新沙源;里海湖水外泄减少,导致水位上升,含盐量升高,里海北侧沿岸洼地海拔低,会因里海水位上升被淹没。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材料一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由于清末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1962年塞罕坝林场设立,经过造林人的不懈努力,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材料二 塞罕坝林场位置示意。材料三 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受自然条件制约,造林成活率不足10%,后来林场采用高床育苗(见下图)等技术措施,使树苗成活率显著提高。(1)说出塞罕坝地区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2)简析塞罕坝林场建立之初造林成活率低的自然原因。(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塞罕坝林场的生态环境价值。[答案] (1)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非季风区向季风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温带草原向温带森林的过渡地带。(2)地处高原,热量条件不足;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干旱灾害频繁;靠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土地沙化,土壤贫瘠。(3)可防风固沙,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减少了华北地区的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了当地小气候,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解析] 第(1)题,自然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主要从地理位置以及各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向东部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从干湿度来看,位于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从植被来看,位于温带草原向温带森林的过渡地带。第(2)题,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塞罕坝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植被生长期较短。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较少。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较大,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荒地缺少植被保护,水土容易流失,土壤贫瘠,土壤中的水分难以涵养。第(3)题,结合森林的功能分析。塞罕坝林区增加了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能够防风固沙,阻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展,减轻华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净化空气;能够保护农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