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洛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梁启超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考场、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40分)
    1.某班同学举行题为“想象北京原始居民的一天”的分组讨论活动。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历史考古发现的是( )
    ①清晨,青壮男子走出山洞去森林中捕猎野兽
    ②上午,留在山洞中的老人们专心致志地制作彩陶
    ③下午,妇女们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用耒耜种植水稻和蔬菜
    ④夜幕降临,人们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种植农作物B.会使用石器
    C.会制作陶器D.饲养家禽家畜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变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改进C.自然环境的变迁D.建筑技术的发展
    5.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华夏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 )
    A.历史悠久B.多族合一C.结构单一D.交通发达
    6.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7.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
    A.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8.2023年3月28日,洛阳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网络,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当时(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B.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
    C.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的体现D.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
    9.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内容可能是( )
    A.城濮之战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10.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准。(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11.下图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 )
    A.天子—士—卿大夫—诸侯B.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诸侯—天子—卿大夫—士D.诸侯—卿大夫—士—天子
    12.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疆土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民族交融
    13.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来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
    A.私有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14.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一些典章制度以及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中,青铜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材料表明了( )
    A.鼎制作工艺高超B.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C.鼎制作数量稀有D.鼎主要用于日常的生活
    15.2023年是农历兔年。以下是汉字“兔”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A.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D.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
    16.经济活动的频繁与丰富程度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状况。下列哪一经济现象不属于春秋时期( )
    A.一位农民正在用铁制农具开垦荒地
    B.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
    C.几位工匠正在铸造青铜器
    D.某城市的市场正在进行热闹的商品交换
    17.春秋时期,某诸侯国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枷)”。对牛的重视是因为( )
    A.战争的需要B.交通的需要
    C.牛耕的使用D.铁农具出现
    18.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其他诸侯更是竞相仿效。这说明( )
    A.诸侯国众多B.诸侯兼并弱小C.周王室衰微D.周王室中兴
    19.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秦孝公
    20.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群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材料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 )
    A.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B.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
    C.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主要原因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
    21.历史文物的价值在于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宝贵的资料。下图所示文物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骨针和装饰品
    (1)图中物品是哪一原始人类使用过的?
    (2)这两件文物的出土,说明这一原始人类掌握了哪些技术?这说明这一原始人类在生活和观念上,有了什么新变化?
    (3)在同一地方还发现了哪一更早的远古人类?
    22.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使用图一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
    (2)图二、图三是哪一生产部门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3)从图四文物能得到什么信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在材料一已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哪一大河流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3)材料三中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战役有哪些(写出一个即可)?今天海内外的华人自称为什么?
    24.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房屋属于什么样式的建筑?哪一原始居民居住在图二的房屋里?你认为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再举出古代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一例。
    (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殷”是哪一朝代的别称?
    (2)上述材料共同见证了哪一古都的历史?除材料二、三之外,再举出这一古都另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
    (3)从史料的真实性而言,三则材料哪一个价值更大?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最可靠的依据是什么?
    26.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青铜器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生活器具: ;
    礼器: ;
    兵器: 。
    (2)请就司母戊鼎写一段简介。(提示:可以介绍制作朝代、用途、出土地点、地位、体现的特点等方面内容。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
    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
    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山顶洞人均处于旧石器时代,他们的生存方式之一是狩猎,青壮男子走出山洞去森林中捕猎野兽体现的是狩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所以人们可以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①④正确,D项正确;彩陶、耒耜、种植水稻出现在新石器时代,②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据题干“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不同地区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我国早期人类是否结成群体生活,排除C项;材料没有证明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的语言,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据材料“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可知,三处遗址均有陶器的使用,这说明我国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作物的种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石器的使用,排除B项;材料除了河姆渡遗址的猪纹陶钵外,其余两处未涉及家畜家禽,故D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B
    【详解】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非一族所称”,是“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因此其认为华夏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多族合一,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华夏族形成的过程,未涉及其悠久的历史,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华夏族的结构,而是强调华夏族是“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交通问题,主旨是强调华夏族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依据题干“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尧舜禹“虽然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所代表的这个时代在考古学上已经证明是肯定存在的,由此说明历史学说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甲骨文开始,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题干并不是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是说明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B项;夏朝建立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但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禹的儿子夏禹,在禹逝世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家天下变为公天下,A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夏朝,并未破坏禅让制,排除B项;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这些都属于建立国家机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D项反应的是与老百姓的关系,不能反映“破坏禅让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这种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结合所学知识,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的规划,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B项正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在秦朝以前,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只是当时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体现不出“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排除C项;题干没有青铜文明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因此,商朝又称殷朝。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残暴无道,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进攻商纣王,商朝灭亡。根据题意,B项正确;城濮之战是战国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排除A项;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C项;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排除D项。综上可排除ACD,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准”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项正确;“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指的是商朝,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的信息,排除A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据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项正确;ACD项顺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依据题干“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可见分封制以同性贵族为主体,有利于巩固西周“家天下”的统治,有利于巩固西周疆土,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等级制度,排除B项;实现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西周的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依据题干“烽火戏诸侯”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让他们在各地建立诸侯国以巩卫周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等,因此诸侯率兵前来护卫周王是遵守了分封制的义务,D项正确;私有制是指出现私有财产,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夏朝建立后,启继承父亲禹的权力和地位,标志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与题干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依据题文“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在一些典章制度以及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中,青铜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课本所学,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象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鼎的形制,看不出制作工艺,排除A项;材料也并未描述鼎的数量,排除C项;鼎是重要的礼器,材料也说鼎被视为国家重器,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观察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题干汉字“兔”的演变,由甲骨文到楷书,反映了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B项正确;题干对“兔”字的隶书、楷书的书写,说明了象形并不是汉字唯一的造字方式,汉字的造字方式除了象形,还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排除A项;观察题干图片对“兔”字的书写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C项;早期汉字对研究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并不能说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10000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如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粟,而春秋时期是指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B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春秋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等都有所发展,C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春秋时期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D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7.C
    【详解】春秋时期,我国已使用牛耕,它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牛的重要性,所以立法保护牛,C项正确;战争和交通的需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项;铁器的使用与牛耕技术有一定关联,但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据“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没有体现诸侯国众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没有体现诸侯兼并弱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衰微,不能说明周王室中兴,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支持商鞅变法,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群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影响是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民族交融,未涉及国家统一,排除A项;题干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不是强调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民族交融,未阐述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原始人类:山顶洞人。
    (2)技术:磨光技术,钻孔技术。变化: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3)人类:北京人。
    【详解】(1)原始人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比较普遍地掌握和运用磨和钻孔的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所以图中物品是山顶洞人使用过的。
    (2)技术:制作这样的装饰品和骨针都需要一定的磨制和钻孔技术.这就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技术。变化:根据所学知识,骨针和装饰品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山顶洞人已学会用骨针缝制衣服,还懂得爱美等;
    (3)人类:根据所学知识,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的洞穴中,在周口店龙骨山上,还发现了北京人。
    22.(1)图一:打制 图二:磨制。时代:旧石器时代。
    (2)部门:原始农业。
    (3)信息:原始绘画艺术出现;制陶技术进步;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图一:根据图一可知,该工具有棱有角,表面不光滑,所以是打制石器;图二:根据图二可知,该工具没有特别尖锐的地方,比较光滑,是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是磨制石器。时代:根据所学知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2)部门:根据所学知识,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信息:根据图示可知,图片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根据上面的绘画可知,原始绘画艺术出现,;上面的绘画有鱼,捕鱼在先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图片是彩陶,表明制陶技术进步等。
    23.(1)长江流域。
    (2)河姆渡人会制作乐器骨哨。
    (3)阪泉之战或涿鹿之战。(任意一个即可)炎黄子孙。
    【详解】(1)流域:据材料“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云南元谋人遗址,其位于长江流域。
    (2)示例:据材料“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会制作乐器骨哨。
    (3)战役:据材料“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而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南方地区的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即涿鹿之战。(任意一个即可)
    自称:据所学可知,今天海内外的华人自称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4.(1)建筑:干栏式建筑。居民:半坡居民。因素: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2)事例:大禹治水。
    (3)启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等。(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建筑:根据图一信息和所学可知,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居民:根据图二信息和所学可知,图二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图。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黄河流域,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同。
    (2)事例:根据所学可知,远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带领人民治水,利用疏导的方式,最终战胜了洪水,这是古代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
    (3)启示: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等。(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25.(1)朝代:商朝。
    (2)古都:安阳。发现:甲骨文。
    (3)材料:材料三的实物司母戊鼎。依据:出土文物。
    【详解】(1)朝代:根据材料“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以及图二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指的是商朝。
    (2)古都:根据所学知识,殷是今河南省安阳市。发现:根据所学知识,在河南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还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文。
    (3)材料:根据所学可知,价值更大的是实物史料,材料一是《史记》记载的历史,属于后人记载的文献史料,材料二是殷墟宫殿复原图,是后人根据想象做出来的,材料三是出土的实物史料,所以材料三的价值更大。依据:根据所学知识,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为第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26.(1) 青铜镜 司母戊鼎 勾践剑
    (2)简介: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出土于河南,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体现了当时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详解】(1)分类:生活器具:根据图片可知,青铜镜是生活器具,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礼器:根据图片,司母戊鼎是礼器,司母戊鼎是商后期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所铸造;兵器:根据图片可知,兵器是勾践剑。
    (2)简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说明制作朝代、用途、出土地点、地位、体现的特点等方面内容,史实正确,语句通顺即可。例如: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出土于河南,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体现了当时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相关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九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