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 19小题,共38分)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改国号为周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
    D. 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以前三百多年。在中外历史上影响很大,其中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首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是( )
    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康乾盛世
    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 隋炀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
    A. 唐代的阎立本B. 宋代的张择端C. 东晋的顾恺之D. 唐代的吴道子
    “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A. 回纥B. 南诏C. 吐蕃D. 靺鞨
    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
    ④尚武风气盛行。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的是( )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下列关如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 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C. 求取佛经精义
    D. 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 儒家思想B. 建筑艺术C. 佛学经典D. 活字印刷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盘庚迁殷B. 开元盛世C. 安史之乱D. 黄巾起义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温建立后梁D. 安史之乱的发生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B. 江南地区C. 黄河流域D. 长江流域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重武轻文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知州B. 通判C. 转运使D. 宰相
    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 宋太宗B. 宋徽宗C. 宋钦宗D. 宋高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里的“匈奴”指的是( )
    A. 女真族B. 匈奴族C. 契丹族D. 党项族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诗里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哪个城市( )
    东京和临安B. 临安和东京C. 泉州和明州D. 明州和泉州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4小题,共42分)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 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的诗歌与哪位高僧有关?他为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3) 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活跃?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4) 根据材料四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诗史”是对哪位诗人诗歌的尊称。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均摘自《贞观政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圈套)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成为什么?
    (2) 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
    (3) 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4) 从材料四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 上述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谁统治时修建的?
    (2) 如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
    (3) 你同意作者的评价吗?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这条运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岁赐绢1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材料三:规定宋向金称臣,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请回答问题:
    (1)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
    (2) 材料一签订时,宋的最高统治者是谁?材料二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3) 议和给宋朝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宋朝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你如何看待几次议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反映的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历史。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把握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在位皇帝。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答案】D
    【解析】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是因为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也十分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武则天的统治举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武则天的统治举措。
    3.【答案】B
    【解析】科举制是一种采用分科考试选取官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安定,因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
    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广东一共出了9位文状元和5位武状元。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武则天,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
    故选:C。
    本题以殿试制度的创立者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发展完善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解析】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名作之一是《步辇图》.《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故选:A。
    本题考查《步辇图》。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绘画艺术成就。
    7.【答案】C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吐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故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朝民族关系的主要史实。
    8.【答案】C
    【解析】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唐三彩的生产与社会风气无关。
    故选:C。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唐诗。唐代影响最大、成就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10.【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目的是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则是为了宣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唐朝对外关系,知道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目的是为求取佛法。鉴真东渡日本则是为了宣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关系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容易选出D选项,因为鉴真是唐朝高僧,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后,不可能向日本人传授活字印刷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鉴真主要事迹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古代重要的历史人物,要注意区别掌握他们的主要事迹。
    12.【答案】C
    【解析】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1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907年梁王朱温逼唐昭宣帝退位建立后梁,标志唐朝的灭亡。
    故选:C。
    本题以“唐朝灭亡”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灭亡的事件.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灭亡.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五代是唐朝灭亡后,北宋建立前,黄河流域定都开封的五个中原王朝,史学界认为它们是唐后宋前的正统王朝。
    故选:C。
    本题以“五代十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五代十国所在的地区。
    15.【答案】B
    【解析】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B。
    本题考查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16.【答案】C
    【解析】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转运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转运使的职责。
    17.【答案】A
    【解析】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分析和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宋朝开国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在与其并立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抗衡中处于劣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
    18.【答案】A
    【解析】据题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是岳飞的《满江红》,抒发了岳飞抗击金军的豪情壮志。岳飞抗击的金政权,是女真族建立的。故“匈奴”指的是女真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击入侵的少数民族。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击入侵的少数民族和岳飞的主要事迹。
    19.【答案】B
    【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诗里杭州和汴州分别是临安和东京。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南宋和北宋的都城;当时作为都城时叫临安和东京。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主要考查了南宋与北宋的都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主要考查了南宋与北宋的都城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小题1】大唐这个国家,法律完备,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常去;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小题2】鉴真;日本。
    【小题3】原因: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对外采取了开放的政策。③唐朝的海陆交通发达。启示:①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②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小题4】筒车,曲辕犁。
    【小题5】唐诗;杜甫。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盛唐的社会气象、唐诗、唐朝生产力的发展,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
    本题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盛唐的社会气象、唐诗、唐朝生产力的发展,既是教材基础知识,也是重点内容。此种考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1.【答案】(1)根据材料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以人为本”,可以看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3)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通过科举制,使得天下有才学的人为了考取功名而努力,也就是材料中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4)根据材料四“朕独爱之如一”以看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故答案为:
    (1)民本思想;贞观之治。
    (2)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3)科举制度。
    (4)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有关内容。
    (4)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有关内容。
    22.【答案】【小题1】京杭大运河。隋炀帝。
    【小题2】涿郡、洛阳、余杭。
    【小题3】同意。大运河开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导致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统治。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至今仍然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
    【小题2】宋真宗。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小题3】“议和”对宋是耻辱,虽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是从长远看,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
    【解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相关试卷

    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淮南子·修务训》记载,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