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三章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时二(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28504/0-17007957775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三章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时二(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28504/0-17007957776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019) 第三章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时二(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028504/0-17007957776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B.藓类叶片无需染色,可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C.以菠菜叶为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2、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并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正确步骤是( )
a.用镊子取藓类的小叶
b.用低倍镜找叶绿体
c.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A.a→b→cB.a→c→bC.b→c→aD.c→a→b
3、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在胰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3H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D.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
4、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不具有生物膜系统
B.生物膜系统由具膜的细胞器构成
C.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D.生物膜上可进行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
B.因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C.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部的环境
D.该实验中把黑藻换成波菜叶的表皮细胞,结果也一样
6、一项来自某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的“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得以重新利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塑形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动力可由线粒体提供
B.“分子垃圾袋”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C.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D.“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
7、下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细胞质流动以叶绿体为观察对象
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
C.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流动
D.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受温度影响
8、科学家用含H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并且有水的生成
B.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分泌蛋白合成需要能量,分泌不需要能量
D.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9、下列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幼根作实验材料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
B.叶绿体的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该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
D.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该细胞代谢的强度无关
10、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囊泡可与细胞膜融合
B.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C.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D.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11、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1种,b的产物一般没有生物活性C.图2说明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D.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2、下图1是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的简图,其中a、b、c、d表示细胞器;图2是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细胞内相关膜结构面积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图1图2
A.图1中用到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B.3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的场所是a
C.c的作用主要是为其他细胞结构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
D.图2中的X、Y、Z分别与图1中的b、d、细胞膜对应
13、用H3H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其来培养某动物的唾液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c曲线所表示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它在上述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B.H3H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参与唾液淀粉酶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D.上述过程既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也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14、如图是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与结构的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相同的
B.若结构含有多种水解酶,则其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C.结构与的膜能相互转化,二者可通过囊泡间接相连
D.结构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在人体的所有细胞中都存在
15、科学家因在丙型肝炎(丙肝)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等途径引起的急性肝炎。为了抵御外界丙型肝炎病毒入侵机体引发疾病,人体中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代谢活动十分旺盛。抗体在浆细胞中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依次经历的结构是( )
A.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B.核糖体→囊泡→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C.高尔基体→囊泡→内质网→囊泡→细胞膜
D.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1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与生物膜无关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17、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蛋白酶(一种分泌蛋白)过程如图甲所示。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H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胰蛋白酶。图乙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细胞器,图丙中的d、e、f分别代表三种具膜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丙
A.图甲中分泌蛋白最初合成的场所是,其中所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所需原料为氨基酸
B.结合图甲、乙可知,胰蛋白酶合成、运输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
C.图甲、图丙中表示同一种结构的是与d、与f、与e,其面积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经获得的蛋白质有一部分可以进入溶酶体
18、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C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这些细胞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图中正确的描述曲线是( )
A.
B.
C.
D.
19、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转运系统——“囊泡转运”的奥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囊泡转运”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在物质运输中会发生生物膜的成分更新
C.“囊泡转运”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D.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可能参与该转运系统
20、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蛋白酶、血红蛋白都属于分泌蛋白
B.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a可以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
21、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是生理过程,~是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发生场所是乙图中的
B.甲图中所示过程涉及的细胞器在原核细胞中都存在
C.与甲图中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的
D.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二、读图填空题
22、如图表示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请回答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___。
(2)细胞能够吞噬细菌以及分泌蛋白都离不开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统一和功能上的联系,其一囊泡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具有相同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其二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
(3)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密切相关。吞噬细胞细胞膜由于具有[__]___________而能够识别细胞外细菌并将其吞噬;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以运输碘,而不能运输有些离子,体现了细胞膜在功能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
(4) 为了追踪某蛋白质合成及分泌途径, 向细胞中注射 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___________→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此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
23、图甲是动物某组织细胞示意图,图乙是某种物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
甲
乙
丙
(1)图甲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填数字),在细胞与环境之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
(2) 研究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物质X在细胞器a中通过____________反应形成肽链,再通过____________包裹,由细胞器b运输到细胞器c中进一步修饰加工。
(3)图乙中,结构____________(填字母)在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中起到“交通枢纽”作用。在植物细胞中其特殊作用是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追踪了胰蛋白酶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面积的变化。请在图丙中画出胰蛋白酶分泌后三种结构膜面积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题述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的活性,A正确;观察藓类叶片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菠菜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以菠菜叶为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C正确;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D正确。
2、答案:B
解析: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并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正确步骤是:用镊子取藓类的小叶→在载玻片上滴清水,将叶片放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用低倍镜找叶绿体→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3、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多肽链→内质网进行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修饰→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在胰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H3H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答案:B
解析: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共同构成的,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具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B错误;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C正确;生物膜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生物膜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D正确。
5、答案:D
解析:显微镜下呈上下、左右都颠倒的虚像,图示叶绿体位于右下角,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A正确;因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故叶绿体无需染色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B正确;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C正确;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若该实验中把黑藻换成菠菜叶的表皮细胞,结果不一样,D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可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
B.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可能是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由于叶绿体呈绿色,体积大,易观察,所以一般用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A正确;
B.细胞质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沿细胞壁的环形流动,也有的呈管状或线条状流动,B正确;
C.活细胞的细胞质都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C错误
D.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会受外界温度、光照、化学刺激及细胞损伤等条件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据表格分析可知,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为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高尔基体、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多肽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
B.高尔基体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相连,B错误;
C.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均需要能量,C错误;
D.蛋白质在内质网加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以同样的方式到达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幼根细胞中无叶绿体,用幼根作实验材料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A错误;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会随着光照强度和光照方向发生改变,当光照强度较大时,为了避免灼伤,叶绿体会通过旋转使侧面(较小面)对向光源,或向细胞远离光源的一侧运动,B正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一致,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该细胞质流动方向也为逆时针,C错误;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该细胞代谢的强度有关,代谢越强,细胞质流动的速度越快,D错误。
10、答案:B
解析: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可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A正确;分泌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先经过内质网再经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经过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1种,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所得产物要经过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修饰才可能有生物活性,B正确;图2所示为分泌蛋白分泌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实际上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之间以囊泡形式发生转换,C错误;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涉及膜融合,能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D正确。
12、答案:D
解析:题图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示意图,图中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c为线粒体。图2表示三种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其中X的膜面积减少,应为内质网膜;Y的膜面积增大,应为细胞膜;Z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膜面积总体没变,应为高尔基体膜。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A正确;3H-亮氨酸与其他氨基酸分子发生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a),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提供能量,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的X、Y、Z分别为内质网膜、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与图1中的b、细胞膜、d对应,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A正确;3H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B正确;参与唾液淀粉酶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题述过程既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也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D正确。
14、答案:D
解析:结构(内质网)与结构(细胞核)的膜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若结构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则为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B正确;结构为高尔基体,结构为细胞膜,两者之间可通过囊泡间接相连,C正确;结构为线粒体,其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在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中都存在,但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错误。
15、答案:D
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小肠黏膜不属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A错误;有些酶分布在基质中,B错误;“硅肺”产生的原因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因此硅肺与生物膜有关,C错误;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D正确。故选D。
17、答案:B
解析:A、分析题图,图甲中上具有核孔,为核膜,为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为内质网,为高尔基体,为细胞膜;图乙中a、b、c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图丙中膜面积减少的d是内质网,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的f是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的e是细胞膜。图甲中分泌蛋白最初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此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A正确。
B.胰蛋白酶合成、运输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B错误。
C.图甲、图丙中与d是内质网、与f是高尔基体、与e是细胞膜,其面积的变化过程体现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经获得的蛋白质可以进入溶酶体,或成为膜蛋白或分泌到细胞外等,D正确。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AB、首先在核糖体上以14C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多肽链,则放射性先出现在核糖体上,其放射性先增加后基本稳定,肽链进入内质网后进行加工,因此内质网上的放射性先增加后基本不变,但由于内质网的面积远大于核糖体,则后期内质网的放射性高于核糖体,A正确、B错误;
C.中心体不参与分泌蛋白的形成,C错误;
D.线粒体只是提供能量,不直接参与分泌蛋白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19、答案:A
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不同细胞之间的交流,而“囊泡转运”发生在细胞内,故“囊泡转运”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囊泡是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在物质运输中会发生生物膜的成分更新,B正确;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囊泡转运”需要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C正确;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均属于生物膜系统,能通过囊泡彼此联系,故可能参与该转运系统,D正确。故选A。
20、答案:A
解析: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结构蛋白,A错误。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运到内质网进行加工,然后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题图中表示内质网,表示高尔基体,表示线粒体,a可以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过程,B、C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D正确。
21、答案:B
解析:甲图中b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场所是乙图中的核糖体,A项正确。甲状腺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而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以甲图中所示过程涉及的细胞器在原核细胞中不都存在,B项错误、C项正确。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相对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D项正确。
22、答案:(1)高尔基体
(2)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
(3)2;糖蛋白;选择透过性
(4)内质网;同位素示踪法
解析:(1)由题图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
(2)囊泡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均属于生物膜,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同时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吞噬细胞识别细胞外细菌与细胞间相互识别有关,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即图中的2;细胞膜允许一些物质通过,不允许其他物质通过,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即选择透过性。
(4)若用3H标记亮氨酸,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及分泌物中,该研究方法称为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标记法。
23、答案:(1);;
(2)同位素标记;脱水缩合;囊泡;
(3)c;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
解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中是细胞膜,是高尔基体,是线粒体,是内质网,是核糖体,是染色质,是核膜;图乙中,物质X是氨基酸,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
(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图甲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胞膜)。
(2)图乙所示的生理过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研究该生理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物质X(氨基酸)在细胞器a(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再通过囊泡包裹,由细胞器b(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后运输到细胞器c(高尔基体)中进一步修饰加工,最后以胞吐方式分泌出去。
(3)图乙中,结构c(高尔基体)在蛋白质的分泌过程中起到“交通枢纽”作用。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包裹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说明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又用囊泡包裹蛋白质将其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故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而细胞膜的面积增加,变化图见答案。
细胞结构
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
时间/min
3
17
117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后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被动运输课时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