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二)(原卷版)
展开本试卷共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5)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风骨,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诗文镌刻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如《鱼我所欲也》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fǔ shí(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2)冬天的早晨,门口quán fú( )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3)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xìn shǒu niān lái( )的几个实例。
(4)《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其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fēng máng bì lù(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宽慰,让张怀民得以纾解烦闷、淡泊明志,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B. 抗美援朝精神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绝不容许亵渎、诋毁
C. 如果每一种动植物都能各得其所,保护生态和富民增收就容易两相宜。
D. 佩戴耳机要把音量控制在自己舒适的范围内,不要追求振聋发聩的效果。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3年春节,这部科幻电影如约而至,发展了国产电影的观影热潮。(把“发展”改为“发起”)
B.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延续、创新与迭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与“迭代”互换位置)
C. “故事里的中国”丛书的读者定位为全球青少年阅读的,旨在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删去“阅读的”)
D. 为了给青少年提供一套更科学的脊柱健康管理方法,推出了一系列青少年脊柱健康方案。(在“推出”前加上“国家体育总局”)
5. 班级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任务二:班级将于本周三下午5点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想邀请家长们参加活动。请你帮助班主任老师拟一条微信消息,发到本班学生家长群。
(3)任务三:“共读一本书”活动,要求阅读《西游记》。请你梳理孙悟空四个成长阶段的主要事件,与其名号相对应。
二、阅读(40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委而去之 (3)亲戚畔之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8.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则非其上矣 (2)然而不王者
9.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 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孟子认为君王能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劳动教育有利于孩子主体意识的确立。孩子确证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不仅是通过其他家庭成员的爱和尊重,更需要通过责任的担当。《弟子规》中就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规劝,如父母生病了,应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对待自己的衣物应该“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时做到“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孩子虽然是未成年人,是父母监护的对象,但也有着自己的角色期待。通过劳动实践,在承担责任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过程中,从“小大人”逐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②传统节日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契机。春节期间,充满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儿的家务事有很多。置办年货、收拾房间、做年夜饭、贴对子、剪窗花,既可以为孩子提供充满温情、有亲和力的文化氛围,又可以引导孩子体味劳动的快乐、感受关怀他人的幸福。
(摘编自李焱《劳动教育应是假期“日课”》)
材料二
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据此调查统计,中小学生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长分布如下图所示。
中小学生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长分布情况
(摘编自中国青年研究《大中小学青少年劳动状况调研报告》)
材料三
①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劳动,更加自发的主动参与劳动?
②第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形成人人都要劳动、人人都应劳动、人人都能劳动的家庭生态。
③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爸爸妈妈分工协作,积极劳动、认真劳动,为孩子提供榜样示范。
④第三,家长要利用一切契机鼓励和指导孩子劳动,鼓励孩子协同完成或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让孩子敢于实践、善于实践。
⑤第四,要强化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形成价值认同。引导孩子体验劳动中的乐趣,体会劳动中的成长,形成劳动实践感悟,防止停留在拍照打卡的表面和形式上。
⑥第五,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形成劳动习惯,锻炼劳动意志,树立劳动责任。有了习惯和担当,爱上劳动、自发主动劳动就会瓜熟蒂落。
(摘编自顾建军《劳动教育一个人成长“必修课”》)
材料四
劳动课程评价要贯彻导向性、发展性、系统性原则。劳动课程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核心素养在每个学段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体现是评价的首要对象,各个学段劳动素养的具体要求则为评价提供了参照系。但是,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即通过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功能,实现“以测促学,以评促教”的教育目的。在评价主体上,既然劳动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应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即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其中。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多维度,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
(摘编自庄忠正《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落实劳动课程标准》)
11. 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孩子通过劳动实践,在承担责任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角色期待。
B. 材料二图表显示,中小学生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长大多数在一小时以内。
C. 只有家长进行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形成价值认同,孩子们才会爱上劳动。
D. 劳动课程评价应该以教师为主,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注重评价方法多样。
12. 材料三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劳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根据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说法加以说明。
13. 刚升入七年级的小乐参与学校辩论赛,所持观点为“劳动教育利大于弊”,请结合上述材料及生活实际帮助小乐撰写辩论稿。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走红对联
张金凤
①自家的酒酿,香气顶开坛罐的泥封,四处飘散;院角的蜡梅花已经暗香涌动,与酒香呼应;灶下,柴草毕剥燃烧,烈焰把蒸馍煮肉的香气推送出户,混杂在北风里。腊月底真迷人啊!一年的劳碌奔波终于可以稍作停息,坐下来,泡一壶酽茶,在年根儿的驿站口,慢慢打量走过的和将来的日子。
②他把茶壶向桌角推了推,从容地铺开大红的纸,按照心中的尺寸,用竹刀把红纸裁开。就像农田劳作时,触摸犁铧下肥沃的田地;就像荷锄暮归时,远远看见自家的柴门一样,他内心满含希冀和安恬。
③他取了蜡梅花上的雪,雪的白抱紧了墨的黑,并成为黑的一部分,把砚台和墨块濡湿。墨块在清澈雪水的滋润下,流淌出绵软的墨汁。
④砚台坚硬,狼毫柔软,手腕轻挥,墨迹落在大红的门联纸上,仿佛在这红色山林里一开乾坤。多么神奇啊,最单调最沉闷的黑色,一旦落脚到红纸上,立即就有了神采,就是越过龙门的鲤鱼,点了双睛的飞龙。纸上墨花开放就是锦上添花,就是无尽的锣鼓点敲出的喜庆。
⑤他写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脊梁直了些,呼吸畅了些。未来的路不管是坦途还是坎坷,总是充满希望,在对联纸上写下豪情和梦想,写下对生活的坦诚接纳。曾经的风雨柴门,在一年年的对联更替中换成了大扇的铁门;当年的泥土院落,如今也停进了轿车。不管生活节奏变得多么快,每年手书对联是他虔诚的仪式,只有亲自写下、张贴了内心的渴望,这个年才过得火热而踏实。
⑥握笔的手,曾经修长细嫩,那是刚从父亲手中接过笔墨的青春岁月。给父亲研墨多年,老人终于放心让他书写自家的对联,撑起自家的门面。后来,这双手在劳动中变得粗糙坚硬,它们握紧铁铸和木制的农具,用汗水铸就生活的基础。如今,这双手中的老茧竟然逐渐蜕去,它们更常握紧的是各种农机的操纵杆和方向盘。也许如今的孩子很难接过笔手写对联了,但是每年回家一起贴春联、过春节却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⑦写下的对联就像规划好的蓝图,一副副对联张贴在街门上、堂屋门上、房门上,周围仿佛立即产生了某种秩序,按照他所写下的在推进。生活岁月的万千感慨、风雨沧桑,此刻只化作楷篆隶草中的笔走龙蛇,平仄起收中的一往无前。
⑧墨迹投射出一家人的心气。新年的气象在“红梅吐蕊”的汉字中展现,新年的希冀在“竹报平安”的对联上腾飞。对联的纸就像面前铺开的日子,都是充满希望的红色。起笔未必周全,收笔一定完美,每一笔都要见功力,驾驭眼前的笔,犹如驾驭眼前的生活。
⑨终于迎来了贴对联的除夕日。红对联是一场吉祥的风,吹遍每一户门庭。老人们表情庄严地站在门前,眯缝着眼端详,笑容里有安慰,有感恩,更有希冀。一副左右对称的火红对联,是他们一年来辛苦奔走的奖状,是乡村长冬里难得的锦华,是点响春天的爆竹。青年人从外乡千山万水地赶回家,接受年的洗礼,接受红对联的提点。幼时,他给父亲研墨,抻着对联纸,并将那神圣的文字放在初蒙的心海。现在,他跟父亲念着吉祥的对联,诵着世间最美好的诗歌,仿佛隆重地给自己的家门,给自家的日子,穿上新衣。头发花白的母亲站在灶房门口,看着父子俩在贴红对联,眼神安详而从容。她手上还握着饺子皮,围裙上粘着菜叶。她顾不上仔细端详对联上的字,但是她最懂对联里的日子。
⑩出门见喜,接祥纳福,六畜兴旺,囤满仓实,四季平安,家宅吉庆。这些小小福贴如红色的小鲤鱼,在庭院和居室里活泼地游动,各自找到了它们的安身之处。箱柜上、粮囤上、炕头上、瓦罐上、灶顶上、猪圈的栅栏门上、鸡舍的瓦瓣上、门前的树上,都开了吉祥的花朵,还有那么多小小的、只有一个字的红帖,只写了个“有”字,“有”就是一切,就是富足。将它压在炕席底下,粘在板凳腿上,贴在屋顶储存地瓜的棚子上,用一撮土栽进萝卜白菜的地窖上,红光闪耀的屋里屋外,真的一切都有了。
⑪北风将天空洒扫明净,喜鹊灵巧地从门前飞过,在一片祥瑞的红光中扇动着它们的翅膀,把瑞气和喜庆荡满了庭院、屋梁、树梢和整个天空,把愉悦与吉祥漾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18日,有改动)
14. 选文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5. 春节期间,小喜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B. 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
C.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D. 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
16. 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但是她最懂对联里的日子”,应该如何理解?
17. 选文中的“他”未点明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情感加以分析。
三、作文(50分)
1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读完《笔走红对联》才发觉,春节对联,已然成为一个慰藉人心的文化符号。你心中的文化符号又是什么?触发了你怎样的记忆或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定任务后再作文;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阶段
事件
名号
天性烂漫的顽猴
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成为众猴之王。
①_________
坚毅勤勉的学徒
历尽艰辛,辛苦求学,于菩提祖师处习得本事。
孙悟空
叛逆反抗的斗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天大圣
为民造福的英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行者
任务一
请以《我心中的文化符号》为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写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任务二
请以《文化符号藏在 里》为题,写一篇记叙类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
25、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原卷版): 这是一份25、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答案与解析版): 这是一份25、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答案与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二)(答案与解析版): 这是一份24、2024年中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二)(答案与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