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展开
这是一份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同步测试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3页。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课内探究】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广泛,其中有不少成语或出自于某一历史故事,或出自于某一历史人物的言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历史典故。熟悉这些成语历史典故,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阅读历史读物的能力,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1.现在由你当主持人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举办一次“学历史知识,讲成语故事”比赛。形式:每组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主持人,另一人则相反。由你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时间以1分钟为限,以猜对多者为胜。供选择的成语: 闻鸡起舞四面楚歌 入木三分 投鞭断流 画饼充饥老马识途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退避三舍 风声鹤唳 合纵连横 愚公移山 一鸣惊人 画蛇添足 鸡鸣狗盗 守株待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暗渡陈仓 怒发冲冠 惊弓之鸟 完璧归赵 精卫填海 钻燧取火 三顾茅庐 三人行必有吾师2.以下都是教材中明确提到的成语,同学们可以任意抽取一个成语,看谁抢先判断出这些成语在课本中的哪一课出现过,然后把该故事给大家介绍一下,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最有趣。知道该成语出处的还可以获得意外惊喜(另外加分)! 教材中提到的成语: (1)钻燧取火(2)三过家门而不入 (3)精卫填海(4)退避三舍 (5)问鼎中原(6)合纵连横 (7)卧薪尝胆(8)三人行必有吾师 (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0)纸上谈兵(11)揭竿而起 (12)破釜沉舟(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4)四面楚歌(15)学富五车 (16)三顾茅庐(17)草木皆兵 (18)风声鹤唳3.查找资料,找出下列成语典故的出处。 (1)邯郸学步 (2)东施效颦 (3)东山再起 (4)投笔从戎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课后拓展】4.下面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请充分挖掘你的潜力,做完后交给父母检查,努力争取得到父母的夸奖!图4—25—1 图4—25—2答案: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1. 点拨:提示成语涉及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重要影响等突出信息。 2.(1)钻燧取火——第1课——见《韩非子》 (2)三过家门而不入——第3课——见《史记》 (3)精卫填海——第3课——见《山海经》 (4)退避三舍——第7课——见《左传》 (5)问鼎中原——第7课——见《左传》 (6)合纵连横——第7课——见《战国策》 (7)卧薪尝胆——第7课——见《史记》 (8)三人行必有吾师——第l0课——见《论语》 (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l0课——见《孙子兵法》 (10)纸上谈兵——第13课——见《史记》 (11)揭竿而起——第l3课——见《史记》 (12)破釜沉舟——第l3课——见《史记》 (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第13课——见《史记》 (14)四面楚歌——第13课——见《史记》 (15)学富五车——第17课——见《庄子》 (16)三顾茅庐——第20课——见《三国志》 (17)草木皆兵——第21课——见《晋书》 (18)风声鹤唳——第21课——见《晋书》3.(1)《庄子·秋水》 (2)《庄子·天运》 (3)《晋书·谢安传》 (4)《后汉书·班超传》 (5)《后汉书-班超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