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l(第1章一第4章第1节)。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生于池塘淤泥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莲花属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层次
    B. 池塘中的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C. 池塘之中的淤泥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 莲和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有例外,如植物无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病毒没有结构层次,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详解】A、莲叶属于植物营养器官,因此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错误;
    B、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池塘之中的淤泥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成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
    D、莲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池塘中的鱼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二者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2. 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B. 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C.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D. 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
    【答案】D
    【解析】更多优质支援请 嘉 威鑫 MXSJ663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能够保持着内部相对稳定的状态,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A错误;
    B、细胞学说是基于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没有涉及原核细胞,B错误;
    C、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D正确。
    故选D。
    3. 原核生物结构简单、分布广泛,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伞藻B. 大肠杆菌C. 水绵D. 黑藻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为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伞藻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
    C、水绵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黑藻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B。
    4.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甲图后,再用高倍镜继续观察右上方的4个细胞(结果如乙图所示),进行的操作正确是( )

    A. 直接换上高倍物镜观察,不清晰时调节细准焦螺旋
    B. 换上倍数更大的目镜和物镜,再调节使光圈变小
    C. 换高倍镜后,可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D.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将四个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详解】A、直接换上高倍物镜观察,目标细胞可能不在视野中,A错误;
    B、换上倍数更大的目镜和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应将光圈调大,B错误;
    C、换高倍镜后,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C错误;
    D、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甲图后,首先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物像中的四个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关于归纳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认为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C.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D. 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详解】A、部分植物细胞都有核糖体,认为所有植物细胞都有核糖体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正确;
    B、细胞学说的建立中是从一部分动植物观察的结果得出的结论,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
    C、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结论通常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D正确。
    故选B。
    6. 如表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A. 紫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B. 砖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 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 砖红色、50%酒精、麦芽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①胰岛素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不是砖红色;②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③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水和无机盐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成分,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合水通过氢键与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相结合而失去流动性
    B. 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及水的存在状态是植物代谢活动的重要生理指标
    C. 参与生命活动的无机盐常常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理功能
    D. 急性腹泻患者输入含特定无机盐生理盐水可能恢复机体的水盐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重要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对于调节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2、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脂肪不是亲水性物质,水不与脂肪结合,A错误;
    B、植物代谢活动越旺盛,组织中的含水量越多,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就越大,B正确;
    C、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参与生命活动的无机盐常常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理功能,C正确;
    D、急性腹泻患者丢失了大量水和无机盐,输入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可能恢复机体的水盐平衡,D正确。
    故选A。
    8.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能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谷”是人体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主要来源
    B. “五畜”富含的蛋白质更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C. “五菜”中的纤维素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
    D. “五果”富含葡萄糖、淀粉和果糖等还原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纤维素是多糖,不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这类多糖。与淀粉和糖原一样,纤维素也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详解】A、五谷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
    B、动物富含蛋白质,动物蛋白含有多种氨基酸,有利于人体补充必需氨基酸,B正确;
    C、蔬菜中的纤维素具有润肠通便等作用,被科学家称为人类的“第七营养素”,C正确;
    D、水果中富含糖类,但淀粉是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D。
    9. 几丁质(化学式为(C8Hl3O5N)n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多糖类物质,主要来源为甲壳类动物、昆虫的外骨骼以及某些真菌的细胞壁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纤维素、几丁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C. 几丁质用途广泛,如用于废水处理、制作食品添加剂、制造人造皮肤等
    D. 几丁质被酶催化分解后,可能为某些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详解】A、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核糖和脱氧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酸,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不提供能量,A正确;
    B、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是C、H、O,而几丁质的元素组成含有N元素,B错误;
    C、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其用途广泛,如用于废水处理、制作食品添加剂、制造人造皮肤等,C正确;
    D、几丁质是制取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的重要原料,几丁质被酶催化分解后,可能为某些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D正确。
    故选B。
    10. 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中的磷酸“头”是疏水的,脂肪酸“尾”是亲水的
    B. 糖类、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C. 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D. 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在人体细胞中可相互大量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详解】A、磷脂中的磷酸“头”是亲水的,脂肪酸“尾”是疏水的,A错误;
    B、糖类、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脂肪不参与细胞膜构成,B错误;
    C、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是动、植物体中重要的储能物质,C正确;
    D、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相同,在人体细胞中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C。
    11. 色氨酸可作为评定肉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在驴肉中的含量高于猪肉和牛肉中的,驴肉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也高于牛肉中的,故驴肉不仅营养价值高,味道也更鲜美。选购驴肉时,以“有筋(韧带)有肉,有肥有瘦”为佳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都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B. 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使驴肉味更鲜,主要与它们的R基有关
    C. 若筋和肉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同种蛋白质
    D. 肥肉中的N含量比瘦肉中的高,碳链中C原子数也更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详解】A、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是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A错误;
    B、氨基酸理化性质的不同在于R基结构的差异,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的不同均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据此可推测,即使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错误;
    D、肥肉富含脂肪,瘦肉富含蛋白质,瘦肉中的N含量较肥肉的更高,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碳链中碳原子数比脂肪的更多,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 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三个肽键,形成三肽
    C.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上百种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2、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3、氨基酸的种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
    【详解】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等有关,A正确;
    B、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三个肽键,形成四肽,B错误;
    C、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13. 如下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其中-S-S-是将2条肽链连接起来的二硫键(由2个-SH形成,即-SH+-SH→-S-S-+2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
    C. 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有至少201个羧基
    D. 合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64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蛋白质分子共有三条肽链甲、乙、丙,其中甲和乙之间有一个二硫键,甲和丙之间有一个二硫键,丙和乙之间有一个肽键(该肽键是乙和丙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
    【详解】A、由题图看出该蛋白质有3条肽链并且有两条肽链由一个肽键连接,因此链内肽键为200-3=197个,链间肽键1个,共198个肽键,A正确;
    B、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该蛋白质有3条肽链,故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氨基, B正确;
    C、分析题意,图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因丙和乙的链间的肽键是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所以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1个羧基,C正确;
    D、缩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分子198个,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98×18=3564,且形成两个二硫键时减少4个H,所以合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64+4=3568,D错误。
    故选D。
    14. 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 ②为脱氧核糖
    C. 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 ⑤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据此可判断该核苷酸长链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片段)。
    【详解】A、图中核苷酸长链中含有碱基T,可见该图所示为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A正确;
    BC、图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C正确;
    D、题图中的⑤为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在细胞核中能找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找到,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B. 原核细胞既有DNA,又有RNA
    C. 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D. DNA与RNA在组成上仅是五碳糖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的碱基是A、T、G、C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1分子碱基组成,RNA中的碱基是A、U、G、C四种。
    【详解】A、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含DNA或RNA,A错误;
    BC、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含有RNA,B正确,C错误;
    D、DNA与RNA在组成上除五碳糖不同外,碱基种类也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16. 细胞膜的功能离不开它的物质基础,人们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进行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得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B. 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蛙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其细胞表面积的2倍
    C.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细胞膜的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含有蛋白质
    D. 科学家利用神经细胞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通过对其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胆固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详解】A、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易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的现象,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没有得出主要成分是脂质,A错误;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蛙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具有膜结构外,还有其它细胞器膜、核膜等,单分子层的面积大于其细胞表面积的2倍,B错误;
    C、1935年,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他们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C正确;
    D、科学家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通过对其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膜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胆固醇,神经细胞除了细胞膜,还有其它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17.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生物膜具有“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
    B.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和修正的过程
    C. 在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 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罗伯特森共同提出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1895年,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组成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7、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一种假说,再用进一步的观察与实验对已建立的假说进行修正和补充。一种假说最终被接受或被否定,取决于它是否能与以后不断得到的观察和实验结果相吻合。
    【详解】A、罗伯特森提出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A错误;
    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和修正的过程,B正确;
    C、科学家利用荧光蛋白标记法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
    D、流动镶嵌模型是由辛格(旧译为桑格)和尼科尔森共同提出的,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上只可能含有一种脂质
    B.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D. 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说明组成细胞膜的分子都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细胞膜上可能含有磷脂和胆固醇两种脂质,A错误;
    B、活细胞的重要特征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19. 能促使植物细胞壁水解的酶是( )
    A. 蛋白酶B. 果胶酶
    C. 纤维素酶D.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能促使植物细胞壁水解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故选D。
    20.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体积巨大、不需氧、具有吞噬能力的一类细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下列证据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的是( )
    A. 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于细菌,而有别于真核生物
    B. 线粒体以分裂的方式繁殖,类似于细菌
    C. 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的细胞膜成分
    D. 线粒体的外膜可与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融合沟通
    【答案】D
    【解析】
    【分析】线粒体内的DNA结构简单,不能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线粒体有自己特殊的蛋白质合成系统,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于细菌,而有别于真核生物,说明线粒体可能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一类细菌,显然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A错误;
    B、线粒体以分裂的方式繁殖,类似于细菌,说明线粒体可能是一类细菌,显然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B错误;
    C、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远大于外膜,接近于细菌的细胞膜成分,说明线粒体可能是一类细菌,显然该事实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C错误;
    D、线粒体的外膜可与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融合沟通,说明线粒体与真核生物结构上的紧密联系,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学说,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21. 某同学利用黑藻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B. 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有两层膜结构
    C. 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分布在大液泡周围
    D.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实际运动方向也是顺时针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详解】A、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保持细胞的活性,A正确;
    B、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为亚显微结构,在高倍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B错误;
    C、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通常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分布在大液泡周围,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同(颠倒180度即为实际方向),D正确。
    故选B。
    22. 20世纪60年代,人们运用常温固定技术发现了细胞中的重要结构-细胞骨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的作用
    B. 细胞骨架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D. 细胞骨架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
    【详解】A、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A正确;
    B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C正确;
    D、细胞骨架存在于真核细胞(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等)中,D错误。
    故选D。
    23. 真核细胞中4种结构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
    B. ③是含有染色质的结构
    C. ②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场所
    D. ④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叶绿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细胞核,④为内质网(其上附着为核糖体)。
    【详解】A、①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③是细胞核,内含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B正确;
    C、②是高尔基体,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C错误;
    D、④是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24.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可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C. ③越大的细胞,一般来说代谢越旺盛
    D. ④有利于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通常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仁较大。(2)核孔:选择透过性膜,DNA不能通过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
    【详解】A、①为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为双层膜,A正确;
    B、②为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如新冠病毒,B错误;
    C、③为核仁,一般而言,核仁越大,细胞的新陈代谢越旺盛,C正确;
    D、④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有利于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25.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 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对照
    D. 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也不能长大与b有核部分对照,因此b是对照组,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后开始分裂、分化,与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形成对照,C正确;
    D、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不能证明细胞核与细胞寿命的关系,D错误。
    故选D。
    26. 将红细胞和洋葱外表皮细胞同时置于清水中,红细胞被涨破,而洋葱外表皮细胞不被涨破。原因是洋葱外表皮细胞具有 (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溶胶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若将两种细胞同时置于清水中,则动物细胞会由于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则不会。
    【详解】将红细胞和洋葱外表皮细胞同时置于清水中,红细胞会由于吸水涨破,而洋葱外表皮细胞由于外侧还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因而不会吸水涨破。
    故选A。
    27.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水通过细胞壁B. 蔗糖通过细胞壁
    C. 水通过细胞质膜D. 葡萄糖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的现象。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详解】A、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而水分通过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A错误;
    B、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而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不属于渗透作用,B错误;
    C、渗透作用指的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C正确;
    D、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属于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D错误。
    故选C。
    28. 科研人员将A、B两种植物成熟叶片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变小
    B. 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C. 实验前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
    D. 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戊>甲>丁>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甲~戊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植物比A植物的吸水能力强,保水能力也较强,说明B植物比A植物更耐干旱。
    【详解】A、甲浓度条件下,A植物细胞质量减少,说明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变小,A正确;
    B、乙浓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细胞质量都大量减轻,说明A、B植物细胞都失水,A、B两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B正确;
    C、丙浓度下,植物B的增加质量大于植物A,说明植物B的吸水量大于植物A,则两种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正确;
    D、以植物B作为研究对象,丙浓度下细胞吸水最多,则丙浓度的溶液浓度最小,其次是戊,甲溶液中植物B既不吸水也不失水,与细胞液浓度相等,乙浓度下失水最多,则乙的浓度最大,因此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戊<甲<丁<乙,D错误。
    故选D。
    29. 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协助扩散区别于自由扩散的是( )
    A. 顺浓度梯度运输
    B. 依赖囊泡运输
    C. 需要载体蛋白
    D. 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共同点: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区别: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
    【详解】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被动运输,运输方向都是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A错误;
    B、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依赖囊泡运输,B错误;
    C、协助扩散区别于自由扩散的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正确;
    D、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被动运输,都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30.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转运蛋白种类密切相关,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有关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可以是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B.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
    C.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构象会发生改变
    D. 水既可以通过载体蛋白也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具有选择性,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
    【详解】A、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协助,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
    C、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
    D、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如图 1 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 中 a、b、d、e、f 代表小分子,A、B、E 代表生物大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病毒为新冠病毒,则 A 中含有的五碳糖是_____。
    (2)若 E 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 E 是_____,其在人体中主要分布在_____细胞中。
    (3)图中物质 f 表示脂肪,其在动物细胞中因含有_____而在室温下呈固态,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体作为长期储备能源的物质。
    (4)两个物质 b 通过_____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图 2 所示化合物,请在图 2 中将该物质结构补充完整_____。
    【答案】(1)核糖 (2) ①. 糖原 ②. 肝脏和肌肉
    (3)饱和脂肪酸 (4) ①. 脱水缩合 ②.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B是病毒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核酸,其中A的组成成分是C、H、O、N、P,为核酸,B是蛋白质,a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b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E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且属于大分子,因此是淀粉或糖原,e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d的功能看属于性激素,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f的组成元素是C、H、O,可能是脂肪。分析图2:该图是二肽的结构,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肽键将氨基酸残基连接形成二肽。
    【小问1详解】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MA,RNA的五碳糖是核糖。
    【小问2详解】
    若E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E是糖原,分为两类,肝糖原和肌糖原,其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肌肉细胞。
    【小问3详解】
    动物细胞中的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
    【小问4详解】
    b为氨基酸,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二肽。肽键的结构式为
    32. 图甲、图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有____(填编号)。乙是____细胞,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填编号)。
    (2)在如图所示的两种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有____(填编号),无膜的细胞器有____(填编号),蛋白质的“生产机器”是____(填编号)。
    【答案】32. ①. ⑨⑩ ②. 动物 ③. ⑨⑩
    33. ①. ⑨⑩ ②. ⑦⑧ ③. ⑦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细胞核,④是线粒体,⑤是内质网,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核糖体,⑧是中心体,⑨是叶绿体,⑩是液泡。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分析,甲图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是高等植物细胞,乙图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是高等动物细胞。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则图中应该没有⑨叶绿体和⑩液泡。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中没有⑨叶绿体和⑩液泡。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的两种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有⑨叶绿体、⑩液泡。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决定叶片的颜色,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决定花和果实的颜色。⑦核糖体,⑧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⑦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3. 下图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结合产生了H218O,则水中的18O来自氨基酸的_____(填基团名称),水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_____(填基团名称)。
    (2)用35S标记的一定量氨基酸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以及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图甲中a、b、c曲线所对应的细胞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图乙中d,曲线所对应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3)与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细胞结构是[ ]_____。
    【答案】(1) ①. 羧基 ②. 羧基和氨基
    (2) ①. 核糖体 ②. 内质网 ③. 高尔基体 ④. 内质网 ⑤. 细胞膜 ⑥. 高尔基体
    (3)② 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小问1详解】
    在细胞内,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的场所是核糖体。其产生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氨基酸的羧基,水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
    【小问2详解】
    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图甲中a、b、c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转动至高尔基体和其融合,然后高尔基体又以小泡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和细胞膜融合,在此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故图乙中d、e、f分别为内质网、细胞膜、和高尔基体。
    【小问3详解】
    ③内质网和②高尔基体膜相似,但是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囊泡进行膜的联系。
    34. 将某植物细胞浸润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得图甲结果,又将另外一种植物细胞分别浸润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mL/L的蔗糖溶液、0.5mL/L的尿素溶液中,测得液泡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___(填编号),②代表____,⑤具有____功能特点,⑦中的液体称为____。
    (2)细胞在质壁分离时,⑥处充满了____。
    (3)图乙的A、B、C三条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表示正在0.3ml/L的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
    (4)对B曲线的现象,合理的解释____。
    【答案】34. ①. ① ②. 细胞核 ③. 选择透过性 ④. 细胞液
    35. 蔗糖溶液 36. ①. A ②. C
    37. B曲线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大,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甲图: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液泡膜,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部分,⑦是液泡;乙图:A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B曲线表示细胞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所以周围的环境是尿素溶液;C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状态,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壁是细胞是最外层的结构,具有全透性,①表示细胞壁。图中②代表细胞核,⑤表示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⑦表示液泡,液泡内的液体是细胞液。
    【小问2详解】
    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⑥是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部分,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充满了细胞外液,即蔗糖溶液。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乙图A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在0.3m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较小,所以是曲线C。
    【小问4详解】
    B曲线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大,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与失水,准确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意在考查考生的辨识图像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待测物
    试剂
    颜色
    反应条件
    胰岛素
    双缩脲试剂


    脂肪

    橘黄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相关试卷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g/mL的NaOH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邵阳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