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1单元光(单元测试)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展开
这是一份第1单元光(单元测试)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共7页。
教科版(2017)五年级科学单元自主检测基础卷 第1单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为了帮助司机观察车后的情况,汽车会安装后视镜,这是利用了光的( )。在阳光下向空中喷水会出现彩虹现象,这是光的( )形成的。2.“立竿见影”的现象说明光是( )传播的。3.潜水艇上装有( ),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4.皮影戏、手影戏都利用了光_的特性来完成表演;山路转弯处安装的一面大镜子通常是(填“平面”或“凸面”)镜,它利用了光的原理,让驾驶员驾驶车辆转弯更安全。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也叫( ),反射光也是( )的。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因为( )A.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原理 2.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3.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4.小明用示意图画出光遇到镜子时的传播路线,下列正确的是( )5.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利用了( )A.光的反射原理 B.光的折射原理 C.光的散射原理 6.阳光下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7.光在真空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直线 C.折线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下列自然现象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多云时,云背后的阳光 B.打雷时,弯曲的闪电 C.下雨后,天空的彩虹9.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在平面镜前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B.湖面的房屋在湖水中的“倒影” C.夜晚路灯下行人的“影子”10.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 )。A.月食 B.食 C.流星 11.可以在黑暗的环境里,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的仪器是( )。 A.显微镜 B.激光笔 C.夜视仪12.方形鱼缸里养了一条鱼,我们从鱼缸的一角观察,有时会看见鱼缸有同样的两条鱼在游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两条鱼,一条是真鱼,一条是幻影B.一条鱼身上反射的光通过两个侧面改变了方向,都传播到眼睛里 C.人的两只眼睛分别看到水中的鱼13.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14.下面物体中,透光性最好的是( )。A.白纸 B.眼镜片 C.石头 15.我们看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出现各种颜色的光。 A.折射 B. 反射 C.吸收 16.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玻璃幕墙由于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多建高楼,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就行了 B.玻璃幕墙要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用反射率高的材料制作玻璃幕墙D.用表面粗糙、低辐射的玻璃材料制作玻璃幕墙17.制作潜望镜需要( )片平面镜。A.1 B.2 C.3 18.环卫工人工作时需要穿反光服,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遮挡阳光 B.好看 C.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 19.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的舰艇,这时进人眼睛的光是( )。 A.水面的反射光 B.舰艇的反射光 C.眼睛发出的光 20.下列有关棱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棱镜的横截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B.棱镜都是用玻璃材料制成的C.不透明的物体也可以用来制作棱镜 D.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四、连线题(共16分)1.光能否穿透下列物体,请连线。(6分)无色塑料水瓶 月球 能穿透平面镜 一块木板 不能穿透一本书 透明塑料袋 2.将下列现象与形成的原理用线连起来。(10分)汽车后视镜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 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 探照灯的光 发光的月亮五、实验探究题(除标注外,每空3分,共22分) 爸问爸问:“这里面又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小科仔细阅读了旁边的说明,回答道:“是利用光的( )原理,欺骗了人的眼睛。其实人头下面的方框外部是( )镜。”注意 1.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小孔,铁夹子4个,手电筒一个。实验步骤: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个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②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卡纸作为屏。③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直射进小孔观察纸屏。④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纸屏。实验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填“能”或“不能”,下同)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4分)实验结论:光是沿传播的。2.早就听说,湖州市科技馆特别好玩。元旦那天,爸爸带着五年级的小科去湖州市科技馆体验了一把。在二楼的基础科学体验区,爸爸说:“正好你们这个学期学了“光’,让我来考考你吧!”(1)他们首先来到的是“隐身人”展区。小科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让爸爸给他拍照。爸爸问:“这里面又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小科仔细阅读了旁边的说明,回答道:“是利用了( )”原理,欺骗了人的眼睛。其实人头下面的方框都是( )镜。(8分)接着,他们来到的是七色光工坊。旁边的使用说明写着:按下启动按钮,点亮光源。爸爸又问:“你知道下列物体中哪个不是光源?”小科回答:“( )不是光源。”A.月亮 B.点亮的电灯 C.点燃的蜡烛 (3)小科按下按钮,光源亮了,屏幕上马上出现了一条彩虹。电筒爸爸问:“为什么光源一亮,我们马上在屏幕看到了彩虹?”小科回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很快,约为每秒( )千米。”(3分)(4)爸爸问:“光源发出的光是白色的,怎么经过三棱镜后变成了一条彩虹?”小科说:“这 是因为光经过三棱镜发生了( )现象,”A.反射 B.折射 C.直射
教科版(2017)五年级科学单元自主检测基础卷 第1单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为了帮助司机观察车后的情况,汽车会安装后视镜,这是利用了光的( )。在阳光下向空中喷水会出现彩虹现象,这是光的( )形成的。2.“立竿见影”的现象说明光是( )传播的。3.潜水艇上装有( ),当潜水艇潜到水下时,水兵常常利用它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4.皮影戏、手影戏都利用了光_的特性来完成表演;山路转弯处安装的一面大镜子通常是(填“平面”或“凸面”)镜,它利用了光的原理,让驾驶员驾驶车辆转弯更安全。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也叫( ),反射光也是( )的。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因为( )A.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原理 2.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3.牛顿通过(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4.小明用示意图画出光遇到镜子时的传播路线,下列正确的是( )5.科学家在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利用了( )A.光的反射原理 B.光的折射原理 C.光的散射原理 6.阳光下飘扬的红旗,它反射的光是(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7.光在真空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直线 C.折线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下列自然现象能作为证据的是( )。 A.多云时,云背后的阳光 B.打雷时,弯曲的闪电 C.下雨后,天空的彩虹9.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在平面镜前看到镜子中的“自己” B.湖面的房屋在湖水中的“倒影” C.夜晚路灯下行人的“影子”10.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 )。A.月食 B.食 C.流星 11.可以在黑暗的环境里,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的仪器是( )。 A.显微镜 B.激光笔 C.夜视仪12.方形鱼缸里养了一条鱼,我们从鱼缸的一角观察,有时会看见鱼缸有同样的两条鱼在游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两条鱼,一条是真鱼,一条是幻影B.一条鱼身上反射的光通过两个侧面改变了方向,都传播到眼睛里 C.人的两只眼睛分别看到水中的鱼13.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14.下面物体中,透光性最好的是( )。A.白纸 B.眼镜片 C.石头 15.我们看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 )现象,出现各种颜色的光。 A.折射 B. 反射 C.吸收 16.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玻璃幕墙由于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 A.多建高楼,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就行了 B.玻璃幕墙要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C.用反射率高的材料制作玻璃幕墙D.用表面粗糙、低辐射的玻璃材料制作玻璃幕墙17.制作潜望镜需要( )片平面镜。A.1 B.2 C.3 18.环卫工人工作时需要穿反光服,这样做的目的是( )。A.遮挡阳光 B.好看 C.容易引起司机的注意 19.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的舰艇,这时进人眼睛的光是( )。 A.水面的反射光 B.舰艇的反射光 C.眼睛发出的光 20.下列有关棱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棱镜的横截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B.棱镜都是用玻璃材料制成的C.不透明的物体也可以用来制作棱镜 D.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四、连线题(共16分)1.光能否穿透下列物体,请连线。(6分)无色塑料水瓶 月球 能穿透平面镜 一块木板 不能穿透一本书 透明塑料袋 2.将下列现象与形成的原理用线连起来。(10分)汽车后视镜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 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 探照灯的光 发光的月亮五、实验探究题(除标注外,每空3分,共22分) 爸问爸问:“这里面又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小科仔细阅读了旁边的说明,回答道:“是利用光的( )原理,欺骗了人的眼睛。其实人头下面的方框外部是( )镜。”注意 1.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小孔,铁夹子4个,手电筒一个。实验步骤:①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大小约为一个硬币。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②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卡纸作为屏。③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直射进小孔观察纸屏。④把第二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纸屏。实验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填“能”或“不能”,下同)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4分)实验结论:光是沿传播的。2.早就听说,湖州市科技馆特别好玩。元旦那天,爸爸带着五年级的小科去湖州市科技馆体验了一把。在二楼的基础科学体验区,爸爸说:“正好你们这个学期学了“光’,让我来考考你吧!”(1)他们首先来到的是“隐身人”展区。小科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让爸爸给他拍照。爸爸问:“这里面又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小科仔细阅读了旁边的说明,回答道:“是利用了( )”原理,欺骗了人的眼睛。其实人头下面的方框都是( )镜。(8分)接着,他们来到的是七色光工坊。旁边的使用说明写着:按下启动按钮,点亮光源。爸爸又问:“你知道下列物体中哪个不是光源?”小科回答:“( )不是光源。”A.月亮 B.点亮的电灯 C.点燃的蜡烛 (3)小科按下按钮,光源亮了,屏幕上马上出现了一条彩虹。电筒爸爸问:“为什么光源一亮,我们马上在屏幕看到了彩虹?”小科回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很快,约为每秒( )千米。”(3分)(4)爸爸问:“光源发出的光是白色的,怎么经过三棱镜后变成了一条彩虹?”小科说:“这 是因为光经过三棱镜发生了( )现象,”A.反射 B.折射 C.直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