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共19页。
专项三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专项演练】一、选择题(每题2分)1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以下能佐证他说法的有(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广泛使用牛耕③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④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铸造业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①④符合题意。而广泛使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②③不符合题意。C2(2023•防城港期中)通过下列图片,可以发现甲骨文 ( )A.字形不具有延续和传承性 B.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解析】通过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字形具有延续和传承性,造字法最主要为象形字,文字载体多数是龟甲和牛、羊等兽骨。B3(2023•南宁月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郡守是 ( )A.大禹 B.李冰 C.李斯 D.蒙恬【解析】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4(2023•盐城期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列最能反映该诗主旨的学派是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解析】题干诗句内容体现的是节俭,珍惜粮食。结合所学可知,墨家学派倡导节俭、爱心与苦行,具体的主张为: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BA5春秋战国时期,名家辈出,名言流芳,下列哪句名言是孟子说的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是孟子的名言;B是孔子的名言;C是老子的言论;D是庄子的名言。A6(2023•贵港期末)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中的内容,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从侧面印证了西汉时期统治阶层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景象,这是当时社会的“大风气”。B7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中,某校把汉朝著名的民间医生华佗介绍给了同学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他最早编制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B.他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C.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D.他四处游历,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解析】我国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加强青少年身体健康,符合华佗编制五禽戏的目的。A8(2023•钦州期末)“迁儿,《太史公书》我已初拟,上启尧舜美德,下至汉兴一统;往后你续写青史,要敬畏写下的每一个字……”材料中的“迁儿” ( )A.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C.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为西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迁儿”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其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C9如图为我国古代某著作的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可能是 ( )A.《史记》 B.《大明历》C.《水经注》 D.《齐民要术》【解析】观察题图,由图中目录内容可知,该著作为农学书籍。根据所学可知,A为史学巨著、B为历法著作、C为地理学著作、D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D10(2023•佛山期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锺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得益于( )A.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竹简布帛的应用C.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 D.纸张使用的推广【解析】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D符合题意;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无关,排除A;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竹简布帛的应用无关,排除B;魏晋时期长期政权分立,没有形成长时间的统一局面,排除C。D二、非选择题11(2023•重庆期末)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感悟中华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假如你是兴趣小组成员,请你解答问题。【人物识读】以下是兴趣小组搜集的春秋时期的人物图片。(1)请写出图一所示人物的姓名及代表作;(2分)请写出图二所示人物的姓名及其核心思想。(2分)答:图一:人物:老子;代表作:《道德经》。图二:人物:孔子;核心思想:仁。【文物探究】以下是兴趣小组搜集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图片。(2)我们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甲骨文首次发现是在什么时候?(1分)“中国文字演变示意图”中的甲骨文开始出现于我国哪个朝代?(1分)结合材料中的中国文字演变示意图和所学知识,说明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2分)答:时间:清朝(1899年);朝代:商朝;关系: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书法欣赏】(3)材料中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该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赞誉?(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成功的原因。(1分)答:赞誉:“天下第一行书”。原因:勤奋刻苦;博采众长。(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感悟文化】(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华文化的感悟是什么?(2分)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题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老子,他的代表作是《道德经》。观察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人物是孔子,他的核心思想是“仁”。第(2)题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据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文字演变示意图”中的甲骨文开始出现于我国商朝。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第(3)题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他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勤奋刻苦、博采众长是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第(4)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校同学设计了如下活动,并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 [活动一:制作卡片——领略科技发明](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信息,写出资料卡片①②③的相关内容。(3分)答:①蔡伦;②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③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活动二:撰写简介——考察名胜古迹](2)如果由你来撰写下面这些景点的导游词,你会怎样介绍呢? (3分)答:图一司马迁著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图二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称张仲景为“医圣”;图三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著名石窟,石窟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活动三:赏析作品——感受书画魅力](3)请分别写出下面三幅书画作品的名称并任意选择一幅简述其创作特点。(4分)答:图四是《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图五是《女史箴图》,图六是《洛神赋图》,都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4)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以上这些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科学家的钻研务实精神等。【解析】第(1)题,依据卡片一中“东汉”“改进造纸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应填蔡伦,②③回顾所学回答。第(2)(3)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依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可通过分析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因素及题中科技文化人物自身因素来归纳,如: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科学家的钻研务实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