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课时作业
展开一、选择题
1.地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比赛适合在雪地上开展的是( )
A.游泳B.滑雪C.赛马D.冲浪
2.粤菜、湘菜和鲁菜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 )
A.广东省、湖北省、山西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福建省
C.山东省、湖南省、台湾省D.广东省、湖南省、山东省
3.北京冬奥会期间,奥运村里机器人做饭,机器人送餐:餐厅里从西餐到中餐,从亚洲菜到欧洲菜等,你能想到的,他们菜单上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根据区域传统饮食偏好准备正确的是( )
A.日本——牛奶加汉堡B.美国——米饭加淡水鱼
C.俄罗斯——肉夹馍加醋D.法国——牛肉加牛奶
4.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多雨,易于蓄水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
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A.便于排水B.便于接受阳光C.便于通风D.便于散热
6.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水乡人家B.窑洞
C.蒙古包D.葡萄晾房
7.下列选项所示民居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B.
C.D.
8.下列有关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终年炎热干燥,房屋墙体厚、窗户小
B.四川气候湿热,人们多喜食辣椒祛湿
C.印度尼西亚终年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多为平顶
D.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骆驼是常见的代步工具
9.一位游客这样介绍他的家乡:“我们居住木屋,常穿毛皮服装,出门经常坐狗拉雪橇。”这位游客最有可能来自( )
A.阿拉伯半岛B.朝鲜半岛C.印度尼西亚群岛D.西伯利亚北部
10.读图,两地民居中( )
A.甲——降水较多,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B.甲——河湖众多,民居临河流而建
C.乙——就地取材,民居建材多用竹木
D.乙——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门窗都朝向南
二、判断题
11.我国南方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三、填空题
12.气候与饮食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清淡祛暑的食物,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来御寒。我国南方人喜欢吃 ,北方人喜爱 。
13.少数民族的舞蹈或体育活动:维吾尔族—— ;朝鲜族—— 、荡秋千、长鼓舞;傣族—— ;蒙古族—— 、赛马、射箭。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建筑傣族—— ;蒙古族—— ;藏族——
14.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如北方地区居民以 为食,南方则以 为主食;北方民居墙体较 ,窗户 ,屋顶坡度 ,南方则相反。
15.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以 为主,如馒头、面条、包子、水饺等。
16.北京的传统民居是 ,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四、解答题
17.读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中国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大多数地区盛行季风,其中A图表示的是 季风(冬或夏),其性质是 。B图中的季风活动如果强烈,容易形成 灾害性天气(寒潮或台风)。
(2)读C图,请判断我们家乡湖南属于 气候类型,农作物熟制为 ,耕地类型是 。
(3)B、C、D三地中,雨季最长的是 地。
(4)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爱吃辣椒的习惯,这可能与当地的( )有关(填字母)。
A.气候火热,特别是夏季炎热B.气候潮湿,特别是冬季阴冷潮湿C.温差大D.冬季寒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回答与图相关的地理问题:①A图所示房屋的屋顶是尖的,原因是 ②B图为平顶屋,说明该地降水 ,该民居主要布在我国的 地区。③C图民居的名称是 ,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④D图所示,该地区居民采用这种居住结构的原因是
(2)选择上述四幅图的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诗句后:①“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等风来的过程,也是一场修炼,锤炼的是城市的品质也是城市管理者驭风的能力。只有修好内功,风起之时才能一跃而起、扶摇直上。过去的这个春天里,淄博烧烤乘着春风火了。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三件套”滋滋烤出了人间绝美的味道。适逢假期,不如就让我们趁着初夏的清凉,一起体验一场心动美食之旅吧!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将停靠不同的车站,在赏美景、品美味的同时为你奉上深度思维的盛宴
材料二 淄博的地理位置与地形
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87千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2.0%、29.9%和28.1%。
材料三 淄博地理位置简图
材料四 淄博气候与水文资料
淄博市地处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5℃~14.2℃。淄博市内的地下径流,由于受地貌、岩性、构造因素的制约影响,一部分以天然泉的形式,沿构造破碎带和碳酸盐岩类与上覆弱透水层的迭夹带上升溢出,形成许多岩溶地下水上升泉群及其他岩组泉群。泉群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常年涌水,水质良好。自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加之干旱年份偏多,多数泉群干涸消失,少数涌水量大减或呈季节泉。
材料五 淄博的自然资源
历史上淄博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发现矿产 50种(含亚矿种)受条件的制约,主要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油气资源分布在北部(为胜利油田的一部分);铁矿集中蕴藏在中部;部分重要非金属矿产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地区。在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中,全市列入省储量平衡表的矿产地168处。上世纪九十年代,淄博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起,被边缘化,成为被“掏空”的城市。
淄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为主,比例占到70%,而其中又有80%为重化工业,对传统工业、重工业的过分依赖,导致以旅游、互联网为主的新兴产业很难发展。
如今更是全国唯一一个集资源枯竭、独立工矿区、城区老工业区三者为一身的城市,想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说是难如登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战略。
但两大国家级战略环淄博而设,京沪高铁、环渤海高铁绕淄博而行,曾经的“鲁老三”变得“无足轻重”。长时间的“边缘化”,淄博的“光辉”早已散去,未曾想到的是,一场烧烤,将它重新拉到舞台中央,再次站到聚光灯下,万众瞩目。
材料六 关于烧烤
华北烧烤融合了许多地区的烧烤特色,人们的包容度也高。华北人民也实在的很,吃饱很重要。配菜中的方便面和烧烤中的面包片、馒头片排名均很靠前。淄博不仅能撸串,更能抹着蒜蓉辣酱撸饼。
在清朝时,淄博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烤肉,因此淄博烧烤就应运而生了。
(1)淄博市位于 (地形区), 半岛
(2)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淄博烧烤发展的有利条件
(3)依据淄博的区位条件,点明淄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A
6.A
7.A
8.C
9.D
10.B
11.正确
12. 大米 面食
13. 手鼓舞 跳板 孔雀舞 摔跤 竹楼 蒙古包 碉房
14. 面食 米饭 厚 小 小
15.面食
16. 四合院 窑洞
17.(1) 夏 温暖湿润 寒潮
(2) 亚热带季风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
(3)D
(4)B
18. ①当地降水多,屋顶是尖的,有利于泄水 ②少 西北 ③窑洞 水土流失严重 ④该地区居民过着游牧生活,经常搬家,蒙古包拆装方便。 B D A
19.(1) 山东丘陵 山东
(2)①淄博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煤炭可以用来烤肉②周围农业产量大,食材丰富③人口众多,利于外传(两条即可)
(3)承接济南青岛迁出产业;原因:①位于济青高铁(胶济铁路)中间位置,与两地交通便利②位于山东版图中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③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
地理八年级上册本章复习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本章复习与测试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本章复习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本章复习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五章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五章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随堂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