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1.(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2.(2分)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 )
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
C.甲最慢,乙最快D.三人一样快
3.(2分)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
4.(2分)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5.(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
D.利用超声波振动能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6.(2分)如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多选)7.(2分)如图所示,每隔10s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多选)8.(2分)甲、乙两车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两车所走距离不相等
B.0﹣t1时间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t1时刻甲车比乙车运动得慢
D.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多选)9.(2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多选)10.(2分)如图所示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大致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响度大致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D.甲、丁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2分)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小明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5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保留一位小数)。
12.(3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唱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图所示。以竹排为参照物 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 的;以撑船人为参照物,竹排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3.(4分)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甲,某时刻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甲速度为 km/h,合 m/s。若汽车甲以该速度匀速行驶20min,行驶的路程 km。若汽车甲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另一辆汽车乙以相同速度并排行驶,若以汽车乙为参照物 (填“运动”或“静止”)的。
14.(3分)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利用声波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获得信息。一物体1min振动了600次,则人耳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物体发出的声。
15.(6分)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甲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的 (选填“快”或“慢”),高音区为 (选填字母)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 辨别的。
(4)如图乙所示,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吹哨时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三、计算题(共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16.(7分)在沈阳的冬季,滑雪是一项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沈阳建有大型滑雪基地,会有一些专业滑雪运动员在此训练。若某次训练过程中,又在水平方向滑行了240m才停了下来。已知该运动员水平方向滑行的平均速度为10m/s。求:
(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方向滑行的时间为多少秒?
(2)滑雪运动员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17.(7分)一快艇以20m/s的速度在湖面上朝着对面高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A处鸣笛后,经过4s后在B处听到对面处的高山传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A处到B处的距离。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
(3)A处离高山有多远。
四、综合题(共28分)
18.(7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图甲中的 (填“A”、“B”或“C”);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2)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进行了五次测量,五次读数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这个数据是 cm,剔除错误数据后,这张桌子的长度应记作 cm,小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 来减小误差。若测量时用过大的力拉塑料卷尺,那么,会引起测量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0.(6分)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开 产生的;
(2)如图2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开 ;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填“图1”或“图2”)实验乒乓球会弹开;
(4)如图3甲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5)如图3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 。
21.(5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小明用两把大小完全相同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它,使它上、下振动幅度相同,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振动 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 (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 有关;
(3)分别使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相同,用力拨动它们,使它们上、下振动幅度相同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其中第1-6小题为单选题,7-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多选题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注意:第1-6小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
D.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答案】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左右;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层楼的高度在5m左右,在3m左右;
D、人在平静状态下,所以跳动10次的时间接近10s。
故选:A。
2.(2分)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 )
A.甲最快,丙最慢B.甲最慢,丙最快
C.甲最慢,乙最快D.三人一样快
【答案】D
【分析】生活中常用两种方法比较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者为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者为快。而本题是考查第三种方法,即物理学中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方法来比较快慢,把单位先统一,然后算出三者的速度,进行比较。
【解答】解:
甲的速度:v甲===≈4.17m/s;
乙的速度:v乙===≈4.17m/s;
丙的速度:v丙==≈4.17m/s。
通过比较可知三者的速度相等。
故选:D。
3.(2分)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
【答案】C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行驶的乙车与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故ABD错误。
故选:C。
4.(2分)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答案】D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4)“水花四溅”是利用转换法将振动放大。
【解答】解:A、“鱼洗”发出的声音能靠盆中水和空气传入人耳;
B、“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众多“鱼洗”声汇集不能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故选:D。
5.(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C.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
D.利用超声波振动能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答案】C
【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液体中次之,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选:C。
6.(2分)如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答案】B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这三条途径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根据题意结合三条途径即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防治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从题来看,所谓隔音屏,以此减弱噪声,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故选:B。
(多选)7.(2分)如图所示,每隔10s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D
【分析】(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200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可知,甲,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8.(2分)甲、乙两车一段时间内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两车所走距离不相等
B.0﹣t1时间内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C.t1时刻甲车比乙车运动得慢
D.t1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答案】AD
【分析】由图像可知图像的纵坐标是速度,横坐标是时间,根据s=vt得出甲、乙两者距离之间的关系,根据v=得出两者速度关系。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知,图像的纵坐标是速度,0﹣t1时间内,每一时刻甲车的速度都比乙车速度小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由公式s=vt可知,故A正确;
B.由A选项可知,0﹣t1时间内甲车所走距离小于乙车,由公式v=,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
CD.根据图象可知,t5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乙两车运动得一样快,D正确。
故选:AD。
(多选)9.(2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从左往右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
【答案】ACD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明确是哪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B、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音调越低,故A正确;
CD、用嘴吹气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故CD正确。
故选:ACD。
(多选)10.(2分)如图所示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大致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响度大致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D.甲、丁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答案】AB
【分析】(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频率;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波形图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表示振幅;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解答】解:波的整体形状表示声音的音色,一个波峰一个波谷表示完整的波,波峰的高度表示响度;
A、甲、乙两图中,完整波的个数相同表明音调相同;
B、甲、丙两图中,振幅相同表明响度相同;
C、乙、丁两图中,振幅不同表明响度不同;
D、甲、丁两图中,振幅不同表明响度不同。
故选:A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1.(2分)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小明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5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5圈的总宽度为 5.00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1.4 mm(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5.00cm;1.4。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细钢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钢丝直径d=。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1mm;线圈左侧与1.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总宽度为L=4.00cm﹣1.00cm=5.00cm。
钢丝的直径为d==≈0.14cm=1.2mm。
故答案为:5.00cm;1.4。
12.(3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唱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图所示。以竹排为参照物 运动 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 静止 的;以撑船人为参照物,竹排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运动;静止;静止。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与竹排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竹排与撑船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13.(4分)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甲,某时刻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甲速度为 90 km/h,合 25 m/s。若汽车甲以该速度匀速行驶20min,行驶的路程 30 km。若汽车甲在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另一辆汽车乙以相同速度并排行驶,若以汽车乙为参照物 静止 (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90;25;30;静止。
【分析】汽车速度表上有速度单位,路程可用s=vt计算得到,注意单位换算;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若未发生改变,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静止。
【解答】解:速度表上的单位是km/h,指针指在90的位置;
汽车甲的行驶时间为:;
根据速度的公式变形可得汽车甲在20min内行驶的路程为:;
因为汽车乙与汽车甲以相同的速度并排行驶,所以汽车乙与汽车甲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汽车甲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90;25;静止。
14.(3分)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利用声波传递 信息 (填“信息”或“能量”);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获得信息。一物体1min振动了600次,则人耳 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物体发出的声。
【答案】信息;超声波;不能。
【分析】(1)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3)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它的频率为:,人耳不能听到该物体发出的声。
故答案为:信息;超声波。
15.(6分)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甲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的 慢 (选填“快”或“慢”),高音区为 A (选填字母)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 音色 辨别的。
(4)如图乙所示,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吹哨时哨声是由管内的 空气柱 振动而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1)响度;(2)慢;A;(3)音色;(4)空气柱;音调。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解答】解:(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响度,响度越大。
(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高音区为A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
(4)如图乙所示,小漫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上下推拉活塞。因为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1)响度;(2)慢;A;(4)空气柱。
三、计算题(共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16.(7分)在沈阳的冬季,滑雪是一项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沈阳建有大型滑雪基地,会有一些专业滑雪运动员在此训练。若某次训练过程中,又在水平方向滑行了240m才停了下来。已知该运动员水平方向滑行的平均速度为10m/s。求:
(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方向滑行的时间为多少秒?
(2)滑雪运动员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答案】(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为24s;
(2)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1m/s。
【分析】(1)根据t=得出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
(2)根据s′=s+s0得出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路程,根据t′=t+t0得出总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t===24s;
(2)整个运动过程的总路程s′=s+s0=240m+200m=440m,
总时间t′=t+t0=24s+16s=40s,
平均速度v′===11m/s。
答;(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冰面滑行的时间为24s;
(2)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1m/s。
17.(7分)一快艇以20m/s的速度在湖面上朝着对面高山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在A处鸣笛后,经过4s后在B处听到对面处的高山传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A处到B处的距离。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
(3)A处离高山有多远。
【答案】(1)A处到B处的距离为80m;
(2)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为1360m;
(3)A处离高山有720m。
【分析】(1)知道快艇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快艇4s行驶的路程,即为A处到B处的距离;
(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4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
(3)A处离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快艇行驶的路程和的一半。
【解答】解:(1)快艇的速度v1=20m/s,
由v=可知1=v3t=20m/s×4s=80m,即为A处到B处的距离;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2=340m/s,
由v=可知4=v2t=340m/s×4s=1360m;
(3)A处离高山的距离:s=(s1+s7)=×(80m+1360m)=720m。
答:(1)A处到B处的距离为80m;
(2)3s内声波在空气中所传播的路程为1360m;
(3)A处离高山有720m。
四、综合题(共28分)
18.(7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图甲中的 B (填“A”、“B”或“C”);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7.00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337.5 s。
(2)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进行了五次测量,五次读数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这个数据是 77.2 cm,剔除错误数据后,这张桌子的长度应记作 75.2 cm,小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 取平均值 来减小误差。若测量时用过大的力拉塑料卷尺,那么,会引起测量结果 偏小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1)B;7.00;337.5;(2)77.2;75.5;取平均值;偏小。
【分析】(1)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解答】解:(1)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图甲中的B,物体的长度为7.00cm;
由图可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3min,超过半刻度线,大盘指针在37.5s。
(2)小明的测量结果中,77.2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
物体的长度为L=≈75.2cm;
小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1)B;2.00;(2)77.2;取平均值。
20.(6分)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开 振动 产生的;
(2)如图2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开 空气能够传声 ;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图1 (填“图1”或“图2”)实验乒乓球会弹开;
(4)如图3甲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减弱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5)如图3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 传声 。
【答案】(1)振动;(2)空气能够传声;(3)图1;(4)减弱;真空;(5)传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3)(4)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开;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开;
(3)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图1乒乓球会被弹起;
(4)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会减小,将听不到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5)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说明水可以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能够传声;(4)减弱;(5)传声。
21.(5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小明用两把大小完全相同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以下操作: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力拨动它,使它上、下振动幅度相同,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音调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振动 频率 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 不同 (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 振幅 有关;
(3)分别使钢尺和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相同,用力拨动它们,使它们上、下振动幅度相同 音色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答案】(1)音调;频率;(2)不同;振幅;(3)音色。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不同物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3)不同物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1)音调;频率;振幅。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情诊断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学情诊断试卷,共8页。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