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3-2024学年 湘教版(2019)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汽排放
2、关于图示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
C.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该环流中大气的运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阴天比晴天强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4、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④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③增强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西北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运行,并与在轨道运行的“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上图中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 )
A.气温越来越高 B.从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和对流层
C.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气温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9、不同大气层演绎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晴天为主,适合高空飞行、Ⅰ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Ⅲ层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Ⅲ层 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Ⅲ层
在低层大气中,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左图为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右图表示低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上部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下部
11、逆温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主要原因是逆温会导致( )
A.大气运动加快 B.氧气含量增加
C.臭氧含量减少 D.大气对流减弱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尤其在炎炎夏日,无异于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单项选择题)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2)上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白天穿堂风风力比较大的天气是___________(晴天或阴天),原因是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13、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到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A为____,B为____,C为____;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____(填字母)。
(2)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原因是:____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臭氧层被称着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在上图中位于____(填字母),它能大量吸收太阳____。
(4)电离层能反射____,在上图中位于____(填字母)。
四、综合读图题
14、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__。
(2)写出下列各个辐射的名称:①______③______。
(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____。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图3中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的时间段是_____,此时段沙漠气压_____(高或低),在图4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市因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盛行下沉气流,高空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回流到城市,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近地面的风从郊区回到城市,降低城市中心的温度,削弱城市热岛效应,B正确;减小城郊的温差,会减弱热力环流,A错误;和减少风沙天气频率无关,C错误;尾气排放的多少主要和车的数量、交通的通达度,和燃料的清洁程度有关,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环流中城市上空气温低于近地面,但近地面气压更高,故A错误;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受热膨胀,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大气密度降低,气压较低,B正确;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气压高,垂直方向上气压自近地面向高空降低,高空的等压面应向下弯曲,C错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高压到低压,垂直运动有上升和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其是以短波辐射为主的,A错误;阴天天空的云层较厚,因此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②的阴天比晴天弱,B错误;读图可知③是地面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近地面大气即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读图可知④为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夜晚,④的辐射会有所增强,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进入大气上界后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有所减弱,而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白天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夜晚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气温较低,是高压区,周围陆地是低压区,风由池塘吹向岸,江淮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①吹西北风,②吹西南风,③吹东南风,④吹东北风,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由于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比热容)差异,白天池塘水域升温慢,池塘内气温低于岸上陆地,使得池塘内气压高于岸边陆地,风从池塘中心吹向岸边陆地;夜晚池塘水域降温慢,池塘内气温高于岸上陆地,使得池塘内气压低于岸边陆地,风从岸边陆地吹向池塘中心,因此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海陆间气压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无关,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7、答案:B
解析:大气由近地面到高空的垂直分层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由于对流层的温度来源于地面,所以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升高。据图观察,可判断出正确表示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②,故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天舟一号升空过程中在对流层中,气温越来越低,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臭氧层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增温。进入高层大气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到80km以上的高空后,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气温先降—再升—再降—再升,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据图观察,Ⅰ为对流层,Ⅲ为高层大气。Ⅰ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适合高空飞行,A错误。Ⅲ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先减小后增加,B错误。Ⅱ平流层有臭氧,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Ⅲ层为高层大气,C错误。Ⅲ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低层大气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气层,其所在的大气层包括对流层,A正确;平流层上部、臭氧层、高层大气下部高度超过25千米,不是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上面热下面冷,空气对流弱,造成近地面污染物无法向上扩散,不断积聚,D正确。逆温层一般造成大气的垂直运动减弱,A错误;逆温现象和氧气含量、臭氧含量无关,BC错误。故选D。
12、答案:(1)A
(2)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3)晴天 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山林升温慢,石质地面升温快,两者温差大,水平气流运动更强
解析:(1)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植被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而植被降温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与热力环流原理符合,A正确;温室效应是指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度条件的改变;大气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使地面升温,而地面升温后通过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热岛效应是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但气流方向不会变化,BCD错误。故选A。
(2)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升温快、降温也快。
(3)结合所学,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山林升温慢,石质地面升温快,两者温差大,水平气流运动更强,穿堂风更大。
13、答案:(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A;
(2)降低; 地面;
(3)B; 紫外线;
(4)无线电波; 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雪天气发生在该层,所以A为对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所以B为平流层;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所以C为高层大气。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应图中的A。
(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主要原因是对流层的热量来自地面,海拔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所以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主要是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臭氧层在上图中位于B平流层,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所以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在图中位于C高层大气中。
14、答案:(1)对流 地面辐射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3)C
(4)② ③
(5)6:00—21:00。高。。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类生活所在的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由图2可知,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②是由地面发出的,方向向上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是由大气发出的,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还热量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3)由图2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使大气逆辐射③减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在温室大棚内,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2地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使③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5)结合图3可知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段是6点到21点,此时段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地面冷热不均或者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绿洲局地环流,白天沙漠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绿洲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白天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作图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