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传统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不过,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这需要我们在正确 地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即对待父母应时刻保持恭敬的 态度。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养”,还是精神层面的“敬”,都以顺从父母的意愿为标准,但父母的意愿未必正当,传统孝道的践行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 时,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劝谏父母,从而避免让父母陷于不义。传统孝道不但体现于父母生前,还涉及父母去世以后。孔子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女不但在 父母生前要对其以礼敬养,父母去世后还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生养、死葬、祭祀,在这三个环节都合乎礼制的要求,才算是实现了完满的孝道。
    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产生于古代宗法社会。它是维系古代家庭、宗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道德规范。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孝道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 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并通过《二十四孝》等通俗读物流传。传统孝道的畸形化与父权的绝对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起到了削弱旧道德对国人的思想束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传统孝道本身而言,这些批判实际上也有助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新与发展。
    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传统孝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因为传统孝道在历史演变中曾经绝对化、畸形化,就否定传统孝道本身,而应该将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与其种种具体要求区分开来。只有从其根本精神着眼,才能对传统孝道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与发展。应当说,传统孝 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这种亲爱与感恩之情,亦 即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源与基础。有孝心则有孝行;如果无孝心,即使行为再符合孝道的规 定,也不是真正的孝。因此可以说,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就孝心而言,传统孝道拥有 符合当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因时损益、与时俱进的传统。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不断探索传统孝道的新的实现形式。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是为了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而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也正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目的是探索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的新实现形式,而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
    (摘编自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B. 物质层面的赡养是基础,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
    C. “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阻碍了社会发展。
    D. 出于孝道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探索传统孝道新的形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
    B. 文章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C. 文章既论述传统孝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论及其对当下的意义,具有辩证色彩。
    D. 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孝道仍有其重要价值,这是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使按礼制进行死葬、祭祀,但如果在其过程中缺少孝心,那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孝。
    B. 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与反思,既有助于传统孝道本身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C. 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传统孝道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损益和变革。
    D. 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和把握其根本精神,二者相互作用,我们应重视二者的联系。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A项,“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理解错误。原文说“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可见,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是不能改变的。
    B项,“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无中生有。原文说“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可见,恭敬是精神层面上的,文本中并没有提到必须以衣食无忧为基础。
    C项,“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以偏概全。原文说“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原文只是说集中体现,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压抑人性的内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分析错误。
    原文:“应当说,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可见,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证明“传统孝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的。这句引语和社会无关,因此不是为了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特点”理解错误。原文说“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可见,并非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尽管我国开展沙漠化研究与防治已半个世纪,但目前我国沙漠化防治的态势仍然严峻。治理沙漠化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解决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广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加速成果的转化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沙漠化威胁的日益加重,生物结皮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愈发突出。生物结皮在荒漠土壤中的保水、改良、防风固沙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重视,并渐渐成为荒漠地区生态研究的热点。
    荒漠藻人工藻结皮技术就是运用藻类生态和生物结皮理论分离、选育野生结皮中的优良藻种,经大规模人工培养后返接流沙表面使其在流沙表面快速发育成具有藻类、细菌、真菌和苔藓在内的生物结皮而用以治理沙漠化的一项综合技术。
    (节选自饶本强等《人工藻结皮技术及其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
    材料二:
    风沙工程学是以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为对象,研究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对农牧、交通、居民点危害机理及防治技术和措施的科学。风沙工程学基本含义就在于应用风沙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解释各种风沙现象和解决各种风沙工程技术问题。
    由风和沙这一对矛盾的对立面和统一体构成的风沙运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系统工程。在风沙运动过程中,输沙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和极为有用的工程参数。输沙量实测值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不同沙丘形态的形成过程、移动强度,从而帮助人们进行相应的防沙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防治措施的防护效益与各种防护措施的合理配置,提供具有综合防护效益的防沙方案,以及对风沙活动强度发展趋势的预测。
    (节选自屈建军等《我国风沙防治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土地沙漠化最快、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发展沙产业,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福祉,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
    现代沙产业的理论构想发端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1984年钱学森提出,以前的防沙治沙固然好,但是没有从积极层面去开发利用,没有结合高科技以充分提升沙漠的价值;在随后对沙产业概念的完善过程中,他又提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滩上搞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戈壁滩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因此,沙产业概念提出之初,就蕴含着通过生物转化充分利用光热、水条件发展生产的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
    樊胜岳等人的关注点在于沙与产业的融合,他指出“沙产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张睿蕾通过对内蒙古沙产业的研究提出“沙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和‘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总之,沙产业就是在沙区开展的乔灌木产品采集、野生动植物采集猎捕、种植培育、养殖繁育等所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集合。而广义的沙产业除了沙区农业外,还包括相关的加工工业、沙漠旅游服务以及生态服务业等。
    (节选自杨伟民、杜凤莲《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藻结皮技术的运用体现出我国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已经推广了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B. 风沙工程学主要研究风力对沙漠、沙漠化土地的侵蚀、堆积过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和措施。
    C.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所以发展沙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
    D. 现代沙产业理论在构想之初,就已经蕴含着较先进的结合高科技发展生产的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
    6. 我国在沙漠治理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D 5. C
    6. (1)运用荒漠藻人工藻结皮技术治理荒漠。(2)运用风沙工程学解决各种风沙技术问题。(3)发展沙产业,不断完善现代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拓展沙产业的范围。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在研究沙丘形态的基础上”错,原文材料二“在此基础上”的“此”指的是“防沙工程设计”,而不是“研究沙丘形态”。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所以发展沙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土地沙漠化最快、受沙漠化危害最深的国家”是中国沙漠化的现状,不是发展沙产业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的原因。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一“生物结皮在荒漠土壤中的保水、改良、防风固沙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重视,并渐渐成为荒漠地区生态研究的热点”概括出:运用荒漠藻人工藻结皮技术治理荒漠。
    结合材料二“风沙工程学基本含义就在于应用风沙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解释各种风沙现象和解决各种风沙工程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防治措施的防护效益与各种防护措施的合理配置,提供具有综合防护效益的防沙方案,以及对风沙活动强度发展趋势的预测”概括出:运用风沙工程学解决各种风沙技术问题。
    结合材料三“现代沙产业的理论构想发端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随后对沙产业概念的完善过程中,他又提出”“沙产业概念提出之初,就蕴含着通过生物转化充分利用光热、水条件发展生产的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广义的沙产业除了沙区农业外,还包括相关的加工工业、沙漠旅游服务以及生态服务业等”概括出:发展沙产业,不断完善现代产业思想和环保思想,拓展沙产业的范围。

    (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 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 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 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 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 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 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 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 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 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 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 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 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 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 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 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 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 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 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 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 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 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 得格外红,格外润泽。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三段写“有点事”而并不言明,在情节的逐步推进后才揭示内容,前有伏笔后 有照应,衔接自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B.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并且多用短句, 既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又增强了抒情性。
    C. 对于将军“悄悄打开保险箱” “抚摸盒子”等行为,众人虽疑惑,但“都不问是什么”, 主要是照顾将军感受,怕引起他的忧愁。
    D. 作者使用“国军” “拉壮丁”“撤退” “海峡”等词,将故事置身于特殊历史背景 之中,反映社会动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8. 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
    9. 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
    【答案】7. B 8. ①正面描写。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着力表现将军对家乡的思念。
    ②侧面表现。通过妻儿的疑惑以及儿子最后的落泪着力表现将军内心的愁苦。
    ③环境烘托。将将军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将军被迫当兵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9. ①内容上,运用比喻,形象的描绘了金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营造静谧、祥和的氛围。
    ②情节上,照应前文将军的回忆和梦境,也暗示将军儿子完成了他的心愿,让他魂归故土。
    ③主题上,以荷花盛开之美好,寄托作者的对“回归”的美好愿望,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④表达效果上,以温馨、美好之景作结,给读者带来阅读美感,并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客观详细地展现了将军戎马倥偬的一生”理解错误,小说的重点在表达将军的思乡之情上,并没有对将军戎马生涯作过多的介绍。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2)侧面描写:他人衬托、环境烘托、物象烘托。答题的时候要根据文本具体分析。
    从正面描写来看,“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这是心理描写,体现他对家乡的思念。“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见出他对盒子里东西的珍爱,体现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神态描写,将军深深地陷入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中。
    从侧面描写来看,“妻子见了,满眼疑惑”“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等都是通过他人,从侧面表现其对家乡思念的深沉与真挚感人。将军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如此,体现他被迫当兵和对归家的渴望之情。
    【9题详解】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小说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的心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候要根据文本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在环境本身方面,“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荷花竞相盛开的景象,渲染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气氛。
    在情节方面,与上文“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照应。“其中有一种荷花,开 得格外红,格外润泽”这种荷花自然是将军要种的那种,将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在主题方面,荷花开得美丽,将军的愿望也很美好,二者相映,使得海峡两岸思乡怀亲的主体更加深刻。
    表达效果方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考生也可以从人物形象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
    10. 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人君A为舟车B若此C故D左右E象之F是以其民G饥寒并至H故为奸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墨子》一书里的“子墨子”就是墨子。《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所记,故在“墨子”前加上“子”。“子”即为“巨子”,墨家领袖。
    B. 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文章中指“山丘”。
    C. 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
    D. “饰车以文采”与“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中的“文采”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 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 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 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
    【答案】10. CFH 11. D 12. C
    13. (1)制作衣服、带子、鞋子,是为了便于身体(穿着),并非要做出奇装异服来显示怪异的。(2)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人君这样讲究车船的装饰,左右人臣也都仿效他,所以国内民众饥寒交迫,,就去做作奸犯科的事。
    “人君为舟车若此”为主谓结构,“若此”是“为舟车”的后置状语,C处断开;
    “左右”与“象之”是主谓句,句意完整,F处断开;
    “民”与“饥寒并至”是主谓句,句意完整,H处断开。
    故CFH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D.“‘文采’含义不同”错,两个“文采”的含义相同,都指“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句意:用五彩刺绣饰车子。/女子放弃纺织衣物为舟车描绘艳丽而错杂的色彩。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当今之主……实际上吃不到”错,由原文“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可知,“当今之主”不惜横征暴敛,就是为了享用美食“刍豢、蒸炙鱼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作为”,制作;“履”,鞋子;“以为”,把……作为。
    (2)“急”,形容词作动词,催逼;“不劳”,不必劳苦;“足用”,财用充足。
    参考译文:
    墨子说:上古的人不知道修造宫室之时,靠近山丘、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营造宫室的法则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湿润,四边足以御风寒,上面可以抵挡雪霜雨露,屋内墙的高度可以使男女之间按礼有所分隔。(宫室的原则)只此而已,凡是劳民伤财,实际上无多大益处的事情,(圣王是)不会做的。(如此)服劳役,修整城池,民众虽有劳作,但不受伤害;照常规去征收租税,民众虽然有所耗费,但不会困苦。所以圣王制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制作衣服、带子、鞋子,是为了便于身体(穿着),并非要做出奇装异服来显示怪异的。因此,(圣王)自身节俭,教导百姓,天下的民众就得以治理,财用就可以充足了。
    当今的人主,制造宫室就与这不同了。一定要向百姓征收重税,强夺百姓的衣食财用(去制造宫室)。讲究亭台楼阁曲折多姿的壮观景象、彩色雕刻的装饰。像这样的宫室的建造,左右的人也都效法,所以国家财用不足以应付凶年饥馑,救济孤寡,所以国家穷困,民众也难以治理。君主如果真希望天下安定,不希望天下混乱,那么建造宫室时,就不可以不节俭。
    上古的圣人教男人们耕稼种植,给民众生产食物。(他们)制作食品,足够用来增加热量补充消耗,增强体质满足口腹罢了。所以他们用财时节省,自奉少,于是民众殷富,国家也治理好了。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强征暴敛民众财产,以享受牛羊猪肉之美味,蒸烤鱼鳖以为佳肴。大国之君堆摆了上百样的菜,小国诸侯摆设了十多样菜,(美味食品)摆出来有一丈见方,眼睛不能全看得到,手中(的筷子)不能全夹得到,嘴不能全尝得到。君主这样讲究饮食,左右人臣都效仿他,因而富贵的人家(更加)奢侈,孤苦贫弱的人家就受冻挨饿,即使想让国家不乱,也是不可能的。人君如果想天下安定而不乱,对于饮食的费用,不可以不节省。
    远古的民众,不知道造车船的时候,重的物件不能搬动,远处不能到达,所以圣王制作车船,完备、坚固、轻巧、便利,可以运载重物到达远方,这样做花钱少而得到的好处多,因而百姓喜欢利用它。法令无需催逼就能施行,民众不必劳苦而君主财用充足,所以民心自然归附于这样的君王。
    现在的人君制造车船跟原先不同了。车船已经够坚固轻便了,还要向百姓横征暴敛,用五彩刺绣饰车子,用花纹雕刻饰船只。女子放弃纺织衣物为舟车描绘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因而民众(没有衣服穿而)受冻,男子离开他们耕种的田地去给车船雕刻装饰,因而民众就(缺粮)挨饿。人君这样讲究车船的装饰,左右人臣也都仿效他,所以国内民众饥寒交迫,不得不去做作奸犯科的事。犯罪的事多了,刑罚就严峻,刑罚严峻了,国家就混乱。人君如果真的想天下安定而不乱,对于制造车船,不可以不力求节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哭刘尚书梦得①
    白居易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②。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③地下游。
    【注】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②我知丘:丘,指孔子。孔子认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③微之:白居易好友无稹,字微之。
    14.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明自己和刘禹锡是诗坛相提并论的名人,虽有自夸之意,却不令人反感。
    B. “绸缪”表现了朋友间的情意深厚,“百年交分”则更表现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
    C. 第三句写诗人与刘禹锡有着同样的贫困与病痛,字里行间含有委屈与不平之意。
    D. 尾联说虽然一代诗豪刘禹锡去世了,但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将和微之一起与他在地下重逢欢聚。
    15. 诗歌颈联意蕴深刻,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D 15. 意蕴:前一句将刘禹锡比作英雄刘备,表明刘、白二人都有远大的抱负,彼此惺惺相惜。后一句意为白居易非常欣赏刘禹锡婉而多讽的诗歌风格,是其难得的知音。
    手法:颈联分别运用了曹操表梅煮酒论英雄和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语言典雅精练,从政治抱负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颂扬二人的志趣相投,情意深厚。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自己将和微之一起与他在地下重逢欢聚”错。最后一句是说刘禹锡应与微之在地下相遇共游,并非说自己和微之将与刘禹锡在地下相逢同游。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从内容上来看,“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别从政治理想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描述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将刘禹锡比作英雄刘备,刘、白二人都热衷于政治革新,可谓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崇,这是二人为友的政治思想基础。后一句则写刘禹锡诗风婉而多讽,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这是指在诗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刘禹锡的知音。
    ②从手法上来看,结合文化常识和注释可知,这两句都采用了用典的手法。“杯酒英雄君与操”化用了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作者在这里以刘备来借指刘禹锡,以曹操来自比,以此典故来表明他们二人有相同的政治抱负,志向一致。“文章微婉我知丘”化用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据说孔子修完《春秋》,曾慨叹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说:“《春秋》之旨微而婉也。”这是作者在表明从诗文唱和方面两人也是知音,体现两人的深厚情谊。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完成默写。
    (1)孔子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子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失散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 。”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危而不持 ②. 颠而不扶 ③. 为之于未有 ④. 治之于未乱 ⑤.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危、颠、艰、繁、霜鬓、潦、浊。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今社交媒体上,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计算机还没有图形化、还只能输入输出文字的时期,就有人开始用“:一)”表示微笑,用“_”表示高兴,用“T_T”表示流泪。计算机具备处理图形的能力后,出现的符号语言更是 ,并且不限于表情,“大拇指”表示赞赏、“红心”表示喜爱、“握手”表示友谊、“拳头”表示努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这种符号语言已经成为文字语言的极大补充。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呲牙”的表情一年就被使用了303亿次。另一个统计表明:00后用的最多的是“捂脸”的表情;90后用的最多的是“边哭边笑”的表情;80后用的最多的是“笑脸”的表情;70后用的最多的是“偷着乐”的表情;而55后最爱点赞。表情符号比文字表达更加直观、更加 、更加有趣味,没有了文字表达的枯燥,回避了有些场合文字表达的尴尬,让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也能更好地展示个性。这种表情符号已经是社交媒体使用的 交流方式,提升了语言与交流的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习以为常 不胜枚举 简洁 普遍
    B. 司空见惯 不计其数 简捷 普通
    C. 司空见惯 不胜枚举 简捷 普遍
    D. 习以为常 不计其数 简洁 普通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C.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D.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答案】17. C 18. “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要么改成“据……数据”,去掉“显示”;要么改成“……数据显示”,去掉“据”。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都可用来形容经常见到,不感到奇怪,但“习以为常”只能从主体的角度出发,指人对某事或某现象经常见到,变得寻常。此外,“习以为常”还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也就觉得很平常了。结合“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分析,选用“司空见惯”。
    第②处,“不胜枚举”和“不计其数”都形容数量多,“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个列举出来;“不计其数”指没法计算数目。后文“并且不限于表情,‘大拇指’表示赞赏、‘红心’表示喜爱、‘握手’表示友谊、‘拳头’表示努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是列举的例子,此处用“不胜枚举”。
    第③处,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多指文章写作等;简捷:简单又快捷,指方式方法等,语境是说符号表达的优点,此处应用“简捷”。
    第④处,普遍:指存在的面很广泛;普通:指平常、一般。结合“社交媒体”“使用的交流方式”分析,选用“普遍”。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中“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显示”,改成“据……数据”,或改成“……数据显示”,去掉“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中的破折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概括。
    A. 表示意思的转换;
    B. 表示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C. 表示强调;
    D. 表示对上文的总结概括。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10分)
    20. 下面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风霜岁月改变了历史的印痕,但湮没不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
    【答案】排比,语句连用四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表达效果:①形式上,句式整齐一致,具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强化了对诸葛亮的评价;②内容上,从“谋略”“外交”“政治”“军事”等四个角度展开,高度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指出修辞手法是排比。
    然后分析排比句的构成:“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语句连用四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
    再分析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一致,显得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强化了对诸葛亮的评价;内容上,“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从“策略”“外交”“政治”“军事”等四个角度展开,高度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
    21.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与普通食品相比, ______,所以购买之后应当尽早食用。有些临期食品即使是在保质期内,其质量也会随着存放和流通过程中外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降低,这就对临期食品的质量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监管部门应督促商家设立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区,并在促销的临期食品上_______,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然而, _________,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因此,应尽快制定出台更加科学、统一的国家标准,给临期食品加上更精确的“倒计时”;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严禁商家随意窜改生产日期。
    【答案】 ①. 临期食品的安全期限较短 ②. 明确标注具体的保质时间 ③. 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与普通食品相比”和后文“购买之后应当尽早食用,有些临期食品……”可知,应填写“临期食品的安全期限较短”一类的句子;
    第②处,根据前文内容“监管部门应督促商家设立专门的临期食品销售区,并在促销的临期食品上……”可知,此处应是在临期食品上“明确标注具体的保质时间”一类的句子;
    第③处,根据前文内容“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然而……”,此处的转折是和“买得明白、吃得放心”相对的内容,又根据后文“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可知,此处应填写“对于临期食品的界定”一类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麋鹿”,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书中写到,约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
    有人称赞他们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国
    古有许由与巢父不受禅让,于是遁居箕山做了隐士;伯夷叔齐不愿食周粟,于是饿守首阳山做了隐士;张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于是功成身退做了隐士。归隐,或许是士人们无奈的选择,但也往往是他们灵魂深处的追求。
    而如今,隐士似乎也悄悄地火热了起来。今日城市的日益繁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与繁杂而导致人们不得不过上发条式的生活,最终人们往往为不断产生却永远难以满足的欲望而陷入痛苦境地,更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生活。于是,诸如刘景崇等隐士便应运而生。我们应当肯定他们敢于放弃优渥生活只为追求心灵宁静的魄力,赞扬他们甘守清贫而坚守心灵富足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对某些人而言,并非躲进了终南山,自诩“隐士”,就意味着与世隔绝。就如古有为邀名逐利而隐的卢藏用等人,今有慕名而隐却几日便忍受不了山上清苦而逃的人,也有所谓的隐士将隐居当作博取眼球的工具,更有甚者,只为谋财骗利。所以即便是古代,隐士就有许多种,隐的动机亦各不相同,更遑论现代呢?
    毋庸置疑,仅仅只把隐居当成一种手段谋财取利之人必会被大众唾弃。但不管怎么说,今日终南山上的诸多隐士都只是为自己而隐,他们或许是因为经历过伤痛打击,于是想为自己寻求一个心灵安静之所,以抚慰受伤的心灵,或许是见惯了争名逐利尔虞我诈,想洗尽铅华,开启自己的人生新旅程。他们追求的都是自我心灵的宁静与自足。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身未隐,心却“无我”而隐。我认为这些人,既坚守了自己的一方灵魂净土,又尽己所能承担了自己身为公民的社会责任。这种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寻的“隐士”。就比如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一直居于家庭、工作、国家之中,从未当过隐士。但,难道我们不能说他长期隐没于无名小岛不是“身隐”吗?我们不能说他一辈子为了保密而隐姓埋名不是“名隐”吗?我们不能说他为国家核潜艇事业自己一辈子甘守清贫生活不是“心隐”吗?又比如,从前我们只知杨利伟、聂海胜、王亚平等台前英雄,又怎会知道这个在他们身后一直默默无名当备份的航天员邓清明呢?这难道不是一种“隐”吗?可即便如此,他从未有一日因被迫“名隐”而放弃过自己身为备份航天员的责任。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隐士,不必专门“隐于野”,就算他们居于市,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但只要坚守心灵的纯粹,不为名利所左右,甚而能隐没“小我”而奉献于国家之“大我”者,便是最高境界的“隐”。
    所以,我想为当今之“隐士”下一个新的定义:小隐者,隐于野,弃世而隐;中隐者,隐于市,心隐便隐;大隐者,隐于国,无我而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隐士这一种中国文化的独特人物类型,展开了对于该“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的讨论。材料第一段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定义:1.身体上远离尘世;2.心灵上自由率性、品性高洁。而材料第二段则借由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一书,展现了新时代的“隐士”现象。在当今社会,诸多修行者隐居于钟南山,或许是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尔虞我诈,或许是想追随古人找到心灵的安宁,或许虽名为隐士其实只是想沽名钓誉。因此,人们对于当今社会的隐士也有了褒贬不一的看法。有人赞同他们的隐居行为,认为他们做隐士,也是想同古人一样找到灵魂的净土;有的人则反对,认为他们抛妻弃子的行为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有能力有才华却整日无所事事不做工作,是对社会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是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对此,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试题要求思考应该怎样去看待当今社会的“隐士”,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说明,写作时虽可以由古代隐士切入话题,揭开隐士这一身份的内涵,但讨论的重点和思考情境还是要放到当今社会这个重点上。对此,若是表示赞同,可以重点赞扬他们敢于放弃今日之尘世的便捷生活,而到终南山隐居,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过好当下生活的每一天,并修炼心灵的追求,从而指出今日社会发展步伐很快,人才济济,我们所缺的不是另一个设计师、工程师,而是那份返璞归真的初心。若是表示反对,则可从大隐隐于市这一角度去展开,指出这些隐士在终南山只是“身隐”,依旧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却意图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我们更应该赞扬的是像黄旭华、屠呦呦那样保持心灵的纯粹和宁静,不慕荣利,却仍然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心隐”(心灵自由独立、品格高洁)之人。
    立意:
    1.今日社会,我们更需要找回初心。
    2.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市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阆中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