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1节常见天气系统第2课时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2节洋流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60页。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结合海陆的热力差异,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分析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风向,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综合思维: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东亚季风的风向变化,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掌握南亚季风的成因和风向的季节变化。1.海陆分异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影响我国的气压中心冬季主要是亚洲高压,夏季主要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自主梳理•探新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原理:海陆的_________性质差异影响海陆的_________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冷________;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热________。热力气压快低高压快高低压2.南、北半球的差异(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_________分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压中心。(2)南半球:_________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_________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状分布。相间海洋以南带3.具体表现(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________压带。①M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______,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快副极地低冷高压(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______压带。①N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______,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快副热带高 热低压4.季风环流(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2)形成及表现①冬季,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__________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此时,东亚盛行A_______,南亚盛行B__________。赤道低压西北风东北风②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_________边缘,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_______________,如图2中的______。③气压带、风带的_______________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_______________,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_________越过赤道,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如图2中的______。印度低压西部东南季风 C季节移动西南季风北移地转偏向力D合作探究•释疑难材料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西伯利亚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为什么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3)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主要是什么?提示:(1)冬季,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西伯利亚高压的存在,给我国冬季带来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2)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3)西北风。1.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据此完成(1)~(2)题。(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B(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 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解析] a图亚洲大陆上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A正确,C错误;b图亚欧大陆上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B、D错误。故选A。A(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 a图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b图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即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B材料 现代气象学意义上季风的概念是17世纪后期由哈得莱(Halley)首先提出来的,即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进而导致了大气中气压的差异。到18世纪上半叶,哈得莱(Hadley)对季风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下图是世界季风范围示意图。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2)分析B地区夏季风的形成过程。提示:(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原因。(2)B地区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受到地转偏向力右偏作用,形成了西南风。1.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2.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AB[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根据大气运动状况判读风向。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压,故此时为1月。由图可知,M处的风由大陆吹向海洋,为西北风,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M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变化,B正确。 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2月(2)图中②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B.西风带形成的C.极地东风形成的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CD[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季风环流,从图可知东亚此时盛行的是东南风,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而且从图可看出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可知为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C正确,A、B、D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从图可知②的风向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形成的,而①属于东亚季风的夏季风,东亚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此D正确,A、B、C错误。素养培优•提技能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值高,为高压中心。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时为冬季,形成低压时为夏季。(2)根据等压面形态判断: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中心,即“高凸低凹”。(3)根据风向判断:风一定由高压吹向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中心,海洋上为低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中心,陆地上为低压中心。(4)根据季节判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5)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判断: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进而判断气压中心。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2)题。(1)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C.a、b两地都是高气压D.a、b两地都是低气压(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AB[解析] 第(1)题,结合题意,1月份陆地上(亚洲)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海洋上(太平洋)为低压。第(2)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常受强冷空气的影响[解析] 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出现亚洲高压,说明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在每年的6、7月份,A错误;伏旱是受副高的影响,出现在7、8月,B错误;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的是夏秋季节,C错误;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低,D正确。D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气候寒冷,出现暴风雪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解析] 南亚印度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冬季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A正确;印度半岛是热带气候,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是夏季,C错误;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是夏季,D错误。A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暖湿 B.冷湿C.热干 D.冷干A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B[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故A项正确。第4题,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原因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项符合题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图中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5~6题。5.与我国冬季风的形成有关的气压中心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图中⑤地的风向及其主要成因是( )A.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东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AD[解析] 第5题,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与图中甲气压中心有关。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地为印度附近的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二、综合题7.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为__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亚洲高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压带(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_风,说明其形成原因。(5)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 (4)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西北东北寒冷干燥西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季节移动[解析] 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结合海陆的热力差异,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分析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风向,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综合思维: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东亚季风的风向变化,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掌握南亚季风的成因和风向的季节变化。1.海陆分异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影响我国的气压中心冬季主要是亚洲高压,夏季主要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自主梳理•探新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原理:海陆的_________性质差异影响海陆的_________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冷________;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热________。热力气压快低高压快高低压2.南、北半球的差异(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_________分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压中心。(2)南半球:_________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_________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状分布。相间海洋以南带3.具体表现(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________压带。①M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______,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快副极地低冷高压(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______压带。①N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______,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快副热带高 热低压4.季风环流(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2)形成及表现①冬季,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__________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此时,东亚盛行A_______,南亚盛行B__________。赤道低压西北风东北风②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_________边缘,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_______________,如图2中的______。③气压带、风带的_______________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_______________,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_________越过赤道,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如图2中的______。印度低压西部东南季风 C季节移动西南季风北移地转偏向力D合作探究•释疑难材料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西伯利亚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2)为什么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3)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主要是什么?提示:(1)冬季,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西伯利亚高压的存在,给我国冬季带来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2)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3)西北风。1.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据此完成(1)~(2)题。(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B(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 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解析] a图亚洲大陆上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A正确,C错误;b图亚欧大陆上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B、D错误。故选A。A(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 a图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b图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即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B材料 现代气象学意义上季风的概念是17世纪后期由哈得莱(Halley)首先提出来的,即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进而导致了大气中气压的差异。到18世纪上半叶,哈得莱(Hadley)对季风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下图是世界季风范围示意图。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2)分析B地区夏季风的形成过程。提示:(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原因。(2)B地区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受到地转偏向力右偏作用,形成了西南风。1.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2.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的影响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AB[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根据大气运动状况判读风向。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压,故此时为1月。由图可知,M处的风由大陆吹向海洋,为西北风,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M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变化,B正确。 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2月(2)图中②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B.西风带形成的C.极地东风形成的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CD[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季风环流,从图可知东亚此时盛行的是东南风,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而且从图可看出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可知为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C正确,A、B、D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从图可知②的风向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形成的,而①属于东亚季风的夏季风,东亚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此D正确,A、B、C错误。素养培优•提技能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值高,为高压中心。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时为冬季,形成低压时为夏季。(2)根据等压面形态判断: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中心,即“高凸低凹”。(3)根据风向判断:风一定由高压吹向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中心,海洋上为低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中心,陆地上为低压中心。(4)根据季节判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5)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判断: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进而判断气压中心。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2)题。(1)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C.a、b两地都是高气压D.a、b两地都是低气压(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AB[解析] 第(1)题,结合题意,1月份陆地上(亚洲)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海洋上(太平洋)为低压。第(2)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课堂小结•梳脉络随堂巩固•测达标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常受强冷空气的影响[解析] 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出现亚洲高压,说明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在每年的6、7月份,A错误;伏旱是受副高的影响,出现在7、8月,B错误;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的是夏秋季节,C错误;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低,D正确。D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气候寒冷,出现暴风雪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解析] 南亚印度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冬季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A正确;印度半岛是热带气候,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是夏季,C错误;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是夏季,D错误。A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A.暖湿 B.冷湿C.热干 D.冷干A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B[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故A项正确。第4题,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原因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项符合题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图中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5~6题。5.与我国冬季风的形成有关的气压中心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图中⑤地的风向及其主要成因是( )A.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东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AD[解析] 第5题,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与图中甲气压中心有关。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地为印度附近的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二、综合题7.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为__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亚洲高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压带(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_风,说明其形成原因。(5)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 (4)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西北东北寒冷干燥西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季节移动[解析] 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