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四十七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53484/0-16988049145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北辰区四十七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53484/0-16988049146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北辰区四十七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53484/0-16988049146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北辰区四十七中学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地球在流浪,学习不能忘”,学好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B.小苏打指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作发酵粉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受潮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铁粉
D.葡萄酒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为P
C.分子的电子式为O=C=OD.S2-的结构示意图为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和中具有不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
B.不溶于水,因此是弱电解质
C.和互为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D.和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刻蚀铜板
B.的熔点高,常用作耐火、耐高温材料
C.与反应,可用于潜艇中的供氧剂
D.具有强氧化性,常作为杀菌、消毒剂
5、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
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足量的反应,共生成0.1ml,转移电子数目为0.2
B.常温常压下,7.8g过氧化钠中含有阳离子的数目为0.2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
与足量的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
B.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溶液与溶液反应: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反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
B.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
D.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产生误差会偏低的是( )
A.配制的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2g
B.将称量好的固体溶解后,未经冷却直接转移到容量瓶
C.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锂在氧气中加热,产物是
C.在元素周期表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的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D.Li、Na、K的金属性和密度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11、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继续加入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2+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Cu2+将还原为
C.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D.发生了反应:
12、下列叙述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①HCl的溶解度比大
②HCl的酸性比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强
④还原性:
⑤的酸性比强
⑥与铁反应生成,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⑦能与反应生成S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
A.③④⑤⑥⑦⑧B.③⑥⑦⑧
C.③④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B.只能由可溶性铁盐和碱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
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D.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杂质,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14、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与X能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Q、M,Z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Q、M均只含有离子键B.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C.Y、Z两元素只能形成阳离子D.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1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i
D.用中文“”(à)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16、向NaOH和混合溶液中滴加1ml/L的稀盐酸,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0.3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在0~a范围内,发生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二、填空题
17、Ⅰ、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液态氯化氢;②小苏打;③固体纯碱;④二氧化碳;⑤葡萄糖;⑥氯化镁;⑦;⑧氨水;⑨;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
(2)④的电子式为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⑥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4)除去③中少量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⑦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_。
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已知还原性:):
(6)向溶液中通入,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
18、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X、Y、Z、W、M、R,前五种元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Z为同主族元素且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X与Y可形成两种常见液体化合物A、B,W的原子序数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R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上述短周期元素中,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强酸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A分子中X与Y的原子个数比为1∶1,其分子式为_________。
(3)请写出能说明M的非金属性强于W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适量Z的单质置于R形成的高价盐溶液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4)的溶液在存放中会释放出、生成红棕色,同时溶液增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同时装置B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
(4)若向100mL若液中通入2.24L(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的被氧化成单质,则原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的焰色变化,即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A正确;
B.小苏打指碳酸氢钠,该物质能够与胃酸即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降低胃酸的浓度,其本身对人无刺激性,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作发酵粉,B正确;
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受潮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无水氯化钙,硅胶等,而加入铁粉的作用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C错误;
D.苏打粉主要成分即,溶液显碱性,故可以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答案:C
解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A正确;
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质量数为,B正确;
C.O=C=O是分子的结构式,C错误;
D.的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所含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所含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它们具有不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故A正确;
B.属于盐,属于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故B错误;
C.和互为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故C错误;
D.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和是不同核素,故D错误;
答案为A。
4、答案:A
解析:A.溶液可用于刻蚀铜板是由于具有氧化性,能够与Cu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其水溶液是否显酸性无关,A符合题意;
B.熔点高、性质稳定,可以用于耐火、耐高温材料,B不符合题意;
C.与水或反应生成,故可于潜艇中的供氧剂,C不符合题意;
D.NaClO中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常作为杀菌、消毒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In的原子序数为49,36<49<54,,即位于第5周期倒数第5列,故In是第五周期第IIIA族元素,A正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B正确;
C.In和Al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In>Al,C正确;
D.In和Rb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6、答案:D
解析: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生成1m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l,即生成0.1ml氧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l,故A正确;
B.过氧化钠是由和组成,7.8g过氧化钠物质的量为0.1ml,因此含有物质的量为,故B正确;
C.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组成,1.6g是氧原子质量总和,1.6g该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l,故C正确;
D.没有指明状态是否是标准状况,因此无法判断氯气物质的量,故D错误;
答案为D。
7、答案:A
解析:A.少量,可将看成“1”,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是弱酸的酸式盐,离子方程式中碳酸氢根不能拆,应为,B错误;
C.是弱酸,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该离子方程式应为,其中的三个2不能约去,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等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A错误;
B.1g的甲烷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为。中含有5个原子,中含有2个原子,则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2×5):(1×2)=5:1,B正确;
C.根据可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等于二者的摩尔质量之比,则,C错误;
D.根据可知: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则,故,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答案:D
解析:A.实验室没有450mL容量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500mL0.1ml/L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为,因此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2g,不会产生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未经冷却直接转移到容量瓶,恢复室温时,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减少,导致浓度偏高,故B不符合题意;
C.容量瓶中有无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10、答案:C
解析:A.第三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不是含氧酸,如属于强酸,HClO属于弱酸,故A错误;
B.锂在氧气中加热,产物只有,故B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的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但碱金属从上到下密度是增大的趋势,但Na的密度大于K,故D错误;
答案为C。
11、答案:B
解析:A.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说明是分解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
B.变为,氧元素化合价从-1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将氧化为,B错误;
C.根据“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说明+2价的被还原成+1价,表现了还原性;继续加入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说明发生了反应,中+1价Cu被氧化成+2价,又表现了氧化性,C正确;
D.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中+1价Cu被氧化成+ 2价,发生反应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2、答案:A
解析:①溶解度大小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氢化物酸性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HCl的稳定性强于,则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③符合题意;
④一般非金属性强,离子还原性弱,还原性,则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④符合题意;
⑤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的酸性强于,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⑤符合题意;
⑥与变价金属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将变价金属氧化到最高价,非金属性较弱的将变价金属氧化到较高价态,氯气与Fe反应生成氯化铁,S与铁反应生成FeS,推出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⑥符合题意;
⑦氯气与硫化氢发生的氧化性强于S,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⑦符合题意;
⑧Cl、S属于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Cl处于S同周期右侧,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⑧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③④⑤⑥⑦⑧,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3、答案:D
解析:A.Fe与反应产生,A错误;
B.反应产生,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存在,C错误;
D.Fe可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和Cu,因此加入过量铁粉,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答案:B
解析:已知短周期中,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X为O,Y与X能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Q、M ,Y为Na,与O形成和两种离子化合物,W与X同主族,W为S,Z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根据原子序数的大小,Z为Al。
A.中只有离子键,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A错误;
B.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正确;
C.Na只能形成阳离子,Al能形成,C错误;
D.根据离子半径大小的判断,,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根据实验,得出酸性,非金属性。
A.非金属性,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A错误;
B.氢元素可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与活泼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B正确;
C.根据实验,得出酸性,非金属性,C正确;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D正确;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A.根据碳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ml,完全转化为NaCl两步反应:,,分别消耗的盐酸的量是1ml,则消耗1ml/L稀盐酸的体积分别是1L,所以,A错误;
B.段发生反应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向NaOH和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是HCl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NaCl,方程式为;继续滴加时,HCl和发生反应,到a点时,恰好反应完全,a点以后,发生反应,可见在0~a范围内,发生了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正确;
D.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的物质的量是1ml,其反应产生NaCl消耗HCl 2ml,由于混合物与HCl恰好完全发生反应转化为NaCl时共消耗4mlHCl,则其中含有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2ml,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ml和1ml,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
故选C。
17、答案:(1)①②③⑥⑦⑨;④⑤
(2)
(3)
(4)加热
(5)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6)
解析:(1)(1)①液态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②小苏打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是电解质;
③固体纯碱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④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够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二氧化碳自身电离的,是非电解质;
⑤葡萄糖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⑥氯化镁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是电解质;
⑦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氨水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⑩硫酸铁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综上所述,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③⑥⑦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④⑤;
(2)是共价化合物,C分别与2个O共用2对电子,电子式为;
(3)⑥为,属于离子化合物,Cl得到Mg的电子形成,形成过程为;
(4)受热易分解,因此除去中的,可使用加热的方法;
(5)中和之间为离子键,中O与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
(6)还原性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假设和均为1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ml 、1ml 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化简可得。
18、答案:(1)第三周期第VIIA族;氯、硫
(2)
(3);
(4)
解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X、Y、Z、W、M、R,X与Y可形成两种常见液体化合物A、B,说明X为H,Y为O,W的原子序数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W为S,X和Z为同主族元素且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Z为Na,M为短周期主族元素,M为Cl,R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金属,R为Fe。
(1)根据分析,M为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IA族;氯和硫能形成强酸;
(2)X、Y分别为H、O,X与Y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分子A为;
(3)置换反应可以证明Cl的非金属性大于S,反应的方程式为;Na放入溶液中,先与反应生成NaOH和,生成的NaOH再与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4)中+6价的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中的-2价的O氧化为,方程式为。
19、答案:(1)分液漏斗;
(2)除去中的;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下层为无色;不能;过量的也可将氧化为
(4)
解析:A中浓盐酸和漂白粉固体制备氯气,通过B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装置C验证氯气的漂白性,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最后F吸收尾气。
(1)图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A装置出来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若C中堵塞,则B中压强会增大,将水向长颈漏斗中压,从而形成一段水柱。
(3)有题意可知:氯气通入D中的溴化钠溶液中,置换成溴单质,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碘易溶于苯显紫红色,苯密度小于水,所以看到现象: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由于D中可能有过量的氯气,氯气也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故E中生成的单质碘不一定是溴与反应置换出来的,也可能是过量的也可将氧化为,故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一定比碘强。
(4)(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是,得到。设溴化亚铁的物质的量是,氯气首先氧化亚铁离子,然后氧化溴离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解得:,因此溴化亚铁的浓度是。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72L,其质量为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
天津市北辰区朱唐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2(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北辰区朱唐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2(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