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提升练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展开21.古诗三首提升练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对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理解正确的是( )
A.如果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B.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C.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敌人的军队度过阴山。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意思是: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健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故本题选:B。
2.万里长征人未还。( )
A.huí;回来 B.huán;归来 C.huán;归还
【答案】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和字义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万里长征人未还”意思是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所以“还”读音是huán
3.“露似真珠月似弓”,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C.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诗词名句理解。
A项:唐代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B项: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C项:南北朝乐府诗集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D项: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意思是形容景物依旧,人事多变。
4.欲饮琵琶马上催( )
A.一种水果。 B.一种弦乐器。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内容出自唐代王翰《凉州词》。句意: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全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欲饮琵琶马上催( )
A.欲望 B.想要 C.将要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该句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原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欲:将要。
故选C。
二、填空题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
【答案】 只要 要是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人中的豪杰 活着要当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及诗句翻译。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但使:只要。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人杰:人中的豪杰。
7.看拼音,写词语
jié chū xióng wěi cuī cù chén zuì
( ) ( ) ( ) ( )
【答案】 杰出 雄伟 催促 沉醉
【详解】此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看拼音写词语,是学生语文预习复习必做的题。拿到题目后,通过拼读拼音,理解词语含义,从而写出正确的汉字。
注意“雄伟、催促、醉”的写法。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著名的_________诗,《出塞》寄寓着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希望朝廷____________的美好心愿,《凉州词》刻画了将士____________的场面,反映出将士们_____________的豪迈精神,表现了诗人对这些将士们的______________。
(2)《夏日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她借歌颂__________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抒发了对_________王朝的不满,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
【答案】 边塞 起用良将 饮酒出征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尊敬与赞赏 宋 李清照 项羽 南宋 忧国忧民
【详解】考查理解古诗的能力。
(1)《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久征未归的同情。这首诗反映了兵士们共同的愿望:在一个英勇机智的将军领导下,保卫祖国,不让敌人侵入国境。《凉州词》是唐朝诗人王翰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的前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尊敬与赞美。
(2)《夏日绝句》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9.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sài cháng zhēng cuī cù hē zuì
( ) ( ) ( ) ( )
jié chū yīng xióng xiàng mù xià rì
( ) ( ) ( ) ( )
【答案】 边塞 长征 催促 喝醉 杰出 英雄 项目 夏日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塞、征、催、喝醉、雄、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_写的《_______》。第一句写出了战争___________的特征,第二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决心。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代_____写的《___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的愿望。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这首诗,同样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3)①读“______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二句,我仿佛看到诗人听到喜讯,_____________的情景。
②下列词语用来形容此时的作者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喜上加喜 B.喜极而泣 C.喜上眉梢 D.喜不自胜
【答案】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 从军行 艰苦、频繁 报国 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代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渴望祖国统一 示儿 剑外忽传收蓟北 泪水洒满衣裳 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词识记和理解。
(1)此诗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全诗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诗意思: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通过诗句理解,“百战”能看出战争的艰辛,而最后一次“不破楼兰终不还”看出诗人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和决心。
(2)此诗出自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是: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全诗意思是: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通过阅读理解,这两句写北地遗民的苦望,更是表达诗人心头的失望,渴望统治者们能收复失地。而《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同样表达了这种心情。
(3)此诗出自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全诗意思是: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三、语言表达
11.“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来征战几人回”,我认为是豪壮语。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详解】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的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由此可见,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片段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 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
12.把古诗补充完整。
13.“出塞”中“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指的是“___________”,“人未还”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的渴望。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反映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长征”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属虚指,突出了空间辽阔。
【答案】12.汉时关 万里长征 度阴山 13.边关、边塞 14. 出征的将士 和平 15.ACD
【分析】1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默写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把剩下的诗句补充完整即可。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诗句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结合古诗内容可知“出塞”是远出边塞的意思,故“塞”是边关、边塞的意思。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字词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词表达的含义,总体把握内容。
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其中的“人”指的是出征的战士。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与对和平的渴望。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判断正误。
A 本项说法正确。“秦时明月汉时关”,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 本项说法错误。诗人借用“飞将军”的典故,有弦外之音,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C 本项说法正确。本首诗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整首诗反映了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长征”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 本项说法正确。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综上,说法正确的是A、C、D。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古诗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18.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答案】16.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7.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18.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解析】16.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本句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原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辨析。一、二两句是对整个西北边境广漠地域的典型概括,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 边塞寂寞、冷落、肃杀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 孤寂、艰苦。
18.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王昌龄诗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表明守边将士们立誓破敌的斗志和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