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测试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测试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测试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陆地地形中“四周高,中间低”是指( )
    A. 丘陵 B. 盆地 C. 高原 D. 山地
    2.若下面两图图幅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 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D. 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3.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甲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 B. 盆地 C. 山地 D. 丘陵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蓝色表示( )
    A. 植被 B. 丘陵 C. 水域 D. 平原
    5.一地理科学考察队在我省某地区进行考察。读考察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图示区域出发地与山顶间的温差约为( )
    A. 2.5℃ B. 3.5℃ C. 6℃ D. 6.5℃
    6.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的地形属于( )
    A. 丘陵 B. 盆地 C. 高原 D. 平原
    7.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8.读图,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A. 1000米 B. 500米 C. 1500米 D. 2019米
    9.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
    10.图中M的最高海拔( )
    A. 低于700米 B. 低于600米 C. 高于800米 D. 高于700米,低于800米
    11.(2019•衡阳)读图,完成小题。
    (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图中等高距是( )
    A. 45米 B. 35米 C. 50米 D. 20米
    (2)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 338米 B. 200米 C. 285米 D. 400米
    (3)为选择正确的登山路线,某小组展开了讨论,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甲处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较远、最省力
    C. 从丙处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最近、最省力
    1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13.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图,a、b、c、d四处中,表示山谷的是(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14.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________垂直距离,又称为________高度.
    15.同一等高线上________ 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越________ ;越稀疏,坡越________
    16.写出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的地形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17.把下面四种地形与其特点配对组合.
    答:①配________ ②配________ ③配________ ④配________ .
    18.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________ ;B ________ ;E ________ ;小溪处所在地为 ________ 。
    (2)A、B、E三地中,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________ 地。
    (3)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 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 地气温更高,大约高________℃。
    (4)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 千米。
    三、综合题
    19.下图为莆田市某中学一次野外实习区域的等高线示意图和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形部位名称为________,该处能否形成瀑布________。
    (2)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中的________处,②③两处附近河段泥沙更容易沉积的是________处,甲村和附近城市的自来水厂适合建在②④中的________处。
    (3)甲村拟建一座水库,②⑤两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是________处,请列举一项修建水库给甲村带来的效益:________。
    (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随着附近城市规模扩大,甲村由产粮为主转变为发展蔬菜、肉禽蛋奶等产业,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F.________
    (2)A、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3)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
    (4)A在B的________方向.
    2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_米以上。
    (2)图中A,B两处的上山容易的是________处。
    (3)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中,“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是盆地。
    故选:B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答案】C
    【解析】【分析】①图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判断①图表示山顶,A错;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①图的比例尺的分母大,所以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的小,B错;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越易于爬山;①图比②等高线疏,所以坡度小,C对。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甲—乙的实际距离大于丙---丁的实际距离,D错。故选C。

    (1)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一般用实心三角尖表示。②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降低。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其上的雨水向两侧分流,又名分水线。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其两边的雨水向此集中,又名集水线。⑤鞍部:表示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2)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3.【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甲村所在地区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4.【答案】C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在等高线和等深线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5.【答案】A
    【解析】【分析】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顶海拔在600~700米,出发地海拔为100米,相对高度为500~6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出发地与山顶的温差在3~3.6℃。
    【点评】本题组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6.【答案】D
    【解析】【分析】丘陵是地面崎岖不平,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故A不符合题意;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故B不符合题意;
    高原是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故C不符合题意;
    平原是地面广阔平坦,海拔200米以下,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牢记即可。
    7.【答案】D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A.在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故A错误;
    B.在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故B错误;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大,故C错误;
    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8.【答案】C
    【解析】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解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结合图示得知,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海拔是500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海拔的概念,属于基础题型.
    9.【答案】C
    【解析】【分析】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起伏较小)。故选: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考查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分析】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M的海拔范围是700~800米。故图中M的最高海拔高于700米,低于800米。
    故选:D
    【点评】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解答该题时,认真阅读地图,根据等高线的海拔判定M的海拔范围。
    11.【答案】(1)C
    (2)A
    (3)A
    【解析】【分析】(1)同一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各点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也相等。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50米。故选:C(2)结合图示得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山峰的海拔高度会处于300~350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A(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根据题意:甲处最近,但因坡度较陡费力;丁处到山顶最远,但坡度缓和省力;结合选项。故选: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此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2.【答案】C
    【解析】【分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故选:C.
    【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用绿颜色表示.
    13.【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山脊—该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b表示山谷—该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c处为鞍部—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处;d处为陡崖—该处多条等高线重合。
    故选:B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二、填空题
    14.【答案】海平面;绝对
    【解析】【分析】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是相对高度.海拔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答案为:海平面;绝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海拔的定义,要牢记概念,理解答题.
    15.【答案】海拔高度;陡;缓
    【解析】【分析】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越稀疏,坡越缓.故答案为:海拔高度;陡;缓.
    【点评】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①等高线是闭合的圆滑曲线;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单位用米;③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④等高距相等.
    16.【答案】山脊;山顶;山脊;山谷
    【解析】【分析】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读图分析可知,图中A是山脊,B是山顶,C是山脊,D是山谷。
    故答案为:山脊;山顶;山脊;山谷。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B;D;A;C
    【解析】【分析】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故答案为:B;D;A;C.
    【点评】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18.【答案】山顶 ;断崖;山脊 ;山谷 ;B;570 ;D;42;2
    【解析】【分析】(1)A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中心为高地,B为断崖,等高线重叠,E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小溪处所在地为山谷;(2)A、B、E三地中,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B地;(3)A地670米与D地100米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D地气温更高,D地海拔较低,大约高3.42℃;(4)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2千米=图上距离约2厘米÷比例尺1:100000。
    本题还可以考查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的种类有:数字式(1:100 000)、线段式(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的大小;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方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再根据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位置;经纬网地图(只要求理解看懂):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纬网相当于方向标。图例、注记;地形: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形状的总称。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线之间互相平行,距离(即等高距、高差、相对高度)相等。等高距: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只能是相对高度)。同一图上的等高距是一个常数。分层设色地形图:彩色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绿色表示丘陵或山地,黄色或褐色表示高原,蓝色表示海洋。
    三、综合题
    19.【答案】(1)陡崖;不能
    (2)①;②;②
    (3)⑤;防洪(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发电等)
    (4)平原;水稻;市场需求变大或消费市场(市场)扩大
    【解析】【分析】该题以等高线示意图和某观测点记录卡片为切入点,考查等高线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大。(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读图可知,A地形部位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名称为陡崖;该处不能形成瀑布。(2)由记录卡片中内容可以看出位置在甲村的东北,可以判断①⑤符合条件,⑤处是在盆地的河流峡谷最窄处,易建水库大坝,故“观测点编号”应为①处;②③两处附近河段泥沙更容易沉积的是②处,因为②处是河流与之流的汇合处,且地形平坦;自来水厂应建在河流上游,最好在远离城区的高地,故甲村和附近城市的自来水厂适合建在②④中的②处。(3)水库的库址应建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型”洼地或小盆地,以利于集水。坝址应建在工程量较小、坝身最短、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尽量少淹没良田,少迁居民,避免断层等。⑤处是在盆地的河流峡谷最窄处,易建水库大坝。修建水库的好处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发电等。(4)读图可知,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平原;莆田市属于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属于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随着附近城市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大或消费市场(市场)扩大,甲村由产粮为主转变为发展蔬菜、肉禽蛋奶等产业。
    20.【答案】(1)山峰;陡崖;山脊;山谷
    (2)68
    (3)从D到A
    (4)东南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读图可知,(1)图中的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C处为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F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A山顶的海拔高度为578米,B山顶的海拔高度为510米,两山顶的相对高度为578﹣510=68米.(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登山越容易;图中从D到A处等高线比从C到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故从D到A处登山较容易.(4)根据指向标判断,图中的A在B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1)山峰,陡崖,山脊,山谷;(2)68; (3)从D到A; (4)东南.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21.【答案】(1)400
    (2)B
    (3)鞍部;山谷;陡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在这幅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因此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400米以上。
    (2)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读图可知,A、B两处中上山容易的是B处,因为这里的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
    (3)读图可知,图中C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低洼处,是鞍部地形;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E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
    故答案为:(1)400;(2)B;(3)鞍部;山谷;陡崖。
    【点评】(1)本题考查海拔高度的判读,读图识别图中的等高距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易于解答。
    (2)本题考查等高线疏密和坡度大小的关系,属于常考考点,难度不大,学生关键所学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详细
    小比例尺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相关试卷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