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课件+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课件+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1 次下载
-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检测卷+单元复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课件+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同步课件+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1 次下载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检测卷+单元复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单元检测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唐承隋制;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办法。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B.为抵御外族进攻提供足够的兵源
C.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2.汉代有妻冠夫姓、妻从夫姓的习惯,姓氏成为官方管控编户民的手段,户籍和官方文书中姓氏的登记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做法旨在
A.贯彻法家治国策略 B.建立起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
C.弱化传统宗法观念 D.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控制
3.据《唐六典》记载,唐代中央政府要求州级行政长官“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这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经世致用观念 C.薄赋观念 D.重农抑商思想
4.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缘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变化表明当时( )
A.废除了长期以家的人丁税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实行不抑兼并的上地致衡 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
5.《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6.明初,政权沿袭元朝的“诸色户计”,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进行分工,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人口世袭职业,并制定了任何离乡百里者、“即验文引”等政策。明初的户籍制度
A.符合多民族共存的现实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与市场的活跃密切相联 D.加快了新经济因素形成
7.清人刘淇在《里甲论》中谈州县与里、甲、村之关系,“县何以里,里何以长也?所以统一诸村,听命于知县,而佐助其化理者也。每县若干里,每里若干甲,每甲若干村。……节节而制之,故易治也。”这说明( )
A.国家对基层实现了直接管理 B.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规范化
C.州县和乡里组织具有统一性 D.乡里是国家最基层行政机构
8.明清时期,乡绅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异化为带有一定地方割据色彩的基层政治力量。这表明中国
A.传统基层治理体系逐渐解体 B.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濒临崩溃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走向灭亡 D.近代军阀割据现象开始出现
9.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改订新约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民族经济发展 D.北伐战争爆发
10.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11.如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 )
年份 | 大事记(节选) |
1495年 | 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
1593年 |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
1785年 |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
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 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
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 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
12.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而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们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帮助穷人。这一变化( )
A.反映出美国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B.导致自由主义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C.说明美国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D.推动了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
13.新角度西方的高福利可能会取代或部分取代家庭成员间相互赡养、哺育和照顾的功能,带来“去家庭化”现象,会减少或解除家庭成员间传统的责任和义务,滋长人们的“福利依赖”心理。这说明福利制度( )
A.摒弃了传统家庭观念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带来了社会道德危机 D.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14.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1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 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16.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实行累进税率,纳税人收入越多,税率也就越高。“多收入多纳税,少收入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这说明( )
A.个人所得税就是国家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
B.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C.国家对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调整
D.防止出现过高的个人收入是我国一项重要任务
二、材料题
17.(1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传统救灾救助体系中,历代政府十分重视对民办机构进行引导和管理。……从西周开始,历代政府都设立了职责包括灾害救济在内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官员……还设立了救灾效果绩效考核制度,对各级官员的救灾业绩进行考核,以认定其高下优劣,奖罚十分严明。为了防范救灾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历代朝廷也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十分注重灾前预防,官方的社会救灾机构更加注重灾后的救助。
——摘编自张涛《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 战后英国陆续颁布了《家庭补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救济法》《工资委员会法》等。……英国所有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有一张社会保障卡,从受抚养、上学、病残、就业或失业、丧偶或抚养子女、年老退休直到死亡都可以按规定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20世纪80年代后,“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摘编自黄安年《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保障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具体做法。指出历代政府重视社会保障的思想根源。(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显著特点。(3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看法。(6分)
18.(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控制系统分为“公”和“私”两部分。一方面,国家系统利用直至县和次于县的政权体系,依靠军队、法律等政治力量和经济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力量实现其控制权,国家的权力似乎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另一方面,实际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是乡族的势力,包括血缘和地缘性的,是一种多层次、多元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公”“私”两大系统相互冲突又相互利用的互动过程。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 15—17世纪,英国地方治安法官取代郡长成为郡最高长官,实现了郡的半地方自治。此后,通过一系列法案,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19世纪80年代的议会改革,贯彻地方自治的“主权在民”原则,郡内的地方简化政府结构,郡变成了一个居民对郡事务进行民主治理的政府机构。地方治理职能从政治统治为主到以公共服务为主,地方治理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再简化、又到多元的若干次反复。
——摘编自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意义。(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相较于古代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不同之处。(3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英)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的认识。
20.(18分)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下,城市贫困人口飞速增长.他们居住环境脏、乱,缺医少药,治安混乱。英美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通过社区资源扶危济困。德国部分城市通过社区组织卫生、宗教与教育等力量进行济贫改革。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化与城市化影响了社区发展,造成了社区衰败。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兴起,国家对社会个体的照顾逐渐被社区照顾代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冲突和矛盾凸显,社区主义应运而生,社区作用被重新发现。英国发起社区战略,强调社区公共服务改革与民主参与。但欧美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民营化仍然存在代理上的碎片化。现代社区对生活营造的忽略使各个家庭之间难以沟通。另外,后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与自我意识使得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而不是对群体的忠诚,传统的联系和价值标准被削弱。欧美社区建设的重点逐渐放在了居民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方面、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协调,力图在城市恢复或重建那种守望相助、睦邻友好的和谐的社区生活。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性基础》等
材料二 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提出,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
社区治理建设目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积极引导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城市社区绿化美化净化,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垃圾收集、污水排放以及散埋乱葬等问题。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机制,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探索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
在实践中,中国各地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例如,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社区治理的变化及存在的不足之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代中国社区治理特点和意义。(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