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中考专题复习教案及习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一、教学内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考点清单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数学表达式:
【典型例题】
例1: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
A. 0.4%B. 1%C. 2.5%D. 4%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最基本的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进行计算。溶质质量为1g,溶液质量为250g,由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求得。
【答案】A
例2:现有100mL 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含溶质20g
B.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 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密度×溶液体积×溶质质量分数
所以溶质质量为:,A错误。 同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0%,可理解为:
即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B错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C错误。
【答案】D
例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解析】依据题给信息,可知淡化膜可使水分子透过,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因而使原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应增加。
【答案】B。
例4:表(一)为不同温度时,100g水所能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
表(一)
根据表(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小
B. 4g硝酸钾可完全溶解在10g 20℃的水中
C. 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时有固体析出
D. 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
【解析】根据表(一)可知:(1)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2)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2g硝酸钾,1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2g硝酸钾,4g硝酸钾不可能完全溶解;(3)由于40℃时100g水中能溶解64g硝酸钾,而20℃时只能溶解32g硝酸钾,因此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固体析出;(4)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C。
例5:向 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CaO,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多
C. 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 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解析】将少量CaO投入到的饱和溶液中,就会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质量也减少,整个溶液的质量势必也减少。但因为温度保持不变,在同一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D。
知识点2: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
(一)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1: 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50kg×16%
=24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150kg-24kg
=126kg
答:需要24kg氯化钠,126kg的水
(二)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2:如何配制50克6%的食盐溶液?
(1)计算:需氯化钠质量 = 50克×6% = 3克
需水的质量 = 50克 –3克 = 47克
(2)称量:用天平称量3克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50毫升量筒量取47毫升水;
(4)溶解:将47毫升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钠全部溶解。
[仪器] 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是中考的一个重点,题型多种多样,配制步骤、所需仪器、配制方案的设计、配制结果的误差分析、相关实验基本操作正误判断都是中考关注的热点。还需特别注意的是,若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其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而不用天平称量。
(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3:20℃时,将50g NaCl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
A. 26.5%B. 33.3%C. 36%D. 50%
【解析】由溶解度概念知,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NaCl,而题目却给出了50g,很显然NaCl未完全溶解,溶液已达到饱和。故该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答案:A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溶质的质量分数36% 是指:100g溶液中含有36g溶质。
溶质T℃时溶解度36g是指:在T℃时,100g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g。
(四)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1、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稀释问题应紧紧抓住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解题。溶液的稀释方法有两种:(1)增加溶剂(此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2)加入低浓度的同种溶液(此过程中溶质质量等于几种混合液中溶质质量之和,溶液质量等于几种混合液的质量之和)。
加水稀释:因为:m质= m液 × C%
又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稀释公式]m浓 × C%(浓)= m稀 × C%(稀)
例4:把100克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成10%时,需要加水多少克?
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m浓 × C%(浓)= m稀 × C%(稀)[来源:学&科&网]
100克×20% =(100克+ x)× 10%
x =100克
答:(略)
例5:制铅蓄电池时往往要用到稀硫酸,现要配制500mL 20%(密度为1.14g/cm3)的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
【解析】不同的溶液或液体进行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混合前各液体的体积之和。本题易犯错误是用总体积减去浓溶液的体积得到水的体积。事实上由于分子大小不同,分子之间有间隙,溶液混合前后体积是不守恒的。
解:设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可以列出:
需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故
2、溶液的浓缩:
溶液的浓缩即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常用的方法有:(1)增加溶质(此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在溶质完全溶解的情况下溶质、溶液的质量均增加);(2)减少溶剂(此过程中在无晶体析出的情况下,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3)加入高浓度的同种溶液(此过程中溶质质量等于几种混合液的溶质质量之和,溶液质量等于几种混合液的质量之和)。
例6:将100克10%的硝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蒸发掉50克水 B. 加入10克硝酸钠固体
C. 加入12.5克硝酸钠固体 D. 倒掉一半的溶液
解:增大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有
(1)加入溶质:
设需加入硝酸钠固体质量为x
(2)蒸发水:
设需蒸发水的质量为y
克
答案:AC
(五)化学反应中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7:向4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稀硫酸与足量的锌粒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不是H2SO4,而是ZnSO4,故计算时要根据反应的H2SO4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和生成的ZnSO4的质量,以及产生H2的质量。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硫酸的质量+参与反应的Zn的质量-生成H2的质量。
解:设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锌的质量为y,生成ZnSO4的质量为z
65 98 161 2
y z x
解得:
解得:
解得:
故所得Zn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略)
四、本讲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一般的计算方法以及配溶液的方法和步骤
2、任何一种计算,只要是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时时刻刻都建立起找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思路。
五、应考锦囊: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作为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解题关键是,找准所给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 。因此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 把20g硝酸钾晶体放入80g水中,完全溶解后,配成100g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20%B. 25%C. 40%D. 80%
2. 从100mL 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取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0.2%B. 2%C. 10%D. 20%
3. 200g 10%的氯化铵溶液中,含氯化铵的质量是( )
A. 10gB. 20gC. 90gD. 180g
4.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称量(量取)、溶解、计算B. 溶解、计算、称量(量取)
C. 称量(量取)、计算、溶解D.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5. 把40g 30%的NaOH溶液加水至100g,取出其中的10g,这1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12%B. 30%C. 3%D. 15%
6. 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 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 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 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7. 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 氯化钠晶体不纯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8.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在lO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9. 生物实验小组探究选稻种的实验,需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5g,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计算应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g,需加水__________mL(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2)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请举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
(1)10℃时,B物质的溶解度 (填“>”“=”“<”)A物质的溶解度。
(2)60℃时,A、B两物质 (填“能”或“不能”)形成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饱和溶液。
(3)要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1%的C物质溶液,配制时的温度必须控制在 。
11. 将一瓶8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平均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水 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NaCl g。
12. 50g 14.6%的盐酸跟足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气体多少克?反应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题答案】
1. A 2. D 3. B 4. D
5、解析:由题意可知,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答案:A
6. 解析:在称量固体药品时,固体应放在干净的纸上或者一定容器内,而不是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在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对固体物质进行溶解时,应该用玻璃棒搅拌而不是温度计。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7.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个定量实验,所用试剂不当或操作错误都会给实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结果如何,我们是可以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作出判断的。对于A,这样量取的水的体积要比理论上的体积大一些,其质量也相应变大,因此配得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对于B,此时相当于所用水的质量增大了,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当氯化钠晶体不纯时,相当于溶质的质量减小,这样就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在将溶液配制完成之后,即便有少量溶液溅出,也不会影响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8. 解析:本题注重考查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30g,因此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并不能恰好完全溶解,而是都剩余了一部分,因此A项错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同,因此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同,故B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6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会形成150g的饱和溶液,此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3.3%,故C错误。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来看,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首先达到饱和的是甲物质,因此D是正确的。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9.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配制的相关知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主要有①计算;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计算时应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然后应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溶剂的体积,本题中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需加水的体积为:。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几条可作参考:①氯化钠固体中有杂质;②烧杯中原先有水;③天平读数有误;④读数时,视线仰视了量筒刻度;⑤天平未调零等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答案:(1)10.5 94.5;(2)①氯化钠固体中有杂质;②烧杯中原先有水;③天平读数有误;④读数时,视线仰视了量筒刻度;⑤天平未调零等等(任选两条即可)
10. 解析: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低于34℃时B物质的溶解度>A物质的溶解度。60℃时由于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不相同,也就不可能形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了。若要配制成质量分数为9.1%的C物质溶液,C物质的溶解度不能低于:≈10g。查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高于20℃时,溶解度小于10g。
答:(1)>;(2)不能;(3)0~20℃。
11. 解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可知,无论将原来的溶液怎样分,只要条件不改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增加溶剂的质量能使溶质的质量变小,加入多少水才能使40g(原溶液质量的一半)10%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即5%)呢?显然,所加水的质量应该和对应溶液的质量一样多(40g);通过加入溶质的方法肯定能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那么,所加入的溶质质量怎样计算呢?很简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但要注意,加入这部分溶质后,不仅能使溶质的质量增大,同样也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若设加入的溶质质量为x,则由题意可得:
(x+40g×10%)÷(40+x)=20% 解之,x=5g。
答案:10%;40;5。
12.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2HCl+CaCO3=CaCl2+H2O+CO2↑
答:50g 14.6%的盐酸跟足量碳酸钙反应最多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反应后所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温度(℃)
20
40
60
80
硝酸钾(g)
32
64
110
16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688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复习导入,课件展示,分析小结,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7688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课时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导入新课,活动与探究1,分析小结,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溶质及溶质质量分数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一轮复习溶质及溶质质量分数复习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